這番話說得華陽夫人的姐姐在心裡直點頭。她倒不一定為異人著想,對於妹妹的未來,她卻不能不考慮。妹妹無子,將來就很難做太后,即使做了,也不穩固,尤其是立一個生母還在的兒子做太子,那就更危險了。異人的生母已去世,如果能認異人為子,再立他為太子,那就再好不過了,況且異人又有如此的孝心!她當即表示同意,願意前去說服妹妹。
她見到華陽夫人,送上呂不韋帶來的禮物,又前前後後地說了一遍,申述利害,再動之以情,華陽夫人也覺得別無好法,就同意了。華陽夫人軟纏硬磨,逼著太子安國君去接回異人。安國君認為能把異人接回秦國,也是好事,就派呂不韋想法接回異人。
華陽夫人私下裡告訴呂不韋,安國君已答應把異人立為嫡子,只是先別聲張,以免異人的其他兄弟和趙國知道後再生事端。太子給了呂不韋三百斤金子,夫人為表示誠意,又加了一百斤。呂不韋就帶著這些金子回到了趙國。
據說,呂不韋不僅要立一個國君,還想親自成為國君。但自己成為國君,就當時的情況看,那是絕無可能了,但如果能使自己的兒子成為國君,也是一樣,於是,他就安排下了移花接木之計。
呂不韋回到趙國告訴了異人將被立為嫡子的消息,異人真有死而復生之感,他從此活躍起來。由於華陽夫人是楚國人,異人從此改名為子楚。諸事俱備,子楚也就準備結婚了。
當然仍由呂不韋張羅這件事。在聘人之前,呂不韋請子楚到自己家裡吃了一次酒。席間有一女子,名叫趙姬,是大戶人家的女兒,不僅美貌絕倫,而且能歌善舞,口齒伶俐,子楚果然一見傾心。回到家後,就托人索要。呂不韋開始佯怒,繼而虛與委蛇了一番,最後當然答應了。就這樣,子楚娶了趙姬,不到一年,就生了個兒子,因為生在趙國,取名趙政。他就是後來統一中國的秦始皇。據說,趙姬嫁給子楚以前就已懷孕,趙政應是呂不韋的兒子。
秦國圍困邯鄲日久,眼見即破,呂不韋恐怕趙王會殺掉子楚,就加緊密謀逃跑。他用三百斤金子買通了一位把守邯鄲南門的將軍,告訴他說:「我是陽翟人,來邯鄲做生意,全家都被困在城裡,如果出不了城,不僅本錢蝕光,性命恐怕也保不住了。」就這樣,呂不韋帶著子楚、趙姬和兩歲的趙政,逃出了邯鄲。
當時秦昭襄王正在趙國督戰,他們先見了秦王,秦王很高興,把他們送回了咸陽。呂不韋讓他們穿上楚國的服裝去見華陽夫人,華陽夫人一見,十分奇怪地問道:「你們先在趙國,現又回到秦國,怎麼穿楚國的服裝呢?」子楚立刻按呂不韋事先教會的話說:「兒子不孝,不能親自奉事二老,但天天想著母親,知道母親是楚國人,就經常穿楚國的服裝。」這使華陽夫人非常感動。
安國君賞賜了呂不韋,子楚住在華陽夫人的宮裡,下一件事就是等待被立為太子了。
子楚歸國後不久,秦昭襄王病死,安國君繼位,是為秦孝文王,立子楚為太子。秦孝文王不久病死,其子秦莊襄王也相繼病逝,十三歲的趙政繼位當了秦王。
呂不韋的兒子當了國君,呂不韋也權傾一國,他當初的設想完全實現了,但是,他的地位也越來越危險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秦王趙政越來越懂事,呂不韋跟趙政的母親私通的事,在秦國早已不是密秘,有朝一日傳到趙政的耳朵裡,即使當時不便發作,遲早總會算賬。看來,呂不韋的買賣還是沒有做到家,兒子做了國君,不僅無法去認,這做老子的還得躲起來。
但要想抽身也不容易,躲開趙政容易,躲開太后可就難了。為了滿足太后的需要,呂不韋必須找到一個替身,經過一段艱難的努力,終於找到了一個叫嫪毐的人。這個人也和呂不韋一樣,既有野心,又有心計,還願意冒險。於是,呂不韋把他扮作太監,幫他混進宮去。
按照當時的禮義,男子在進宮之前,必須把生殖器用藥毒腐蝕掉或是切割掉,成為太監,才能出入宮禁,以免和妃子宮女私通,亂了龍種。呂不韋為了給太后送個面首,是不能切掉生殖器的。他用重賄買通了主管宮刑的官吏,假造了證明,讓嫪毐拔去鬍鬚,拔去眉毛,塗上脂粉,扮成太監,送給了太后。
