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的進退定律 第70章 政治是一種大智慧·可變與不可變
    【引言】

    現在的人常說這樣一句話:事是死的,人是活的。這話在現在這一特定的環境下雖然帶有不遵守規範的意思,但確實也說出了世事變化的特點。世上有許多事看上去是不可變的,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只要處理得當,往往是可變的。祖宗成法是不可改變的,時至今日,祖宗的成法又剩下了多少呢?

    【事典】

    明朝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孫貴妃為宣宗皇帝生下一位皇子,宣宗十分高興,為了使這位皇子將來順利地當上皇帝,就想要廢掉皇后胡氏,立孫貴妃為皇后。但胡皇后自從做了皇后以來,小心謹慎,除未生子以外,確實找不出什麼過錯,如果因此廢了皇后,恐怕人心不服。宣宗感到躊躇不決,便與各位大臣商議,想找一個較好的辦法。

    宣宗特地召來張輔、蹇義、夏原吉、楊士奇、楊榮等五位近臣,直截了當地對他們說:「朕今年已三十歲,還沒有兒子,皇后不能生育,現在幸喜孫貴妃生了兒子,當立為太子。自古以來,母以子貴,但朕不知該如何處置皇后?」諸位都知道皇上的意思,但又都覺得不好開口。皇上見大家不說話,就自己舉出皇后的幾樁過失,但說來說去,還是說不出什麼像樣的過錯,最後連皇帝也無法說服自己。

    大家還是不說話,楊榮是眾望所歸的大臣,他怕皇帝為難,便打破僵局,說:「依臣之見,廢後一事不是不可行。但要廢掉皇后,還是應該舉出幾樁能服人的過失,否則,僅以不生子來廢後,理由是不夠的,因為不生子並不能說是皇后的過錯。」

    「前代有廢皇后的先例嗎?」宣宗問道。

    蹇義回說:「臣只知道宋仁宗曾降皇后郭氏為仙妃,別的就沒有聽說過了。」

    宣宗見楊士奇等人一言不發,覺得這幾位老臣可能不贊成廢後,便問楊士奇的意見。

    楊士奇的回答圓滑而又堅決,他說:「臣於皇帝和皇后,猶如兒子侍奉父母。現在的皇后是母,群臣是子,兒子怎麼能議論廢母呢?」宣宗聽了無可奈何,知道他在耍滑頭,又問張輔、夏原吉有什麼話說,二人倒是實在,猶豫不決地說:「這是大事,容臣仔細考慮後再奏報。」

    宣宗又問他們若廢掉皇后,會不會引起議論。蹇義說:「陛下請放心,廢後一事,自古有之,且是皇帝的家事,外人不會議論!」

    楊士奇卻不這樣認為,他引經據典地說:「宋仁宗廢郭後的時候,孔道輔、范仲淹率領諫官數十人到殿上極力諫阻,仁宗勸之不聽,結果他們都被仁宗罷了官。至今史書對此事還給予貶斥,怎能說沒有議論呢?」

    宣宗見眾大臣莫衷一是,就讓他們都退下。

    但宣宗似乎有點急不可耐,不久又招楊榮、楊士奇來問。楊士奇仍堅持己見,說:「當初漢光武帝廢皇后時,曾下詔書說:『異常之事,不是國家的福慶』。宋仁宗廢了皇后,後來感到非常悔恨。希望陛下謹慎行事。」宣宗不願聽他的話,便讓他回去了。

    後來,他只召楊士奇一人進宮,讓左右侍從退去,對他說:「朕意已決,請愛卿不要再勸阻廢後一事了。」楊士奇想,此時與其諫阻而觸怒皇上,還不如將此事辦妥。於是他問:「皇后與貴妃的關係怎麼樣?」宣宗說:「兩人很和睦,互相敬愛。皇后現已患病一個多月,貴妃每天前往探視。」

    楊士奇聽後說:「既然如此,不如就趁現在皇后有病,勸她讓位。這樣做,廢後、立後都合乎禮制,陛下對皇后曉以大義,讓她主動讓位,並答應給皇后以最隆重的禮遇,使她不僅不怨陛下,反而對陛下感激,豈不兩全其美!」宣宗聽了這一番話,覺得很有道理,就答應按他的辦法去做。

    幾天後,宣宗又召見楊士奇,對他說:「你上次說得真是對啊!朕依照你說的去做了,皇后果然欣然辭讓,雖然太后還沒有答應,貴妃更是堅辭不受,但皇后心意已決,看來,此事恐怕要成了。」楊士奇說:「如果真是這樣,懇請陛下對待新、舊皇后一視同仁,讓兩宮永遠和睦相安,不要發生相互怨恨的事。過去宋仁宗廢了郭後,而對待郭氏的恩意比被廢後之前更加深厚,所以使許多人消除了怨意,也使新皇后的地位更加鞏固。」

    宣宗十分高興地說:「你說得很好,就照你說的做。」

    沒過多久,宣宗就敕令皇后胡氏退居別宮,冊立孫氏為皇后。後來宣宗果然對兩宮一視同仁,沒有發生兩宮相互仇怨的事。

    【評議】

    廢除皇后歷來是朝廷中最敏感的大事,其震動不亞於廢除太子,弄不好往往會導致朝政混亂,甚至廢除皇后或太子本來就被看成是朝政禍亂的表現。其實,在歷史上,無論是廢除太子還是廢除皇后,處理得好的並不多。明宣宗廢除皇后,應該還算處理得比較好。將這種很難的事處理好,究其原因,還是由於方法得當。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