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的進退定律 第65章 政治是一種大智慧·剛柔之道
    【引言】

    剛柔之道是中國人最為重視的修身治國之道,但要想掌握好其中的分寸,殊非易事。不論在歷史中還是現實中,剛者居多,柔者居少,若能以柔為主,寓剛於柔,其表現方式往往就是「柔道」。然而,儘管「柔道」是治國治民、為人處世的最佳方法,卻由於貪婪、暴躁、逞一時之快、急功近利、目光短淺等人性中的弱點,人們一般不去施用,或是施行得不好。中國歷史上的許多以「柔道」處世,以「柔道」治國的成功事例,早已證明「柔道」比「剛道」更加行之有效,其事半功倍、為利久遠之特點,更是「剛道」所遠為不及的。

    【事典】

    明嘉靖年間,蒙古韃靼部族首領俺答,就屢犯邊境,曾長驅直入,兵臨京師腳下,沿途大肆燒殺劫掠,無惡不作,給明朝造成了大患,近三百年的明朝實際上總是處在北方少數民族的威脅之中,雖然不能造成根本的危害,但時時騷擾,給明朝帶來了很大的煩惱。有時兵馬退去,但仍常常深入境內侵擾,簡直成了明王朝的心頭大患。

    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蒙古韃靼部族首領俺答的孫子把漢那吉,率領他的僕人主動前來投降,使得明朝的將領大吃一驚。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把漢那吉是俺答第三子鐵背台吉的兒子,年幼喪父,不受俺答的寵愛,由他的奶奶一手養大。長大成人後,娶了大成比吉為妻,但因她相貌醜陋,把漢那吉非常不喜歡她。過了不久,他自己看上了一位被人稱作三娘子的美麗女子,就自聘她為妻子。她是俺答的親外孫女,與把漢那吉的輩分相當。不料,俺答對三娘子的花容月貌,早就垂涎三尺,聽說把漢那吉要娶她為妻,便搶先佔有了她,並把她歸為己有。

    把漢那吉又恨又傷心,整日鬱鬱寡歡。一天,他對自己的僕人阿力哥說:「我的祖父奪走了我心愛的女人,使我痛不欲生,何況他老人家霸佔的是自己的外孫女,不講天理人倫,這樣的事,實在是豬狗不如!我怎麼還能與他朝夕相處呢?想找一個清靜的地方去。」阿力哥問他去哪裡,他說:「不如去投降明朝,中國歷來重禮義,不會有這種滅絕人倫的事,我會得到他們的理解的。我還聽說總督王崇古,對來降的番人很好,不如投奔他。」阿力哥見勸也沒用,便暗自作好了出走的準備。在這年冬天,把漢那吉帶著妻子等十餘人,在阿力哥的引領下,趁著夜色的掩護,逃了出來,然後直奔大同,向明朝守軍乞降。

    這在當時是一件大事,因為弄不好就會影響兩國的關係,甚至引發戰爭。大同巡撫方逢時不敢擅自做主,就將此事稟告給總督王崇古。王崇古歷來奉行招撫番人的政策,覺得可以以夷制夷,有利於疆土的安寧,便毫不猶豫地收留了把漢那吉等人。當時部將都很不理解,紛紛勸阻王崇古,不要以小失大,為了這麼一個無足輕重的小兒,就由此得罪俺答,弄不好又會招來大兵犯境,還是送回番邦為好。

    但王崇古卻說:「這是奇貨可居啊!說不定能派上大用場。俺答如果急於要回他的孫子,我們可以把他作為交換條件,換回從我們這邊叛變過去的趙全等人;如果他不著急,我們就趁機安撫他們,像漢代用兒子作人質的方法一樣,讓把漢那吉去召集他的舊部,到接近邊塞的地方居住,減少番人的侵擾。再說,俺答快要死了,他的兒子黃台吉如果不能統領俺答的所有部族,並因此導致部族分裂的話,我們可以給把漢那吉加上某個封號,把他安置在塞外。他和黃台吉互相結怨,我們就用軍隊去幫助他這一方,這樣對外可以博得扶助危難者的美名,而實際上收到為我所用的效果,這豈不是天賜我朝的良機麼?」眾人聽了他的這一番話,覺得十分有道理,就不再反對了。於是,王崇古與方逢時一道,聯名給朝廷奏疏,據實稟明此事,並附上王崇古的意見。

