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管理日誌 第54章 十二月:閱讀與思考 (1)
    12月1日

    《羅馬人的故事》

    去年以來,我一直在讀鹽野七生的《羅馬人的故事》,這套書非常好。

    書的風格生動有趣,作者用現代史觀的方法論來重新解讀羅馬史,用東方文化尤其是日本特有的方法論、分析方式去解讀。

    過去我也看過羅馬史,更多是從政治、經濟、軍事的角度來理解的。而鹽野七生從技術的角度來解讀,讓你耳目一新。比如,開篇就說在東方帝國(當然指中國)修建長城的時候,羅馬人正在修建羅馬大路,接著就告訴你兩千年過去了,羅馬修的大路現在還在使用。這時你很自然地就會想,中國的長城現在還有沒有用?我們現在能看到的長城主要是明朝修建的,從工程的角度講,質量上也有問題。為什麼羅馬修的路現在還能用,作者接著給你展示一個羅馬大路的剖面圖,告訴你這個路是怎麼修的,為什麼能連續使用上千年。

    ——2008年3月,王石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的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王石一貫重視科學和理性,對於西方現代學術的興趣非常濃厚。遇到好書,他經常會推薦給身邊的朋友。而他對於建築技術的興趣,也是20多年來一直堅持的。20世紀80年代,王石去日本的時候,對於當地鋪地磚的巧妙用心就讚歎不已。所以,他對於《羅馬人的故事》這套書所採用的技術解釋,喜愛是可想而知的。

    行動指南

    羅馬人智力不如希臘人、體力不如高盧人、經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卻能一一打敗這些部族,為什麼?仔細研究你就會發現,羅馬帝國的強大是因為它的開放,它的兼收並蓄。

    12月2日

    升溫將毀滅地球

    一個國際專家小組(IPCC)提出的報告中指出:根據古氣候學的研究,地球對溫度系統十分敏感,地球的吸釋能量自有規劃:從太陽吸收能量,然後再將熱以輻射散發出去取得平衡,如改變這個規律就會反應激烈,對於現在人類對輻射散熱平衡的干擾,地球將會有劇烈反應。

    英國作家林納斯所著《6度的變化》一書提示:當全球溫度升高1攝氏度的時候,非洲大陸冰雪蕩然無存,北極熊、海象和環斑海豹,從地球的北端銷聲匿跡。

    溫度升高2攝氏度,從鯖魚到須鯨都淘汰出局,格陵蘭冰原徹底消融,全球海平面升高7米。

    升高3攝氏度,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大部分會在大火中被燒燬,數千萬或者幾十億難民會從乾旱的亞熱帶地區遷移到中緯度地區。

    升高4攝氏度,整個北冰洋冰帽也會消失,全球海平面會又提高5米,倫敦周邊夏季氣溫將達45攝氏度。

    升高5攝氏度,兩極均沒有冰雪存在,南極洲中部可能有森林生長,海洋中大規模的物種滅絕,大規模海嘯摧毀海岸。

    升高6攝氏度,高達95%的物種滅絕。

    ——2008年6月,王石在其博客文章中如是說

    背景分析

    對全球變暖問題的關注,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的科學研究成果。但是直到1988年,科學家和決策者成立了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才在氣候問題的國際合作方面邁出了一大步。在世界氣象組織的資助下,IPCC需要將可用的、經過同行評議的科學資料進行綜合,為決策者提供結論和建議。

    和過去千年背景相比,21世紀的氣候變化大大超出人們的想像。人類有種種理由可以預期氣候會發生變化,並且是過去千年中都沒有見過的,這將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制約作用。

    為了完成從傳統農業社會轉向現代都市社會這個城市化過程,中國還需要再一個20年的快速發展階段。要做到盡可能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少與國際社會的摩擦,但是又不以犧牲中國的發展為代價,堅決抵制過多的限制,中國需要相應的應對策略。

    行動指南

    環境問題關係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和生存,保護環境既是為了世界的明天也是為了我們自己的明天。企業家要及時考慮,未來企業的發展,如何符合國際和國家的環保要求。

    12月3日

    50年代人有自己的表達方式

    (20世紀)50年代出生的人是在對保爾·柯察金(苦行加革命浪漫主義)、楊子榮(孤膽英雄)、董存瑞、黃繼光、劉胡蘭(捨身成仁)、江姐、許雲峰(視死如歸)、雷鋒(感恩式的利他主義)的偶像崇拜中成長的。他們會唱前蘇聯歌曲、哼唱樣板戲,即使承認年輕時代接受的觀念已經不適應社會的現實,仍然無法擺脫理想主義的意識,仍需要心目中的偶像和英雄。

