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 第2章 放下執著 (2)
    從佛教角度來講愛情屬於貪慾,是指想佔有自己喜歡的人與事的心態,因此,愛情是依靠外在因素而生起來的情感。有些書裡把愛情比喻成水,水是生活之中不能缺少的東西,愛情也一樣,人與人之間的生活裡不能缺少,但水太大了就會帶來洪災,對愛情太執著與太重視,也將帶來無窮的痛苦。現在有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就是離婚率很高,在離婚者中間,很多都是事業地位以及生活條件都比較優越的知識分子,可是也經常聽到他們的感歎,他們的愛情根本不如一些普通的工人或農民幸福。因為他們把愛情複雜化了。因此,簡單的愛,即是快樂。

    有智慧者的愛都是非常簡單的。當然,所謂的簡單並非叫我們去盲目地追求愛情,而是在真情自然流露、尊重、信賴、相親相愛的基礎上建立的一種刪繁就簡的愛情。但是這種愛情帶來的也只能是短暫的快樂和幸福。從佛教角度來講,愛最終是快樂的,愛情最終是痛苦的。但是凡俗認為有了愛情,人類的生活才能有快樂和希望。其實,短暫與世間的快樂同究竟與出世間的快樂,完全是不可比擬的。一個在短暫和世間的快樂方面追求很少的人,才可能用更多的時間去追求究竟與出世間的快樂。如果一個在究竟與出世間的快樂方面追求很少的人,才可能用更多的時間去追求短暫和世間的快樂。但是我們要知道,短暫和世間的快樂最終還是痛苦的。而真正的快樂和幸福則是「究竟涅槃」的快樂。

    愛情屬於貪慾,因此,追求一段簡單的愛情就是適當地控制自己的貪慾,誰能控制自己的貪慾,誰就是最快樂的人,因為,精神上的追求過多,就會發生很多不快樂的事情。誰能做到只有愛、沒有愛情,那麼,這個人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如果一個人既沒有愛情,也沒有愛,那這個人就是世界上最孤獨、最痛苦之人。任何東西都具有兩面性,愛情也一樣,愛情有好有壞,起好的作用是好的愛情,起壞的作用是壞的愛情。

    好的愛情使人積極向上,努力工作,開創事業;對生活充滿信心,性格開朗樂觀;對他人有愛心,對待弱小能充滿同情與悲憫,能積極投身社會,報效祖國。

    壞的愛情,大的禍國殃民,小的使人玩物喪志、委靡不振、自私狹隘、斤斤計較、患得患失、自暴自棄,對一切都失去了激情,感覺前路茫茫。眼中只有灰色的景致,沒有廣闊的藍天。

    愛情在正常的情況下,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也是人生最美好的期待,是令人感到幸福與甜蜜的,即使寒冬也感覺溫暖,即使粗茶淡飯也能吃出美味。可是,人的慾望若不用理性控制,就會變成一頭瘋牛,見到任何事物都心煩、痛苦,即使陽光明媚,也感覺山雨欲來,即使富可敵國也感覺貧瘠空虛,最終將人拖入毀滅的深淵。

    其實,愛與愛情本來都是很簡單的,是自然產生的一種情感,只不過又衍生出了各種各樣的愛與愛情,比如真愛、癡愛、愚愛、偏愛、摯愛、好的愛情、壞的愛情,等等,於是造成了愛和愛情的複雜。每個人都在癡癡地追求所謂永恆的愛情。當人們陷在愛情的鐵絲網裡被折磨得體無完膚、千瘡百孔、痛不欲生,甚至就快要喪失理智的時候,倒不如轉念想一想,其實,人生什麼都不是永恆的,人生說到最後,也就是從生到死。愛情也一樣。從我們心中產生愛情到最後失去愛情,不也和人類從出生到死亡一樣正常嗎?我們最終連我們的肉身和生命都將保不住,那我們為什麼還要不惜一切代價地去追求什麼永恆的愛情呢?

