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成功的企業家往往是沒讀過什麼書的文盲。沒有讀過書的優勢是不受保守的傳統文化的束縛,敢闖、敢幹。在那個初創時期,知識並不重要,甚至可能是包袱,所以,無文化者成功了。但是,創業成功的人並不一定是能笑到最後的人。隨著市場經濟的完善,企業必須從經驗型企業轉變為制度型企業。經驗型企業的管理者可以沒有文化,不讀書,依靠個人能力和過去積累的經驗取得成功;但制度型企業是一定要有現代企業管理理論與知識的。管理理論和知識固然來自實踐,但絕不是一個人的實踐,而是千千萬萬企業家的實踐。學者把這無數企業家成功或失敗的經驗與教訓總結出來,寫成書,就成了理論,可應用於創立和管理制度型企業的實踐。
行動指南
很多看上去和商業生意沒有直接關係的書,實則能通過啟迪智慧,增加涵養的方式潛移默化影響一個人的眼光和判斷。因此,企業家也應多讀雜書。
12月23日
閱讀就是不斷學習
中國的經濟改革不可避免地帶來觀念上的解放和新舊方法論的替換。80年代第一批下海的企業家,經歷20年大浪淘沙,還在商場上活躍的已經不多了,所掌舵的企業還能保持活力和強勁增長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了,而萬科是其中的一家。為什麼呢?記者在問這一問題時,我簡單回答:「同禹作敏、牟其中、褚時健相比,我有年齡優勢。」實際上是怎麼樣呢?我看到過一個資料:80年代和90年代創業的企業家相比,平均年齡的差距並不明顯,明顯的是在知識結構上,後者的學歷遠高於前者,而且還有一定比例的海歸。作為萬科的創始人,之所以沒有被急劇變化的市場所拋棄,不是因為年輕,而是不斷讀書、學習,適應市場大潮變化的結果。
作為萬科的董事長,只有不斷地讀書、學習,接受新的觀念、學習新的方法,才能在知識創造財富時代,不被淘汰。就像登山一樣,讀書也是一種生活狀態。
——2006年9月,王石在其博客文章《讀書是一種生活狀態》中如是說
背景分析
讀書的好處,古往今來,很多高人已經說了很多。
而對於今天的中國企業家,有一點要強調的就是,「小富靠智,大富靠德。」企業家的道德修養對企業的成敗至關重要。提高道德修養有多種方法,讀書就是一種重要的途徑。書讀得多了,眼光遠了,胸懷寬了,思想境界上去了,道德修養也提高了。如果不是這樣,作為佔有社會資源較多的這一群企業家,不能夠為社會提供正面的價值,那麼,對於企業和民族來說都將是災難。
行動指南
企業家讀書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開卷有益,接觸新的觀念、學習新的方法,就像吃飯睡覺一樣,讀書也應該成為企業家一種習慣的生活狀態。
12月24日
王石讀李東生
李東生:
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年齡接近人類。在40歲時,鷹用喙擊打岩石,直到脫落,待新喙長出來,再用銳利的新喙扯去爪子上老化的趾甲,鮮血一滴滴灑落,當新趾甲長出,再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5個月以後,新的羽毛長出,鷹重新飛翔。這是鷹長壽的訣竅。
感受:TCL正面臨痛苦轉型,感動於鷹脫胎換骨時鮮血滴滴灑落的描述,揭示了TCL面臨的痛苦轉型和掌舵人的悲壯以及鋼鐵意志。
王石:
2005年對我個人以及萬科,都是一個轉型年,企業將會更多地從企業公民、社會責任這一角度來考慮。這包含三個層面:首先,企業需要講求效益,這是效率原則,給消費者提供優質產品、股東創造利潤,給國家納稅;然後,由政府做第二次財富分配,保證國家機器運轉和公共福利開支。但這些是不夠的;還有第三個層面的再分配,那就是先富裕起來的階層和企業還應該熱心慈善、公益活動,也就是主動行善,這就是企業家和企業的廣義社會責任。
——2006年7月,王石在其博客文章《珠江企業家三(空中閱讀十八)》中如是說
背景分析
根據博斯咨詢公司的研究,中國企業面臨戰略選擇的外部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整個遊戲規則的改變;以進入WTO為代表,市場環境與國際接軌及跨國公司對中國市場新一輪進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趨勢造成的全球資源重新分配;中國一些市場的發展減緩和產業結構的巨大變化;產業生命週期的演變帶來的影響。在這種不確定性的環境下,中國企業如何應對才能保證在競爭中不會被淘汰的問題成為焦點。
