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幫600年 第53章 寧波實業金融家們 (3)
    張石川聽聞自己被指控漢奸罪這一消息時,心臟病和糖尿病發作。這時張石川的幼女張敏玉正和吳紹澎(當時任上海市副市長)談戀愛,經吳紹澎一番疏通,張石川漢奸的帽子才被摘掉。儘管如此,他的健康狀況還是每況愈下。從1946年起,張石川便經常臥病在床。1953年,在輾轉病榻3年後,張石川病逝於上海,終年64歲。

    在上海淪陷前,張石川從總廠搶運出來了一批電影器材和底片,並以此作為資本,以製片和編導之身,加入了設在租界內的國華影業公司,而這家影業公司的執掌人同樣是寧波人——柳中浩、柳中亮兄弟。

    柳氏兄弟最早起家於南京,他們一開始並非電影界專業人士。面對上海影業激烈的市場競爭,他們選擇在南京試水影業也有降低風險的意味。與邵逸夫一樣,柳中浩出生在上海,他的父親曾是輪船招商局一名高級職員,可惜英年早逝,好在留給了3個兒子一筆遺產。

    南京新街口世界大戲院的開創是柳氏兄弟介入電影業的開始,這是1929年的秋天,柳中浩剛剛19歲。當時最時髦的文藝消遣就是看電影,柳中浩的妻子是一位電影迷,這對柳中浩選擇電影行業產生了重大影響。

    1934年2月後,柳氏兄弟登陸上海,先後創辦金城、金都等大戲院。與世界大戲院主要放映外國電影不同,金城、金都大戲院以播放國產影片為主。1938年,電影《漁光曲》在柳氏兄弟的戲院首映,連映84天,創下了當時國產片上映時間最長的紀錄。同年,柳氏兄弟成立國華影片公司,不到4年便拍攝了《風流冤魂》等40多部影片。

    抗戰期間,柳氏兄弟與日寇保持了若即若離的關係。抗戰勝利後,兄弟倆又辦起了國泰影業公司,11年間拍攝了《無名氏》、《憶江南》等近40部影片。1948年,柳氏兄弟分家,柳中亮與兒子成立大同影片公司。1952年2月,在公私合營聲中,國泰影業公司加入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

    另一位寧波籍的影視大家袁仰安,於1947年旅居香港,接辦了瀕於倒閉的長城電影製片廠,從此介入電影產業。他導演的第一部作品《孽海花》獲選參加英國愛丁堡電影節,其後他又導演了《阿Q正傳》、《迷人的假期》、《漁光戀》等多部電影,其中《阿Q正傳》榮獲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帆獎。1960年年初,袁仰安退出電影界,改營玩具工業。

    如果說寧波商人在近代輪船業的投資與後來出現包玉剛、董浩雲兩位寧波籍世界船王具有一脈相承性的話,我們很難說張石川當年在上海灘電影業方面獨樹一幟的盛況,沒有對寧波籍影視巨人丘德根、邵氏兄弟、柳氏兄弟、袁仰安產生過影響。

    家族轉型:錢商集團九居其五

    從晚清到民國,在上海灘九大錢莊家族集團中,甬商佔據五家。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掌握上海乃至中國錢業、銀行業者,不是江蘇人就是浙江人。那個時代產生了一批風華正茂的青年金融才俊,譬如宋漢章(寧波人)、張公權(上海人)、陳光甫(鎮江人)、李銘(紹興人)、錢新之(湖州人)、周作民(淮安人)。但從介入的錢業及銀行業數量、資本、經理人數乃至行業公會的領袖人物籍貫來說,寧波幫力壓紹興幫和江蘇幫,傲視群雄。

    在中國人的創富史上,山西外貿商人群體從單純的外貿到外貿與票號並舉的經營策略,是一種應時而變;唐廷樞等買辦投身近代洋務工業,也是一種應時而變。晚清時期,寧波商人從沙船商到錢商、從絲布商到紗廠投資人、從錢商到銀行家的轉變,也是一種應時而變。

    轉型,是這一時期寧波商人不變的節奏,也是解讀在上海的寧波商人的關鍵詞。

    廣東買辦的中外貿易與鴉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早期起家於上海的寧波人則多數從事著與沙船有關的生意或工作。當近代航運業被洋務運動中的官商專利之時,從事沙船業等於步入了死胡同,畢竟漕運已經不足以支撐沙船業的未來。於是,近代寧波商人便進入五金、錢業、顏料等流通行業,進而成為近代工商業的翹楚和上海工商業的最主要的生力軍。

