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期盼中國 第26章 :沸騰2020,中國成長行業分析 (2)
    在經濟衰退的大形勢下,任何形勢的投資都意味著極大的風險,那麼,這些手握大筆金錢的職業投資者,卻選擇在如此風聲鶴唳之時,將如此巨大的現金流注入中國教育業,似乎將這一產業當成了躲避金融風暴的天然良港。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局面,其原因只有一個。

    中國教育市場的特殊性,讓這一行業成為了穩賺不賠的福地洞天。

    儘管在中國,教育屬於公共服務項目,然而由於資金與技術上的空白,使得中國的教育業並沒有能夠完美地實現其福利社會的準則,由此就為教育的產業化提供了最好的機會。

    除此之外,中國獨有的教育體制,更使得這一行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眾所周知的是,對於中國的孩子而言,其一生下來就被捆綁上了應試教育的軌道,其人生軌跡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早年教育的限制,而當升學率和就業機會競爭變得日益激烈時,中國教育業的機會就愈發明顯起來。

    正因為如此,對於中國的教育行業而言,不論在經濟發展處於高潮還是低谷,都會不斷發展。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在2007年的一年裡,中國教育市場的總值增長到1430億美元,根據這樣的增長速度,估計在2010年到來之前,教育市場的複合增長率將會達到12%,規模保守預計可達到2000億美元。

    對於一個坐擁2000億美元總值的行業來說,我們似乎完全不必再替投資者們擔心了。

    2.2:中國教育,前景無憂

    對於中國家長而言,是絕對不惜支出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用來教育子女的,根據北京師範大學所做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早在2006年的時候,教育支出佔據城鎮家庭收入的比例就已經達到了24%,農村也已超過20%。

    更重要的是,對於教育服務的消費者來說,幾乎都是以現金進行交易,極少出現拖欠的情況,因此就這一點而言,教育事業的現金流,足以令許多行業羨慕又嫉妒不已。

    除此之外,在國家進行的產業振興規劃中,教育業也同樣獲益匪淺。

    在2008年11月26日,教育部做出決定,將其從中央第四季度千億元新增投資中分得的44億元絕大多數用於基礎設施,而國家對於教育投資者的利稅優惠政策,同樣構成了這一行業發展的有利因素。

    教育產業的有利前景,就如同呈現在投資者眼前的一個大金礦,不過,想要在這個金礦中滿載而歸,還是要花上一番心思的。

    倘若說,IT界的風險在於技術,化工界的風險在於資源枯竭,那麼教育產業的風險,則在於國家政策上的調整。

    眾所周知的是,根據《教育法》的規定,在義務教育的領域內,是不允許任何組織與個人以營利為目的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這樣的政策,已經使教育產業的市場始終無法獲得最大化,只能蜷縮在職業教育、專門培訓、教育產品等幾個小市場內,而如果當國家立足於民生層面的因素,將義務教育的區段向兩端擴展——例如將學齡前教育與高中教育同樣納入義務教育軌道,那麼對於教育行業來說,無疑又將是一次市場的縮水。

    不過,儘管存在著這樣的風險,但在經濟下行,人口持續增長的大趨勢下,教育行業仍然是一個值得投資者關注,值得從業者用心去經營的行業,不論我們做出怎樣的判斷,一點鐵一樣的事實是無從改變的——對於趨向於發展的十大產業而言,教育業的增長前景是最可觀的。

    (3)消費者服務業——新產業結構改變中國

    對於中國而言,現時正在經歷全球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場城市化革命,同時也在經歷最快速度的一場經濟增長過程。對於中國民眾而言,其對服務的需求遠遠未得到滿足,因此,消費者服務業仍然是一個生機勃勃的朝陽產業。

    主題介紹:被誤讀的產業結構——生機勃勃的朝陽產業

    3.1:被誤讀的產業結構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對產業的重要性產生了一種奇怪的誤解。

