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流女孩當如是 第17章 天命之年麥當娜
    一天內三個不同時段打開HitFM,聽到的都是麥當娜的新歌《4分鐘》。還是節奏壓倒唱腔的舞曲,麥當娜沒唱幾句,倒是合作的賈斯汀始終鏗鏘有力,並以聲調後揚的幾聲"麥當娜,麥當娜"作為全曲的華彩和結束。有個段落叫"音樂擂台PK大戰",《4分鐘》和麥當娜三年前的單曲《Hungup》PK,新歌以絕對優勢勝出,主持人激動地說:"看到這個名字,聽到她的歌,或者見到她跳舞的樣子,感受的不是一個人,而是歲月!"我太同意這個說法了,很難分清哪首歌更好聽,但一想到一個是她47歲唱的,一個是50歲,都不由得感歎,就像我的媽媽每逢聽到或看到李谷一時說的那樣:"她這麼大歲數了,還一點都不顯老!"

    50歲麥當娜的人生敘述已經非常狡猾。新專輯《硬糖》要到4月底才全球發行,先行一步的單曲《4分鐘》卻已經成了全世界的大事件。選擇與賈斯汀·提布萊克合作,也許有討好年輕人的考慮,金牌大綠葉是最炙手可熱的青年偶像,與誰搭配誰就紅。可這樣的組合總讓我不自覺地想起小甜甜布蘭妮,這個受到麥當娜深刻影響的後生,這個在2000年CNN的"誰是當今流行天後"的投票中取代麥當娜的新秀,已經發了瘋。現在她的阿姨麥當娜,和她曾經最中意的前男友賈斯汀,在MV中貼身熱舞,就像許多年前她做的那樣,她既是隱隱約約麥當娜的道具,用以嘲諷那不連貫的、只值得匆匆一瞥的流行歌壇,又好像在揭示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是麥當娜篡奪了她的靈魂,給她灌輸了瘋狂的碎片。

    50歲的麥當娜還開始拍電影。不是2002年《踩過界》那種叫人痛苦的電影,也不是之前遭到這個票房毒藥毒害的那些,而是她親自執導的一部劇情片、一部紀錄片。《下流與智慧》已經在柏林電影節上展映,獲得了不少下賤的溢美之辭,比如《泰晤士報》的一段:"麥當娜驕傲地展露了才華,她繞開她的丈夫、電影導演蓋伊·裡奇表達了藝術雄心。她的電影通過展現糾結卻又滿懷珍愛的生活,準確地抓住了幸運的意外本質,也許結論不該下得太早,但電影顯示了麥當娜成為一名優秀導演的潛質!"這部劇情片由麥當娜參與編寫劇本,親自製作、執導,她的確像在證明嫁給電影導演不是白嫁的,就連最稱職的文藝青年都要感到汗顏,她自稱為了這個片子,認真研習並深刻領會了費裡尼、帕索裡尼、維托裡奧·德·西卡、路易斯布紐爾和盧奇諾·維斯康蒂等一堆電影大師。

    紀錄片《IAmBecauseWeAre》以麥當娜漫步於泥濘的非洲作為開始,之後是她的旁白:"人們總問我,為什麼選擇馬拉維,我告訴他們,不是我選擇馬拉維,而是馬拉維選擇了我。……這裡有超過100萬因為艾滋病而成為孤兒的孩子,他們沒有足夠的孤兒院,住在街上,睡在橋底下,藏在廢棄的樓群中,他們被遺棄,被誘拐,被強姦……"也許人們總問她為什麼選擇馬拉維時,並不是問她為什麼要拍個跟那地方有關的紀錄片,而是問她為什麼要在馬拉維收養一個孤兒。如果有誰中了彩票,那就是那個叫大衛的男孩,他因為艾滋病被父母遺棄,又因為被麥當娜收養冒出個爸爸,這段插曲成為"明星愛非洲"舞台劇中最搶眼的一幕,也因為主角是麥當娜,使所有慈愛、關懷、同情全變了味道。有記者問起大衛,麥當娜舉起手蠻橫地打斷:"我知道你要說什麼,你們通過偷拍他,販賣他的照片,折磨他來獲取力量,你敢說誰更壞?"

    也許幾年以前還穿著SM服,在舞台上一邊鞭打舞男,一邊大喊:"FuckOff紐約"的麥當娜,和如今的麥當娜相差太遠,但她已經達到那種地步,享受愛理不理的自由,展示被歲月漂白了的"物質女孩"的母性,在無意中流露一點不俗的談吐以宣揚使她醍醐灌頂的卡巴拉:"這世界沒有好與壞、對與錯,所有區分都是虛假的人造。"可所有一切似乎都將被淹沒在"麥當娜"三個字裡。她已經成了硬幣上的一個人像,可叫人想起的並不是她的歌、她的電影、她的音樂錄影帶、她的慈善心腸,而是些像浴缸裡泛起的肥皂泡一樣多的小場景:麥當娜用舊襪子紮著馬尾,好像街上的頑童;麥當娜身披綢緞,宛若夢露;麥當娜扮成被蹂躪的處女,穿著婚紗在舞台上翻騰;麥當娜戴著金屬的、金色的、尖頂兒的胸罩;麥當娜被釘在十字架上,彷彿耶穌,但又好過耶穌,她從十字架上蹦下來唱起一首歌……

    不久前有人斷言,麥當娜即將過時,因為她那一套已經不新鮮啦。就像安迪·沃霍爾一樣,她把公共知名度看成至關重要的藝術,懂得經營自己的商業策略。她可不單單唱了幾首歌,她普及和恢復了舞曲的聖徒尊嚴,是多媒體藝術的先驅,用時尚形象改變了風俗和道德,把音樂會變成了不僅僅是聽唱歌,還要在門口購買一件印有"麥當娜"三個字的T恤衫。可現在,這種策略人人皆知,每個人都懂得了塑造形象的技藝,名聲已經不是某種真本事的副產品,名聲已經是得以展示本領的原因。麥當娜不再卓爾不群。

    可問題是,安迪·沃霍爾只在小圈子裡自我經營,死後才被通俗世界拿出來反覆咀嚼,麥當娜從一開始就進入主流,她至今還活著。不得不服歲月的力量,你可以指摘、嘲諷現今那些沽名釣譽的傢伙,可麥當娜,像個活化石一樣地被供奉著。就在幾天前看到《名利場》對她的採訪,記者挺誠實,說在穿過一層又一層迷宮般的房間後,終於得見女神。可被她打斷,被她反問,被經紀人騷擾之後,採訪本上只記下寥寥幾行話。《名利場》拿她當了封面:還是穿得少露得多,青筋暴突、結實的大腿在空中擺出馬戲團吊鋼絲的樣式,這富有力量的姿態好像寓示著所謂的美國精神:自由、紀律和努力。她就像那個國家輸出的價值觀一樣,身上有一股勁兒,即使衰老,也要顯示強悍。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