    ——摘自《王石:波羅的海漂泊深圳人——田老師》一文

    背景分析

    在「萬科週刊」論壇上,有一位地產客戶關係咨詢專家田同生,他經常寫文章,對於他所看到的萬科和王石的現象進行點評。在這些文章中,百分之八九十是讚譽。所以,一度有網友諷刺田老師是過分討好王石和萬科。

    不過,作為田同生50高齡之後進行戶外運動的啟蒙老師,王石對於他的言行非常理解,並且希望更多網友能夠認識到,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行動指南

    任何一代人都有屬於自己那個時代的「群體性格」,任何群體性格都有利弊、正反等雙重性,關鍵是要學會利用和發揚其積極、有利的方面。

    12月4日

    市場精神將取代帝王思想

    中國有兩千多年的專制歷史,在上層,是君主專制;在基層,是「家族本位」的社會結構。家族與國家相似,權力和資源都集中在上層、家族內,族長就是一個局部的皇帝,幾乎具有生殺予奪的權力,甚至常常濫用私刑。在這種傳統文化中長大的每個人,頭腦裡或多或少都會有帝王思想的「基因」,企業家也不例外。

    郭梓林提到,西方的市場經濟是在否定王權絕對統治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中國的市場經濟起步背景不同,制度選擇是被動的,改革自上而下進行。在這個過程中,所有制、分配方式發生巨大變化,但是社會觀念的變化必然滯後。這種觀念不變,企業家自然就成為自己企業內部的皇帝,顓頊自大,熱衷權術,而且樂此不疲。

    這樣看來,「四個現代化」還應該再增多一個「觀念的現代化」,中國才會真正走向現代社會啊。

    ——2008年4月,王石在《中國企業家》撰文《市場精神將取代帝王思想》中所是說

    背景分析

    從產權方面看,越來越多民營企業改變單一股權結構,走向公共化。2006年的民營企業500強中,上市公司或控股上市公司有156家,其中國內上市124家,海外上市32家。據調查,有90%以上的企業重大事項決策權集中在董事會和股東大會。

    隨著資本市場和企業本身逐漸成熟,這種趨勢會越來越明顯。產權結構的變化,將會改變企業家的思考和行為方式,使他們更多根據市場規律來辦事,更加認同市場精神。

    從成本方面看,以人為本的精神、市場經濟的觀念將越來越深入到中國社會大眾的意識中,使得專制和使用權術的成本越來越高。更多受過西方教育的職業經理人加入新興企業,加上中國企業出色的學習能力,使得採用西式管理的成本越來越低。這也將促使中國企業家更加傾向於選擇西式管理,選擇市場精神。

    王石認為,從歐美的發展歷史來看,市場經濟的發展帶來了自由平等的人文精神,是帝王思想最好的消解劑。而自由平等又會激發人的創新和冒險精神,造就企業家精神,最終推動經濟發展——王石相信,中國市場經濟和社會觀念演變,也一定會合乎這個趨勢。在此過程中,市場精神也最終會取代帝王思想,成為企業家新的精神母乳。

    行動指南

    市場經濟的發展讓中國處於非常有利的發展狀態,也給更多的人提供了有利的發展空間和成功機會。這個時代應該是進步最快、成功更容易的時代,關鍵在於要學會抓住機會。

    12月5日

    新《勞動合同法》意義非凡

    這(新《勞動合同法》)是中國人權建設的一大進步。在這方面,分稅制、《物權法》和新《勞動合同法》堪稱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個里程碑。

    ——2007年12月,王石對《萬科》週刊主編韋業寧如是說

    背景分析

    王石認為,表面看來,1994年的分稅制是一次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在明確事權的基礎上,劃分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來源。事實上,分稅制改革還隱含一個重要的思想:它承認國家和地方各有利益,默認了在一個目標之下,不同主體之間的利益可能不一致。打開了這道門縫,我們才可能討論公司的利益,乃至個人的利益。

    《物權法》從開始起草到最後施行用了14年時間,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6次審議,三思而後行,最終落實了「私人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私有財產取得與公有財產平等的地位。其中最受老百姓關注的當然還是房產,「風雨能進,國王不能進」終於在中國成為可能。