    在許多人看來,產業結構的排序,和人的需求實際上是一回事,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觀點——吃飯最重要,然後是工業品消費,最後才是享受服務。

    沿著這樣的思路出發,糧食產業與工業是毫無疑問的基礎型產業,它們擁有大量的經濟實體,從事著實實在在的生產,比起來一二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服務業並不具備經濟實體,因此也就被視同為空中樓閣。

    這樣的觀點有著一定的道理,然而卻經不起仔細的推敲。

    最典型的一個反面例子就是——在許多發達國家之中,服務業的比重已經達到了其GDP總量的75%,對於一個國家的產業結構而言,這絕對是一個令人咂舌的數字。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其原因只有一個——在新經濟時代中,現代經濟的驅動力已經徹底改變。

    換句話說,儘管一二產業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體系來說,有著非同尋常的戰略意義,然而真正在驅動經濟增長的,卻是看似最不重要的第三產業。即使是在中國這樣一個欠發達國家裡,服務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難以估量的。

    理論的分析不能夠涵蓋全部,當我們用數據來證明這一點的時候,情況就變得再明顯不過了。

    在2000年到2007年的時間裡,單就對GDP增長的貢獻而言,工業貢獻率就已經由2000年的57.6%下降到2007年的48.2%,服務業貢獻率則由34.8%上升到42.3%。

    事實上,服務業之於經濟的貢獻還遠不止於此,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就業問題就成為了困擾我們的一大疑難,而服務業就業人數占就業總人數的比例不斷提高,正是對就業壓力的最大緩解。

    在1980年的時候,服務業從業人員占社會總就業人數的比重為13.1%,1990年為21.1%,1995年為24.8%,到了2007年,這一數字已經提高到了32.4%。由1978年到2007年的29年間提高了20.2個百分點,按照比率計算,服務業所提供的工作崗位,使兩億中國人得以就業,而這個數字是同期工業和建築業新增就業人數的1.46倍!

    當這一變化的趨勢,已經為國家所熟知時,戰略上的調整就成為了必然,就宏觀經濟調控而言,國家甚至於已經為服務業制定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

    在「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提到的是:到2010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3個百分點,服務業從業人員佔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4個百分點,服務貿易總額達到4000億美元。到2020年,基本實現經濟結構向以服務經濟為主的轉變,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50%!

    透過這一系列清晰的數據,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其對經濟的明顯拉動,更看到了一個朝陽產業的出現,對於這樣一個長期被誤讀的產業,當我們對其有了初步的認知之後,就不能不對其給予足夠的關注。

    3.2:生機勃勃的朝陽產業

    對於消費者服務業這樣一個感性的行業而言,在時代中尋找機遇,是決定其成敗的關鍵。特別是對於中國的消費者服務企業而言,這種機遇就顯得更為重要。

    對於一個行業中的所有企業而言,時代賦予的機遇都是平等的,既不論其實力強弱,也不論規模大小,更不論歷史長短,只要能夠把握住機遇,就意味著在競爭中的勝利。

    在許多時候,小企業恰恰因為攤子小,需要考慮的因素少,反而能夠在機遇面前表現得更堅決果斷,成為一個時代的弄潮兒。

    在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在計算機產業發展的關口,微軟正是利用巨型計算機難以普及,家用電腦需求又十分急迫的機遇,成功地抓住了個人電腦這一市場,打造出今日的產業帝國。

    又比如,受中東戰爭的影響,石油危機成為七十年代的標誌,而日本的汽車製造業恰好抓住了這一機遇,用最人性化、最節油的汽車產品,一舉將美國的汽車業掀翻在地,直到今天,在許多消費者的心目中,日本汽車都依然是經濟實惠的代名詞。