    早在乾隆(1736~1795)年間,上海錢業就已出資購置內園,辟做錢業總公所。就寧波人來說,鎮海方氏家族在向錢業轉型方面是捷足先登。方氏源出河南,自「方叔以後,以字為氏,望出河南」。在本書中,「望出河南」的客家人不在少數,將中國海商勢力推到最頂峰的鄭芝龍、十三行歷史上的靈魂人物潘啟、廣東買辦徐潤,以及下面要提到的鄭氏家族等,都是源出河南。

    鎮海方家的方健康,原是一介沙船商,在清朝嘉慶(1996~1820)年間開始涉足商業經營,譬如在鎮海憩橋開設糧食、雜貨之類的店舖,經過六七年時間,積累數百金,輾轉到上海經營食糖買賣,這原來是福建商人比較強勢的一個行當。他去世後,弟弟方介堂在上海開設了方義和糖行,並把侄子方潤齋、方性齋也招來幫忙。除經營糖業外,方潤齋開始擴大錢莊、生絲、土布、雜貨等業務。

    1830年,方潤齋在南市開設履和錢莊,這是方家在上海開設的第一家錢莊,也是上海最早的較有規模的錢莊。鴉片戰爭後,方潤齋看準形勢,在上海開設方振記字號,專營生絲、茶葉和洋布生意。之後,以方性齋為代表的方氏家族在上海開了17家錢莊,在漢口、杭州、寧波開了7家錢莊。方建康的兒子方仰喬在上海開了8家錢莊,在杭州、寧波開了10家錢莊。其中,承裕錢莊信譽極好,存放款在100萬兩白銀以上,在當時的各大錢莊中居於首位。1855年,四明公所被吳健彰一把火燒了之後,就是由方氏家族捐資發起重修,歷時兩年乃成。

    1844年,鎮海鄭家村的鄭氏家族後裔鄭熙也來到上海開設錢莊,並在嘉興、紹興、湖州、漢口、廣州等廣設分號。鄭氏家族是名門望族,這個家族數代所建的宅居,是目前國內已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較完整的明清民居建築群。鄭氏家族在南宋時從河南滎陽遷居於此,六世之後,世代業儒,代代封祿,並逐漸產生了一批商人。

    鄭氏家族商人形成於清初,鄭世昌之父在康熙初年(1662年)經商,比同是寧波慈溪的中醫樂顯揚在北京開設同仁堂藥室早6年。後來,鄭世昌子承父命,在北京東四大街開設了四恆銀號。四恆銀號是我國開設最早、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影響最廣的錢鋪。

    《道鹹以來朝野雜記》中記載,「當年京都錢莊,首推四恆。始於乾嘉之際,皆浙東商人,寧紹人居多,集股開設」。當時也有說法說四恆銀號是慈溪董家所設,或者是多家合資。無論如何,都是寧波人所設。

    作為舊上海著名家族商業集團「小港李家」的創始人,李也亭的後代也先後開設了近十家錢莊。葉澄衷也一樣,在上海、鎮海、杭州、蕪湖、湖州等地開辦大慶元票號與升大、衍慶、大慶等錢莊,又與許春榮合股開辦余大、瑞大、承大、志大等錢莊。這些票號、錢莊的資本至多不過白銀5萬兩,少則2萬兩,但放賬卻多至百萬兩,數十倍於其資本。葉澄衷家族經營的錢莊,在鼎盛時期多達100餘家,廣泛分佈於全國各地。

    鄞縣秦君安在19世紀70年代才起家於恆豐昌顏料號,後與貝潤生等合夥開設瑞康顏料號,成為上海經銷進口顏料的巨商。恆興錢莊成立於1905年,為秦家所設的第一家錢莊,之後,秦君安先後與嚴康懋、柳笙源、徐慶雲合資,在上海共辦有8家錢莊,在寧波開設了晉恆、鼎恆、復恆、泰源等5家錢莊,盛時擁資1000萬元。

    鎮海方家、李家、葉家以及慈溪的董家(董棣林)、鄞縣秦家,都躋身進入了上海九大錢業資本家族。其他4家分別是湖州許家、洞庭山嚴家、萬家和蘇州程家。

    上海早期的錢莊均開辦在南市,開埠後,錢莊重心逐步北移至租界區內,這裡聚集著外資所辦的最早的保險公司和銀行。在國內尚無銀行之時,資金的融通全賴錢莊支撐及與外國銀行的業務往來。