嫪毐十分善於奉迎太后,不久就同太后打得火熱,因太后執政,大權也就漸漸地落到了嫪毐的手裡。時間長了,情義暗生,太后與嫪毐竟似結髮夫妻,居然忘了趙政也是太后的親生兒子。他們看著自己生的兩個兒子,越想越為他們的前途命運擔心。
嫪毐與太后正在情濃之際,也顧不了許多,準備在一定的時機,廢了趙政,立他的兒子做國君。誰知這些密謀竟因嫪毐的一時疏忽而被查出。一次,嫪毐酒醉之後與人發生激烈的爭執,他氣憤不過,竟然大呼:「我是國君的假父,誰敢與我爭執!」這證實了早已傳得沸沸揚揚的宮廷緋聞。那個與嫪毐爭執的人立刻跑去向趙政報告。當時,趙政已是二十一歲的青年了,按古禮已是「弱冠」之年,可以親理朝政了。於是,他就嚴令官吏調查。結果,查出嫪毐並非宦官,並經常與太后私通,還生有兩個兒子。因為當時還是太后專權,趙政一時無法處置這件事。
不久,趙政按秦國的習慣在雍地舉行加冕典,加冕之後,太后就必須還政給國君。嫪毐看到,如果趙政一旦回到咸陽,他就絕無生望,於是,他趁趙政不在咸陽之機,盜用秦王和太后的印璽,發兵攻打趙政。趙政事先做好了準備,所以輕而易舉地平定了這場叛亂。嫪毐因兵敗被殺,其餘十二名叛亂首犯也被車裂示眾。
趙政還把他的母親遷出咸陽,放逐到雍地去居住。最虧本的應算呂不韋了,他心機算盡,還是難逃這一天。叛亂平定後,他的所作所為也無法隱瞞,因而被罷相免官,不久就自殺身亡了。
還是說兩句題外話。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丞相趙綰建議沿襲舊制,分封子弟;而廷尉李斯則反對分封,主張設郡縣、置官吏。一般人都說秦始皇廢分封、設郡縣是符合了歷史發展的要求,但想過沒有,他有了如上的家庭生活經歷,還能有多少家庭親情呢?他還有多少傳統的道德信仰呢?難道還能希求他親愛自己的血族成員而把土地分給他們嗎?其實,包括秦始皇殘暴的性格,與他的成長經歷也不無關係。例如,當他滅掉趙國之後,他要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當年欺壓他們母子的人全部坑殺。秦朝的滅亡,跟秦始皇的殘暴有著很大的關係。
一個人的生活經歷,居然也能影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命運,面對這樣的歷史,我們說什麼好呢?
【評議】
呂不韋是一個商人,也是一個政治家。其實,在傳統中國,商人與政治家本來是要界限分明的。但如果你一定要將二者分開,恐怕只能說明你自己是個書生!
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宮廷的穢亂無時不有,其醜惡無恥是常人難以想及的,但像呂不韋、嫪毐與趙政的母親這樣的宮廷緋聞恐怕還不多見,尤其是呂不韋把政治當做商業來經營,實在是開了中國「官商一家」的先河,其千秋功罪,即使我們這些後人,又能怎樣評說呢?單就呂不韋這次經營活動來說,他最後是權傾天下,獲得了說也說不完的利息呢,還是蝕盡了老本,落得人財兩亡呢?真是無從說起。
呂不韋對待異人的方法被稱之為「燒冷灶」。頻繁的政治鬥爭使很多權臣朝不保夕,說不定哪一天就會被貶謫,這就為某些有心人提供了機會。他們藉機接近、關心乃至保護這些「落難者」,算準了他們一定會東山再起,就是東山不起,他們自己也損失不了什麼。在這些「落難者」如日中天的時候,就好像一座燒得熱火朝天的鍋灶,大家都來添柴,自己根本無緣接近;現在灰滅灶涼,正是燒灶的好時候,萬一燒准一個,那就後福無窮。據說,此法頗為靈驗,好多人還真因此而平步青雲。當然,這只是指那些為數不多的政治投機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