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管理日誌 第57章 十二月:閱讀與思考 (4)
    投資銀行家穆軍對此有過分析:社會企業家所創造的價值,來自救命錢、創業錢與閒錢的差值。錢還是那筆錢,但以人命或人生為本位計算,卻可以形成巨大的差值。社會企業家把富人手中的1萬元閒錢,轉化為窮人的救命錢、學費或創業錢。既然1萬元救命錢或創業錢大於1萬元閒錢,那麼,那1萬元閒錢就可能發揮10萬元甚至100萬元的作用。價值就這樣被他們創造了出來。金錢的邊際效用不同,正是福利經濟學的核心觀點。

    比起缺乏商業技能的大眾來說,富豪們更加明白,善款能夠持續經營,並產生最大的效能。然而,可持續的慈善公益事業需要專業技能支持。不管是組織哪一種公益型基金會,一定要引入非常精明能幹的企業家,現代公益事業事實上已經融合了企業家的技能,以前傳統的慈善型基金,因為沒有注入企業家的特殊技能,每每捉襟見肘,效能低下。

    倘若社會企業家身手不凡,在公益領域表現出極高的效率,他們甚至可能在公共事務領域大顯身手,提高公共稅收的使用效率。這種前景,真能把「以人為本」的理想體現為一套機制、一套評估體系、一串可以計算和比較的數據。

    行動指南

    一個有追求的企業家,不會滿足於僅僅是一個商業企業家。在條件成熟的時候,企業家都應該嘗試介入公益事業,利用自己的商業技能,為更多的人群服務。

    12月20日

    欣賞「80後」創業者

    和任何一個代溝兩邊的情形一樣,「80前」對「80後」有不少指責,就好像美國的「X一代」曾經被他們的父兄輩定義為:淺薄、易變、懶散、不忠誠、沒有理想,但今天,「X一代」的蓋茨和戴爾已經是美國的商業領袖,對世界經濟和社會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無論在傳統經濟還是互聯網經濟中,大多數創業者素質是共同的:獨立思考,野心,想像力,勤奮,甘於吃苦,好學……如果說有什麼明顯不同,那就是:這些「80後」的年輕創業者,他們比傳統創業者更加全面,也更加有主動完善自我的意識。

    雖然這一批「80後」創業者不乏退學者,但他們都表現出遠勝於大多數完成學業者的求知慾。在萬科創業初期,老王一人身兼多職:組長、推銷員、貨場搬運、雞飼料推銷、司機……緊張的工作生活無法壓抑求知慾的爆發,晚上回家,忙著學習財務知識,讀經濟學、社會學。今天,「80後」的創業者可以接觸到豐富的、最新的、可自由流動的知識和資訊,這將讓他們的企業受益。

    ——2006年3月,王石在其博客文章《80後他們是超級男生》中如是說

    背景分析

    2004年2月號的《時代》雜誌,一位酷酷的中國少女作家春樹登上封面,被作為中國「80後」的代表,來與美國著名的「垮掉的一代」及嬉皮文化相提並論。2007年7月8日《泰晤士報》以「被圈養的一代」(1977~1999年出生)這個詞語,來形容太過依賴、缺乏獨立的「80後」一代。也有人以此來言狀當今的中國少年。

    然而,在被互聯網夷平了的新大陸上,「80後」的一代,藉著廣泛的接觸和龐大信息量的處理,早早進入了獨立判斷的狀態,勢頭甚至蓋過了「70後」、「60後」、「50後」,其中還有一些成了創業成就斐然的企業家。

    在《中國企業家》採訪的10來位「80後」創業者當中,許多人都從未在傳統教育體制內獲得肯定。這與上一代互聯網創業者大多身為「海歸」、或者在大學成績優異有著強烈的反差。

    美國有本暢銷書《極客與怪傑》(Geeks&Geezers),裡面的極客Geek指的就是這一群人:年齡在21~34歲之間,從有記憶開始就與數字技術打交道,在30歲時的理想就是要改變世界,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誰是這幫傢伙的代表?比爾·蓋茨、喬布斯、邁克·戴爾、拉裡·埃利森、楊致遠,還有Google的雙星佩奇和布林。極客代表了一種蔑視常規的商業力量,甚至是全新的商業手法和視野。目前在互聯網業崛起的這群「80後」年輕人,也許就是嚴格意義上中國的第一批「極客」。

    王石,正是欣賞這一代「80後」創業者身上的桀驁不馴和打破常規。或許,無拘無束地做自己喜歡做的生意,也是一個率領500億元銷售額、1萬多人團隊的大公司的掌門人內心潛藏的理想。

