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和快樂的源泉是慈悲心和智慧。慈悲是愛心、仁慈、珍惜和寬容的體現,慈悲表現於對生靈的愛心和關懷,尤其是對處於不幸情境者的同情。智慧則是分清好壞、辨別是非、證悟無我、遠離錯亂愚癡、認清事物的本質,能令所欲圓滿成就、自己成熟心緒的體現,智慧表現於對生靈的拯救和分清好壞,尤其是對不幸之事完善的處理。慈悲心和智慧雙運可以使人們達到完美的境界。如果我們只具有慈悲心與善心而忽略了智慧力,我們將成為好心的傻瓜;如果我們光注重智慧力的發展而忽略了慈悲心與愛心的培育,我們將變成沒有同情心的頑固智慧者。所以,人們必須將慈悲心和智慧結合起來,才能有愛的鼓舞和知識的指引,人們方能得到良好的生活。
幸福的要素是很單純的一種心態,並不是財富、權力或名聲能夠換來的。當你自己用盡畢生的精力,累積到了超過你需要的財富和金錢,但卻無法買到少許幸福時,你才會翻然醒悟,後悔白白地浪費了生命,但是,悔之晚矣!所以,我們必須要認清追尋感官快樂和幸福完全是兩碼事。感官的刺激很容易消失,無法提供給人們永恆的幸福。而且,我們可以用金錢很輕易地換取感官上的快樂,但卻無法買到幸福。幸福的基礎來自單純的善良和清晰的是非觀念。假如你希望獲得幸福、安靜、愉快的生活,那麼,你就不要計較他人。不要再介意他人是否為你的付出而感謝,不希求感恩回報,只要是衷心地給予他人你所擁有的能力、愛心和財富,那你的善心和善意都已經圓滿地表達出去了,就不必去在意別人的回應是怎樣的,你只管享受那種助人為樂的幸福感就好了,因為「施比受更有福」。
你不能希望只靠祈禱就能得到快樂,只有努力和運用智慧才能得到快樂和幸福。從前有一位信仰神的土司,他每天燒香拜神,有一年他和另一位土司打起仗來,當地酋長說:「誰能打贏敵人,將軍的位子就給誰。」拜神的土司一聽就跑到廟裡燒香禮拜神,對神說:「我明天去打仗,你要幫助我,如果我贏了,我永遠拜你。」第二天拜神的人一到陣地,看到敵人很多,嚇壞了,就跑到山洞裡躲起來,結果他們的軍隊輸了,拜神的人就開始埋怨神,神現身來說:「你自己躲在山洞裡,又不敢出手,叫我怎麼幫你?明天你到陣地時,閉上眼睛,揮舞長刀,騎著良馬衝到前頭,我幫助你,你肯定勝利。」第二天他相信神的幫助,信心十足,按照神的授意去打仗,他揮舞長刀,勇往直前,所有的敵軍都被嚇跑了,結果真戰勝了敵人,酋長就封他為將軍。後來他的朋友問他:「你本來是個膽小鬼,打仗的時候,你哪裡來的虎膽?」他對別人說:「自己的誠心和神的力量融合在一起的時候就什麼都有了。」
我們對佛菩薩的信仰和祈禱也一定是有作用的,但還要你自己也去做才行,只要你自己肯去努力付出,你才能有成功的機會。同樣,我們也不能只閉著眼睛等待佛菩薩來賜予幸福,還要靠我們去努力修善、積福,多為自己增添智慧和福報,多用你的慈悲心和愛心去為社會大眾謀福利,多去關心和關愛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群,那麼,你仁慈的磁場所回饋回來的信息一定就是幸福和快樂!
◎如何找到真正的快樂
快樂就在你自己的內心之中,每時每刻都陪著你,就看你怎麼去找,是你找快樂而不是快樂來找你,你要以一個快樂的心態才能找到。
世界上人人都想擁有快樂。但是,多數的人覺得快樂在外面,於是不斷地追尋,希望成為夢想中的自己,花了大半輩子不停地追隨,但從來沒有得到快樂,也沒有發現快樂的根本。就像小孩追尋彩虹一樣,一輩子不停地追隨也抓不到彩虹,因為快樂不在外面,就在你自己的內心裡,你往內心尋找快樂,就一定會找到。
要記住,快樂就在你自己的內心之中,每時每刻都陪著你,就看你怎麼去找,是你找快樂而不是快樂來找你,你要以一個快樂的心態才能找到。譬如,你有很累的工作,在工作的時候,如果你從玩的角度去工作或者從享受的角度去工作,你就不會累,而且還會很快樂。
在我們尋找快樂的過程中,可以看一看周圍的人,他們怎樣得到快樂和幸福。比如你的生活很艱苦,很窮,但你能用滿足的心去生活,你一定會快樂的;假如你沒有滿足心的話,即使你有幾個億的財產也不會有快樂的。
我們做任何事必須要有崇高理想,如果你做事沒有理想的話,你在做事的時候根本不會有快樂,因為你沒有理想,做事沒有興趣,怎麼能得到快樂呢?擁有崇高理想的人是快樂的。我們多數人不快樂的根本就是干擾他人、計較他人、嫉妒他人,所以自己不快樂,你不去干擾他人,也不去計較他人,他人做任何事都不嫉妒,讓他人擁有平靜生活的人最快樂、最幸福。對社會也好,對家庭也好,對別人也好,有愛心和真心去做事的人是很幸福的,因為他的愛心和真心是無自私、無條件地為別人著想的愛心。這種人為什麼能得到快樂呢?因為他們知道快樂就在心中,不在外面,真正的愛就是快樂,快樂就是幸福,所以自私的人永遠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
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幸福,但不知幸福在哪裡。幸福也不在外面,就在我們的內心之中,迷惑的人還是日夜不停地找尋幸福,但是,人人都在自私自利地隨受痛苦,也仍然距離幸福非常遙遠,何時得到真正的快樂呢?
