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的進退定律 第12章 開國與固權·朝裡有人好做官
    【引言】

    中國有句俗話,叫作「朝裡有人好做官」,意思是說,只要朝中有人,才有更多做官、陞官的機會,這樣的話,現在的人聽來是不會不理解的。

    【事典】

    明武宗受江彬等佞臣引誘,竟然異想天開,想借平定寧王朱宸濠叛亂之機,到江南巡遊。明武宗是個十分昏庸的皇帝,做事本來就像個小孩一樣,再加上佞臣的引誘教唆,就更不成樣子了。他帶著一班佞臣太監大張聲勢地出了京城,但剛出京城不遠,就收到王守仁擒獲朱宸濠的捷報,武宗覺得十分無趣,反而有點怪罪王守仁。他為了能達到巡遊南方的目的,執意要王守仁就地看管叛臣,不要往京城押送,等待他南下後親自處理。江彬與太監張忠等人,更怕王守仁獨攬平叛的大功,以後自己不好控制朝政,就想藉著這次南巡的機會,找個借口搞掉王守仁。於是,他們一邊隨皇帝星夜兼程,趕赴南京;一邊派人阻止王守仁將俘虜押送進京。

    隨行的太監張永,與王守仁有交情。當王守仁打敗叛軍時,繳獲了很多書信,其中有張永與叛軍來往的書信,王守仁當著張永的面,把這些書信都燒掉了,因此張永對他十分感激。現在,張永察覺了江彬等人的陰謀,便想法要保護王守仁。

    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九月,明武宗到達南京,王守仁也正在押解叛王朱宸濠北上的途中。江彬、張忠多次派人阻攔,要王守仁停止獻俘,他們竟然說:「應當把朱宸濠釋放到鄱陽湖,讓皇上親自與他交戰,等到俘虜了朱宸濠後,才能論功行賞。」王守仁聽了這種「奇思妙想」,知道朝廷中已經一片黑暗,不覺感到前途叵測,甚至自身難保,於是就萌生急流勇退的想法。迫不得已,王守仁給朱宸濠等欽犯戴上鐐銬,由浙河(今錢塘江上游信安江)而行,想到杭州以後再考慮下一步怎麼辦。

    這時,太監張永已先趕到杭州等候王守仁,他想應勸說王守仁先交出朱宸濠,否則就會落個抗旨不遵的罪名,正好落入江彬等人的圈套。不久,王守仁已到達了杭州。

    因為有前面的關係,王守仁對張永還有些信任,一見面便說:「張公公,江西的百姓經此戰亂,再遭旱災,現在還要供應京軍、邊軍糧餉,其困苦已達極點,若再不好生安撫,必將再釀成大亂,恐怕將來難以收拾。因此,我急於把朱宸濠押解進京,不是不想讓皇上再繼續南巡,實則是不要皇上再有擾民之舉,是為江西百姓著想,為江山社稷著想,更不是為了貪個人之功。等辦完了這些事,我也想辭去官職,退隱山林!」說完,不禁歎氣。

    張永很理解王守仁的心情,對他說:「此次我隨皇上南下,有一群小人圍繞在皇帝身邊,我要從中周旋,以便能真實地傳達皇上的旨意。不過,對皇帝的旨意,不能違抗,只有先順著他,才能慢慢地想辦法;如果違抗了皇上的旨意,只能給那些小人以害人的口實,不僅無法保全自己,對天下大計也沒有好處。」

    王守仁向他請教應該怎麼辦,張永說:「您應該把朱宸濠交給我,由我代你獻給皇上,這樣一來,小人就不能說你抗旨不遵了,你也因此不必去見皇上,暫時不與皇帝相見,等過了這件事,再從長計議。但不知將軍相信我嗎?」

    王守仁聽了這一番話,覺得很有道理,況且還可以避免許多是非,忙說:「我怎能不信任公公呢?