    行動指南

    創業無邊界,創業無約束。互聯網時代,「80後」一族中的創業力量不可小覷。

    12月21日

    科西嘉島與自學往事

    2005年5月,借法國尼斯公務的機會,順便飛了趟拿破侖出生地——科西嘉島。但吸引我的不是波拿巴,而是中學生時代閱讀的梅裡美的小說《高龍巴》。高龍巴是位鄉野村姑,為被暗害的父親復仇,由此引發了一場家族之間的仇殺。不僅為情節所打動,也對海島上留存的古樸、野蠻民風所吸引,強烈地嚮往著。因讀了梅裡美的一部中篇,飛到了科西嘉島,豐富了書本知識,也豐富了人生閱歷。古人「行萬里路閱萬卷書」就是要勤看書、多行走的意思吧。

    說到行走,古人能行萬里路恐怕要10年8年,現代人,有高速交通工具,行萬里路卻小菜一碟。記得當兵5年,開了5年汽車,復員時行駛的記錄為18萬公里。但是拿18萬公里的數字和飛機駕駛員相比又是小巫見大巫了。對現代人來說,行路並不難。讀書呢?

    ——2006年9月,王石在其博客文章《讀書是一種生活狀態》中如是說

    背景分析

    王石喜歡讀書,在企業家裡面是比較突出的。

    王石在服兵役期間,正是求知慾望強烈的年齡,讓大姐寄來高中課本,白天顛簸路途,晚上被窩裡就手電筒亮光自學高中數理化,雖說枯燥,卻也一頁一頁硬翻了下去。復員時,數學、物理自覺過得了關,化學卻是一頭霧水。那時部隊讀物很有限,範文瀾《中國通史簡編》幾乎翻爛了,偶爾獲得司湯達《紅與黑》、普希金《上尉的女兒》,愛不釋手。

    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創業的企業家相比,平均年齡的差距並不明顯,明顯的是在知識結構上,後者的學歷遠高於前者,而且還有一定比例的「海歸」。做為萬科的創始人,之所以沒有被急劇變化的市場所拋棄,不是因為年輕,而是他能不斷讀書、學習,適應市場大潮變化的結果。

    現在的王石,想要找閱讀材料當然很容易很方便。他長期在博客之中與公眾分享他的閱讀心得,也是企業家之中甚為少見的。

    行動指南

    現代的企業家,面對的環境越來越複雜,要處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再聰明的人,也常有「書到用時方恨少」之感。所以及時充電,多讀書,是對自己未來最有用的一筆投資。

    12月22日

    當年那些書

    大學三年期間,對專業不感興趣,時間用在自學英語和政治經濟學上。畢業後從事鐵道工程,政治經濟學和英語都派不上用場。三年後,卻因英語的基礎轉行到了外貿部門。

    1983年到深圳經濟特區。沒過多久就發現自己同別人思維方式不一樣,總能在信息把握、市場判斷上快半拍。什麼原因呢?因為有閱讀英文能力,信息的收集上處於優勢,再者大學期間自學政治經濟學的訓練,使自己對商品經濟規律有了方法論上的掌握。自知做企業還需補很多書本知識,就利用到香港辦公的機會購買財會、企管書籍。頭兩年,白天辛苦一天,回到住處無論多晚也要自學兩個小時的課程。

    到了80年代中期,驚喜地發現國內出版界開始大量出版過去被視為禁書的種類,令我開心智的是一套「走向未來叢書」,尤張五常先生《賣橘者言》、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增長的極限》、科爾內《增長、短缺與效率》……猶如緊閉的屋子,窗戶洞開,一股清新空氣撲面而來。閱讀次數最多、愛不釋手,又無法連續閱讀的是英國史學家湯因比的《歷史研究》,上、中、下三冊,用了兩年的時間才通讀了一遍,湯因比對人類文明都要「經歷萌芽、興旺到衰亡」過程的觀點卻改變了我傳統認知的世界觀。朋友推薦的黃仁宇《萬曆十五年》亦讓我找到審視中國歷史的新視角。

    ——2006年9月,王石在其博客文章《讀書是一種生活狀態》中如是說

    背景分析

    雖然偉大的企業家沒有一個是讀書讀出來的,卻並不意味著企業家可以不讀書。

    企業家和一般人不同。他們是一群主體意識極強的人,很少迷失自我。他們能輕鬆判斷出什麼是對自己最重要的,並善於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實現目標。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