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管理日誌 第51章 十一月:戶外運動與企業之道 (2)
    山友也勿輕易轉換為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簡單、不應酬。

    王石有很多山友,這便於他舒緩企業運營的壓力,也有利於他敢笑敢怒的性格得到釋放。

    行動指南

    企業家的朋友會很多,但是也要有不同層次的關係,尤其是多一些無商業利益、相交淡如水的關係,這更加有利於平衡自己的心態,搞好企業。

    11月9日

    「我就知道自己又該去登山了」

    登山並不如想像中美妙,缺氧,嗅覺、味覺等一點點喪失,當生理反應越來越強烈時,登山過程也會變得乏味起來。這時,一個我們在都市看似稀鬆平常的東西,也會變得極其珍貴和特別。

    進山之後,高山缺氧,人適應這種狀態是很痛苦的過程。回到平地,再逐漸適應富氧狀態,也需要半個月時間。調整過後,整個人都變得神清氣爽。直到有一天,覺得渾身都不暢順了,我就知道自己又該去登山了。

    ——2001年,王石在接受本書作者採訪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其實,登雪山令我的生活發生很大改變。登雪山隨時伴隨著生命危險,在這種狀態下,每次能安全地回來,那些艱險歷程,就成為我最懷念的。你問我登頂的感覺怎麼樣,有沒有一覽眾山小的豪邁。站在峰頂,天氣好的話,沒有雲層遮擋,看著深不可測的山谷,心裡很害怕,我只會有一個想法:趕緊下山!因為,登頂只完成了登山的一半,更危險的還沒有來臨。若天氣不好,腳下都是雲,不知能不能安全下山,更要趕快下山!」

    王石自己也常常感歎:「其實,每次一進山我就後悔了。上到海拔四五千米,風刮著,頭疼、噁心,我就罵自己,問自己怎麼犯賤、又來了。可爬著爬著,還沒登頂,我又開始想下一次該登哪座山了……」

    一千個登山者有一千種體驗。但是,老登山者對於登山運動的留戀,卻是大體相同的。

    行動指南

    登山是一種艱苦的體驗,這種受到諸多條件約束的運動,就跟辦企業一樣,有時候反而能夠給參與者帶來欲罷不能的樂趣。

    11月10日

    不是征服山,而是征服自己

    應該說山峰是不可征服的……在山的面前,人非常渺小。你只能說通過登山體驗自然,或者是征服自我。對我來說喜歡登山不是征服山,而是征服我自己。說得大一點,是人類對自己的一種不滿足,人類對自己還有一種探求,一種突破自我的反應。

    ——2001年,王石在接受本書作者採訪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所以世界很精彩,所以世界很複雜,所以有了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溝通。登山,每個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人為了追求所謂的時尚,有的人為了心中解不開的某個結,有的人為了證明自己的強壯,有的人為了超越極限狀態後的快樂……但更多的登山者是為了內心的一份感受。在山上,恐怕很少人會將注意力放在所謂海拔8300米處壯麗的風光,你內心的掙扎和鬥爭也許更真實。對自己而言,各取所需是最原始的平衡方法,直覺決定了一切,告訴你什麼是你最需要的。

    行動指南

    辦企業與登山一樣,成敗最終都是為了征服自己。

    11月11日

    不要把我降低到一個工頭的水準

    現在是信息社會,有互聯網、有移動電信,隨時可以與下屬溝通。企業領導人一定得與下屬天天在一起才能搞好企業嗎?你也看到了,在這裡,用手機和互聯網都很方便,這些不行還有海事衛星電話、銥星電話。

    我1997年開始使用銥星電話和互聯網,當時萬科內部已建起計算機網絡,盡量實行無紙化辦公,這在國內是非常超前的。目前萬科除了簽支票,各項業務都由電腦處理。

    登山是登山,房地產是房地產,我不希望把兩者混為一談。

    ——2001年,王石在線回答網友提問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也有人問:「身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總,您花這麼多時間和精力從事與本職工作無關的事,似乎有些不負責任。對此您怎麼看?」