    上海金融業的重塑者

    1918年,應浙江省長呂公望、寧波省立四中校長勵建侯的邀請,孫中山前去浙江考察。在省立四中,寧波各界舉辦了對孫中山的歡迎會。孫中山對寧波商人給予了高度評價,「寧波人素以善於經商聞,且具堅強之魄力」,並說「寧波開埠在廣東之後,而風氣之開通不在粵省之下,且凡吾國各埠,莫不有甬人事業,即歐洲各國,亦多甬商足跡,其能力與影響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

    也就是幾年時間,財富的排序隨著荏苒光陰而發生著殘酷的變化。1918年,由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興業銀行、浙江實業銀行、上海商業儲蓄銀行、鹽業銀行、中孚銀行7家銀行發起組建了上海銀行公會,這時人們已經見不到晉商的影子了。同年10月19日,上海銀行公會正式成立,首批會員銀行還包括聚興誠銀行、四明銀行、中華銀行、金城銀行等5家,佔上海國內銀行的半數以上,宋漢章當選為第一任會長。

    除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和鹽業銀行是官辦銀行外,浙江興業銀行、浙江實業銀行、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中孚銀行、四明銀行、新華儲蓄銀行等,都與寧波幫息息相關。

    其實,上海灘最早的私營銀行是成立於1906年的信成銀行,它由兩位無錫人周舜卿、沈縵雲倡議開辦。1909年,信成銀行倡導籌辦銀行公會,但沒有得到同行的響應。

    辛亥革命前後,信成銀行以商業銀行為掩護,籌措大量經費支持孫中山和同盟會的革命活動。同盟會在上海的聯絡站和於右任主編的同盟會機關報《民立報》的經費均由沈縵雲資助。上海光復後,比朱葆三更早擔任滬軍都督府財政總長的便是沈縵雲。由於沈縵雲的革命財政輸納較多,造成銀根緊缺,加上所發鈔票上印有清政府官員頭像而信用驟減,信成銀行於1913年停業。

    此時能在國內銀行業、錢莊呼風喚雨的,不是浙江人就是江蘇人。上海銀行公會第一任副會長是江蘇鎮江人陳光甫,第四屆會長是鎮江人倪遠甫,第二、三、五屆會長是寧波鎮海人盛竹書,第二任副會長為湖州人錢新之。1931年10月,上海銀行業同業公會成立,第二、三任主席為陳光甫。1943年6月,日偽期間改組的上海特別市銀行業同業公會第一、二任理事長則是蘇州人葉扶霄。

    上海錢業也向來有幫派之分,從股東來說有九大家族資本集團;從經理來說,有寧幫、紹幫、洞庭山幫、蘇(州)幫、鎮江幫等;在地域上,又有南市和北市之分。地緣、鄉緣、業緣和友情等各種關係交織在一起,使得錢業股東之間、經理之間以及股東與經理之間的關係非常複雜微妙。

    在1910年的上海金融風暴中,華俄道勝銀行買辦席錫蕃(席嘏卿兒子)、茂和洋行買辦陳逸清等持有大量股票,使洞庭山派錢業大受打擊,一致倒閉,但蘇幫程家在上海灘的地位仍很牢固。

    1917年,上海南北兩市錢行組成上海錢業公會,擬訂章程及業規,朱五樓(湖州人)被選為會長,秦潤卿(慈溪人)、魏福昌(余姚人)當選為副會長,一同主持工作。儘管都是浙江人,但從股東派別看,前三任會長朱五樓和秦潤卿二人皆執業於蘇州程家錢莊。朱五樓在第二任會長期間常因病出缺,提議委託秦潤卿代理會長職務,朱五樓的囑托得到上海錢業界的一致贊同,後來秦潤卿的表現也充分證明了朱五樓的慧眼,同時也保證了蘇州程家錢莊在上海錢業公會領導層中的穩固地位。

    儘管當時的紹興幫魏福昌、王鞠如先後擔任過第一、二屆副會長,但他們代表的是寧波鎮海方家。鎮海方家安裕莊,長期由紹興王堯臣、王鞠如父子及徐長椿經營。

    從經理的派別看,初期公會領導人主要是寧波幫和紹興幫。其中,寧波幫占主導地位。儘管紹興幫錢莊勢力後來居上,但一直沒有改變寧波幫長期掌握公會會長之職的狀況。《上海錢莊史料》記載說:「1921年上海有錢莊69家,其中紹興幫占38家,紹興幫田祈原在第三、四屆均當選為唯一的副會長,並於1924年當選為會長。」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