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U氏所說,廣大的場地上有好幾棟廠房。放置木材的地方,原木堆積如山。一走進廠房,就聽到馬達和機械鋸子鋸斷木材的聲音。在轟隆轟隆的雜音裡,見很多工人流著汗,兢兢業業地從事於制材工作。那種態度,有一種獨特、嚴肅的味道,和一般木材製造廠的氣氛截然不同。聽說這些人大部分也是義務工作者。無論如何,松下覺得木材製造公司也少有如此規模龐大的場面。
看了制材所後,強烈的感動和感激之情襲上了松下的心頭。果然,宗教的力量是偉大的。像這麼大的建設事業,依靠義務服務的信徒來進行,而且,所需要的木材,全部都是捐贈的,真使松下感慨萬千。參觀制材所完畢,恰好是下午5點。U氏講了很多關於今日所見之事,然後說:「松下先生,你大概明白了宗教是多麼能夠影響人心了吧。現在各地方都有可恥的勞資糾紛,一再反覆發生。一般事業界的人事問題、思想問題,都使得人心惶惶。在如此的時代,要使精神有所寄托,然後再發展事業,而宗教教育是非常有力量的。這對指導員工的思想,也很有效果。常常鬧勞資糾紛的某工廠經營者,自從信仰宗教以後,勞資糾紛便減少了很多。
勞資關係也因而改善,現在事業很順利地發展著。像這樣的工廠也有好多例子。松下先生,你的工廠指導方針正確,所以並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將來工廠擴大,員工也會隨之增加,人一多,自然就容易產生問題。松下先生,你現在的事業如日中天,所以,你從來沒有擔心過。但未雨綢繆,最好請松下先生今日就皈依宗教,事業會更順利地發展。」他非常熱心地開導松下,松下雖然感動於他的誠意,但並不想馬上就成為信徒。在心裡把今天所參觀的設施、規模和制度以及所看到的信徒態度,這種種的一切,拿來和自己的事業比較,松下腦海中顯現的,就如走馬燈一般。U氏表示,他想在宗教本部過夜。松下便和他道別,獨自搭乘火車回家。
上了火車,幸虧有座位,松下走到窗戶邊坐下,閉目沉思,思緒裡縈繞著的是某宗教的種種情形。今天所看到的盛況真是壯觀。那種有條不紊地經營(說經營也許用詞不恰當。可是,松下認為它的作風和做法,可以算是一種經營),實在是很了不起。那麼多人快快樂樂地工作著,並且十分地認真、用心。不但自己快樂,也要別人一同快樂,實在是令人敬佩。松下慢慢地想把這種使人樂意盡全力工作的經營方式,轉移到自己所經營的事業上。回到家之後,思緒仍然不斷。到了三更半夜,松下還是繼續想著。松下將兩者相比較,某宗教的事業重點在於開導有煩惱的人,令他們心安,這是一種神聖的事業。而企業的事業是:生產人們生活上的必需品,所以這也是神聖的事業。企業生產是「無中生有」,消除貧窮、創造財富,畢竟是很現實的。俗語說:窮病最苦。消除貧窮,可以說是最有意義的工作。為此而吃苦耐勞,生產再生產,便是我們的事業。人類的生活,必須是物質和精神並重,兩者缺一不可。就像車輪一樣,左右輪子缺哪一邊都不行。
企業的事業,正如某宗教的事業,都是神聖的事業,並且也都是人類不可缺少的事業。松下想到這裡,腦海中便產生了一股靈感:「我們的經營、我們的事業,可以把它經營到比某種宗教更為神聖、更為旺盛的境地。我們的事業絕對不能關閉或是縮小。若是關閉、縮小,那一定是因為事業經營不得當。經營不得當的原因是:有私心、脫離正軌、光為賺錢、因循苟且。我們一定要避免這些不正當的經營方式。」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神聖的經營法呢?
