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研究表明:社會工業生產造成的污染只佔污染源的41%,現代家庭造成的污染卻佔59%。與社會相比,雖然家庭只是社會的一個細胞,而就污染的危害程度來說,家庭卻相對嚴重一些。有一組統計數據可進一步證實家庭污染的危害性:即一個家庭一天平均要製造1.8公斤垃圾,丟棄5個不可分解的塑料袋、2~3個一次性飯盒;一個家庭因洗頭、洗澡、洗衣服等,一天平均製造200公斤廢水;一個家庭每天平均使用20克化學用品……這些污染物和匯流成河的生活廢水,每時每刻都在污染著我們的土地、河流和海洋。
行動指南
節能環保,往往體現在小細節上,每個人都要點滴注意自己的工作和家居行為。
10月26日
為什麼偏偏是深圳企業?
依此再倒推看改革開放30年。這30年是放下民族偏見,放下意識紛爭,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融入西方主流體系中,放手與西洋人、東洋人競爭,解放中國人的勤勞、智慧,形成強大的競爭力的30年。正是在這一點上,深圳的企業做得很出色,按規則玩,但玩得最認真——在商言商,以商業推動個人富裕、社會進步、國家強盛。
在《中國企業家》歷年的「企業領袖」榜單中,按城市論,深圳有6位企業家共入選16次,僅次於北京,高於上海。如果不算國有控股企業,僅將改革開放以後創立的新興企業數據作對比,深圳的優勢就更明顯。在《經濟觀察報》與北大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辦的「2007年度中國最受尊敬企業榜」上,15家本土企業,深圳企業佔了6家。深圳新興企業、企業家群體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一種「現象」。
——2008年4月,王石在為《中國企業家》撰寫《深圳現象》一文中如是說
背景分析
一個從邊陲漁村起步的新城市,為何能培育出優秀企業、企業家群體?一般最容易想到兩個理由:(1)特區的優惠政策;(2)臨近香港的地理優勢。但王石感覺,這兩點解釋力不足。
因為從優惠政策上看,從一開始,深圳也並非唯一的特區;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之後,不僅出現更「特」的經濟特區,沿海各省也推出各種地方優惠政策,吸引力不亞於特區;「兩稅合一」之後,即使是在表面上,特區也不再有政策優惠的優勢。
王石又敏銳地發現,從地理優勢上看,深圳優秀企業很少獲益於香港的產業轉移,尤其是金融、通訊設備、地產等行業;雖然深圳可以比較便捷地從香港輸入管理經驗,但從股權結構和治理模式上看,深圳優秀企業也與香港以家族企業為主的模式很不同。
是否有其他更有說服力的解釋?王石的答案是因為深圳的企業遵守商業規則,而且在商業規則的大前提之下做得很認真,很出彩。
行動指南
商業社會之中,只有真正吃透了商業規則,真正按照商業規則辦事的商人,才能有最豐碩的回報。
10月27日
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
今天,中集、招行和平安的掌舵人,無一是「大股東的人」。由職業經理人式的企業家主導,由管理層推動,是這些深圳優秀企業的特色。企業領導者有創業、變革的使命感和理想主義精神,又有市場化、制度化的理念和勇氣。在他們的帶領下,企業逐漸擺脫國有企業的行政束縛,又不像家族企業那樣熱衷封閉和權謀,公司管理相對透明規範,公司發展比較穩定,也更容易接受新技術和新管理的變革。
——2008年4月,王石在為《中國企業家》撰寫《深圳現象》一文中如是說
背景分析
王石的企業家生涯之中,一直飽受官商不分的體制桎梏之苦。所以他很早就注重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現代企業理念。
說到深圳新興企業,無法不提中集集團、招商銀行和平安集團這三家「蛇口系」企業。王石試圖找出它們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共同點,中集、招行、平安這三家企業較早就有意識地進行公眾化,甚至國際化的股權結構改造,市場化程度較高。