◎放下慾望就是幸福
不貪就是解救輪迴的特殊法,也是在淨化我們的心靈,於是心靈就開始明亮與寂靜,那時候,心中自然就會產生快樂和幸福。
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呢?本教佛經裡云:「心中無慾無輪迴,沒有輪迴何來苦?不貪就是解脫法,心靈明亮靜與樂。」就是說什麼時候你的心中沒有了慾望,那時候你的心中就沒有輪迴了,沒有輪迴哪來的痛苦和煩惱呢?不貪就是解救輪迴的特殊法,也是在淨化我們的心靈,於是心靈就開始明亮與寂靜,那時候,心中自然就會產生快樂和幸福。
所以我們要學會不貪不欲不求的解脫法門,人有一點兒貪心是沒有什麼錯誤的,但貪心卻不能過頭,不然的話,就會給我們帶來無窮的煩惱和痛苦。
從前在西藏有個酋長,上有父母,下有用人,周圍有親戚、朋友、愛人,家有無價之寶的財物,而且財源茂盛,生活榮華富貴,但他的貪心如熱水一般奔騰,每天忙忙碌碌,從來沒有給自己休息的空間和時間,做事也總是把金錢放在第一位,所以誰也沒有看見過他臉上快樂的笑容,也沒有聽到過他幸福的笑聲。
有一天,酋長生意失敗,心很煩,睡覺時翻來覆去睡不著,這時候,他聽到外面傳來的山歌,他就覺得很奇怪,這麼晚,還有人有如此的雅興唱山歌,是誰在唱呢?他就站起來,出去看一看,原來唱山歌的人就是他鄰居的老太婆,這位老太婆上沒有父母、下沒有兒孫,周圍沒有親戚和朋友,是個乞丐,靠討飯過生活,雖然家裡窮,但是她每天唱山歌、跳舞,開心地過生活,多麼幸福啊!酋長想:我都這麼富有了,還唱不出歌來,怎麼我沒有她那樣的快樂,她這麼窮,什麼都沒有,為什麼還能唱出歌來,而且還這麼高興,到底為什麼?酋長一晚上想來想去,終於想明白了一個道理。
第二天,酋長故意叫來唱山歌的老太婆,請她幫忙辦點兒事,老太婆按照酋長的吩咐,完成了任務,酋長就裝作高興地給她三個銀元寶,老太婆一看到三個銀元寶,眼睛就發亮了,高興而小心地把三個銀元寶帶回家,她就開始想:「可不能掉啊!晚上睡覺,可不能讓小偷拿去啊!」然後怎麼也睡不好,在床上翻來覆去,開始想怎麼應用這三個銀元寶,左思右想,歌也唱不出來了,實際上是忘記了唱山歌,整個晚上都在想怎麼用那三個銀元寶。最後老太婆想做生意了,從那天晚上起酋長就再也沒有聽到老太婆唱山歌的聲音,因為,老太婆得到銀子之後,開始計劃做生意了,心裡裝滿了賺錢的想法,忘記了唱山歌。
酋長終於明白了什麼是快樂,什麼是痛苦。老太婆擁有了三個元寶,就有煩惱、有痛苦。如果我能放下一切的話,一定會幸福快樂的,於是酋長下決心放下慾望,把所有的財產佈施給別人,自己只留下簡單的生活用品,酋長就這樣放下了一切,從此,過起了簡單的生活,每天唱一些山歌,有時候還去外面旅遊,快快樂樂地過生活,他這才發現自己真的放鬆了,而且獲得了真正的快樂。反過來說,老太婆每天忙不過來地做生意,三個銀元寶換了青稞,把青稞送到牧場上,換了酥油,又把酥油送到城市裡換青稞,這樣整天跑來跑去、換來換去,再也沒有唱山歌的時間和空間了,從此,老太婆就再也沒有真正的幸福、快樂和安靜的生活了。
所以說:「放下慾望才是真正的幸福。」因為你只有放下才能沒有慾望,沒有慾望才能心定與清靜下來,心清靜才能感受到舒暢、快樂和幸福。
◎做人的道理
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心中裝滿著嫉妒和傲慢的人,永遠學不到別人的知識。
人總是追求錯誤的東西,所以才有煩惱與痛苦,痛苦和煩惱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創造的。
人人都說別人讓你痛苦,很少人說自己的修養不夠。
管教別人之前首先要管教好自己,教別人之前首先自己要學好。
寬容別人,實際上是在寬容自己;原諒別人,實際上是在原諒自己。
做人是修養自己的道德,學佛是開發自己的智慧。
做了對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求佛菩薩神眾也沒有用,因果也不會放過你,所以要從內心懺悔曾經所作的惡業。
當你知道自己迷惑時,並不可憐;當你不知道自己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
拯救別人之前,先要拯救自己;度化他人之前,先要度化自己。
當你想到「我」是對的時候,你要想到「我」是虛妄的;當你想到「他」是錯的時候,你也要想到「他」是假象的。
當你分別我與他的時候,你就要告訴你自己,這一切都是假的。
當你沒有證悟的時候,你看什麼都不順;當你證悟以後,你會看什麼都很順。
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心中裝滿著嫉妒和傲慢的人,永遠學不到別人的知識。
憎恨別人給自己增添意業,責罵別人給自己增添口業,攻擊別人給自己增添身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