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 第32章 活佛說佛 (3)
    同樣,我們過去已習慣放縱自己的心去向外貪求,現在要把心向內安住時,就會發現念頭紛飛,一下子想到過去的事、朋友、公司、家事等,種種念頭不斷浮現出來。有些是合你意的、你所關心的,就會一直想下去。想了一陣子又想道:「我在修禪定,怎麼會想這些呢?」勉強再把心拉回來。修習久了,動心也多少息下來了,才能心住內境,相續而住,不再流散了。猶如象雄王子一樣回來時間久了,他就習慣皇宮裡的生活,再也不想過流浪的生活。

    但我們的心安住一個固定的位置之上時,心是躁動不安的,如野馬的騰躍一樣,不肯就範。這時候,我們堅持不懈地把心反覆安住在所緣境之上,但我們的心如野猴,野猴關在房間時,困了休息幾分鐘,又開始不停地東奔西跑,我們的心也一樣,沒有多久內心的習氣又開始作祟,所以念頭又跟著散亂起來。這是因為第八識裡的東西那麼多,順應第七識的我執力量又那麼強,沒法說靜就靜。接著又發現心念跑掉了,勉強自己再扣住所緣境。一次又一次地把散亂的心再拉回到正念上,繼續想盡辦法使心停留在所緣境上。這種陸陸續續的使心安住的過程,就稱為「續住」。

    我們的心安住在所緣境之上時,眼睛也盯上去,那時候,你的眼淚不停地流下來,同時心一點兒也定不下來,心裡出現很多往事回憶、未來夢想,眼前也出現各種現象,怎麼辦呢?時間改一改,第一天安住十分鐘就休息,反覆多次修煉,第二天二十分鐘,同樣反覆多次修煉,第三天半小時就休息,同樣反覆多次修煉。然後心安住所緣境上,眼視所緣境的時間越來越長,心就越來越安定下來,禪坐的時間越來越長了,這叫做「攝住心」,又稱為「正念住」。

    續住心和內住心不一樣,剛開始時腿和腰痛,心就靜不下來,堅持繼續修煉有功能,腿腰不痛,心一點點安靜下來。這時候,有些人可能會有氣堵住胸部或者喉嚨;有時非常噁心;身心如小鳥遇見風一般發抖;有時不想離開住所等。

    安住心

    象雄王子回皇宮了,卻又時常想回到過去自己去的地方和好朋友一起玩耍,而且皇宮裡的人不好交流,也不好管理,人生的因緣很複雜,有時他很想放下皇位,重新過以前流浪的生活,但是家人經常勸告他:「你是皇帝,江山都屬於你的,你不能放棄,若放棄的話,你對不起列祖列宗。」他受到諸多因緣的牽絆,而且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沾染過去流浪時的方式與習慣,他身邊的人告誡他:「你是皇帝,別忘了皇帝的身份!」慢慢地,他終於對皇宮裡的生活適應下來了,想念外面的次數也減少了,對周圍的人事漸漸熟悉了,逐漸變得謹慎起來,逐漸具備了自我約束的能力,管理國家的大事也有分寸了,慢慢就覺得皇宮就是自己的家,不怎麼思念過去的環境和人事了,內心逐漸適應這樣的環境,身心自然就能安定下來,即稱為「安住」。

    沒有修禪定的人,心念一向是向外攀求的。別人稍微罵你,整個心都要跳出來,面色都變了,身心都發抖,心裡胡思亂想一大堆。比如現在很多學佛人炒股票,股票稍微漲,就開始高興,想掙很多錢,打算買車和房子等;股票稍微跌下來,整個心都要跳出來。看破了這個世間的虛假不實,慢慢地適應在這樣的修道環境裡頭。對於外面那些五欲,以及障礙禪定的五蓋,五蓋就是貪慾、嗔恚、昏沉睡眠、懷疑、掉舉(心思散亂)等能夠逐漸降伏,心能安住在所緣境上,即稱為「安住心」。

