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女孩一生的100個關鍵細節 第32章 關注情緒細節——培養沉著冷靜的果斷女孩 (1)
    女孩都是情緒化的,心情很容易被外界所感染。但為人處世很多時候是需要沉著冷靜的,在冷靜的狀態下,才能把事情處理的最好,最滿意。所以,父母要關注女孩的情緒細節,培養女兒果斷幹練的性格素養,這對她的生活和事業都會大有幫助。

    71.適當批評,不要縱容女孩的暴脾氣

    獨生子女任性、愛發脾氣的問題帶有普遍性。如:自己的要求沒能滿足,就大哭大鬧,有的甚至在地上打滾,頗有點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架式。

    對於暴脾氣的女孩,家長一定不要縱容,適當的批評是必不可少的。適當的批評是與孩子進行交流的一種手段,也是孩子不斷完善自己的一種動力,孩子正是在糾正一個個錯誤的過程中逐步成長起來的。

    我們來聽聽一對母女的心聲:

    1.孩子心語:那天,媽媽帶著我和芳芳表姐去吃麥當勞。我一興奮,就把雪糕蕃茄醬弄了個滿鼻子滿眼。媽媽看見了,又開始囉嗦:看你芳芳表姐,吃東西的時候多斯文,說話都慢聲細氣的;再看你,哪像個女孩子!……為什麼芳芳什麼都比我好!那你乾脆要芳芳表姐好了。我越想越生氣,索性把漢堡包、薯條弄得滿地都是,反正也比不上芳芳了!

    媽媽道白:我這孩子真不知哪根筋有問題,任性胡鬧起來簡直像個野小子,還一點說不得。長大後怎麼得了!

    2.孩子心語:我想玩奇奇的遙控汽車,可奇奇太小氣了,不給我玩。我的火一下就躥了上來:不給就搶,搶不到就打!這時,他媽媽看見了,居然去向我媽媽告狀。好啊,想整我?以為我會怕嗎?氣死我了,哼,讓你們先看看我的厲害。我把奇奇的小汽車使勁扔到了地上,看著它散了架,然後我還要把它踩扁。看到了吧,我是一頭發怒的小獅子,你們誰敢惹!

    媽媽道白:這孩子從小脾氣火暴,動不動就大發雷霆,沒法跟她講道理。真懷疑這孩子有暴力傾向。

    這樣的女孩,是夠讓父母苦惱的。專家告訴我們,一個孩子一個脾氣。所謂脾氣,在心理學上叫做氣質,是孩子身上最早出現的個性特徵。傳統上把人的氣質分為四種類型: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鬱質。其中膽汁質的孩子大多脾氣急,性子倔。這樣的孩子很有主意,稍不滿意就會和父母「頂牛」,讓人感到非常任性。但她們的任性時間短暫,事情過去了,很快就忘記了。等孩子平靜下來後,父母再耐心地給她分析,指出錯誤會比較好。

    孩子愛發脾氣,也是有個過程的,當孩子第一次發脾氣時,家長的處理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有的家長一看孩子亂喊亂鬧,就趕緊想盡一切辦法,哄勸,對孩子提出的要求也一應百應,過分遷就。大人可能會覺得孩子嘛,哄一哄就了。可孩子就會認為只有這樣鬧,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從而認為自己是正確的,把發脾氣,胡鬧作為治服大人的手段,長此下去就會養成壞習慣。

    那麼,應該怎樣對待孩子第一次發脾氣呢?家長應該持不予理睬的態度,專心於其他事情。或是告訴她「什麼時候安靜下來,我才跟你講話。」漸漸地孩子會由大哭變小哭,由閉眼哭叫到睜眼看父母的反應如何,她的注意力也就會轉移到父母身上來,靜靜觀察父母做事情,漸漸忘記了撒潑。當她的情緒穩定以後,家長一定要告訴她那樣做不好,並說明為什麼不好。這樣孩子就容易接受了,第一次發脾氣就能被制止。在處理孩子第一次發脾氣時,家長一定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廢,這可以說是一場「意志與毅力」的較量。如果做父母的心軟,以後就很難再奏效。

