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女孩一生的100個關鍵細節 第13章 關注態度細節——培養樂觀向上的活潑女孩 (2)
    一位母親很苦惱女兒越來越跟她疏遠了。

    我女兒上小學六年級,原先我們母女關係不錯,女兒有什麼事都會告訴我。可現在與我越來越疏遠,放學回來走進房間,就把門一關,跟我們很少說話。我注意觀察了一下,發現她有一個日記本,而且還上鎖。有一次,她忘了上鎖,我翻了翻,其實也沒什麼。可為什麼越是長大離我們越遠,怎麼瞭解孩子的心理?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自我意識也逐漸增強,不像以前那樣依戀大人,這是孩子心理的需要,是正常的。但如果我們不注意溝通,讓她離我們越來越遠,這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妨變換一下角度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常常是孩子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關心不夠,要求太高;而父母總覺得孩子不聽話,不夠努力,不為父母爭氣。改變一下以自我為中心的認知方式如何?將心比心地為孩子著想,女孩子心細,煩惱多,不妨寬容一些,親和一些,母女關係也許就會得到改善。

    女孩子都是渴望理解的,但她們又比較含蓄,不喜歡直截了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就尤其需要父母細心觀察,體會女兒的小心思,如果簡單草率,不明就裡,就很容易出現矛盾。在女兒情緒不佳時,摔門事件對於父母來說可能是很平常的事情。也許父母對此傷心、難過,甚至生氣過,但在不瞭解女兒情緒的情況下,父母正常的反應往往會讓女兒情緒更糟。但當父母瞭解了女孩的情緒之後,也許並不需要語言,僅僅是父母一個認可的眼神、一個關愛的動作,就能使女兒從不良的情緒中擺脫出來。

    一天放學後,10歲的婷婷哭著跑回了家:「媽媽,體育老師說我身體協調性不好,他不允許我進入學校體操隊。」

    「他怎麼可以這樣呢,我馬上打電話問問他是怎麼回事。」說著,媽媽開始找電話本。

    但讓媽媽很驚訝的是,婷婷對媽媽的「打抱不平」並不領情,她哭著對媽媽說:「既然你決定這樣做,那就隨你的便吧!」說完跑進自己的房間裡,「砰」的一聲把房門關上。

    媽媽被女兒這種激烈的情緒著實嚇了一跳,最終也沒有給女兒的體育老師打電話。

    後來,婷婷向媽媽如實地道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不想知道解決辦法。媽媽,我只是想發洩一下。」

    在與婷婷多次的溝通中,媽媽也意識到女兒並不喜歡自己「救世英雄」的角色。於是,每當女兒再向她傾訴某件事情時,媽媽總是這樣問:「你是想聽聽我的建議和想法,還是只想向我傾訴一下呢?」當這種方法採用之後,媽媽很少再與婷婷產生衝突。

    對於正在不斷成長的女兒來說,她不僅有很多情緒需要向父母傾訴,更多的時候,她還需要父母認同、肯定並接納她的情緒。

    1.肯定女兒的情感。

    對於敏感的女孩來說,如果父母肯定她的情感,她就會感覺到自己被重視,即使正在受壞脾氣的干擾,父母對她情感的認同和肯定也能很快使她從這種壞情緒中擺脫出來。

    但如果女孩的感覺沒有得到父母的肯定,她就會有種不被重視的感覺,也正是這種感覺在促使著她繼續傷心、哭鬧,甚至是摔門、大發脾氣。並且情感一直得不到父母肯定的小女孩最終會有一顆悲觀的心。

    其實,當女孩向你表達自己的情感時,尤其是負面情感,如悲傷、憤怒,父母與其給孩子提供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如接受她的情緒,並對讓她產生負面情緒的遭遇表示同情。

    下面我們用對比的方式說明這一問題。

    女兒一邊哭一邊說:「媽媽,我的小白免死了。」

    媽媽:「好了,媽媽以後再給你買一隻。」

    女兒:「我不要,我只要這隻小白免。我們是好朋友。」

    媽媽:「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任性,不就是一隻小白免嗎,我不是說再給你買一隻了嗎?」

    女兒:「好了,別說了,煩死了!」

    媽媽:「你發什麼脾氣呀……」

    對於敏感的小女孩來說,如果她的情緒得不到認同,一切家長看似合理的道理、建議等,她都會聽不進去。而且,有時正是因為父母不認同她的感覺和情緒,而使她的情緒越來越壞。那些摔門事件幾乎都是因此而造成的。

