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 第34章 大洋洲:克裡·帕克 (1)
    ——克裡·帕克:「雙面」大亨巧建傳媒帝國澳洲首富的兩面性

    克裡·帕克兒時愚鈍,備受同窗奚落,就是親戚、朋友也一直認為他是傻瓜、白癡兒,連自己的父親也公開叱罵他是一個窩囊的「花花公子」。那麼,他為何能夠在繼承家業後脫穎而出,成為當今澳洲大陸的頭號大亨(他現在擁有的財產達50億美元之巨,為澳洲首富。他掌握的九號電視台是澳洲現有五家全國電視網中收視率最高、影響最大的一家;他幾乎壟斷了澳洲的期刊市場,其種類和發行量占總量的一半以上。)

    顯然,「愚者」並不愚。就像有人認為他是「惡魔」,有人對他頂禮膜拜,稱他為「恩主」一樣,克裡·帕克是一個典型的「雙面人」。

    帕克家族最早進入出版傳媒界的人,是克裡的祖父羅伯特·帕克,他在上世紀20年代擁有當地一家報紙的股份。1933年,羅伯特的兒子,也就是克裡·帕克的父親弗蘭克創辦了《澳大利亞婦女週刊》,並獲得巨大成功。隨後,他又陸續創辦《悉尼每日電訊》等報刊,漸漸成為澳大利亞傳媒業的領軍人物。

    出身於這樣的出版傳媒世家,克裡·帕克應該是一個蜜罐裡長大的「幸運兒」。出乎人們意料的是,克裡·帕克的童年卻備受奚落和煎熬。

    克裡·帕克1937年出生。他5歲時被送進一家寄宿制學校,一年後患了當時很可能致命的小兒麻痺症。在接下來的9個月裡,他一直被禁錮在一個幫助呼吸的鐵肺裡。直到9歲,他才重返學校。由於學業比別人落後好多,他常常被人們奚落。

    1956年,19歲的克裡終於從學校畢業,進入父親手下的報社工作。但在以後的18年裡,他父親幾乎從未給予他任何獎勵,也從來沒有給他展示才能的機會。1974年弗蘭克·帕克爵士去世,37歲的克裡接下了父親的產業。直到這時,他才擺脫父親的管束獲得自由,並第一次嘗到權力的滋味。

    最初,人們很難想像弗蘭克過世後,帕克家族偌大的產業如何生存下去。弗蘭克是將業務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老闆,而克裡在人們眼裡天資愚鈍,好逸惡勞,除了吃喝玩樂幾乎一事無成。

    1974年克裡·帕克執掌PBL集團後,更加顯露出他頗有領導方略。自從他的父親去世後,他的公司每年以30%的比例增長。彷彿突然間,克裡·帕克從一個「傻瓜」變成了「天才」,他的經營天才在他執掌帕克家族產業的30年間得以淋漓盡致地施展。他甚至像變戲法一樣地變幻出一個傳媒帝國的鼎盛時期。比如,1987年,他以10.5億美元絕對高價,把電視9台在悉尼和墨爾本的兩個頻道賣給了另一個大亨艾倫·邦德。三年後,邦德陷入財務危機,克裡又以2.5億美元低價,輕鬆地重新把上述兩個電視頻道收為己有。至此,誰還敢視這個「帝國大亨」為傻瓜

    常言道:「一代窮,二代富,三代吃光用光又變窮。」而克裡·帕克顛覆了這樣的「真理」。也許,正是因為想要衝破這樣的「傳統」,弗蘭克爵士用了激勵法來開導和教化即將繼承父業的克裡。無論如何,弗蘭克爵士的那種嚴厲訓斥也發揮了某種作用,使克裡認識到生活並非那麼容易,由此使他變得強硬;同時,也教給他成功的三要素:對朋友要忠,對敵手要狠,不要管別人在背後議論你。多年來的耳濡目染,使他熟悉了公司方方面面的事務。同時,他也學到父親的一些長處,那就是對什麼事都毫無顧忌,因為他需要生存下去。

    作為一個子承父業的財富大亨,克裡喜歡這樣對人說,他父親是大型噴氣飛機的製造人,而他能夠做的只是駕駛飛機而已。他非常滿足於當他父親龐大企業的駕駛員。他不同於魯伯特·默多克。後者是屬於開拓型的,不斷擴充其帝國的事業,開創、擁有並拓展勢力範圍;而他則希望保住遺產,使其完整無缺。他思想保守,缺乏信心,甚至擔心有朝一日破產,愧對先父。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成就會超過父親。

    然而,當人們真正瞭解到克裡出奇制勝的30年,人們會發現:在他駕駛父親製造的噴氣飛機時,這架飛機在不斷地「膨脹」,並且更加堅固。那麼,與其說他思想保守,對事業缺乏信心,莫如說他是一個時刻警惕、充滿憂患意識的企業家。

    快速搶佔商機,做有保留的「賭徒」

    決策:憑鷹一般敏銳的眼光

    克裡·帕克是在人們疑惑的目光中接過父親的權力棒的。人們有理由認為,弗蘭克爵士這樣的交班過於草率。因為,相比於克裡·帕克的懶惰、吃喝玩樂與「一事無成」,他的哥哥卡拉德是一個好學上進的青年。那麼是什麼使得弗蘭克爵士安心將一個龐大的家業交給那樣一個「敗家子」

