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性的實驗報告 第6章 關係論 (5)
    全世界身處各種簡單複雜關係的人們聽好了,有一條樸素的真理也許大家都知道,卻在執行中無法善加利用,那就是——要記住,無論說怎樣的話,其功用為何,「怎麼說」永遠比「說什麼」重要。

    心理學領域有一種稱為「印象形成」的研究,意為通過零星不全面的信息去判斷並不熟識的人的性格,或對某件事的態度,有人證實在這個過程中,最需要採集到的其實是這個人的聲音信息,因為它才可以真正揭示出說話者的意圖傾向。2010年4月,亞利桑那大學阿什利.梅森(AshleyMason)和大衛.薩巴拉(DavidSbarra)兩位心理學博士在《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Science)期刊發表文章,談到他們對一批新近分手人士的調查分析。這個實驗請來了105位被試,其中38名男性,67名女性,平均離異時間在3.8個月左右。

    研究者設計了一套問卷,主要問的是被試對於前伴侶的感覺,以及他們如何描述這段關係,等等,同時會做前30秒的語音記錄和文字整理。收集答卷之後,研究者又找來了兩組人分別對錄音和文字作分析,評價這些信息帶來的隱含內容,比如此人控制情緒的能力、對待裂痕的態度和處理壓力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要判斷出他們如何看待這段已經結束的關係。結果他們發現,聽了錄音的「評判員」都能對說話者心理狀態、想法做出較為準確的判斷,包括相處時間長短、誰先提的分手、分手至今時間長短等,而倘若只看過紙面陳述的話,則難以得出有效的判斷。可以看到,實驗充分證明了語言在某些境況下的乏力。

    西哲大師維特根斯坦後期無論著書還是講學,都強調「哲學先是語言後是邏輯」,這個說法移植到男女交往中來,其實就變成了「戀愛先是語氣後是語言」。想想看,世上多少結束之後不可彌合的情感都因為一句表述不得當!而旁人,非親歷所不能領悟。

    手感

    既然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那麼,我苛求於一雙手的外形與

    內在,說起來也並不算過分吧。即便眼前的黑夾克帥哥被M在過去三年無數次聊天裡吹得天花亂墜,我仍是懶洋洋地坐在沙發上,腿也不想抬,沒有起身相迎的表示,只略略點了點頭,指著右邊另一張沙發說,請坐。

    他比大多數男人要瘦,因此目測起來比較高,但估計絕不超過1米76,方形臉,長相只能說是中等偏上。脫去夾克以後,淡灰色襯衫,戴了塊腕表,可能是江詩丹頓的某款,必須說,一切都還正常。我斜睨了M一眼,並且知道自己眼神裡一定是有著赤裸裸的挑釁。解釋一下,這並非相親會面,只是M終於決定邀請我們週末去她公寓聚會,向幾個密友展示她少女時期的單戀對像——此君因公司業務的緣故被派駐本市,這同時也意味著,在選擇長期交往對像方面挑剔得「令人髮指」的M尋尋覓覓這麼久終於有了回到原點的天賜良機。

    個把月前,她神志不清地向我描述聽到他要來時自己猶如沙漠旅人突遇甘霖的心境,我第一反應是詫異得不得了,覺得這根本不像我所認識的M,驕傲的、對什麼都不屑一顧的M啊,怎麼可能也如此為伊顛倒?於是認定那不是一個凡人。

    可眼下,黑夾克男子的毫無非凡之處,動搖了我。

    M視而不見。

    聚會進入正題,觥籌交錯,一瓶瓶威士忌和一扎扎果汁稍將下去,眾人不覺都有些疲乏,突然聽到黑夾克男敲了敲壁板,沉聲道:「各位安靜一下,給你們表演個魔術吧。」說話間,已經接住M遞過去的一副牌。

