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寶貝計劃 第13章 該為小孩買房嗎? (1)
    有朋友在我的博客上留言問,手中有筆錢長期不用想留給孩子,該買房還是買股?

    這個問題就如同"生存還是毀滅"般,是個永恆的問題,非常難回答。而在房產調控的背景下,更難有單純的"是或否"的回答。

    我不是那個專門評論房地產的評論家牛刀,我不敢勸人別買房,畢竟在過去10年,賺錢最多的並不是股票,而是房產;而永遠正確的也不是牛刀,似乎是任志強。我只能說,管好你們的錢包,房子總價必須在你的承受範圍之內,哪怕是投資性房產,也應將其看做長期投資的方式,而非短期的炒房。

    國外經典的理財課程中,常說年輕人應盡可能晚買房,理由是:買房一定要用首付,對年輕人來說,首付得來不易,一旦買房就會拖累未來的現金流,不如把首付拿來投資,累積更大的財富。

    若過早買房,等人到中年,好不容易付清房貸,卻發現手裡除了房子,沒有其他資產了。

    但你在國內敢這麼說嗎?

    國內的理財觀念是:年輕人應盡早買房,且最好一步到位。

    常在理財論壇上看到有朋友貼出自己的買房致富理財經歷,但隨後就有人跟帖說:"你不就是70後,要是你晚生幾年,哪有現在這麼好命!"買房,成為70後與80後在理財上的最大矛盾,較早買房的70後,如今活得瀟灑自由,而80後則是悲慘的房奴。

    的確,2000年我剛畢業時工資約在3000∼4000元左右,當時上海內環房價差不多也就是5000元每平方米這個水平,但現在呢,大學畢業生的薪酬並沒有太大上漲,內環房價卻已接近30000元每平方米。這種現象,幾乎發生在中國所有的大城市。

    房價之所以上漲,有很多原因,包括我前面所說的嬰兒潮。

    但必須承認一點,房子除了居住功能外,還有投資功能。

    過去10年間,英美國家房價漲了1倍,中國房價漲了近10倍,而大米、豬肉、家電,以及一些IT產品,漲幅很小甚至沒有漲幅。

    從某種意義上說,投資的大手已無處不在。近10年來,凡漲價的東西,或多或少都帶投資的屬性,而那些沒有投資屬性的價格反而會下跌,如電視機、電腦和空調等。

    13年前,我買第一台電腦花了父母近1萬元,還是"奔騰"兼容機,我樂顛顛地花了一個小時跑到上海楊浦把它買回來,而當時上海內環房價僅3000元每平方米。13年來,電腦價格在不斷下降,而性能卻在大幅提高。房價則是越來越高,性能卻不見得很好。

    我痛恨房地產價格的上漲,它消滅了很多年輕人的活力。

    但必須承認,在"有土斯有財"的觀念下,中國人炒作房地產的氛圍是全世界最猛的。在美國,你哪會看到一個住在紐約的人,還要跑洛杉磯去買幢房子。

    營銷暢銷書《定位》告訴我們,一旦品牌在消費者頭腦中扎根,第一印象就很難改變。買房能保值,能抵抗通貨膨脹這個印象一旦在國人腦海中扎根,很難在短期內改變。

    我也無法預測目前已脫離地心引力的房價的走勢。對很多人來說,他們可以以價值投資者的眼光,等待股票下跌,股價高我就不買;但房子,你能嗎?

    只要中國經濟繼續高成長,嬰兒潮繼續發揮作用。如果房價出現20%的調整幅度,我就會考慮出手,但前提就是房產還有其投資屬性。

    財商小貼士

    買房前需注意的10個問題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作者羅伯特·清崎曾提出買房前需注意到10個問題:

    你的房貸利率是否太高?

    你的投資回報率是多少?

    這項投資與你的長期理財計劃是否吻合?

    你的房子是否會閒置?

    你計算過管理成本嗎?

    你打算花多少修繕費用?

    你知道房子附近的交通狀況可能改變嗎?

    現在市場看好,是因為商業經濟還是貪婪?

    你認為這個上漲趨勢會持續多久?

    如果房子自己不住要出租,能否租得出去?