    就像象雄王子知道自己正在成熟起來,這種成熟並不是由時間而決定的,而是環境和身份逼迫他不能不多考慮一個皇帝所必須做的是什麼,不能不考慮江山,承擔國家的責任。於是他逐漸把過去的事情忘掉,一天比一天進入真正屬於他的人生軌道,漸漸地習慣這種生活,自然就告別了無憂無慮的從前,捨棄那些無拘無束的生活方式,最終身心也都安靜下來了。我們依靠所緣境而使心安住下來,不是自然的,而是逼迫使它不能不安靜下來,這種心安住叫做「解住心」。

    這時候,有些人可能會氣堵住在喉嚨;有時身心如葡萄一般飄搖動盪;身出汗與發抖;臉色變等。

    近住心

    慢慢地,像雄王子與以往不同的是,生活習慣完全變了,而且還會開始注意一些生活細節,比如不要穿別人的衣服,不要蓋別人蓋過的被子,不要用別人用過的餐具等,變得拘謹起來,一點兒也不像過去那樣,也幾乎沒有時間去想過去的生活。不光是他的生活習慣變了,而且他的思想、事業、周圍的人、行為和精神面貌都變化很大,但他的這種變化並沒使自己產生壓抑感,反而有一種肩負神聖使命的幸福感。他就發現,隨著因緣的改變,一切都在變化中,一切都不會孤立地存在。

    象雄王子如果想起過去的事情,很快就可以把心拉回來,不像過去那樣經常想,他好像很快就忘記了過去的事情一般,我們實修禪定的心也在變的,你的心意經常安住在所緣境上,頂多是在所緣境的附近打轉,或反覆強調心不讓外散,一外散,很快就把它拉回來與轉回到所緣境之上,所以叫做「轉住心」。

    這樣一來,比起第三階段的「安住」更加進一步,心念不會再向外弛散,若是外散,但不像過去那樣,很快就能收回來、比如,在修第三階段「安住」的時候,你常常想起過去的事,或家人、朋友、公司、婚姻、孩子等外界你喜愛的一切,也想起所恨的一切,所以你的心經常外散,而且跟隨外境跑,心安定的時間比較少。你熟練安住之後,你的心意逐漸比過去安定下來了,頂多念頭起來以後,很快就可以把它拉回來,甚至同步進行——一方面心思在所緣境上,另一方面還在想以前的事情,但仍然離所緣境不遠,所以稱為「近住心」。修行禪定時,內住心、續住心、安住心、近住心這四個步驟就是讓我們從「攝心守意」開始,一直到整個心意時時刻刻都能保任在所緣境上的四個階段。

    這時候,有些人如火鐮(過去藏族取火的用具,應用白石和白艾花來取火的,但有時能取,有時不能取),禪修的心識有時候能夠定下來,有時候定不下。有時可能會有身體發麻,有時想笑;有時不知不覺離開住所等的現象。

    伏住心

    象雄王子繼承王位之後,他完全變了,而且他應用政權來治理社會,社會要安定,經濟要發展,所以象雄王子千方百計地發展經濟,持續地教育人才,用殘酷的手段來鎮壓造反的敵人等。王子完全調整了自己的心情和生活方式,他要是非、黑白、對錯都分清楚。王子發覺自己的心理已經有了一些變化,比起以前來,有勇氣、有地位、有威力,做事情都很有分寸,江山穩定,人們生活快樂,王子內心感覺安詳、快樂與滿足,而且對皇帝的地位越來越喜歡。

    禪定也一樣,從第五階段開始,就能做到西藏古老佛法雍仲本教所說的「四正勤」,四正勤是追求智慧而進入涅槃的境界,修行的階位分成三十七項,四正勤即是其中的一項。四正勤即:增長善、生起善、斷除惡、不起惡。

