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期盼中國 第14章 :中國調查報告 (3)
    除此之外,廣東科龍電器、春蘭空調集團等一大批企業,也紛紛在政商博弈之中損失慘重,這些在市場競爭中輝煌一時的企業,卻在錯綜複雜的體制糾纏中舉步維艱,甚至於血流成河。

    這樣的故事在過去的10年中不斷發生,我們所知所言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而在多如牛毛的失敗性案例中,關於政商博弈的現象實在過於頻繁,從而留給我們無盡的唏噓、感歎以及亟需我們思考的問題。

    這個問題就是——何以有如此多的企業陷入新舊經濟制度的糾纏中?以及,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裡,中國的企業經營者,何以應對這一情況?

    4.3:政商博弈學

    在曠日持久的政商博弈之中,民營企業的弱勢地位不言而喻,在兩種制度的糾纏中,我們的民營企業為此付出了頗為沉重的代價。

    受制於我們悠久的國家商業主義傳統,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政治與經濟的界限並不會如某些專家預測的那樣分離開來,必定會一如既往地持續下去。

    正是由於這種特徵的存在,使得我們的企業家必須在經營之外,掌握一種政治上的敏銳洞察力與素養。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華西村的掌門人吳仁寶,在他擔任村支書的48年時間裡,他每天必做的功課是讀報與看電視新聞,借此來把握政治形勢的脈搏。於是我們看到,在長達48年的時間裡,華西村幾乎成為了每一個時期的先進典型,由此帶來的是幾何數級的財富增長。

    在許多關鍵的時刻,企業家的這種洞察力,是決定企業命運的關鍵,我們看到,10年來許多引人注目的企業家,無不在商業上展現出驚人的才華,然而卻在政商博弈之中處理失當,將企業拖入墜落的深淵。

    作為在錯綜複雜的體制糾纏中存活下來的企業家,萬通集團董事局主席馮侖做出了這樣的斷言:

    「面對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只有始終堅持合作而不競爭、補充而不替代、附屬而不僭越的立場,才能進退自如,持續發展。」

    當一個企業家做出這樣的論斷時,不能不令我們啞然,這既是杜鵑啼血般的無奈心聲,也是夾縫求生的真實寫照,從「國退民進」的政策實施以來,迄於今天為止,差不多十年有餘時間,這十年,堪稱中國企業家最驚險的十年。

    在下一個十年裡,出於國家商業主義的進一步強化,市場經濟制度將會很難脫離計劃經濟制度之外並存,由此,政策上的小小變化,對於民營經濟的影響仍然舉足輕重,無論是未來的創業者也好,現存的經營者也罷,都必須在純粹的商業思維之外,學會分析商業環境的能力,領悟到「政商博弈學」的精髓所在。

    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數年裡,以壟斷性行業為中心,資本的重組活動必將屢次發生,當國家致力於國有資本的重組活動時,我們需要做的唯有慎之又慎。

    畢竟,除了商業挑戰之外,我們需要面對的還有太多太多。

    (5)10大調查之三:觀念在中國

    如果說十年前崛起的企業是「工業型企業」的話,那麼在現在,以至未來十年中崛起的企業必然是「知識型企業」。在工業社會中,顯性知識構成了創新與成長的源泉,而在正在到來的知識經濟社會中,這一模式已經被悄悄取代,迎來的是一個隱性知識為王的時代。

    主題介紹:隱性知識時代的來臨——最重要的產業

    4.1:隱性知識時代的來臨

    在過去的十年裡,我們看到了無數企業一飛沖天的例子,然而這些崛起的企業中的絕大多數,都存在著一大共同的特性:即它們盈利的方式都是通過由資本帶來的規模化經營。

    假如我們要為當下中國的企業分一分類的話,那麼將會得到兩個完全不同的類型。

    分類的依據只有一條:企業盈利的觀念究竟在何處?

