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期盼中國 第5章 :過半的大時代(上)(4)
    所謂的新舊思維衝擊,實則是為貨幣尋找一個完美的投資方案,這個投資方案的關鍵,就在於如何處理資金流向這個命題上。

    5.3:打通天塹的方案

    在這裡,國家調控的價值就顯現了出來。

    越是自由的市場,資本就越是要尋找穩定而利潤豐厚的去向,只有保證了資金的穩定性,才能讓我們在危機中獲得保障,同樣的,只有將資本引入按部就班的領域,才能夠解決它們死板一塊的經營模式。

    資本在尋找利益,天生就具有流動的本能,但資本家只為自己負責,自由市場所帶來的資本流動,其後果是很難預料的,這樣一來,我們既要保證資本的流通,又要防止其流動過快而對企業造成的損害。

    即使是國家的管理者,也在這個兩難的選擇上走入了絕境。

    在這個問題上只有一個解決方案——公共工程建設。

    大型的、技術性的、具有時代意義的工程建設,對於資本流通來說有著多重的意義,一來工程建設能夠解決許多企業的訂單問題,促進銀根流動,二來許多技術也只能在公共工程上找到用武之地,如果失去了公共工程,也就失去了技術的發展。三來由國家出面牽頭,其公信力與調控手段都可以得到保證。

    比方說三峽工程的建設,這樣的大工程勢必需要天文數字的資金,同時也需要數條產業鏈,更多的產業,以及不計其數的企業來為它提供服務。當國家牽頭來實施這樣一項工程的時候,帶給經濟上的刺激作用就遠不是我們所能想像的了。

    5.4:發展的極限

    我們必須記住一點,兩全的方案,往往是兩難的開端。

    公共工程的建設,絕不是為了消耗資源的目的,將資金、技術、勞動力等資源捆綁在一起進行消耗,只是推動經濟的手段,國家管理者在這一點的把握上,一定要千謹萬慎,稍有不慎,就會落入「大煉鋼鐵」式的窘境,專一追求消耗資源而導致浪費的後果。

    更嚴酷的現實在於,公共工程的建設,有著它發展的極限,我們可以讓襪子廠遍地開花,也可以在全國密佈火鍋連鎖店,卻不能保證每個省都有一個三峽。

    對於我們來說,無論是農業思維也好,商業思維也罷,其最直接的影響,無外乎對於財富的理解。如果你傾向於農業思維的思考方式,那麼你必定會按部就班地安排自己的人生,進而成為大時代中最穩固的基礎力量。

    如果你傾向於商業思維的思考方式,那麼你必定在某些領域有著超人的直覺和運營天賦,並且敢於在機遇降臨的那一刻傾巢而搏,從而極有可能在大時代中成為領軍人物。

    現在,你知道了大時代中的第三條規律,如果你對它尚未瞭解,那麼也沒有關係,因為我們需要掌握的規律太多,面面俱到的並不一定意味著全知全能,反而有可能是全部一知半解的半瓶醋。

    正如那句廣告詞告訴我們的那樣:一切任你選擇。

    (6)大時代規律:技術進步,扭曲國民心態原有走向

    如果我們找到了操控我們心態的隱性規律,也就找到了技術厭惡症的病根所在。

    造成了我們在幾千年來缺乏進取,只重心性不重事功的原因,就是我們傳統思想中的」重天命,輕人力。」這才是隱性規律的關鍵所在。

    主題介紹:技術厭惡症的病根——兩極的跳躍——扭曲的技術崇拜症——偽技術時代

    6.1:技術厭惡症的病根

    我們從來不是個熱愛技術的民族。

    在這一本書的寫作同時,坊間正熱賣一本《你能跟上十年後的中國嗎》,其中便精確地談到了中華民族對於技術的厭噁心理,並把這種心理的來源歸結於集體主義。

    這樣的說法正中要害,然而卻尚未鞭辟入裡。

    我們應該看到,在集體主義的影響下,我們變得不願意出頭,不願意以參與的方式來進入遊戲,只喜歡在集體主義光環的籠罩下抱在一起取暖,為他人的勝利站腳助威,欣欣而喜。

    我們在近代史上,正是因為著了集體主義抱殘守缺的道,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為域外強敵所欺。正如在寒冬中一樣,畏懼寒冷的人們,總是渴望著相擁在一起抱團取暖,因為這樣至少讓人覺得安全,讓人可以獲得片刻的體貼,減去幾分寂寞感。