    但當孩子的情感和情緒得到認同之後,情況就大不相同了。

    女兒一邊哭一邊說:「媽媽,我的小白免死了。」

    媽媽:「難怪你這樣傷心!」

    女兒:「我們是好朋友!」

    媽媽:「失去了好朋友是很難過的一件事情,媽媽理解你的感受。」

    女兒:「我每天都餵它吃東西,還給它水喝。」

    媽媽:「是呀,你很用心地照顧你的朋友,真的很可惜,或許你可以問問獸醫這是怎麼回事!」

    女兒好像恍然大悟,不再哭了,而是認真地對媽媽說:「我一定要去問問。媽媽,你能再給我買一隻小白免嗎?」

    當父母同情孩子的遭遇時,孩子過分激動的情緒就會因為父母與自己產生共鳴,而漸漸緩和起來。當情緒緩和後,孩子會很容易採納父母的建議。

    其實,父母認同孩子的情緒就是向孩子傳達了這樣一種信息:你的感受是正當的。這能使孩子激動的情緒很快平息下來,也會使孩子聽進所有安慰的話。

    2.接受女兒的情緒。

    學校組織看電影,菁菁從電影院回來,顯得非常生氣。她看到桌子上的晚飯,禁不住大聲抱怨:「媽媽,你又做胡蘿蔔!你知道我不喜歡胡蘿蔔!」

    「你好像很不開心。」媽媽說。

    「我很生氣,我坐得很靠後,什麼都看不到!」

    「怪不得你不高興,坐得那麼靠後就沒什麼意思了。」

    「而且在我前面是一個高個子男生,他幾乎擋住了我的全部視線,而且他的頭還不停地晃來晃去!」

    「那更是雪上加霜了。一直坐在後面,還有一個坐不住的高個子男生。太糟糕了!」

    「確實夠糟。」菁菁慢慢平靜了下來,「媽媽,你今天做的胡蘿蔔餡餅好像比以前好吃。」

    這位媽媽的做法簡直太棒了,我們可以為這位媽媽的溝通方式打100分!

    當女孩情緒激動的時候,父母最需要做的是接納她的情緒,並對她的情緒表示同情,而不是火上澆油。如果媽媽這樣說,「我辛辛苦苦做了晚飯,你卻不知道感激!」這勢必會引起母女倆的爭執。或許爭執到最後,兩個人都筋疲力盡,媽媽覺得女孩不懂事,女孩覺得媽媽不體貼。「這一天真是糟透了!」菁菁可能會為這亂七八糟的一切而沮喪之極。

    還有一種可能是,媽媽覺察到菁菁生氣的原因,卻給予了指責:「菁菁,我知道你沒有看好電影,但你不應該責怪我做的胡蘿蔔!」媽媽說得沒錯,菁菁沒有很好地處理自己的情緒。但是這種直接的指責通常會引起女孩的排斥,「喔,你說的沒錯,可是我覺得很不舒服!」女孩在心裡這樣說,「我覺得你並不體諒我!」

    然而,當媽媽體諒並接納女孩的情緒後,女孩氣憤的心情就會消減了一大半,並且她還會意識到自己剛才的衝動。所以,女孩用「媽媽,你今天做的胡蘿蔔餡餅好像比以前好吃。」這句話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歉意。

    女孩子心細,如果能夠做到瞭解孩子的心理並因勢利導,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29.安慰女孩,她沒你想像的堅強

    女孩子都是水晶作的,看著漂亮其實很脆弱,在內心失落的時候,在遭受挫折的時候她們特別需要父母的鼓勵和安慰。

    參加電視競賽表演的小女孩,大概有十一二歲,被淘汰出局,小女孩在台上哭得很傷心,小小的胸脯因為激動哽咽強烈地起伏著,勉強應付著主持人的安慰之語。轉身下台,她的父親同樣很激動,一把抓住女兒瘦弱的肩,大聲地斥責著什麼。

    屏幕外我們無從聽到父親對女兒說了些什麼憤怒的話,或許在責怪女兒表演時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水平,也或許嫌女兒當那麼多人痛哭流啼有失風度。

    但如果我是那個女兒,最渴望得到的是親人的安慰。能夠在台上當著那麼多人的面表演節目,對於一個大人來說也算得上一件挺成功的事了,更何況一個未成年的孩子。

    參加比賽的人的結局無非是兩種,成功或者失敗,失敗的幾率又往往大於成功指數。孩子幼稚的心理還不能很好地對待得與失、利與弊,這個時候大人的引導對孩子而言猶為重要。小女孩的父親尚不能正確對待比賽的結果,只看重結果忽視了過程,小孩的心理素質可想而知。不要要求任何時候都堅強,對失敗的孩子來一個親情擁抱吧,她流著淚從台上下來,不要讓她流著淚接受失敗,我們還有下次成功的機會。

    艾美今年14歲,但她5歲時發生的一宗舊事仍歷歷在目。

    一個深夜,艾美被窗外的雷電驚醒了。房中漆黑一片,艾美嚇得哭起來,飛奔到隔壁房間父母的床前。她哭著找媽媽,卻先把爸爸吵醒了。

    爸爸向她怒吼:「你幹麼不在自己房中睡覺?馬上回房!」

    「爸爸,我怕。」艾美情急之下,哭得更大聲了。

    「胡說,你已是大女孩了,該獨立了!」艾美以乞憐的目光向媽媽求救。媽媽已醒來,但她只是垂眼望地板。

    「聽到了嗎?」爸爸越罵越凶,孩子嚇得發抖。「馬上回房去,不要再煩我們!」

    艾美走出父母的房間,把自己反鎖在浴室裡。她亮起了燈,整夜瑟縮在浴缸裡,每一次的雷聲都叫她發抖哭泣。以後每逢夜間雷雨大作時,艾美都反鎖自己在浴室裡,她痛苦地發現她不能期望得到父親的安慰和同情。

    長大了,艾美雖然已克服了對雷電的恐懼,只是她得不到父親的安慰和支持所造成的創傷,至今仍困擾著她。

    這種創傷會導致很嚴重的後果,專家的研究發現,當孩子在家中得不到所需的安慰及支持,就會灰心喪志、孤獨、空虛、又變得怯懦怕事。另一方面他/她又會變得濫交、害怕失敗、厭倦生命及容易染上不良癖好。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