    跳出「用工成本、員工責任」等細節,我們可以看到,新《勞動合同法》實際上宣告了人權不僅僅是溫飽,它還包括更廣闊的內涵:安全、合理保障,以及勞動者的尊嚴。談判桌上弱勢的員工一方,現在多了一種保護,得以堅持基本的尊嚴。

    在承認個體的利益、承認私有財產的權利之後,新《勞動合同法》所做的事是承認個體的尊嚴和意義——人權的內涵通過這些建制立法,逐漸完整起來。從分稅制、《物權法》到新《勞動合同法》,從中可以看到改革的必然趨勢。今天的中國,在走近100年前孫中山先生提出的「民生」、「民權」理想。

    行動指南

    新《勞動合同法》將改變生產方式和生產結構,而這種改變利國利民,其本質也符合國際化趨勢和未來發展方向。識時務的企業應該順勢進行相關改革,像自然界「適者生存」的法則一樣,要麼迅速脫胎換骨,要麼被淘汰。

    12月6日

    「企業領袖」反映行業分佈

    《中國企業家》的「企業領袖」(2007年)榜單上,來自互聯網行業的有6家共入選14人次,來自IT行業的有5家共入選14人次。鑒於這兩個行業的高度相關性,如果把它們歸在一起,則更加遙遙領先於其他行業。這些高科技公司的資產和營業規模,較之其他行業的公司並不是最高的,它們在榜單上的領先地位,一是因為社會對高科技產業的價值認同,二是因為它們的產品和服務深入社會,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從而獲得認可。

    有趣的是,入選的6家互聯網公司,無一例外地都是在海外資本市場上市,這個比例遠遠高於榜單上的其他行業——這說明,這份榜單的評價取向與海外資本市場較接近,看重行業未來和公司成長潛力。

    接下來入榜較多的行業依次是:家電6家共14人次、金融4家共8人次、汽車和房地產,均為3家共7人次。

    不知道是《中國企業家》雜誌有意為之還是巧合,榜單上的這種行業分佈形態,相當準確地反映了中國的產業發展狀況:(1)家電行業位列第二名(同時IT行業位居並列第一),是「中國製造」實力的如實反映。(2)在絕大多數發達國家中,金融都是支柱產業,而中國正在進入金融社會。(3)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巨大的需求,推動汽車、房地產等高檔消費品市場的成長。

    ——2007年12月,王石在《四馬隨想》中如是說

    背景分析

    2007年,中國資本市場空前繁榮。中國的公司在全球市值最大的十大公司裡面已經佔到了一半。我們中國數以億計的同胞,在股市上發財、發飆。2007年還是一個特殊重要的年份,最重要的一個體現,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十七大成功召開。

    中國很多公司的市值,高到了讓世界感到可怕的程度。為什麼這麼高呢?這個高一方面是對中國改革開放,是對我們中國人創造價值的一種承認,但實際上它也可以看做是對中國公司們進一步創造更大價值的一種預期。所以,如果企業家把繁榮管理好了,企業就可以避開一些風險,企業的繁榮就可能持續。但是,如果管理不好,也可能出現很大的風險,甚至陷入社會人士預想不到的危機之中。

    行動指南

    中國的企業正在面臨經濟週期的挑戰,中國的企業家們需要有高度的危機意識。「中國製造」如何進化為「中國創造」,中國企業如何能夠佔據產業鏈的高端,這都是大大小小企業家都需要思考的嚴肅命題。

    12月7日

    國際資本更加認可中國的改革馬雲的阿里巴巴和馬化騰的騰訊是個人創業的上市公司,馬蔚華的招商銀行、馬明哲的平安保險均是改革開放之後創立的、有國資背景的上市公司。

    在《中國企業家》的「企業領袖」榜單中,這兩類企業佔據了絕大部分席位,其中前一類有21家共入選40人次,後一類有12家共入選33人次。另外還有8家上市央企或上市國有銀行共入選16人次,4家非上市公司共入選11人次。

    創業時間越靠近現在、越年輕的企業,股權結構就越簡單清晰,也就越容易走向市場化、公共化,使企業能獲得更好的發展環境。但在早一輩的企業家那裡,股權結構是企業生存發展必須面臨的最大難題——這種艱難是馬雲、馬化騰不可能,也不必經歷的。

    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創下今年全球最大的科技企業IPO,人們一般認為是國際資本對中國科技企業的價值認同。但是,如果今天阿里巴巴的股權結構像16年前的萬科那樣複雜,它能獲得幾倍的市場認購呢?

    ——2007年12月,王石在《四馬隨想》中如是說

    背景分析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