    二套房一定得買

    我給中產階級一個建議,二套房一定得買。

    對只有一套房的朋友來說,其實房價漲跌"關卿何事"。對大部分人來說,哪怕房價漲到每平方米10萬元,你也不可能拋售,跌到每平方米1000元,也絲毫不妨礙房子的使用性能。但要想分享中國經濟成長果實,掘金城市化進程,抵禦通脹,為寶寶理財作準備,那二套房一定得買。

    中產階級一定要學會"錢滾錢",而"錢滾錢"的最佳模式就是炒股或投資房產。若只能靠薪酬來維持每月的日常開支,哪怕你是年薪百萬的"打工皇帝",擁有500萬元的自住豪宅,你本質上還是"窮人"。

    在目前高漲的房價下,幾乎"一套房,消滅一個中產階級"。

    只有投資或擁有二套房,或能真正抗衡通貨膨脹。

    在某種意義上,衡量中產階級的標誌並不在於年薪,也不在於開什麼車,而在於有多少投資性資產,在房產投資上,就是二套房,甚至三套房。

    在通貨膨脹下,房價的漲幅,可能會高於豬肉、糧價,乃至官方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數據的漲幅。以豬肉價格為例,內地30年前的豬肉大約是8毛錢/斤,最高時漲了20倍,最近又跌回了12倍左右,而房價卻在過去10年間完成了肉價過去30年的漲幅,北京、上海等地的房價上漲幅度早已超過12倍。

    豬肉價格的上漲,完全是因為其消費品的屬性,而消費品、資源價格乃至薪酬的上漲,又會帶動房價的上漲,房價又擁有投資屬性,這會造成房價的上漲一般會大於CPI的漲幅。

    房價漲幅遠高於CPI漲幅,在全球基本都是如此。以台灣地區為例,1966∼2006年,台灣人均GNP(國民生產總值)增加了61倍,同期物價指數上漲約4.9倍,但是台北市的房價指數卻上漲了121倍!發達國家近10年來的物價漲幅也並不大,但歐美房價漲幅已接近1倍。

    房地產不像股票,如今的高價股幾年內可能變成"壁紙"。而房地產的價格波動率相對股票小,只要選對地點,長期而言,回報率會不錯,是親子理財或退休族必備的核心資產,進可攻、退可守。

    但買房,也應看價格,想清楚你買房的用途——投資、出租或是學區房。更重要的是,承擔你所能承擔的房價。

    曾和一群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人聊天,這群人在香港、上海都屬中產階級,自然聊到了房價。以收入算,香港工作7年後的同事每月收入5萬港元左右,目前香港地段較好的新房、次新房每平方米均價約為10萬港元(《福布斯》2008年數據,香港公寓每平方英尺均價為1373美元,1英尺≒0.3米),香港同事平均每2個月的工資能買1平米房;而上海工作7年後的同事每月收入3萬元人民幣左右,以新房、次新房計算,基本一個月的工資就能買1平方米的房。

    結果,他們竟然得出結論,北京、上海中產階級買房的壓力並不大!

    這結論,聽上去有些匪夷所思。但必須承認,相比香港、台北,北京、上海的貧富差距更大,富人多也就構成了房價的支撐。

    2008年香港人均月收入是15400港元,相當於14000元人民幣,"四大"資深員工固然能賺到每月5萬港元,但為政府工作的清潔工每月也能拿到1萬港元;而北京、上海的人均月收入只有3000元人民幣左右,清潔工的薪酬在1500元左右,大量的中產階級每月薪酬卻在2萬元以上,新房、次新房的均價則在2萬元以上。

    據我的觀察,華人實在太愛買房,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乃至中國香港、中國台北,房價都已脫離國際通行的房價收入比。

    過去,北京、上海的房價上漲是靠內需,而目前乃至未來則得靠外力。外力是指,那些對北京、上海房產有興趣的外來投資者,包括山西、江浙、中國港台,乃至其他國家的外資,都會來北京、上海尋找標的。

    對於高房價的討論,我必須不客氣地說一句:"問題不在房價,而在於口袋裡有沒有錢!"對於投資型的購買者來說,房價一旦出現一定的跌幅,年收益率接近房貸利率時,就是進場時機。而若對未來有信心的話,不妨把自己變成"房奴",或許如今看來壓得你彎不起腰的房貸,3年後已不算什麼。

    我相信,北京、上海的房價已不可能回到萬元以內。每年不斷的人口導入,外加政府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上海"、"大北京"的格局已不可逆轉。從長線來說,房產仍是不錯的投資標的。