那就是:自來水。加工過的自來水是有價值的,今天偷取這有價值的物品,不會遭受到處罰,這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識。儘管自來水是有價值的東西,但是如果有一個乞丐打開水籠頭,痛痛快快地暢飲一番,大概不會有人去處罰他。這是什麼道理呢?因為自來水資源很豐富,只要它的量大,偷取少許,可以被原諒。這個事實告訴我們:生產者的使命,就是要把生活物質變成如自來水一般的無限豐富。無論多麼貴重的東西,只要把量增多,價格便會低到幾乎等於是免費。做到這樣的地步,貧窮才可以消除,因貧窮而產生的煩惱,也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生活的苦悶,更會減少到零。以物質作為中心的樂園,再加上宗教的力量,獲得精神的寄托,人生就可以無憂無慮,逍遙自在了。就是這一點!真正的經營法,是由當日的參觀獲得的啟示。松下認為自己以前的經營完全依照商業習慣,一直都沒有發現有什麼不對。從今以後要照真正的使命去經營。松下電器經營的光明大道,便是如上所述地走向消除貧窮之路。得到了這個結論以後,松下突然感到雄心萬丈。
松下把這個想法付諸實行。1932年5月5日,松下召集了松下電器的全體員工,向他們說明了電器的真正使命。
上述松下受宗教精神啟發要服務於社會的事例告訴我們,企業一定要明確自己的經營理念。任何企業活動都要有一個根本性的原則,一切管理都需要圍繞它進行。這個根本性的原則其實就是這裡所說的經營理念。它是企業管理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員工行為的指南針。若是缺乏明確的經營理念,到了一定時期,企業經營就容易迷失方向,從而導致最終的失敗!一個致力於長足發展的企業,必定在建立初期便會努力地思考和摸索自身的經營理念,用它來指導經營行為從而向著目標邁進!
實際上,松下貢獻社會的經營理念在當今時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松下幸之助曾經直言不諱地說,「賺錢是企業的使命,商人的目的就是贏利」,但他同時又表明,「擔負起貢獻社會的責任是經營事業的第一要件」,因此他把企業當作宗教事業來經營。這種看起來是自相矛盾的經營理想,在松下的人生體驗、經營實踐中,卻是高度統一在一起的。如果作一個簡單的解釋就是:正因為把自己的企業、事業納入到整個社會的體系中,才需要一再地強調賺錢和贏利,這才是對社會的真正貢獻;相反,不賺錢甚至虧損,必將導致社會的虧損。因此,合理地盈利才能保證企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同時,社會的發展,更需要企業的貢獻精神,需要企業樹立服務、貢獻社會的信念,並把它付諸行動。
案例2·朝會制度煥發生機
我們從小就聽過一個這樣的故事:有幾個兄弟常常吵架。有一天,父親把兄弟幾個叫到跟前,拿出一把筷子,說:「你們兄弟幾個誰能把這把筷子折斷?」幾兄弟都來嘗試,費盡了力,誰也沒能折斷。父親將這把筷子拆散,給幾個兄弟每人分了一根,叫他們再折。兄弟幾個不費吹灰之力就折斷了。
下面還有一個與之道理相通的例子。
林肯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當他贏得大選成為美國總統之後,出人意料地,他將三位曾經的競爭對手都攬歸到自己的旗下。在林肯之前,美國所有總統都喜歡招攬支持者入閣,即便到今天,林肯這一做法仍舊是一個例外。對此,林肯解釋為:「這三個對手是我們這個國家中最有能力的三個人,我沒權力剝奪他們為國效力的機會。」在林肯政府中,他的三個競爭對手最後都擔任要職。威廉擔任美國國務卿,薩爾蒙成為美國的財政部長,愛德華則擔任美國司法部長。
仔細想想,這兩個事件其實說明的是,個體的力量是弱小的,緊密團結的集體才是強大的。團結是鐵,合作是鋼;眾志成城,便無往不勝。
法國著名的管理學家亨利·法約爾,管理過程學派的創始人,在《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一書中對管理原則有著極為精闢的論述。他認為,管理人員應該遵守的十四條基本原則包括:勞動分工、權利與責任、紀律、統一指揮、統一領導、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人員的報酬、集中、等級鏈、秩序、公平、人員穩定、首創精神、團結精神。其中,「團結精神」是管理人員應該遵守的十四條原則之一。法約爾還說過:事業愈發揮,問題愈多,這時就需要一種凝聚人心和行為的軟因素,其內核就是團結精神。