    王石不以為然,回答說:「現在我管著下面一萬多人,不要把我降低到一個工頭的水準。即使我不登山,也是如此。現代企業需要制度化、品牌化,需要有個團隊去管理,一把手在與不在,都應該能夠照常運轉。何況我又沒有極端到一年365天都去登山。有一些企業的老闆,自認為很有本事,企業一天離開他們都不行。現在的問題,不是你能不能離開企業,而是企業離開你行不行。如果我連兩三個月都離不開,豈不是太可悲了?我的愛好與公司業務要嚴格區分開來。」

    好的管理者真正的藝術在於其將新事物、新思維與傳統中和,形成更新的能力。

    成功的管理者都應是伯樂,「摩登」伯樂的責任在於甄別、延攬「比他更聰明的人才」。有時候,企業家確實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行動指南

    公司之中的一些具體事務,企業家確實不需要事必躬親,但保持信息渠道的暢通尤為重要。

    11月12日

    戶外運動的社會意義

    公益行為得到企業積極響應,做得的結果讓我感到非常非常意外……

    這次去南極我非常驚訝地發現,當這個活動是和公益結合起來的時候,這個活動變得是開放的、包容的、不排他的。我剛才說了幾個詞又想到這座大廈,很有研究味道。實際上這次門戶網站就是搜狐、新浪和騰訊,(網站)各方面都是排他性的,而在現在這個問題上都不再排他。比如說過去找贊助商,主贊助商只能是一家,現在主贊助商是兩家,一家香港的華潤,再一家是中國移動。為什麼這樣呢?因為你是和公益活動結合起來,和企業、和企業公民責任結合起來。通過這個活動,我驚訝地發現,改革開放以後,經濟發展到今天,公益活動開始得到企業積極熱烈的響應。所以這次去南極,不僅僅企業給予你全部費用,而且我還為重組生物多樣性基地籌措了100萬基金。2005年對我來說是一個轉變年。

    而今年,我將從活躍的戶外活動者向社會公益活動者轉型。

    ——2006年4月,王石在南開大學就「企業社會責任」為題發表演講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2005年12月21日從南緯89度徒步向南極點進發,經過7天120公里的徒步,北京時間28日01時05分,王石等6人終於抵達地球的最南端——南極點。

    相比當初從珠峰上凱旋的志得意滿,這次南極探險帶給他更多的是對探險活動和自已心靈的反省。從南極回到中國,跨越2005年到了2006年,「7+2」的目標也全部實現。接下來還要攀登哪裡?

    他相信,物理上的高峰是相對容易攀登的,如何讓自身行為發揮出更多積極的社會意義則更讓人費神。利用這個公眾關注的機會,傳播推廣公益行動的理念和精神,這才是更大的責任所在。

    如果媒體和企業能攜手於這樣的公益推廣活動,必將發揮出不小的社會公益效應。

    行動指南

    企業家可以有意識地將自己的個人行為和社會公益活動結合起來,發揮出對自己和社會都有益的效果,1+1>2。

    11月13日

    著名企業家應該發揮自己在公益領域的影響力

    作為我個人,我覺得2005年是一個轉變年,我記得上一次到南開來是去年,恰好是從北極回來,當時在那次講演當中提到兩點,一點就是在北極我們是在俄羅斯建的一個浮冰上的機場降落,在那裡感受到了俄羅斯這個民族在極端的惡劣條件下的適應能力和開發能力,同時感應到俄羅斯這個國家重裝備的動員能力。與其相比,無論是民族的忍耐性還是國家動員能力,我們都有差距。我們僅僅是電視機、針織品方面在世界上成為「製造工廠」還是不夠的,我們的國防力量、重裝備力量差得還是很遠的。我們還應該再接再勵。

    第二點就是在去北極之前,北大的潘文石教授到機場給我送行,我當時很意外,老先生一直在野外從事野生動物保護,這樣的活動他一般不參加。他給了我一面生物多樣性的研究旗幟和一封信,這封信的大意是非常敬佩我們探險隊的英雄行為,而且認為這種英雄行為和他所從事的野生動物保護和為生物多樣性所做的工作意義是一致的,衷心祝願我們能安全到達並把這面旗幟插到北極點上去。我讀了這封信之後,感到很慚愧,因為我們的行為和他是不一致的。為什麼呢?從我的行為和探險隊的行為來講,充其量是有點英雄主義的表現,更多是有一些個性的張揚,是對自我的肯定,自我的挑戰,自己想去探險,甚至很高調地表現出來,說如何關心地球,關心我們人類生存空間,事實上我們沒有想這個事情。