    在過去的十年裡,企業能夠盈利,主要靠的是規模化經營帶來的低成本,而在未來的十年裡,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盈利靠的是以技術、先進概念為核心的經營知識理念。

    按照這樣的標準,如果說十年前崛起的企業是「工業型企業」的話,那麼在現在,以至未來十年中崛起的企業必然是「知識型企業」。

    當我們的概念中出現這樣的分野時,就必須要對知識的內涵進行一番瞭解。

    在人類的文明中,知識可以分成兩種,能夠通過書面記錄、數字描述等方式明確表達的知識,被稱為顯性知識,反過來,那些無法形成文字,也沒有明確程序,甚至於不能言傳只能身教額度知識,被成為隱性知識。

    在舊工業時代中,所謂的創新,無一不是指科學技術的發明,專利的創造,而這些東西恰恰是顯性知識的代表,相反,在過去的10年裡,我們看到了許多另類的成功範例,有許多企業家憑借想像力、經驗、智慧、直覺以及靈光一現的創意,在實幹與資金的青睞下,將構想轉化為現實。

    於是我們發現,在工業社會中,顯性知識構成了創新與成長的源泉,而在正在到來的知識經濟社會中,這一模式已經被悄悄取代,迎來的是一個隱性知識為王的時代。

    4.2:最重要的產業

    事實上,當我們還在這裡為知識經濟不遺餘力地普及宣傳時,就意味著我們已經居於人後。反過來,這樣的情勢也標誌著一點——越是落後,就越是需要。

    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當我們成為了世界上製造業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時,卻不得不為此承受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來自於世界發達國家的不斷責難,來自發達國家的反傾銷投訴和貿易報復。

    除此之外,有關環境的重度污染,資源的高消耗,也同樣令我們難以忍受。

    在最近的20年來,「中國式成本」的實質,已經顯示出我們強大競爭力背後的假象,那些曾經被視為獨特的永久資源,其真實內容只是廉價的土地租用費與豐富的勞動力而已,事實上,我們從來未曾擁有過獨特的企業資源與能力,更不具備在未來知識經濟社會中最重要的資源。

    比這一點更令人心焦的是,在絕大多數國人心目中,甚至於還未能建立起「知識為王」的新觀念,停留在過往的榮光中,遲遲不遠走出。

    事實上,在當下的國際商業格局中,停留很可能意味著就此被淘汰出局。

    就目前來看,作為純粹低成本生產基地的中國,在世界工業分工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小,根據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幾乎超過一般的在華獨資經營外商都認為,比起越南、柬埔寨等一些擁有更低廉勞動力、更低廉成本的國家,中國正在逐步喪失其作為製造業基地的競爭優勢。在這些受訪的企業中,甚至有超過兩成的企業正在考慮,將其在華生產基地遷移到那些更低成本的國家去。

    儘管對於我們而言,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將繼續享受所謂的「人口紅利」,然而可以預見的是,當我們在這方面的優勢不再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一個「中國製造」時代的終結,而在這個過程中,所有規模化生產、所有的產業鏈建設,都將成為我們未來失敗的註腳。

    正因為如此,當我們著眼於長遠的時候,「知識型工業」的價值,才愈發顯示出其寶貴性,對於這一點,《華爾街日報》的評論可謂一語中的——究竟什麼才是最大、最重要的產業?鋼鐵業、石油業、化工業還是汽車業?上述哪個產業都不算。知識產業才算是所有產業中首屈一指的。

    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我們的探尋沒有白費工夫,在未來的十年中,假如我們得以實現觀念上的轉變,在這一層面上有所突破,那麼也就意味著一直困擾我們的產業升級找到了最直接的出路,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或許就代表著中國產業結構的前行之路。

    (6)10大調查之四:資本在中國

    無論我們秉承哪一派的經濟學觀點,卻都不得不承認這樣的一個事實,在日益激烈的商業競爭中,資本業已成為所有經濟體爭奪的唯一目標,誰掌握的資本越多,誰的話語權也就越大,誰就會在未來活得更好,反過來,資本短缺就意味全面的劣勢,不惟難於成長髮展,甚至連生存都會成為問題。