    但肩負著教育的責任,家長不能允許自己真的敗北,忍無可忍只好聲色俱厲、殊死反抗。這時帶來的傷害就大了,你認為你在拒絕她不合理的要求,她認為被拒絕的是正在萌動的自我,或者更嚴重的,她認為你已經不再愛她了。親子的和睦,孩子的成長,都有可能因此而蒙上陰影……

    後果夠嚴重的,起因卻很簡單:就是最初的那一次半次的退讓。所以要想打贏這場仗,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從一開始就站穩腳跟。

    待孩子脾氣過後,談心時適當的批評是必需的,要讓孩子認識到發脾氣的危害,學會以理智駕馭感情。平時,對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應主動地給予滿足,不合理的要求堅決不能滿足,怎麼撒野也不行,讓孩子明白:凡事必須講道理,無理寸步難行。

    脾氣再暴的女孩,也畢竟是孩子,只要我們不縱容,及時讓她剎車,一定會有改觀的。適當的批評會讓她明白脾氣暴的危害,會有助於她的成長。72.女孩,哭吧哭吧不是罪!

    濛濛是某中學的一名初二學生,連日來差強人意的考試成績,讓濛濛很是鬱悶,來自家庭、學校的雙重壓力更是讓濛濛喘不過氣來。為了釋放由這些因素引發的不良情緒,濛濛開始尋找一些宣洩的方式,例如時常扔家裡的東西,不是拿杯子往牆上砸,就是把乾淨的枕頭扔到地上,有時還會跺上幾腳。

    現實中出現和濛濛一樣狀況的孩子不在少數。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宣洩,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一位青少年心理專家認為,宣洩是對自己不良情緒的一種發洩。比如說是感到鬱悶、感覺到焦慮、感覺到恐懼、感覺到問題解決不掉的時候,不少孩子就會去尋找一種緩解焦慮的方式。其實,宣洩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不能把它作為一種異常的、不良的、錯誤的現象。不少孩子對「宣洩」這個詞理解為一種暴力傾向,實際上,採取一個正當的宣洩方式十分有必要。其實宣洩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把自己不滿的情緒寫下來然後裝在瓶子裡後扔掉。把情緒宣洩給自己的兄弟姐妹或者朋友、同學。如果還解決不掉的時候,可以把枕頭想像是那個讓自己不開心的人,對著模擬的人,可以把所有的委屈都跟它說出來,說出來以後心情自然就會好起來。

    如果發現孩子出現宣洩的行為時,父母該如何及時有效的應對呢?有關專家指出:

    1.父母要以身作則。

    身教重於言教,注意不要動輒火冒三丈,因為孩子會模仿你處理問題的方式。

    2.適當滿足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父母很清楚孩子處於飢餓和疲勞狀態下易發脾氣,但對孩子心理需要卻重視不夠,父母能否正確對待孩子的心理需要,這對孩子的脾氣有很大的影響。

    3.精減不必要的管教。

    不要事事對孩子管教過嚴,在必要情況下,才對孩子給予限制。

    4.注意早期發現發脾氣的苗頭。

    鼓勵孩子把心中的不快傾吐出來,一旦孩子的情緒有導向發怒的可能,立即提醒她,也許有些事情正在困擾她,需要你提供幫助。父母表現出的這種理解和關心,能有效地減緩孩子不愉快的感覺。

    5.轉移注意和鬆弛訓練。

    孩子生氣時父母除對她表示理解和關心以外,還要盡量分散她的注意力,引導她做些愉快的事,以助身心愉悅。

    6.培養孩子的廣泛興趣和愛好。

    在不影響孩子學習的情況下,可適當引導孩子繪畫、下棋、彈琴等,逐漸培養豁達性格。要注意不要強迫孩子去學她根本不喜歡的東西,而造成加重孩子的負擔。

    7.讓孩子有適當發洩的機會。

    如果壞脾氣已經形成,一要採取冷處理方法,在其發脾氣時故意忽視不理,這樣孩子會覺得原來的方法不靈而洩氣。二要教孩子選擇適當的方式發洩,如通過交談法使怒氣宣洩出來等。