    然而,我們是否想過,這樣的集體主義又來自於何方?

    如果我們找到了操控我們心態的隱性規律,也就找到了技術厭惡症的病根所在。

    造成了我們在幾千年來缺乏進取,只重心性不重事功的原因,就是我們傳統思想中的「重天命,輕人力。」這才是隱性規律的關鍵所在。

    中國是個農業立國的國家,正如我們前面分析的那樣,農業是靠天吃飯的,而儒家也合乎時宜地拋出了「天人合一」、「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不變」的說法。

    這些說法經過民間的演繹,就成了天命不可違,人定不勝天的理論依據,於是類似於「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人怕出名豬怕壯」的一套套箴言。

    於是,中華民族在這樣的環境中,逐漸養成了一種重天命,輕人力,少創新,畏變動的慣性。

    當我們回顧中國的歷史,就可以發現這樣的現象,歷史上有名有號的改革家,無論改好改壞,下場一般都相當糟糕,於是官場風氣積重難返,同僚之間儼然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哲學拱手互賀。上行下效,連累普通民眾也不願意在任何領域有所創新,完完全全地忽略人事,推之天意。

    有人說:「沒有創新精神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旨哉斯言,然而遺憾的是,我們的創新精神,到底要到哪裡去尋找?

    6.2:兩極的跳躍

    我們從來不是個熱愛技術的民族,然而我們現在對技術的興趣,卻似乎比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強。

    你千萬不要以為在我們身上發生了什麼改觀,事實上,我們的民族性沒有變,所做的只是直接從一極跳到了另一極而已。

    由於沒有循序漸進的心理漸變過程,這種興趣表現出來的方式,看上去就無比怪異。

    幾乎所有的企業,在推銷自己的產品時,都要標榜其中的技術含量。

    幾乎所有的個人,在求職應聘的時候,都要力圖用種種卡片,證明自己精通某幾項技術。

    幾乎所有新創立的學校,不僅在招生時表明自己專業的技術指向性,更有甚者,直接將校名冠以技術兩字。

    小到修鑰匙配鎖,大到學術研究機構,無不對外宣稱自己是技術的化身,代表了某某技術的先進水平,就算是一瓶礦泉水,一袋方便麵,都要在包裝上聲明:我們應用了先進的灌裝技術、先進的消毒技術……彷彿不這樣說明一下,就不足以顯示自己的優越性。

    從對技術的極度厭惡,到對技術的頂禮膜拜,我們看似轉了一個大圈,實際上卻在原地踟躕不前。

    無獨有偶,在一個多世紀之前,我們對日本的態度也經歷過這樣的一個轉彎。

    從對日本「彈丸島國、蕞爾小邦」的鄙視,到甲午戰爭一敗塗地之後的木然,再到日俄戰爭後瘋狂的崇拜,中華民族實現態度上的轉變,只用了短短10年的時間。

    一時間,去日本留學,去日本取經的成為了那一時代青年的風潮,即使前瞻明瞭如魯迅,也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赴日的航船。