    奏疏上達後,惹來廷臣們的議論,他們各陳己見,互不相讓。御史葉夢熊反對得尤為厲害,說番人反覆無常,其心叵測,絕不能照王崇古說的去辦。只有大學士高拱、張居正兩人,極力表示贊同,認為這種做法是有遠見卓識的。明穆宗聽完廷議,又權衡利弊後,說:「把漢那吉是仰慕我天朝的仁義,才來歸降的,理應受到獎勵;否則,怎能顯出泱泱大國的氣度呢?現任命把漢那吉為指揮使,阿力哥為正千戶,各賜大紅官服一套。」

    此詔一下,舉國震動,把漢那吉更是感激涕零,發誓要說服自己的部族,與漢人永世通好,以此來報答聖恩。

    自從把漢那吉出走後,俺答的妻子不知道明朝會怎樣對待他,恐怕漢人殺死她的孫子,日夜與俺答啼哭、爭吵,非要找回孫子。俺答對自己所做的事也覺得很後悔,就親率十萬大軍,逼近明朝的邊境,準備與明朝作戰。王崇古早就作好了準備,一邊調集兵馬,嚴陣以待,讓邊民實行堅壁清野;一邊派遣百戶鮑崇德,前往俺答的軍營去談判。俺答擺出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對鮑崇德說:「自我用兵以來,無不所向披靡,你們每次與我們作戰,都是死傷慘重,以至談虎而變色,如今膽敢扣住我的孫子,豈不是自尋死路麼?」鮑崇德微微一笑,回答說:「我天朝從不興無義之師,以前也只是忍讓你番邦不知禮而已。何況朝廷厚待你的孫子,不予加害,今你不知報答聖朝隆恩,反倒無故興兵來犯,難道不怕你的孫子速死嗎?你們到底是聰明還是愚蠢呢?」俺答一聽,不覺有些膽怯,便緩和了口氣說:「我只為孫子而來,並無犯境之意,不要誤會。但不知把漢那吉是否還健在?」鮑崇德拿出王崇古事先交與他的官服說:「這是朝廷賜給你孫子的,他已榮升指揮使一職,所帶之人也都有賞賜。」俺答大喜過望,忙讓侍從擺下宴席,款待鮑崇德。

    酒過三巡,俺答便小心翼翼地問起何時能釋放把漢那吉,鮑崇德說:「你放心,只要把趙全等交與我們,不出一天,你的孫子就會安然回到你的身邊。」俺答聽了,十分高興,把左右屏退後說:「我不想再與你朝作對,兩國的關係都是由趙全之輩搞壞的,若大明天子能封我為王,統轄北方諸部,我一定俯首稱臣,永不背叛。現在我已風燭殘年,只盼著我死之後,兒孫能世襲我的職位,世世代代享受朝廷的厚恩,豈敢再有反心?」鮑崇德答應代他向朝廷轉陳此意,兩人又折箭為誓,說:「若背盟棄約,有如此箭!」然後盡興而散。

    第二天,俺答又派使臣隨鮑崇德一同出發,去拜謁王崇古。王崇古厚待來使,並爽快地答應他,將履行所有約定。然後他速向朝廷奏報,沒幾天就得到准奏的詔令。於是,俺答如約把趙全等十餘人,捆綁著送到漢軍大營,王崇古也馬上遣使將把漢那吉送歸。後來,兩國又進一步簽訂盟約,同意通使入貢,在邊境開闢馬市,進行交易等。從這以後,明朝的西部邊陲,息兵火達數十年之久,貿易往來也頻繁興旺。

    【評議】

    以柔勝剛,是中國人處世的理想境界。柔能克剛,是中國人處世的堅定信念。柔中含剛,剛中存柔,剛柔相濟,不偏不倚,才是中國人處世的正宗。這一理想化的處世方式,一個小小的太極圖表現得最為形象。在一個圓圈中有一個白色的陽魚和一個黑色的陰魚,陽魚頭抱陰魚尾,陰魚頭抱陽魚尾,互相糾結,渾融婉轉,恰成一圓形,無始無終無頭無尾,無前無後,無高無下。最妙的是陰魚當中有陽眼,陽魚當中有陰眼,相互包容,相互蘊含,相互激發,相互轉化而又相互促生。我們曾經對這一處世方式進行過轟轟烈烈的批判,但今天凝神諦視這個小小的太極圖時,卻不能不承認它包含了宇宙中的至理,同時也是我們處理人事的最高準則。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