    心理醫生告訴我們,哭,也是一種很好的宣洩方式,哭並不是一種「軟弱」的表現。許多人在生活中承受了許多壓力,但不敢向親朋好友訴說,就連大哭一場都在克制自己,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在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委屈和打擊,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向別人證明我們自己是被誤會的,如果壓抑自己的話,那真是非常痛苦。哭只是人在情感上的一種宣洩方式,它不存在「軟弱」或「堅強」之分。

    哭是一種很不錯的宣洩方式,如果女孩子受委屈或遇到傷心難過的事時,不妨讓她哭出來。因為哭能使心中的壓抑得到不同程度的發洩,從而減輕精神上的負擔,對心理健康很有幫助。如果一味地忍,悶在心裡時間久了,心中的壓抑就會越積越重,精神負擔也就越來越大,就有可能出現精神萎靡、情緒低落,反應性抑鬱症等現象。所以,給女孩心理釋放的空間,感到壓抑時讓她放心地在一個安靜的地方大哭一場,讓所有的委屈隨著奔湧而下的淚水盡情流走,讓所有的悲傷在哭聲裡得到有效的緩解。

    但需要提醒父母的是,哭也必須有節制,不能沒完沒了的哭,或一想起什麼就哭,這都是不可取的;同時哭完之後要盡快調整心態,壓抑的心情一旦得到發洩、緩解後就不要再哭了,否則對身體反而有害。痛痛快快地哭完之後,要盡快地投入到認真的學習和工作中去。

    73.「我家有個愛撒嬌的小公主!」

    撒嬌是每個女孩的天性!孩子對父母撒嬌是難免的,也是可愛的,還是親子情感交流的一種形式,完全可以理解。然而做父母的不能百般遷就,百依百順,否則就會對孩子產生不利。所以父母要把握一定的尺度,不讓孩子過分撒嬌。

    對待孩子的撒嬌,首先要學會區分孩子的撒嬌哪些是合乎情理的,哪些是不合乎情理的。例如孩子生病、身體不舒服時,就比較容易撒嬌。另外,外界擾亂了孩子的生活習慣就可能導致孩子吵鬧、撒嬌,孩子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因為不熟悉環境而產生心理不愉快也會撒嬌。專家們認為孩子也有生理節律的週期變化,當孩子情緒低落、心情不舒暢時也易撒嬌……這些父母都應予以理解、原諒。

    但對那些因不順心不講道理而故意發脾氣撒嬌的,父母要對其進行教育,不能聽之任之,任其發展,至少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兒,應該如何改正。有位向專家求助的媽媽這樣描述自己女兒的問題:

    我女兒剛2歲2個月,從四天前開始每天她非常的反常,很愛撒嬌,常提出很多要求,只要不滿足立刻大哭,白天這樣,晚上睡覺前更明顯,脫了衣服後就不睡(實際已經很睏了),一會要尿尿(剛尿了)、一會要喝水吃東西、一會要抱,還要站起來抱、喝水或抱等還要指定人做(奶奶或媽媽)、要開燈睡覺(根本就不睡,兩眼直盯著燈)等等,不滿足或給她講道理就大哭,每晚都要折騰1-2個小時才會睡,而以前不管白天還是晚上她都沒有這樣,最近她也沒有生病,吃飯也和以前一樣,問她有沒有哪兒痛,她說不沒。不知是怎麼了?是生病嗎?是什麼病?如果不是生病而只是小氣、撒嬌,我們應該怎麼辦、怎麼對待她的要求。

    專家解釋說這主要是情感需求的問題。不管多小的孩子,均是有一定的情感需求的,她們對「愛」的理解非常的敏感,渴望周圍的人對自己的愛與關心,尤其對自己最喜歡的人(如奶奶或媽媽)更是如此。所謂的「小氣、撒嬌」其實是一種變相的試探,試探「指定人(如奶奶或媽媽)」對她的愛心程度的方式。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