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 第37章 活佛說佛 (8)
    他在開始讀這本書的第一天,有人竟然給他送來了寶石,他喜出望外,覺得這本書的加持力量可實在是太大了,於是他就開始推薦給別人,讓他的弟子們也誦念這部《八部招財經》。而另外的那一位學佛者,他講的法不多,看的書更不多,但他一邊看書,一邊按照經書去修,最後他開始行動行善。他每天給弟子們講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佛菩薩神眾也不會保佑只求而不行動的人。八部招財法門是能招財的,但如果只知道去求,卻不為自己增添福報的人,是永遠也無法增添財運的,我們應該一邊求佛菩薩神眾加持我們開發招財的智慧和方向,一邊老老實實地努力積福才能夠所求滿願。

    兩位師父的觀點差別非常之大,愛講法那位師父的弟子們每天什麼都不做,天天就坐在那裡唸經求佛菩薩神眾賜給他們財運,他們念呀求呀,一直等待著發財,地裡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可他們還是沒有發財,也沒有得到什麼,年底也無收成,大家還要為第二年的生計操心。實修佛法那位師父的弟子們,按師父的意思,每天有時間就念佛祈禱積德行善,同時也老老實實地努力種地放牛,那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牛羊肥壯,年底收入豐厚,更無須擔憂第二年的生活。這個故事說明了,學佛也要有實際行動才行,光「說」佛是成不了佛的,學佛就是學智慧,智慧不是嘴上講的,而是用行動去做的。招財也要增添福報,光說招財,或者光念招財經,是招不了財的。招財經是增添財運與福報的方法,不能光靠嘴上講,還要用實際行動去為自己增添福報,找機會開發智慧。

    辛饒彌沃佛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不主動努力與勤奮,而存萬一的僥倖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穫與成就,那就是愚癡的想法。」辛饒彌沃佛的《無垢經》裡有云:「做難事,要勤奮,有成就。」做世間法也好,出世間法也好,一定有很多難處與困難,我們做任何難的事情,必須有努力奮鬥和敢於吃苦的精神,做事情才有好的結果與成就。

    學佛也一樣,辛饒彌沃佛他自己為什麼在三大阿底僧劫發菩提心、修煉六度、消除業障、積累資糧呢?因為成就佛果必須要具備這些條件。所以,我們要增添財運,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只要我們認真地念佛祈禱積德行善,同時也老老實實地努力奮鬥而做事,你成功的機會就一定比其他人多,也比任何人快,這樣一來,我們可以相信自己一定能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如果你光念一萬部招財經,而不去努力奮鬥,天上掉餡餅的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佛經裡也沒有這樣講過,佛也沒有說過:「你只求我,不要辛勞做事,我就給你金銀元寶。」

    現在大多數學佛的人,都想唸經求佛發財,那是錯誤的觀點,因為你只唸經求佛,佛菩薩神眾也給不了什麼物質的東西。但我們可以一邊唸經學佛求發財,一邊老老實實地努力做事,這樣一來,你的成就就會比其他人快速百倍千倍,而且發達也將比別人快速萬倍。成就佛也一樣,你光說佛學,光研究佛學,卻不肯去實修的話,你同樣成就不了佛。做事情也一樣,只要能夠放棄投機取巧的心態,實實在在腳踏實地地去努力修行,成功必定就離你不遠了。只要還存有一點兒取巧、碰運氣的心態,你就很難全力以赴。不要夢想天上掉餡餅,也不要妄想神眾會給你金銀元寶,還是先老老實實地積德行善,為自己多增添福報吧!

    ◎自作聰明的人是失敗者

    我再也聽不到他老人家慈祥的諄諄教誨了,再也不能聽到他老人家的修心密法,再也沒有機會在他老人家跟前出家受戒了,但是後悔也於事無補,只能怨自己沒有珍惜這麼珍貴的法緣。

    這篇文章並不是為別人寫的,而是我自己寫的一封檢討書,也是懺悔書。

    記得我剛滿十五歲時進入益西寺,有緣拜見了大名鼎鼎的大師歐珠降澤,因為聽說他老人家是虹化身夏扎哇的弟子,戒律很嚴格,長期在山洞禪修,是個真正的大成就者。我每天都去看他,他每次都滿臉笑容地迎接我,並且為我講一些做人的道理和佛法的基本知識,多麼慈悲啊!多麼溫暖啊!我越看越感覺到他是個真正的菩薩,越聽越覺得佛就在眼前,我跟他學到了很多關於修心方面的法門。於是我下定決心拜他為師,還想在老人家跟前出家受戒。