    我對此人的改觀就在他伸出手開始玩牌的六十秒鐘之內發生。

    嫻熟、快速、令人眼花繚亂。

    以上不是重點,我並非想描述這個魔術有多麼特別,也許他比劉謙要玩得稍微好一點,但也就一點點而已。真正訝異的,乃在於這雙手的修長,手指的勻稱,以及皮膚的乾淨。

    真是帥哥一出手,方知有沒有。

    很多年來,我都會被有著好看的手的男人打動,而一些社交規則或擇偶秘笈也都會提醒女人去注意男人的手,這絕非無稽之談。修飾良好、舉止得體的一雙手,不是你隨便就能遇上的,在快速匆忙的現代社會裡,手作為身體語言,是表達一個人更深層一面的重要載體。那些靈巧的,會適時為女孩子端上暖咖啡、撥開擋住眼睛的亂髮或披上外套的手,把起妹來勝算一定更大。

    不僅僅是動作,生物學甚至告訴我們,手形也很重要,它透露的可能是這個人的性向或男性化程度。比如一則2007年的研究,由加拿大亞伯達大學的艾利森.貝利(AllisonA.Bailey)等人作出,研究指出無名指長度和食指長度之比越大的男子,越有可能充滿攻擊性。不過,這兩件事情之間只是有著可以解釋的相關性,並非直接互為因果。真正歸因要從他的生長歷程去找,那些胚胎時期暴露在更高睪丸素環境中的男性個體,無名指相對於食指的長度就有可能越大,而這種人「運動神經往往較發達,在女人心目中也較霸氣,更具男子氣概」。當然我必須強調,這些結論通過統計樣本分析得來,並不具備絕對性,只可以作為參考,若是現實中愛上了手形不符合該標準的對象,這一條請千萬當作娛樂。

    魔術完結時刻,我再次瞥一眼M,她眼神已經完全聚焦一點乃至旁若無人,連我的嘉許也半分看不到了,而魔術師正從容退去,為她遞上一杯。

    親密,所謂何事?

    如果以親密之名義把對方迫成了一個小圓,你接觸到的她,其實

    也所剩無幾。我們會去聽《親密愛人》,那已是初高中時候的事情了,拽得不得了的梅艷芳,突然像換了個人似的輕吟細語起來,成就一首絕唱,至今仍在KTV裡面引發無數淚眼婆娑。而後來,情願或不情願地長大了,在那些真正戀愛的日子裡,我們都似乎太過年輕,不會仔細思忖「親密」這個詞到底是何含義,只一味地將其間甘飴啜飲飴盡。

    再後來的戀愛,大抵有相敬如賓的態勢,總也達不到初時的深刻和無間,這當兒仔細回想梅艷芳的歌詞,才幡然醒悟。「親愛的人,親密的愛人,謝謝你這麼長的時間陪著我;親愛的人,親密的愛人,這是我一生中最興奮的時分。」——原來這首歌,本身就是源自假想……且想想,「最興奮的時分」,聽上去是多麼短暫的一種東西!

    早期的進化心理學研究認為,人類對親密關係之訴求可以溯源到胚胎時期的記憶,在羊水中徜徉的胎兒能夠無時無刻地感受到一種被呵護,而出生之後的嬰孩每天都在接受來自母親和其他人的愛撫,那些直接作用在肌膚上的接觸所帶來的舒適,因此深深鐫刻。然而,隨著個體慢慢長大,他將不得不和母親以及對自己最善意的環境脫離,變得彷徨無所依了。此時,就會去想方設法尋找另一種可以重新達到初時舒適體驗的關係,這便是多數人輾轉奔波即便遭遇現實一次次打擊,還要矢志不渝地尋找另一半的行為動力。

    作為這套理論堅定不移的奉行者,本人異性閨蜜之一阿J在他三十又八的前半生生涯中都沒有懷疑過這一點,所以在我和他認識的將近十年中,總能夠從他那裡獲取對於好男人的信念。期間J結束了兩段婚姻,皆屬被對方所負,卻從不曾抱怨,說起往事便一迭聲「我的錯,我的錯」。聽到此處,莫誤以為阿J在任何硬性條件上有什麼差池,作為一個誠實的人我必須指出:此君高大倜儻,外形自不必多言,而說到收入,雖然不是多金的山西老闆,卻也完全可以列入金領一族。

