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國人歷來重視文治與武功,並將文治放在武功的前面,意思是文治在先,武功在後。那麼,什麼是文治呢?一般說來,文治就是以教化治國,以德行治國,以仁政治國。這是就整體的方面來講的,在個人的身上,是否也有「文治」呢?
【事典】
魏文侯廢除了太子擊,把他當做一個普通的人封在中山,過了三年,父子雙方都沒有來往。
太子舍人趙倉唐向太子進言說:「身為人子,三年未問候父親,就不算是孝順;身為人父,三年未探問兒子,也不算是慈愛。我願充當使者,為兒子問候父親,請問,君侯(即擊的父親)有什麼嗜好?」
太子說:「君侯最喜歡吃的是晨鳧和北犬。」於是,趙倉唐攜帶了晨鳧和北犬來到了魏文侯的宮廷。
趙倉唐來到朝廷,先呈報說:「我是君侯的孽子擊的使者,不敢當著大夫朝會的時候晉見,只希望在君侯宴會的時候,將晨鳧獻給君侯的膳廚,另外,牽了一條北犬,想獻給君侯的侍臣。」
文侯見他帶來的都是自己最愛吃的東西,非常高興地說:「擊真是愛我,知道我的嗜好。」
於是召見趙倉唐。問道:「你的國君還好嗎?」
趙倉唐說:「很好,我來的時候,還到大庭送我呢!」
文侯回頭指著左右的侍臣說:「你的國君身高與哪個人差不多呢?」
趙倉唐說:「依照禮儀,拿人相比,要找同等的相比,而諸侯是獨一無二的,無法與他人相比擬。」
文侯說:「那他身材與寡人相比,如何?」
趙倉唐說:「君侯所賞賜的外府大襖,恰好合身,所賞賜的斥裝,不必再改。」
文侯很高興,於是派趙倉唐賞賜太子一套衣服,並命令他在雞鳴之前面見太子。
趙倉唐不敢耽擱,回去後見太子。
太子起身,跪拜以後,接受了賞賜,打開箱子,發現衣服顛倒了。
太子說:「快!為我準備好車子,我一大早就要出發見我的父親,君侯是在召見我啊!」
趙倉唐說:「我回來的時候,並未接到君侯召見您的命令啊!」
太子說:「君侯賞賜衣服給我,不是御寒的,實際上是想召見我的,因此命令你在雞鳴時分到這裡來見我。《詩經》上說:『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君召之。』您再看看箱子裡的衣服,豈不是要召見我嗎?」
於是晉見文侯,文侯知道兒子是真的孝敬他,非常高興,就大張宴席,並且說:「疏遠賢者,只顧親近自己疼愛的人,實在不是為社稷謀福的好辦法。」
於是,就把少子摯封在中山,而恢復了擊的太子地位。
所以,古人說:「想瞭解兒子,應先看看他的朋友;想瞭解國君,應先看看他差遣的使臣。」趙倉唐一出使,就使文侯成為慈父,使擊成為孝子,這話實在是可信啊!
明代著名才子解縉應皇上之命,為《虎顧眾彪圖》題詩,解縉寫道:「虎為百獸尊,誰敢觸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文皇看到了這首詩,很有感觸,便命令夏原吉去南京迎回了太子。
宋宗元評論說,詩能打動人,它的作用實在是太大了。這一首五言絕句,應該做為二十個字的奏章來讀。當時,文皇萌發了廢黜太子的念頭,兩宮漸漸有了猜忌之心,宮廷混亂眼看就要發生,解縉用這首詩來諷勸,終於使文皇父子重歸於好。這樣的應制詩,不是普通的無聊的應景之作。楊龜山說作詩應以巧諫為尚,如果不懂得風雅的真正含義,就不可以作詩,這話說得真是太對了。
【評議】
上面的兩個例子雖然不能與經世濟時的文治武功相比,但它卻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文治」對人的感化作用。《詩經》在前些年被批判為封建經典,它實際上對於維護傳統的人倫道德起到了巨大的歷史作用。在中國歷史上,應制詩是最無價值的無聊之作,既無思想內容,也無藝術上的創新,往往被後人看做是速朽的東西。然而,解縉卻能夠借應制詩來進諫,倒是使應制詩發揮了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