1932年伯利和敏思(Berle和Means)兩個教授合寫過一本關於美國股權結構的書。書中他們提出,真正的矛盾來源是股東和職業經理人。這本書把資本家和勞工之間的緊張關係轉換為股東和職業經理人之間的關係,將矛盾進行了轉移。這個轉移很重要,這是「公司治理」這一偉大課題的開始。資本家和勞工之間的緊張關係通過《反托拉斯法》和財富重分配得到了緩解和消除,而股東和職業經理人之間的緊張關係通過一系列的「公司治理」措施,最終也被化解掉。這使得緊張變成了祥和,成本變成了財富。
改革開放30年之後,中國的企業,能否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體制,直接決定了中國企業家未來能夠有多少的發揮空間和制度保障。
行動指南
股東應該給職業經理人創造發揮空間,職業經理人則要把責任和創新結合起來。
10月28日
深圳的成功得益於解放思想,萬科也一樣
解放思想打開了一個口子,使得市場資源、優秀人才從高壓的地方向自由的地方迅速流動,湧入深圳,推動城市經濟發展,催生了優秀企業群。只有在思想相對解放的地方,才會吸引有創新精神的人群,誕生有市場活力的企業組織。
正如袁庚所說,要引進外國的資金、技術、設備等等,並不是十分困難的事,而要創造一個適應這個經濟發展的社會環境,則要困難得多。進步的社會、進步的人,是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經濟起飛的大前提。
溫家寶總理在最近也說到,30年前的解放思想,推動了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在這方面,深圳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毫無疑問是走在全國前面的。我想,這應該是深圳優秀企業、企業家「高產」的最主要原因吧。
——2008年4月,王石在為《中國企業家》撰寫《深圳現象》一文中如是說
背景分析
30年來,我國曾有過三次思想大解放,這三次大解放都起到了撥亂反正的作用,都成為我國改革開放過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1978年,一篇署名文章打破「兩個凡是」的神話,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拉開序幕。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觸動姓「社」姓「資」的問題,第二次思想大解放深入人心。
1997年,江澤民為「公」、「私」定論,第三次思想大解放穩步推進。
三次大解放各有不同,主要表現在:
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是從哲學理念上突破,它衝破「兩個凡是」的束縛,打破個人崇拜,屬思想觀念的轉變更新。
第二次思想大解放在經濟領域突破,打破的是計劃經濟崇拜,以生產發展為中心。
第三次思想大解放也在經濟領域,但重點在體制創新,它衝破的是姓「公」姓「私」的束縛,打破了所有制問題上的公有崇拜,是第二次解放基礎上更深層次的改革。
由於現今的問題既涉及經濟也包含政治,既涉及社會更包含民生,所以,今天在解放思想上所面臨的形勢肯定更為複雜,擔負的任務肯定更重,尤其是當政治與經濟、社會與民生這些問題交織在一起的時候,日後解放思想與改革開放的難度無疑更大。
行動指南
思想的解放帶來人的解放,生產力的解放。企業之中也應該積極思想解放。
10月29日
軍人企業家們
與「蛇口系」、華僑城不同,華為、萬科則是白手起家、從頭創業。當時和任正非、王石一同來到深圳的,有千千萬萬來自全國各地的英才豪傑,要想脫穎而出,必須挺過漫長而殘酷的競爭。在這種環境中,任正非和我從前的從伍經歷對我們很有幫助。在我們這一代企業家中,柳傳志、李家祥等不少企業家都有過或長或短的軍營生涯。軍人身上特有的高度責任感、榮譽感,以及堅韌不拔的精神,與創業企業家的「資質模型」契合度是很高的——美國西點軍校就培養了眾多企業家和CEO。
——2008年4月,王石在為《中國企業家》撰寫《深圳現象》一文中如是說
背景分析
柳傳志,這位當今中國企業界「教父」級的人物從來也不諱言:是軍營塑造了他。
