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的進退定律 第30章 開國與固權·假仁假義而登上皇位
    【引言】

    在中國歷史上,自古以來就有立皇儲的習慣,即皇帝在位時先立下太子,有的太子很年輕,甚至一出生就被立為太子,因此,很多這樣的太子當了皇帝之後並不成功,成了昏君、庸君,因為他們並不是在實踐中選拔出來的。當然,這也引發了另一個問題,就是爭奪太子的位置。中國雖然有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的慣例,但不按此慣例行事的例子也不少,因此,圍繞著皇位之爭,演出了一場場的人間悲劇、慘劇。

    當然,這其中也有不少的情況是靠「溫柔敦厚」的方式來進行的。

    【事典】

    在中國封建史上,清代的康熙皇帝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都不能算是不賢明,但他仍然改變不了歷史規律。他自己當了六十多年的皇帝,立皇太子三十多年,結果皇位總是傳不到太子的手裡,太子著急了,只好謀反。當然,以太子的威望和能力,只有失敗。

    太子失敗後,眾皇子為了爭奪皇位,演出了「九王奪嫡」的鬧劇,以致骨肉相殘,這讓康熙帝十分為難,他決定不再明立皇太子,而是暗中選定一位皇子,自己親筆寫下了預立皇太子的御書,密藏於楠木製成的匣子之中,在匣子的各個開啟處都貼上封條,封條上有皇帝的親筆簽名和日期。該匣存放在乾清宮內正大光明匾額後,詔命自己在病危之際由宗人府宗令、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等共同取出,當眾宣佈,擁立其中指定的皇子為皇太子。自康熙以來,形成了定例,這就是清代的秘密建儲法。

    道光帝共有九個兒子,但長子、次子、三子都早亡,奕詝是道光的第四個兒子,且為皇后所生,其他諸子均為皇妃所生,根據中國歷代王朝「立嫡」、「立長」的慣例,無論從哪一方面講奕詝(簡體字)都應該成為皇位繼承人。但是,當時有一個很大的變數,就是奕詝的六弟奕訢是一個與他爭奪皇位的勁敵,奕訢十分聰明,善於思考,長於辯論,很有政治才能,道光帝很喜愛他。據說,道光帝曾密室確定皇太子的人選,當時將太監全部趕出來,但太監們在殿外隔著窗子窺伺道光帝在書寫太子的名字時,最後一筆拉得比較長,所以揣測寫的是一個「訢」字,不久清宮中就傳出奕訢已被立為皇太子的流言。

    至於是否真的立奕訢為皇太子,不得而知,但道光帝秘密建儲,卻是事實。不過,在立誰為皇儲的問題上,他一直下不了決心。他想通過一些事情來考察他們二人的道德、學識和能力。

    一年春天,道光帝傳命諸皇子與自己一起到南苑圍獵。當奕詝向他的老師杜受田請教時,杜受田根據皇帝的喜好和當時的情況,就及時地向奕詝密授一計。

    在圍場上,別人都爭先恐後,希望多打些獵物向皇上邀寵,但奕詝不但自己不發一箭,也不許其隨從捕殺動物。奕訢見他只是觀看,並不打獵,感到十分奇怪,就問奕詝為何不射獵?奕詝回答說:「沒什麼,只因今日身體有些不舒服,所以不敢縱馬射獵。」當日落山時,諸皇子到道光帝面前覆命,報告獵獲禽獸的數目,奕訢所獲最多,而奕詝卻兩手空空。道光帝感到十分驚奇,就問奕詝為何一無所獲。奕詝再也不像回答奕訢那樣說自己不舒服了,而是說:「現在正逢春暖花開,是禽獸繁育的時節,兒臣不忍心損傷生靈以損天和,也不願與諸弟爭強。」

    這些話正合道光帝的心思,說得他大為高興,當即稱讚奕詝有仁德之心。

    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道光帝已感自己身體不支,想盡快地把皇儲問題確定下來,於是召見奕詝、奕訢二人,二人當然也知道此時的召見意味著什麼,便都來向自己的老師請教。奕訢的師傅鼓勵奕訢要展其所長,一定要在道光帝的面前展示自己的學問才華,因為過去奕訢就是因為這個才得到了皇帝的寵愛的。但是,這師徒兩人都沒有想到,父親對兒子的喜愛是一回事,皇帝選定接班人又是一回事,起碼兩者並不是完全等同的。而奕詝的老師杜受田則告誡奕詝說:「若論說治國安邦、勤政愛民之策,你不是六爺的對手,現只有一策,若皇上自言年老多病,將不久於人世之時,你不可多言,只管伏地痛哭,以表示孝心。」

    果然不出杜受田所料,皇上召見兩個皇子時主要是說自己年老多病,不能長期處理政務了,奕詝按照老師的吩咐,在父親面前聲淚俱下,顯示了自己的忠孝之心,結果博得了道光帝的新任,贊其「仁孝」。此次召見後不久,道光帝就以硃筆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了立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的秘密詔書,皇六子奕訢則被封為親王。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一月,奕詝繼位,是為咸豐皇帝。

    【評議】

    孟子說:「君子可以欺之以方。」意思是說,君子並不是能掐會算、無所不知的神仙,而是一種道德人格,所以,只要用一定的方法,君子是可以被欺騙的,但君子被欺騙並不影響他作為君子的品格。這裡引用孔子的話,並不是說道光就是君子,而是說投其所好的方法永遠不會過時,它實際上是一種欺騙的方法,儘管像上述的欺騙與被欺騙好像無可厚非。然而,無論如何,我們總覺得上述的當皇帝的手段讓人不是那麼舒服,也許,就是因為缺少一些真誠的緣故吧。

    原來,即使是仁德,如果以虛偽的方式來實行,也便成了所謂的假仁假義。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