    這看似不可思議的轉變,其背後的動因卻只有一條:我們的民族有著古怪的心理。

    這就是,我們是缺乏理性的民族,只有一個缺乏理性的民族,才會輕易地陷入極端思維的牢籠之中。

    6.3:扭曲的技術崇拜症

    當我們對技術開始頂禮膜拜的時候,自然就會對一切與技術有關的因素俯首稱臣,技術人員也是其中的一類。

    提到「腦體倒掛」這個名詞,今天的青年人可能會表現出一臉茫然的神情,然而,這個詞在上世紀的80年代,卻是極其突出的社會現象之一。

    所謂」造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拿手術刀的不如拿修腳刀的」,在這樣的牢騷話中,數以萬計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在他們各自的領域中艱難度日,不惟生活沒有保障,甚至還會頻繁遭遇人格上的歧視。

    即使當經濟體制開始轉軌之時,這些技術人員的處境也未見絲毫改善,迫不得已的他們,不得不在幫忙、借調、贊助、研究等名義下,悄然離開他們的國營單位,在不聲不響中與最初的資本經營者會合在鄉鎮之中。

    然而,隨著他們中間的一些人憑借技術的優勢,率先成為先富起來的人時,我們的民族便開始對其另眼相待,和所有的轉變一樣,其程度之大,是極難令人接受的。

    比起普通人來,技術人員的專業水準是令人乍舌的,他們可以利用超越常人的智力、久經實踐的經驗、富有創造力的天賦、善於變通的頭腦、靈活的焦急能力來解決許多現實中出現的問題,那些技術的門外漢在他們面前顯得黯然失色,缺乏專業素養的人,對於技術上的問題是連觀望的資格都不具備的。

    於是,畸變悄悄地出現了。

    在進行人才選拔的時候,我們的標準正悄然由」唯賢是舉」,轉到」唯才是舉」之上。

    這一選拔的新標準不是以道德來評估的,絕對沒有哪一個選拔者會關心這些技術人員的名聲如何、也不會去瞭解這些人曾經做過什麼,他的所作所為是否符合傳統道德,是否會有令人齒冷的行為發生。

    選拔者所關心的只有一樣——被選拔者是否有足夠的能力來應對實際問題,做到不辱使命,因此,這一標準只能用能力才幹來評估。

    然而,我們都清楚的一件事情是,能力只是人全部素質的一個方面而已,素質的本身並非是能力,更不是掌握了何種程度的技術,但凡認識不到這一點的執政者,無不會被唯才是舉的缺憾所困擾。

    掌握技術不能代表人的全部素質,這就是說,不管這個人的技術水平到達了什麼樣的境界,一旦他在個人道德上有所缺憾,那麼他必然會利用技術結合手中的權力,進行一些違背道德的行為,此時,無論他有什麼樣的技術水平,都不再對企業形成有利因素。

    比這更嚴重的,當我們對技術的崇拜達到狂熱的時候,總是會有假冒偽劣者混雜其中,真假摻雜,讓人無從分辨。

    6.4:偽技術時代

    我們並不真正熱愛技術,我們只是急功近利般地對技術發生了興趣而已。

    正因為民族性格是這個樣子,所以要等到真正的技術時代在中國出現,還需要很久的時間。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都必須度過從「感興趣」到「熱愛」中間的灰色地帶。

    假如要給這段時期命名,那麼它最準確的定位應當是」技術的應用時代」,或者乾脆是一個「偽技術時代」。

    當我們沉浸在技術帶給我們的方便與利潤中時,卻極少有人想到過,真正的技術時代,需要有長期的科學研究做為鋪墊,遠非引進與購買的「拿來主義」。

    當我們滿足於技術應用的好處時,就應當知道,這種所謂的「技術時代」,其背後真正的面目是什麼。

    從現在到2020年的時間裡,是中國大時代的後半期,我們絕不能指望國民有可能跨入技術時代的門檻,然而我們卻可以肯定,我們正在朝那個方向上努力。

    未來之路,就在我們的腳下徐徐鋪開。

    留給我們要做的,就是關於自己的準備。

    我們已經掌握了國民心態的走向,更明瞭了自身的定位,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走得更快一些,由我們做前驅者,將技術時代引領出來呢?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