    但為什麼,生生被兩位前妻給晃點過來?帶著這一疑問,通過對阿J長時間的觀察與交流探討,我確信,這是由於他在親密關係的過程中沒有擺清雙方的角色地位所致。阿J彷彿天生帶著一種強勢預設,要去做個承擔型的realhusband。一旦開始建立穩固關係,就希望婚姻中兩個人達到一種高度「和諧」,如不爭辯、不指斥對方,而在出現問題時也以不破壞為由去拒絕解決。總之他以領舞者的姿態貫穿始終,殊不知這種完美主義毀了他兩次決心重大的家庭建設工程。

    在兩性相處中,如何維繫親密以及如何保持自我,一般被認為是極其矛盾的兩個方面,往往如同魚和熊掌。事實上,這種對立也非絕對。根據偉大的辯證法精神,它們於某些條件下會產生奇妙的交聯互換——俄亥俄州立大學心理學家艾米.布魯奈爾(AmyBrunell)在2010年3月號《人格和個體差異》(PersonalityandIndividualDifferences)期刊上報道了一個她和同事所做的相關研究,呼籲戀人們要記得做自己。研究通過對62對年輕伴侶的問卷調查,最終證實,那些努力維護自我選擇和判斷的人,最有可能與伴侶達到深厚的親密程度,因為這樣的人能坦誠以對,並且明白自身想要的是什麼。

    這再一次驗證了:人生來是獨立的,理想狀態的水乳交融只不過年輕時候的一種錯覺罷了。

    情感關係專家也認為,女人是願意在親密關係中佔據主導地位的那一個,同時女性性格中的耐心、細緻與柔韌也注定了她們善於經營這種關係,事實上是更應該被給予發揮餘地的。我親愛的朋友阿J所犯的最大錯誤,總結起來,不過是一點,他沒有把主導權交給對方,而自己在跌跌撞撞中辛苦地拽著馬韁,直至摔落。

    再見,小魔鬼

    從有點糟,到更糟,到糟得不得了——我們那岌岌可危的求偶往

    往都是這般進程。一位電視台編導哥們兒自曝慘痛不堪的把妹經歷,涉及生命中兩位難以忘懷的妞。

    「我大學時癡戀一系花師姐,為了能親近芳澤,特意去上她選的選修課,用盡心思,做了很多代抄筆記的力氣活,以及負責晚間下課後召集夜宵,當然還要替眾人花錢買單,結果一個學期下來,生生看她和主講選修課的年輕教授好上了。工作以後,看上一清秀可人型同事,就找機會約,奈何我們在兩個節目組,錄製時間經常錯開,那真是千辛萬苦才磨到一次請她看天價演唱會的檔期啊,歡天喜地買好了票,祈禱了半個月千萬不要出差錯,結果到了當天,她一個電話過來說要參加同學的生日宴會,讓我另外找人陪看。」

    其實諸如此類的愛情創痛,每個人都會找出一堆:為什麼喜歡得要死的人最後和好朋友走到了一起,為什麼原本對你有點意思的那個人會無意間瞥見你吃大蔥油餅從而退避三舍,為什麼她竟然選擇和簡直是人渣一樣的前男友復合,為什麼他因為遇見一個長得像「侯佩岑」的了就從此對你這長得像「蔡依林」的不聞不問?

    你最擔心什麼,什麼就會發生。

    這個現象是早有說法的,被人歸結為一條law,和我的閨蜜莫扉諧音,叫做「墨菲定律」,大致狀況包括「麵包落地時總是有黃油的一面朝下」之類的慘景。中文維基百科進一步解釋說它的問世可以追溯到1948年,「由當時參與美國空軍高速載人工具火箭雪橇MX981發展計劃的約翰.保羅.斯達普(JohnPaulStapp)上校旗下研究員首先提出,以當時亦有參與計劃的研發工程師愛德華.A.墨菲(EdwardA.Murphy)命名。當時模擬實驗已清晰要求參與者把夾用正面夾好,結果還是有人連續47個夾都夾錯了,故此引申出,一件事可以差到盡的時候便會差到極限」。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