    主題介紹:資本市場的惡性噴發——資本的爭奪——民間力量的自我救贖

    6.1:資本市場的惡性噴發

    假如我們對經濟學稍有認識,就會知道資本市場的譎詐與難測,而通過我們在前面的分析,也瞭解到資本市場對於經濟的負面作用。

    然而任何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就在10年的中國,最迅猛、最景氣、最令人刮目相看的經濟增長,竟然是由股票開始的。

    1999年的5月19日是一個既普通又不尋常的日子,說它普通,是因為這一天和所有的暮春一樣,沒有任何區別;說它不尋常,則是因為這一天注定要寫進中國當代經濟史的教科書中。

    就在這一天裡,已經沉寂了達兩年之久的中國股市,在毫無徵兆的情形下突然發生了井噴。

    在那一天的收盤時刻,滬深兩市的股指分別上漲了51與129點,繼而開始了前所未有的凌厲漲勢,在長達三十二天的持續大陽線中,上證指數以凶悍的勢頭節節攀升,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竟然由1109點直衝1700點,這樣超過50%的漲幅堪稱世上罕見。

    為了紀念這個令許多人一夜暴富的日子,中國的股民按照傳統,自發地將這一股市井噴奇觀命名為——5?19行情。

    在整整兩年的時間裡,這波行情始終持續不倒,直到2001年的6月14日,滬市大盤一舉衝上2245點為止。

    資本市場是宏觀經濟的風向標,當中國的股市在鮮花與掌聲之中不斷上漲的時候,以互聯網為龍頭的新經濟形態,也在沉寂之中打造出全新的泡沫。

    6.2:資本的爭奪

    當我們為股市的瘋狂所震撼時,有一個非說不可的問題擺在了我們面前。

    這就是商業社會對於資本的爭奪,從人類踏入商業社會的那一天起,這個問題就始終尖銳地存在著。

    關於資本的爭奪,指的其實是商業市場中需要投入的領域,總是超過能夠用於投資的資本。於是,這裡就引發出了兩個相對矛盾的概念,其一我們稱之為競爭,其二稱之為合作。

    所謂的競爭,指的就是爭奪對資本的控制權,即決定誰掌握資本投入方向的權力,在正常的情況下,這種對資本的控制,是通過妥協、博弈的方式來達成的,而這就是經濟學中所說的分配。

    無論是競爭也好,分配也罷,其過程必然是激烈而充滿血腥氣息的。正如我們在前面所看到的那樣,中國股市中所出現的瘋狂,從表面上看來自於制度的缺憾,少數莊家的惡意操控,實際上卻反映出一個實質性的問題——中國的企業無不處於資本荒。

    因為資本短缺,所以才會投身於證券市場,借此融到更多的資本,因為資本短缺,才會在不斷看漲的行情中推波助瀾,以其從中獲得更大的好處。

    正因為如此,無論我們秉承哪一派的經濟學觀點,卻都不得不承認這樣的一個事實,在日益激烈的商業競爭中,資本業已成為所有經濟體爭奪的唯一目標,誰掌握的資本越多,誰的話語權也就越大,誰就會在未來活得更好,反過來,資本短缺就意味全面的劣勢,不惟難於成長髮展,甚至連生存都會成為問題。

    在這一激烈的爭奪過程中,所有的經濟體都會被捲入其中,這其中包括了所有的個人、所有的企業、行業,甚至還有國家。

    6.3:民間力量的自我救贖

    國家之所以加入對資本的爭奪行列,其原因就在於其同樣具有經濟主體的職能,也就同樣存在著對資本的需求。

    事實上,從2008年以來,由於美國次貸危機在全球範圍內的蔓延,加之國內的股票市場、房地產業競相出現暴跌的局面,使得掌握了大量資本的國有銀行自顧不暇,紛紛開始了緊縮銀根的「保護錢袋子」行為。

    然而,出於對國有大型企業的保護性扶植,所有銀行無論大小,都堅持對其繼續過去寬鬆的信貸政策,轉而從民營企業那裡大量抽取資金,由此帶來的是大批中小民營企業的關停並轉,其狀況幾乎可用一個「慘烈」來形容。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