    由於人們的私慾和愚癡,往往也會把本來應該是美好清純的愛情,變成了傷害自己和別人的暴力。甚至把愛情變成了一種工具,為達到某種目的而不惜使用蒙騙、利用、誘惑、霸佔、強迫、欺詐等手段。愛情給人類帶來了恐懼、擔憂、顧慮、猜測,很多人在為愛情提心吊膽中時時刻刻給自己套上一層虛偽的外套,戴上一層厚厚的面具,不敢輕易回歸真正的愛情之中。

    目前許多年輕人對於愛情都沒有大的希望,他們都覺得20世紀80年代以後的愛情沒有依靠,是個「騙局」、「苦惱」、「負累」。其實,80年代以後的愛情比較複雜,而且大家對於愛情都太自私。我經常在文章裡提醒過大家,愛得太深也是個錯誤。

    愛情需要簡單,簡單的愛情,既是快樂,也是幸福。只要你的心裡有愛,沒有深重的愛情,你還是快樂的;如果你太注重愛情,但卻不懂得怎麼去愛,那麼你根本得不到真正的愛情,更得不到快樂。

    只有簡單的愛情,才能給你帶來快樂。只要你心裡看得開,愛情依然流光溢彩。只要你放得下舊念悲情,愛情還會有甜蜜美好的明天。

    所以希望你簡單,希望你看得開,更希望你快樂!

    ◎解脫不是知識,而是感受

    你自心上沒有痛苦和煩惱的感覺,你已經解脫了,如果你的心裡還有煩惱和痛苦的感覺,你就是未解脫。

    目前社會的壓力和人類的苦厄,逼迫著人們內心不斷地去追求,這就是尋求解脫。可是,人們有時候也把解脫當成了一種知識,以為學到很多東西、理解很多道理、認識許多教法,自己就是解脫了,或是心靈感覺很舒暢,覺得自己就是解脫了。實際上,他們還沒有真正地解脫,因為他們還沒有掙開煩惱的迷網,還沒有擺脫輪迴的苦海,他們想像的解脫只不過是在妄想中幻化出來的一種幻覺。

    真想解脫的人,首先要明白解脫的意義是什麼,「解」指的是解除與解開,「脫」指的是開脫與釋放,合攏起來就是,解除自己所不願意的一切,釋放自己,得到自由。比如,一個犯了死罪的人,希求從牢裡釋放,離開監獄,突然國王下令讓他走,這也是一種解脫;自己不願意穿的衣服,把它脫掉再穿自己喜歡的衣服,也是一種解脫。在現實生活中,「解脫」指的是解除自己心裡的苦惱、開脫周圍的困境。一般來講,「解脫」指解除煩惱,擺脫束縛,從而獲得身心自由。從佛法的角度來講,就是解除輪迴的痛苦,擺脫煩惱業障的繫縛,獲得自在無礙的果等。解脫的意義很多,佛法中「解脫」一般指的是「涅槃」,因此,解脫可分兩種,短暫的解脫和究竟的解脫。短暫的解脫指的是脫開社會之中的有些苦惱和困境,另外,解脫輪迴的痛苦,獲得阿羅漢果,也是短暫的解脫;究竟的解脫指的是解除所有的苦厄,脫開一切的業障和習氣,從而獲得無上佛的果位。這些都不是知識,而是感受和覺醒。

    「解脫」這個詞,給我們一種嚮往的念頭,也是達成此目標的方法之一。現在很多人發現,自己一輩子忙來忙去,把一切心思浪費在某種廢物上,或者一個沒有良心的男人與女人的身上,或者自己兒女與子孫的身上,我何必這樣呢?如此以來,他們對自己理想才華的宏偉抱負就會減少,這是從另一種的觀點來解脫自己的苦惱。

    坦然面對自我的一切來解脫,承認自己沒有能力解除苦惱,承認自己無法擺脫惡劣的困境,承認自己無法處理負面的情緒,承認自己的貪慾強大,總是在追尋滿足感官的欲樂,承認自己愚癡而迷惑,總是在用虛假的東西把自己包裝起來,才有可能稍微地去除少許的自我,內心自然就生起對自己可憐與悲心,稍微得到一點快樂與自在。這些都不只是紙上談兵,而是內心的感受。