柳傳志說,「企業成功跟我有一定的關係,但不是全部;這一定的關係之中,跟我在軍隊裡養成的性格又有一定的關係」。
任正非是軍人出身,他經常和員工講毛澤東、鄧小平,談論三大戰役、抗美援朝,而且講得群情激奮。他講道,在戰場上,軍人的使命是捍衛國家主權的尊嚴;在市場上,企業家的使命則是捍衛企業的市場地位。而現代商戰中,只有技術自立,才是根本,沒有自己的科研支撐體系,企業地位就是一句空話。因此,任正非選擇了走技術自立,發展高新技術的實業之路。
王石也承認「部隊生活的磨礪對我日後的成功是有巨大價值的」。
行動指南
軍人的紀律、意志和執行力構成的企業文化,適合大多數中國公司的創業階段。
10月30日
行善也要趁早
這幾年來我一直與身邊的企業家共勉:「人常道行樂趁早,我說行善也要趁早。」自己也身體力行,私人參與公益活動,在公司則倡導並推動企業社會責任。但經歷「玄奘之路」後,我深感自己做得太少。我應該做得更多。
——2008年4月,王石在接受南方廣播電台採訪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王石的老朋友馮侖,經常被王石拉著去做慈善。不過,他倒是很老實地說,王石幾乎已經接近聖人了。
馮侖計算過,歷年王石都將個人收入的1/3用於公益活動。2001~2008年6月,他已用稅後個人收入捐贈了1200多萬元,而2001~2007年底,他用於捐贈的比例遠遠超過了收入總額的1/3。他的廣告收入百分之百用於公益事業。王石還表示,他所獲得的管理層激勵的收益中用於公益的只會比1/3多,不會少。
馮侖還說:「當然在(8月)這次股東大會上,剛才我講的有一些他已經披露出去了,這時候一算賬才發現,2/3都捐了。王石為何說服股東捐,因為他個人沒錢了,不是他不捐了,他家裡還得過日子啊,他沒錢了,他答應出去捐款都是借朋友的錢履行了諾言。說服股東以後他自己就到救災現場,一直就在那兒折騰。」
雖然王石在汶川大地震之後的博客發帖事件,引來他「摳門」「吝嗇」「冷血」「無良」的指責,但是,他正在用實際行動行善,回饋社會。
行動指南
特裡莎修女說:哪怕你今天所做的善事明天就會被人遺忘,不管怎樣,還是要做善事。
10月31日
公益商標——「綠房子」
6月2日下午,零星小雨,深圳萬科四季花城。「綠房子計劃」啟動。
業主們將舊手機、電池和充電器等容易產生污染的電子產品放在「綠箱子」裡;孩子們在家長的伴同下,將閱讀過的圖書放進了募集箱裡……
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萬科社區中所有熱衷公益、環保的愛心人士有機會參與到環保和公益事業中,為自己、也為他人創造一個和諧的家園。
——2007年6月5日,王石在其博客文章中如是說
背景分析
這個「綠房子計劃」由萬科、中國移動、深圳民盟和雅昌企業共同發起。活動的首期試點選在深圳「四季花城」和上海「春申萬科城」。
綠色是自然恩賜的生命之色,環保是社會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回收一塊電池,付出一份真情;節約一點淡水,帶來一片生機;捐贈一本圖書,獻出一份關愛。要解決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除依靠政府的努力之外,公眾的自覺行動至關重要。在物資消費使用方面應做到節約用水用電以杜絕資源流失與浪費。在廢舊物品的回收再利用方面應做到分類回收、循環利用,從而節約資源並減少垃圾污染。在愛心公益方面真誠希望廣大業主的參與,以資助貧困地區的孩子,為他們打開一方嶄新的世界!
「綠房子計劃」分為節能、環保和公益三大板塊。其中「節能」部分通過引進專業公司組織節能講座,提倡使用環保節能型的裝修材料和生活用品;「環保」板塊以「攜手你我,讓希望代代相傳」為主題,將中國移動「綠箱子」引入社區,針對性地回收舊手機、電池及配件,並定期在業主中開展環境保護和廢舊物品再利用的宣傳活動;「公益」板塊以「傳遞希望,『書』出夢想」為主題,鼓勵業主捐贈圖書,資助貧困山區圖書館建設,以及為貧困山區捐贈衣物。
隨著活動的推廣,日後萬科將在它所開發的所有小區推廣「綠房子計劃」。
行動指南
每個企業都從自己的角度,為綠房子、綠世界盡一份力,我們的世界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