    買優良地理位置的房地產,始終是長線對抗通脹的最佳策略,也是親子理財的好策略。親子理財動輒10∼20年的理財過程,哪怕房價買到了次高點,但時間會幫你彌補傷痕。

    中產階級應盡早規劃房產的配置,選擇一套自住的房子,同時選購另一套以收租為主的房產,無論是住宅、商舖、辦公室等皆可。這樣的規劃,可以確保自己的生活空間大小適中,又能保證每月有一筆穩定的收益。而到孩子長大時,可將房產留給子女,或將房租用於養老,從而不必向子女伸手要錢。

    而另一個做法是,不斷以小房換大房。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從二室換到三室,乃至別墅,對不少中產階級來說,別墅具備很好的社交屬性,對自己的事業有所幫助。而一旦退休或子女需要留學時,可將別墅換成公寓,將房產回歸居住屬性,也是不錯的房產投資方式。

    其實,房產價格即便下滑,也會呈現階梯式跌法,只要價格降一點,買盤就馬上出現,使得前景更加難測。

    因此,當合理房價出現時,就應大膽買進。

    房子就是兒子

    "獨二代"時代來臨,養兒防老的概念已不可靠。

    我曾遇到過這麼一位老太太,她與先生早就打定主意,養老不靠兒子。"現在年輕人的工作壓力太大了,而越往後年輕人賺錢越困難,搞不好連買房子都有問題。"她更憂心,萬一壽命長,退休金又不夠花,怎麼辦?

    年紀大的人要的不是一大筆錢,而是每個月穩定的現金收入。

    所以她決定,買兩套二手房,靠每月租金來彌補養老費用。

    在華人圈,房產素有"啞巴兒子"的說法,其實"買房養子"也是可行策略。

    財商小貼士

    房產本身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投資工具,且非常適合富裕人士進行投資。房產既是一種消費品,也是一種投資品。

    買房投資,我素來不喜歡做"短線",哪怕現在賣了個高價,從長線來說也只是個"山腰"。

    而若是親子理財,更需作好10∼15年不拋售的準備,那麼租金的多寡就成為很重要的考量。

    我的建議是:只投資那些能用房租抵消貸款利息的物業,或能最大程度用房租抵消貸款利息的物業。

    假設你為孩子購買一套70萬元的房產,首付30%,向銀行貸款49萬元,貸款利率為4.158%(商貸利率打7折計算),20年下來,每月需還3010元,還款總額共72.24萬元。

    若你將此房出租,月收租金2500元,保守估計(每年扣除一個月租金當成房屋閒置、維修等成本),20年後,光租金就可回收55萬元,不僅平常的現金流量不成問題,所收的租金則可以拿來償還部分房貸本金,20年後還擁有一套既保本又增值的房子,到時供孩子留學教育或成家之用。

    低利率,讓房地產投資可行性更高,只要選對地點,你就可以用小本錢滾出大財富。

    具體來說,親子理財,有兩種方式:

    一是通過出售獲利,也就是所謂的"炒房"。對於以"炒房"(中短期投資)為目的的購房者而言,樓盤的升值潛力是放在第一位的。

    需特別關注樓盤所在區域的市政規劃前景,特別是潛力地區的樓盤,政府部門的搬遷、規劃,地鐵的修建、學校的搬遷、公園的興建等,都可能造成房價的飛漲。投資者需"預先"佈局。

    二是通過出租獲利。購買城區內有潛力的二手房,一方面可謀取租金收益,一方面可得到房價升值的平均收益。而這也是為寶寶理財的很好的策略。

    親子理財,時間長達10∼15年,即便是新盤,10∼15年內也會成"二手房"。而從目前房齡與價格的走勢來看,房齡明顯呈邊際效用遞減。15年左右的二手房價格往往只有新房價格的一半,而15年與30年房齡的"老公房"價格,卻相差不大。目前,北京、上海的郊區新房價格,幾乎與市中心的"老公房"價格相當,兩相比較,建議選擇市區的"老公房"。建議購買房齡15年左右、6層以內的"老公房",或能等待拆遷的額外收益。

    目前郊區新盤由於配套措施不夠完備,在交房幾年內幾無"租賃"價值,而市區新盤,在2009年這波房價上漲後,房屋租售比恐已降為2%不到,市值200萬元、租金3000元不到的房屋為數不少。相比之下,北京、上海市區"老公房"的租賃價值頗為不錯,由於市區小戶型房屋缺乏,市值70萬元的"老公房"房租達到每月2000元的,如仔細"淘寶",應能找到不少。而較高的租金,也能最大限度抵消貸款利息。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