面臨全球化的挑戰,中國企業在文化上需要做一些平衡和過渡,因為傳統文化與現代企業文化之間存在著差別,例如機會主義與理性分析、粗放型與集約型、模仿型與創新型、從上而下的倫理關係與全面的團隊精神、以人為本的倫理關係與以制度為主、至高無上的領袖與領袖總是教練的觀念、傳統倫理的價值觀與以誠信、顧客、股東價值為基礎的價值觀。中國建立與發展市場經濟的時間很短,中國企業在文化上存在一些問題是正常的,但這對未來發展來說是一個阻礙,所以應該盡快過渡到現代企業文化上去。
行動指南
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都面臨一個問題:如何重生,也即是轉型,對自身進行調整和更新。優秀的企業家,會將企業的調整和其與社會的關係結合起來。
12月25日
王石讀任正非
任正非:
10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反而有危機感。也許是這樣才存活了10年。我們大家要一起來想,怎樣才能活下去,也許能活得久一些。失敗這一天是一定會到來,大家要準備迎接,這是我從不動搖的想法,這是歷史規律。
感受:在企業蒸蒸日上之時仍能保持危機意識,難能可貴。「失敗是歷史規律」,強調危機意識貫穿企業始終。
——2006年7月,王石在其博客文章《珠江企業家》中如是說
背景分析
1988年,43歲才創業的任正非,是中國企業家之中的一個異數。
任正非總是在喊冬天來了。這一喊,便是8年。在過去的8年裡,華為的收入從152億元人民幣增長到125.6億美元,甚為迅猛;而在國際市場上,從第三世界到發達國家市場,華為與世界上最大的通信設備供應商們同台競技,華為兇猛。
居安思危,華為和任正非是中國企業和中國企業家的典範。
華為在2000財年銷售額達152億元、利潤以29億元人民幣位居全國電子百強首位的時候,其創始人任正非卻大談危機和失敗。
而在2004年三季度的內部講話中,任正非再稱,華為要注意冬天。在長達13000字的講話稿中,任正非檢討、審視了華為目前遇到的嚴峻困難,稱這場生死存亡的鬥爭本質是質量、服務和成本的競爭。但與上次相比,此次冬天的預告影響力有所減弱,主要是任正非更加細緻地探討華為的內部問題。
在危機意識洗禮了華為8年後,最近任正非又一次提及「冬天」。他說,要「對經濟全球化以及市場競爭的艱難性、殘酷性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並提醒員工,「經濟形勢可能出現下滑,希望高級幹部要有充分心理準備。也許2009年、2010年還會更加困難」。
在2008年中國經濟是否進入拐點的討論之中,王石雖然未有正式提出「過冬」的呼籲,但是,他為萬科設計的一系列應對方案,已經非常具有「過冬」的意味。
行動指南
宏觀經濟有週期變化,市場環境也有景氣程度不等。居安思危,企業家在今天,更要保持高度的憂患意識,做好應對最壞情況的準備。
12月26日
王石讀侯為貴
侯為貴:中興曾經提到過把微軟、戴爾、三星作為標桿,有人認為標桿多了。實際上,三星對外學習的標桿有20多家,學習優秀企業做得最好的那一部分。我們要特別關注這一點,眼睛要看遠一點,視野要寬一點,不能坐井觀天。
感受:都在學習優秀企業,但如何學習?營銷時,萬科曾把索尼作為標桿,確定了以客戶為中心的「客戶第一」思想;進入房地產行業則確定新鴻基為標桿,確定了專業化;而在精細化過程中選擇了美國帕爾迪為標桿。
——2006年7月,王石在其博客文章《珠江企業家》中如是說
背景分析
中興通訊是中國最大的幾家通信設備製造業上市公司之一、中國政府重點扶持的520戶重點企業之一。公司成立於1985年。1997年,中興通訊A股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中興通訊是中國通信設備製造業的開拓者、中國綜合性的電信設備及服務提供商,擁有無線產品、網絡產品、終端產品(手機)三大產品系列,在向全球用戶提供多種通信網綜合解決方案的同時,還可以提供專業化、全天候、全方位的優質服務,並逐步涉足國際電信運營業務,中興通訊CDMA、交換、接入、光傳輸、GSM、視訊等多元化產品已進入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
和華為大不一樣的是,中興通訊並沒有很強烈的個性色彩,也很少有流傳的企業故事。但是,作為扎扎實實在通訊領域發展的公司,中興通訊的江湖地位僅次於華為。
行動指南
企業選擇的標桿最好單一,這樣才容易聚焦,容易操作。但企業的學習更必須找準標桿企業之中最突出的優點。
12月27日
王石讀何亨健、梁慶德
《21世紀經濟報道》之創新者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