    於是,王守仁把朱宸濠交付給張永,自己渡過錢塘江,取道紹興返回了江西。

    江彬等人見陰謀落空,沒有達到整垮王守仁的目的,就又向武宗進讒言說:「王守仁並不是平叛的功臣,而是叛軍的同謀,起初他投靠了朱宸濠,參與策劃叛亂,後來見叛賊大勢已去,才反戈一擊,否則,叛軍哪有那樣容易平定呢?王守仁不僅洗清了自己,還把擒獲朱宸濠的功勞歸為己有。現在情況已經搞清楚了,應該將他與叛賊一道治罪。」武宗聽了,覺得證據不足,將信將疑,但還是對王守仁產生了疑心。

    這一切,張永都看在眼裡,他借口要稟明軍機大事,讓武宗單獨召見了他。他詳細地向武宗講述了王守仁平叛的真實情況,分析了利害得失,用事實說明王守仁如何忠心報國,又如何受到奸佞陷害,最後更指出王守仁已經到了報國無門,要歸隱江湖的地步。他勸皇帝說:「王都御史忠心可鑒,是國家之棟樑,用這樣的人,可造福天下,消弭禍亂;不用這樣的人,或加害這樣的人,則會讓忠臣盡寒心,倘若再要發生類似寧王叛亂之類的事,皇上您還能用誰來戡亂呢?江山豈不要拱手送人?望皇上近忠臣、遠小人,不做親痛仇快之事。」武宗被張永的肺腑之言所打動,也考慮到利害關係,就不再相信對王守仁的譭謗了。

    這些奸佞之臣仍不罷休。不久,太監張忠又向武宗說:「王守仁在杭州,竟然不到南京覲見陛下,恐怕是心虛的緣故。」他見不能說服武宗,又說:「陛下可以試著召王守仁前來,如果來了,倒說明他沒有什麼,如果不來,則可斷定他目無君王,必有反意。」武宗見事關重大,就聽信了他的話,當即下詔宣王守仁來南京。張永瞭解了情況後,讓使者快馬報知王守仁,希望他趕快前來面君。

    王守仁深知此中的利害,立即奔赴南京,在九門(今南京市西興中門外)外等候,準備進見皇帝。張忠見王守仁來了,不僅大失所望,還怕王守仁見了皇帝戳穿自己的詭計,便想方設法不讓他朝見。王守仁等候多日,知道自己無法見到皇帝,再次動了歸隱的念頭,他穿上便服,直奔九華山而去。

    張永趁機在武宗面前說:「王守仁是忠臣,雖立下蓋世功勳,但不圖榮華富貴。他見許多人爭功邀賞,鉤心鬥角,便想丟棄官職,入九華山做道士。難道像他這樣的不圖權勢富貴的人也會謀反嗎?何況朝中的能臣日見稀少,如果再走了王守仁,誰能擔得起朝綱?請陛下速速將他召回,委以重任。」

    武宗聽了這一番話,覺得很有道理,對王守仁再也不懷疑了,然後降旨把他召回,任他為江西巡撫。武宗死後,王守仁又升任兵部尚書。

    【評議】

    像王王守仁這樣的大儒,憑著自己那樣高的道德學問,那樣高的功勳,尚且還需要「朝中有人」,更不要說一般人了。當然,相反的例子也有:

    過去齊威王召見即墨大夫,對他說:「自從您來即墨任職以後,說您壞話的人幾乎每天都有。可是我派人去巡察即墨,看到新開墾的荒地,百姓豐衣足食,官府辦事效率很高,東方一帶因此寧靜安定。可見,被人誹謗不是您的過錯,而是因為您不花錢收買我左右以求榮譽啊。」因而封給即墨大夫一萬戶做采邑。又召見東阿大夫,對他說:「自從先生做東阿太守後,每天都有人替您說好話。然而我派人到那裡巡視後卻發現,東阿到處荒蕪,百姓貧困淒苦。趙國攻打甄城時,您無力援助;衛國攻取薛陵時,您竟然不知道。這說明您常用錢收買我身邊的人,以求得虛假的榮譽啊。」當天,便殺了東阿大夫和身邊親信中說東阿大夫好話的那些人。齊國因此得到徹底的、井井有條的治理。

    這是一個朝中無人也好做官的例子,然而,在中國歷史上,想找出這樣的例子來,似乎十分困難!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