    增長善:佛經裡被稱為「已生善令增長」,就是說,心裡所起的善念或已經做的善行,持續地令它增長,以加強它的功效。

    生起善:又稱為「未生善令生起」,就是說,應該有這樣的發心、這樣的善念,但老是發不出來,所以要使它生起來。

    斷除惡:又稱為「已生惡令斷除」,就是說,已生的惡業要立即斬斷,不能讓它繼續生長、膨脹。

    不起惡:又稱為「未生惡令不起」,就是說,未生的惡業不能讓它發展起來。惡的念頭一動起來就不能任它滋生下去,就要立刻消滅它。

    四正勤的修行方法要能真正派上用場,在日常生活中是能夠有效地斷除我們煩惱習氣的,也能夠降伏我們外散的心,自然能夠安住在所緣境之上,所以稱為「伏住心」。

    在第五個階段,要把我們的心情調整好,比如,我們過去看到外界色、聲、香、味、觸時,會感受到無法抗拒的誘惑力,例如看到可愛的境界,立刻就強烈地生起想要佔有的念頭,這是內心貪;當看到惡劣的境界,立刻就強烈地生起消除與毀滅的念頭,這是內心嗔;是非不明,黑白不分,一種愚昧無知的念頭,這是內心癡,這樣三毒展現。這些誘惑境界的現前很容易讓我們心動,讓我們的第六識一直起分別,妄念紛飛,進一步採取手段去追取。我們應用自己的智慧,修煉上面講的四正勤,把心情調整回來,情緒也逐漸會變好的。

    而現在禪定修到了第五住的階段,發覺心理已經有了一些變化。比起以前來,脾氣比較不衝動、不激動,對物質的東西不那麼貪戀,對事情也不那麼計較,內心感覺很安詳、很寧靜、很快樂、很滿足。思想和行為也開始有一些改善,覺得安住在所緣境時身心比較能放鬆、輕鬆、安靜。這時你已經品嚐了到修禪定時那一份微妙的快樂,這種快樂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出來,那時候,我們能夠體會到的外面的種種五欲、六塵雖然偶爾也能給人快樂,但畢竟是一種相對的快樂,不是自然的快樂。

    而且人間的快樂也是暫時的,境界過去以後快樂很快就消失了,而且還會樂極生悲。世間的快樂、興奮到最後,就是累得要死。不像禪定那樣從內心生起安祥、自由、寂靜的快樂,再怎麼樣也不會有副作用。如果我們能深深體會到禪定的功德是那麼好,那樣微妙,就會放棄外面的很多事,比如貪心、嗔恨心、嫉妒心等,願意回歸到自己內心所扣住的所緣境。所以外境的強烈誘惑力一旦現起,就可以用對禪定快樂的向往來克服五欲,不再妄求。能夠「調」御自己的身心,使它隨「順」所緣境,所以稱為「調順」。

    大家在實修禪定的過程之中,慢慢都會有這種進步的體驗,知道修禪定能使自己更加清楚自己的心念所在。所以這個階段的心念比起以前來,還要更敏銳、清晰、明顯,這就是禪宗所說的「明心見性」當中的「明心」階段,「明心」就是心意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明明顯顯的,很透明猶如擦淨的鏡子。這個階段還有可能會出現念頭,但念頭究竟是清淨或雜染的,馬上就能做出分別,而且心意能馬上歸回到所緣境上,回歸時很自然、純淨、自由地對禪定產生歡喜心。

    這時候,有些人打坐很長時間,感覺沒有多長時間;有些人的定如管子引水一般,一個跟一個,接連不斷,心幾乎不外散,心裡開始生起歡喜心。

    靜住心

    象雄王子領受皇權之後,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比如說,打敗了腐敗和敵人、經濟發展了、社會安定了、老百姓的生活過得快樂。他有能力治國安民,他完全變了,而且他應用政權來治理社會,社會要安定,經濟要發展,所以象雄王子千方百計地去發展經濟,持續地教育人才,用殘酷的手段來鎮壓造反的敵人等。王子調整自己的心情和生活方式,王子發覺心理已經有一些變化,比起以前來,更加有勇氣、有信心、有威力,處理事情也都有分寸,江山穩定,人們快樂,王子內心感覺安詳、有意義、快樂與滿足,而且王子對皇宮也越來越喜歡了。

    前面第五「伏住心」是指內心能夠調伏外境的誘惑力,順入所緣境。到了第六住即是心念寂靜的階段,這時已經開始有禪定的力量,心完全可以扣住在所緣境之上。所以對與禪定不相應的雜念、散亂和妄念等一現顯現出來時,自然就能夠明白地分別,並且能清晰地斬斷它。因此這個階段是專門分別內心的起心動念究竟是好是壞、是淨是垢、是正是邪,而且能夠清晰地斷除它。更重要的是,佛經指的「十相」是重於外境的誘惑,還有內心發出的「不善」法,思念的法對禪定來說都是不善之法。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