    我從小就進入寺院而出家,當時我很喜歡《六道解脫經》,所以我經常誦念《六道解脫經》,有時還到老百姓家裡幫他們念解脫經。在慈悲的上師指點下,我很快就會講《六道解脫經》了,而且,我誦《六道解脫經》時,我寺兩百多位僧人誰都比不過我,比如,他們念一部《六道解脫經》大概要兩個小時才念完,我只有一個小時就能念完,我又能解釋,又念得快,大家讚歎我,說我已經解脫了,別人的讚美話聽起來很美好,當時,我自己心裡也沒有什麼煩事,因此,自己也認為已經解脫了。可是,後來我才發現,我並沒有解脫,只不過沒有遇到煩事而已。有一次,一位和尚無緣無故地罵了我一頓,也許是他誤會,也許真是我自己的過錯,不管怎麼樣,那天我的心情非常不愉快,我就拿起《六道解脫經》到安靜的地方去誦念。可我非常嗔恨那個和尚,在嗔恨與妄念的夾縫之中,不知自己誦了多少遍《六道解脫經》,天都黑了,我才發現自己根本沒有解脫。別人說我解脫只是誇獎與說說而已,能有什麼實際作用呢?

    另外,如果內心並沒有真正解脫,會念《六道解脫經》,會講《六道解脫經》,會寫《六道解脫經》,懂《六道解脫經》的道理,又能有什麼作用呢?就算一直重複誦讀,這些文字也不可能帶給我們一絲感覺。我發現,感覺就在我們生活的週遭,這就是為何瞭解自己的感覺如此重要的原因了。從此以後,我經常修煉《六道解脫經》,把《六道解脫經》所講的道理應用在我的生活之中去感受。從此,我的思維有些改變,我非常相信自己依著思想而活,事實卻不然。我們要知道先有心,然後有意識,再後有感覺,不過反應隨後就到,接著思考的過程為反應辯護。因此,瞭解我們的感覺,是極度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

    如果你學到的知識,不去應用,你就不知它的作用,如果你不去感受,又如何能知道自己學到了知識的真義呢?比如,我們學習慈愛和悲心時,如果你自己沒有感受到別人傷害的痛苦,脫離痛苦而獲得的安樂,你怎麼去幫助別人脫離痛苦和痛苦的因,怎麼去幫助別人獲得快樂和快樂的因呢?你怎麼解脫自心之中的煩惱和痛苦呢?

    過去有個專家,他寫了關於愛情方面的很多文章,因此感動了無數的女性,有一天,一個很有野心的女人找他,說:「你的文章感動了我的心,我愛你。」專家回答的是:「愛是什麼?」女人說:「愛是感受。」專家就說:「你錯了,愛是對人或事有深摯的感情。」野心蠻強的女人就臭罵了一頓專家,她最後還說了一句:「你的愛就在文字上,不在內心上,所以你不懂真愛是什麼!」女人很不高興地離開了專家,專家心裡有點兒生氣,但又覺得女人說得有些道理,反覆思考之後,才發現真正的愛是感受。解脫也一樣,如果我們不去感受,或許我們能夠大致上知道一點點,但是如何能夠解除苦惱、脫開煩事呢?我們仍然不知道。因此「解脫」不是「知識」,而是「感覺」。

    你自心上沒有痛苦和煩惱的感覺,你已經解脫了,如果你的心裡還有煩惱和痛苦的感覺,你就是未解脫。我們每個人都感覺到有「我」,還執著於「我」,這說明我們還沒有徹底地證悟到「諸法皆空」的大道理,所以我們還沒有解脫;如果你能夠感覺到「無我」,我執自然就消失,那時候,你已經證悟了萬法皆空,你已經真正解脫了。我們修煉萬法皆空的目的,就是為了達到「無我」的境界,因此,必須要感受「無我」,你才能達到無我的境界,獲得究竟的解脫——無上的涅槃。

    ◎放下與放棄

    真正完美的人生一定要有放下的智慧,讓心靈釋荷;真正的放下並不是被動放棄的卑鄙,讓心靈傷寒。

    人總是追求錯誤的東西,引起煩惱與痛苦,實際上,痛苦和煩惱並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創造而來的,但人們總喜歡把所有的責任推到別人的身上,總覺得自己是個完美無缺之人,所以人們的怨恨心永不離開自己,內心就永得不到安定與安詳。人類最大的缺點就是為了獲得內心的安息,追求的是外境,希望從金錢、感情、權勢、事業等之上找到真正的快樂與內心的安詳。但人們每一次獲得內心尋求的外境東西時,只能一時開心,但內心還是那樣空虛,因此又開始尋求另外一個東西,這樣一來,永不可得真正的快樂和內心的安詳。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