    中國人有一句話叫做「薑還是老的辣」。對於兩個兒子的潛能和才幹,弗蘭克爵士其實早已不動聲色地進行了考察和判斷。而也許正是有著這樣的判斷,他刻意嚴厲訓練他的小兒子。而克裡·帕克則在參與父親事業的過程中,不知不覺顯露了自己的經營才幹。

    於是,有些人注意到,自從克裡·帕克負責《公告》雜誌後,儘管他上班時腳蹺在桌上,但刊物的發行量很快增加了。另有些人見過他如何兜售廣告,認為他是個出色的推銷員。更有些人在1972年參與聯合報業公司創刊發行《絕代佳人》雜誌,發現他具有辦大事的膽量和魄力。這是在弗蘭克並不熱心支持的情況下,該公司創辦的第一家有影響的刊物。弗蘭克同意讓克裡試一下,結果竟取得驚人的成功。

    不少人認為,《絕代佳人》這個雜誌的名稱就是個災難,若出版的話後果不堪設想。關於這件事,克裡的最重要貢獻是,他對如此這般的冷嘲熱諷全不理會。他敏銳地感到,這本雜誌將與美國的同類雜誌《大都市》一樣,會有很大市場的。所以,他只接受一條建議,即把《絕代佳人》的英文刊名Cleopatra,縮略為Cleo(中文名也叫《佳麗》),這樣既好叫又含蓄;但對其他意見均置之一邊。同時,克裡還明智地把出這本雜誌的市場調查情況和廣告代理的抱怨指責,都扣了下來,沒有向父親匯報;他還指示合夥人伊塔拿走湯普森的意見書,把它鎖在抽屜裡,不讓其他人知道。

    這是第一次能讓婦女讀到介紹她們身體、性生活以及事業的雜誌,這些事情正是她們關心的、嚮往的。因此,這本雜誌取得了戲劇性的成功。在五年內,《絕代佳人》便成為澳洲第五位最暢銷的雜誌,發行量遠遠超過帕克家族原打算購進的《大都市》雜誌。

    鷹一般敏銳的眼光是克裡·帕克能夠迅速捕捉商機、開拓創新的鑰匙。在電視裡轉播世界板球賽,就是克裡·帕克發現的又一個財富「新大陸」。

    從1977年9月到現在,幾乎所有的電視台都會告訴你,轉播世界板球賽是電視賺廣告的理想機會。它具有絢麗的色彩,格鬥的場面,熱烈的掌聲,充滿澳洲民族主義的激情,以及每隔4分鐘便可插入60秒鐘的廣告。最為突出的是它帶來豐厚的利潤,因轉播費用極為低廉,而收視率卻高於幾乎所有的其他節目。

    但在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幾乎沒有一位電視大老闆對它感興趣,除了克裡有一種朦朧意識,感到可將其發展為電視體育項目。倘若在1976年詢問哪家電視台願意轉播板球賽,他們都會搖頭拒絕,甚至會反問道:一場比賽持續五天,結果以平局告終,而觀眾寥寥無幾,誰會去轉播呢?拜託了,這種事情讓ABC(澳洲廣播公司)電視台去做吧。事實上,這任務也只有ABC在承擔。

    然而,克裡卻另有打算。早在學生時代,他就酷愛體育;成年後又以極大的熱情觀看澳式橄欖球、板球和高爾夫比賽。他可謂體育迷又加電視迷,所以,克裡自然想在他的九號台轉播這些比賽活動,並注入某種生機使它們不枯燥,更精彩。而且,作為體育迷和電視老闆,他比絕大多數電視台經理更有遠見地認識到彩電對這些體育轉播帶來的潛在優勢;而彩電在那時正在快速普及,自1975至1978年,僅僅三年時間,澳洲就有三分之二的觀眾購買了彩色電視。通過彩電收看,便可給這種慢條斯理的板球賽馬上帶來生機。克裡的目光不只是集中於板球——他先是挑選網球、橄欖球和高爾夫,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早在1956年,當澳洲首次播放電視以來,板球比賽一直是由ABC電視台轉播的,完全反映該項目傳統的那種緩慢、悠閒的方式。早先時候,幾家商業台曾被邀請投標轉播權,結果誰也不感興趣。所以,到1961年,澳洲板球協會也就不再找其他台了,便由ABC以低價享有轉播權。到了1976年6月,板球協會通知各商業台,表示願以同樣條件出售轉播權的時候,他們再次接到九號台的電話,說克裡想和他們晤談。

    克裡的所謂大幹一場的想法,是基於九號台在1975年成功地主辦澳洲高爾夫球公開錦標賽的經驗。當時,他同意出資100萬元,作為冠軍的獎金,以此換得三年的電視轉播權。很多贊助人也許就此感到滿足了,但克裡有更大的志向,他要把澳洲高爾夫公開錦標賽,變為和英、美公開賽及美國大師賽、聯賽等齊名的世界大賽,即成為世界高爾夫五大賽之一。所以,他又投資幾百萬,使比賽場地達到超一流的水準。他堅持認為,公開賽的場地必須是永久性的,故選址於悉尼的澳洲高爾夫俱樂部,並聘請著名設計師重新規劃場地。增加了一些小山丘,作為制高點供觀眾欣賞,同時在地下鋪設了完整的通訊電纜。1975年10月,當克裡的公開賽首次由電視台轉播時,其場面比世界其他大賽還要壯觀。而且,在世界大賽中首次在18個洞穴中各安置一架攝像機。這贏得了觀眾的讚賞,所以收視率相當高。更主要的是,如此的裝備場地還分別吸收了18個贊助人(廣告商),這就使克裡的投資很快地收回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