    有一天,寺廟舉行受戒法會時,我高興得一晚上沒有睡覺,我一直盼望快一點兒天亮。一夜的時間那麼漫長,終於等到天亮了,我高興得來不及等到寺廟開門,很早就跑到寺廟外面等了一個多小時。

    寺門一打開,我就第一個進入寺廟等待受戒。那是宗教開放以來第一次舉辦的受戒法會,全寺除了我一個年輕人以外全都是四十歲以上的老和尚。寺廟裡本來也有很多年輕人,但他們根本沒有受戒。

    舉辦完受戒法會之後全寺廟的和尚都誇獎我,很多人說我還那麼年輕,就有這麼大的慧根和福報。就連我自己也覺得跟他們是有點兒不同,感覺自己很聰明,而且今天還接受了戒律,修行方面也得到了不少法,寺廟裡的僧人們也很尊重自己,於是心中產生了傲慢。

    從此以後,我很少再去歐珠降澤大師那裡了,後來基本上就沒有再去。是我對上師失去了信心嗎?不是,我心中非常尊重他,他永遠是我的佛。只是覺得上師所有的修行方法我已經都接受到了,再去也得不到什麼法門,就不要打擾他老人家了,其實在這個想法的背後應該是我覺得自己已經很了不起了。

    有一天,我有一個朋友叫阿格,他平時不太懂禮貌,說話也很直率,那天他急急忙忙地跑過來說:「歐珠降澤大師就要回山洞了,馬上就離開寺廟了,剛才還問你在哪裡。你啊!連自己的師父都不送,你還說我不懂禮貌,你懂嗎?」聽說後我趕緊跑過去送上師,這時上師已經上馬了,我跑過去抓住上師的腳,懇求上師不要走,上師還是笑瞇瞇地對我說:「你來了,你要好好學佛修心,佛法是很博大的,修心是很深奧的,學佛要向前看,見心要往內觀,祝你平安。」

    上師就這樣離開了寺廟,去山洞閉關。本來我想得很簡單,以後有時間再到上師那裡去看他,萬萬沒有想到那一次的道別竟成為了永別,從此我再也沒有見過他。因為上師離開寺廟的第三天,由於寺廟曾經在「文革」中遭到嚴重破壞,需要重修,寺廟規定所有僧人都要參加修寺,我以後三年的生活就是白天修建寺廟,晚上學習佛法。

    有一天,寺廟裡年紀比較大的管家登加跟我聊天說:「歐珠降澤大師是個真正的修行人,他有很多修心秘密竅訣,特別是大圓滿象雄耳傳方面的很多修法傳承和竅訣,可惜呀!寺廟的事情很多,我沒有時間去求學,可以說沒有這個緣分,你年輕,很多事情還不懂,比如說上次你受的戒不是出家人的戒律,是居士五戒,因為出家的戒律必需要在居士五戒的基礎上才可以接受,受完居士戒三年以後才有資格接受出家戒。今年就已經三年了,有時間你再去歐珠降澤大師那裡接受出家戒吧,這是很難得的機會啊!你要多跟歐珠降澤大師求些修心的方法啊!」我一聽,才知道自己還不是一個真正的出家人,於是第二天就起程到上師那裡。

    可是,萬萬沒有想到的事情發生了,上師在三天前就已經圓寂了,我跪在上師的遺體前,眼淚不停地往下流,誠心地懺悔和祈禱,我真得很後悔,而且越想越後悔,深深地懺悔!這時上師的外甥充翁嘉澤走過來遞給我一個袈裟,他說:「這個袈裟是歐珠降澤圓寂前早就打算送給你的,但沒有想到,他走得太突然了,圓寂前還再三地吩咐我,必須要送給你。」

    上師啊!我的佛!我再也沒有見到我的佛最後一面,但在我的心中上師永遠是個活生生的佛。遺憾的是,我再也聽不到他老人家慈祥的諄諄教誨了,再也不能聽到他老人家的修心密法,再也沒有機會在他老人家跟前出家受戒了,但是後悔也於事無補,只能怨自己沒有珍惜這麼珍貴的法緣。現在一切都晚了!