    ——2006年4月,王石在南開大學就「企業社會責任」為題發表演講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進入21世紀,中國各類新生財經媒體用工商界名人的頭像和「業績」填滿封面、版面及電視黃金時段,造就企業家崇拜。

    有一些企業家天生喜歡,也擅長在公眾面前亮相。如果可以利用好這個特點,他們能夠認識到,自己掌握的資源越多,社會責任就越大。將自己的影響力和資源導入到社會公益行動之中,從而獲得雙贏,何樂而不為?

    行動指南

    有名氣、能夠吸引眼球,同時也要承擔起社會責任。企業家要因勢利導,用好這種社會的關注度。

    11月14日

    遠離管理團隊

    為什麼要選擇去登山呢,其中一個原因是只有我經常離開萬科的管理團隊,才能不干預管理團隊。

    當管理團隊開會的時候,我也想走進會議室去聽聽他們都在說什麼,但是我還是克制住自己不要進去聽。後來萬科內部流傳這樣一句話,王石越來越不懂地產了,但是萬科的產品越做越好了。我聽到這個很高興。因為作為董事長的王石,更加關心的是戰略層面的事情,而不是磁磚的事情。

    ——2004年,王石在萬科20週年企業活動期間如是說

    背景資料

    萬科的高管都注意到,王石選擇不做總經理只做董事長,一開始也是不太習慣的。

    董事長與職業經理人如何分工,在中國企業裡是大問題。民營企業中就常常有這樣的現象在週而復始,即董事長大權在握,職業經理人成為附庸,時間一長,職業經理人的主動性與才幹被全部扼殺,合作破裂就無法避免;或者職業經理人書生意氣,大刀闊斧敢做敢為,老闆備感大權旁落不被尊重,最終使得職業經理人被架空被擠走。

    但在萬科我們可以看到理想的分工。董事長側重於憑感性捕捉發展機會,職業經理團隊致力於依靠理性大膽參謀論證。董事長側重於大原則,大局了然在胸,職業經理們致力於斟酌細節認真把控。董事長與職業經理人的分工協作,需要雙方根據各自所長並經過長期磨合與默契,形成統一的理念並不斷修正,方能達到雙贏以及多贏的效果。

    行動指南

    當好董事長是一門學問。不能管得太具體,更不能管得太苛刻。

    11月15日

    董事長不上班嗎?

    昨天、今天在辦公室,明天還在。

    只是,辦公室的話題不宜在網上隨便說,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嚴格的限制和規定。隱私的不願意說,能說的就是登山滑翔南北極花花草草海浪雲彩空中閱讀……

    ——2007年6月6日,王石在其博客文章中如是說

    背景分析

    曾經有網友在王石博客上留言:哪天老王要是回辦公室去上班了,那就是有大事情要出了,敢緊把000002給賣了。

    這個判斷,令王石哭笑不得。所以他連忙發表博客聲明。

    實際上,戶外運動,只是王石生活的一部分。他更多的時間,還是花在企業身上。他的所謂離開公司以及「不管」具體事情,只是相對於平時忙碌的大多數中國企業家而言。由王石的「拐點論」以及「過冬論」都可以看出,他對於自己奮鬥大半生的這家公司還是鍾愛非常,時時刻刻都在為其把握方向、決策未來。當然,更多的決策詳情是不可能在博客上面公開的。

    行動指南

    企業家做事時不可偷懶,說話時則可以有詳略之分。

    11月16日

    80歲再登珠峰

    2003年,時年70歲的日本滑雪教練三浦雄一郎從尼泊爾一側成功登頂珠峰,創下登頂最年長世界紀錄。2006年,一名71歲的退休中學教師打破了三浦的紀錄。

    2008年5月26日,75歲的三浦雄一郎再次從珠穆朗瑪峰南坡尼泊爾一側登頂。

    2003年,老王登頂珠峰時,年齡52歲,計劃60歲時從南坡尼泊爾一側攀登珠峰。

    ——2008年7月,王石在其博客文章《好一個三浦雄一郎!!!》中如是說

    背景分析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