團結精神是一種集體主義精神,是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的精神,它是一種凝聚力和向心力,是處於困境中依然勇往直前的動力。集體由若干單個的人組成,團結精神可以讓個體通過最佳的排列組合,最佳的整體配合,從而使得集體力量大於部分之和的裂變效應。現代企業作為由單個的人組合而成的集體,也越來越注重成員之間的協調團結、步伐一致的團隊精神,這種團隊精神利用好了,便能夠生發出無窮的力量。大多企業家都懂得:領導者的管理思想和決策,最終是在部下員工那裡體現的。一個有生命力的企業,大多具備了一種團結精神。
有些管理者在選擇員工上也遵循著「團結精神」這個原則,在學歷高、有才華但比較自我和有團結意識、有可塑性但學歷不高這兩類求職者間作出挑選時,往往會選擇後者。因為從小就缺乏團結合作意識的員工,日後很難融入這個企業當中。即便他學識再高、業務技能再精湛,但缺乏團隊精神會給企業管理帶來很多困難,久而久之將會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
其實,無論是「豐田」、「松下」這樣的老牌大型企業,還是一些小規模企業的經營,都在倡導一種團結精神,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松下從創立之初發展到今天,期間飽經坎坷和風霜,有時候甚至陷入絕境之中。1929—1930年是全世界經濟最不景氣的時候,日本也不例外,報紙每天都有報道各工廠縮小或關閉的消息,還有員工減薪及解雇,產生了很多勞資糾紛。松下電器也和其他產品一樣,銷售額劇減,倉庫裡已經堆滿了積壓的產品,正面臨著倒閉的危機。此時正在病床上的松下作出與其他決策者截然不同的決定:員工一個也不許解雇。工廠勤務時間減為半天,但員工的薪資照全額給付,不減薪。不過,員工們得全力銷售庫存品。松下這種做法,使得全公司員工上下一致齊心協力,攜起手來共渡難關。奇跡出現了,大環境中的不景氣非但沒有影響和限制到松下,反而讓松下異軍突起,在困境中蓬勃發展,創立第五、第六工廠。這就是團結的力量。
除了團結精神,松下其實還有其他一些能夠給企業帶來巨大生產力的指導思想,例如產業報國、順應同化等。松下在培育這些精神方面,有自己獨到的方式。在創業前期,就運用朝會、夕會方式,召集員工一起唱社歌,朗讀「七大精神」等,其所能達到的效果是使得松下精神和要義深入到員工的骨髓裡再也不忘,保證企業航向再也不會偏離目標,也團結了員工,鼓舞了士氣。每日5分鐘的朝會所能產出的效能遠遠大於利用它進行生產所創造的產品價值。所以,企業家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視,其次,可以在方式方法上借鑒松下軟體制度的實施經驗,然後琢磨出真正適合自己產業發展的軟體制度。
松下公司全體上下和睦相處、團結奮進、統一步伐,具有高度的合作精神和濃厚的和諧氛圍,這跟松下每日必做的功課——朝會是分不開的。所謂朝會和夕會,就是在每天上班的開始5分鐘和下班前的最後5分鐘,各單位的全體員工要在一起,宣誓和總結。具體來說,朝會的時候,要唱社歌,還要朗誦松下電器的「七大精神」。值日者在會上發言抒發感想和說明注意事項,員工也可以輪流發言。夕會的情況則較為簡單在此不作說明。
朝會的緣起,要追溯到松下幸之助創業有成、建新廠於大開街時期。當時,每日開啟新的一天的工作時,松下都要訓誨員工幾句。松下在創業紀念日發表了企業的新使命後,工人的士氣得到了明顯的提高。為了不斷增強工人幹勁,天天提醒員工注意,松下又想出了一些互相勉勵的金科玉律。在1933年7月27日,把員工應遵守的紀律,書面通告所有的人。現在將此通告介紹如下,這五個信條,是松下全體員工必須日日奉行的原則:
一是生產報國的精神。我們從事生產事業的人,一定要以「生產」作為第一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