    這都是自作聰明帶來的禍,從此以後我每天都對自己說,自作聰明的人,才是個真正的失敗者。

    ◎無常

    人生如此短暫,無常更是難測。不如用珍貴而有限的生命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同時也要分秒必爭地去為自己積攢解脫的資糧。

    在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地方,死亡都可能隨時找得到我們。我們根本就沒有辦法躲避死亡的打擊,也沒有能夠免於一死的道理,假如有人希望能躲避死亡和免於一死,那就是錯的。地球上的任何人一來到人間就開始爭取和迷戀愛情、享受歡樂,追逐錢財、攀爬地位、貪圖富貴,他們忘卻了死亡的恐懼,只顧眼前短暫地享受人間所謂的歡樂,但是到最後又不得不遺憾地離開,就好像是農村趕集的人潮一樣,相會短暫、聚了就散。時光匆匆、人事忙忙,人們迷迷糊糊地生活在夢幻一樣的世界裡,卻怎麼也不想去提一個「死」字。假如沒有他們的父母、親戚、兒女、朋友等要面對死亡的話,他們可能永遠也覺醒不過來,可他們覺醒過來時,卻毫無準備,然後情緒如狂風暴雨般征服著他們,讓他們哭得死去活來、怒氣衝天、傷心欲絕!

    如果我們想掙脫死亡的魔網,那我們就要採取截然不同的方式,那就是,讓我們揭開死亡的神秘面紗,讓我們熟悉無常與死亡,讓我們習慣無常與死亡,讓我們隨時要想到會死……我們不知道死亡正在哪兒等待著我們,因此讓我們處處等待死亡。

    對死亡的修行,就是解脫的修行。死亡的修行為什麼這麼難呢?我們又為什麼會害怕死亡呢?因為在我們的意識深處,知道自己終將會死的。我們越想逃避那種恐懼,它就會變得越可怕。我們越拖延對死亡的正視,就越對它無知,恐懼和不安全感的陰影就越會縈繞在腦際。

    有兩件事情我們是可以確定的:首先,我們總有一天一定會死;其次,我們不知何時或如何死。還有兩件事情是不可以確定的:其一,不可以確定死因;其二,我們不可以確定會在何地死。因此,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不知道何時會死,就像明天的災禍,誰也難以預料。

    我們生活在死亡的恐怖中,因為我們的本能慾望是要活著的,而且還想繼續活下去,而死亡卻無情地結束了我們所眷戀和熟悉的一切。我們認為死亡來到時,就會把我們投入一無所知的深淵裡,或把我們變成一個全然不同的人。我們想像死後自己變成一片迷惘,處在極端陌生的環境裡。就像單獨醒來一般,在焦慮的煎熬中,身處陌生的國度中,對那塊土地和語言一無所知,沒有錢財,沒有對外通道,沒有護照,沒有朋友……

    我們害怕無常和死亡的最大理由是,我們不知道我們自己到底是誰。我們相信自己有一個獨立的、特殊的和個別的身份,但如果我們勇於面對它,就會發現這個身份是由一連串永無止境的元素支撐起來的:我們的姓名、我們的傳記、我們的夥伴、家人、房子、工作、朋友、信用卡……我們把自我建立在這些脆弱而短暫的支持之上。當這些完全被拿走的時候,我們還知道自己到底是誰嗎?

    「無常」是佛陀為我們開示的法義,是佛教常用的一個專業術語,也是我們人生和世間萬物的真相。世間一切法,成住壞空,剎那不住,所以稱為無常,「無」就是沒有,「常」就是固定不變;「無常」就是沒有恆久固定不變的意思。無常就是生、死,得、失、悲、歡、離、合、愛、恨、情、仇這些現象互相轉換交替的變化。

    如果我們能夠明白人生的無常的道理,那就應該盡快從如癡如醉的人生夢中覺醒過來。我們不能再這樣在輪迴的漩渦裡繼續無止境地隨波逐流了。無論世間怎樣誘人的財富和美好的情感,都是生帶不來、死帶不走的,如果我們還常常地去執著這些東西的話,那還有什麼意義呢?人生如此短暫,無常更是難測。不如用珍貴而有限的生命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同時也要分秒必爭地去為自己積攢解脫的資糧。那就是趕緊修行積善、增慧增福,盡快走上一定能讓你得到解脫的佛道。

    我們既然已經認識了無常、那就要看透甚至去超越無常。佛經常教誨我們要看破、放下。如果我們能真正做到放下我執;放下對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執著;在無常的得失之間尚且能保持泰然自若、如如不動的清靜心,那你就是個隨緣自在的灑脫之人。你的人生也一定會更加絢麗多彩、吉祥如意!衷心地祝福你,朋友!

    ◎一切眾生都是父母

    把一切眾生當做父母,這就是菩提心;修行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