    再比如,在網絡購物大行其道的時代,阿里巴巴抓住了中小企業亟需低成本銷售平台的機遇,將成本相對較高的EBAY逐出場外,從而確立了今天電子商務界的地位。

    我們絕沒有理由懷疑,中國消費者服務業仍舊擁有美好的前景,仍然值得我們在未來的10年裡付出期待。儘管在當下的經濟衰退中,我們看到了許多令人灰心喪氣的現象,然而,決定這一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深層因素,卻從未有過一絲一毫的改變。

    對於中國而言,現時正在經歷全球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場城市化革命,同時也在經歷最快速度的一場經濟增長過程。對於中國民眾而言,其對服務的需求遠遠未得到滿足,因此,消費者服務業仍然是一個生機勃勃的朝陽產業。

    在步入成熟的過程中,任何反覆與調整都是在所難免的,這樣的情勢我們在過去就曾經經歷過,在未來同樣不能免於發生,然而這些反覆與調整,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改變一個產業的整體發展趨勢,更不會擋住優秀企業成長的道路。

    (4)資產管理業——用別人的錢壯大自己

    無論我們熟悉與否,無論我們有沒有打算和這個行業打交道,或是乾脆投身於此、涉足於此,我們都必須瞭解到一個事實。

    這個事實就是——在未來的十年中,這一產業必定是中國最具成長潛力的行業之一。

    主題介紹:公眾的職業經理人——從弱到強的轉變

    4.1:公眾的職業經理人

    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陌生的領域。

    之所以陌生,在於我們對它缺乏足夠的瞭解,而這種瞭解既停留在認知層面上,也停留在實際的接觸層面上。

    儘管起源於傳統的私人銀行業務,但是真正的資產管理業務在西方興起還是並不久遠的事情。在國內,它更是近幾年才出現的熱門話題

    然而,無論我們熟悉與否,無論我們有沒有打算和這個行業打交道,或是乾脆投身於此、涉足於此,我們都必須瞭解到一個事實。

    這個事實就是——在未來的十年中,這一產業必定是中國最具成長潛力的行業之一。

    和銀行一樣,資產管理公司是在用別人的錢來替自己賺取利潤的,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模式。

    無論在哪個國家,從事理財業務的資產管理者,都在用投資者的資金來購買股票、債券,並藉此向投資者收取費用,同樣,同處於這一行業的保險公司也用它們從客戶那裡收集來的保險費,去進行證券市場的投資,藉以賺取核心保險業務之外的收益。

    由此可以看出,資產管理業的商業模式,在盈利機制方面與其他行業有著本質的不同,可以說,這是一個用別人的錢來壯大自己的行業,甚至可以說,當資產管理業為我們每一個人提供服務的時候,不知不覺中我們就成為了股東。而資產管理企業則形同我們聘任的職業經理人。

    那麼,對於這樣一個行業而言,其在未來十年內的發展前景又是怎樣的呢?

    4.2:從弱到強的轉變

    在國際上,伴隨著經濟增長、人口老齡化和金融深化的進程,資產管理業務的規模有了長足的發展。早在2000年的時候,全球的資產管理業務總量已經達到10萬億美元,如果加上公募性質的資產管理,則已接近30萬億美元。

    在中國,這樣的增長同樣存在,我們無需列舉各種枯燥的數據,只需要看一下我們身邊的人群,比起十年前來,基金的購買者,保險的購買者,沒有一天不在以飛快的擴散效應激增著,就可以瞭解到這一行業的增長速度。

    事實上,對於中國而言,資產管理業正是一個處於快速成長階段的行業。

    就目前來看,我國國內的資產管理業務尚處於發展初期,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在2006年底,中國的資產管理業只有1500多億美元的總規模,假如拿這個數字來與我們國家的GDP相比較,其占GDP的百分比僅僅為8%,而美國和英國則分別達到214%和142%由此可見,這個比例不僅遠遠低於發達國家,甚至落後於全球的平均水平。

    隨著未來的十年內我們的金融環境趨於良好,隨著投資者投資行為的改變,中國資產管理業必將會發展成為一個龐大市場。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