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對於自己的外表大都很在意,願意通過不斷的嘗試,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穿著風格。
一個人是適合走日式甜美風,還是鍾愛歐美范兒,想來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但最糟的穿著方式是完全亂買,花了太多錢,卻買了一堆不協調的組合,完全看不出你到底喜歡什麼風格。
其實,理財也一樣。每個人在挑衣服、皮包,甚至化妝品時的想法都不同,如何找到自己的理財風格?
在找到理財風格前,應先了解自己,認清投資有3個屬性:
分別為流動性、安全性和收益性。
流動性:就是考慮到失業、醫療等意外開支,一般家庭應保留至少3個月的生活費作為應急支出。這些錢應配置到現金、活期存款和貨幣市場基金等領域,變現能力強,且不會虧損。
安全性:一般家庭應將2年左右的生活費配置在安全的資產上,如定期儲蓄、債券、保險等,而隨著年齡的增加,更要增加安全資產。
這些資產有固定的收益,收益率適當,且較為安全。
收益性:繼流動性、安全性之後,才需要考慮收益性。這些錢應該是短期不用的"閒錢",可配置到股票、基金、房地產等高風險領域。在投資前,我們需要明確,這些投資可能帶來較大的收益,也可能會產生虧損。
對大多數人而言,我建議執行"理財三三制"的原則:家庭資產不能全部放到一個籃子裡,應把家庭積蓄分成三份,分別投資於高流動型(如銀行7天通知存款)、混合型(如債券、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型(如股票)三個領域,合理分布資金,努力提高收益。
每個投資者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風格,不需要人雲亦雲,看別人賺錢就急著跟進。選定風格、慢慢學習,才能讓理財得心應手。
30積極,40穩健
雖然理財有其基本規律,但還得根據每個人不同的年齡、生活環境、工作性質,乃至每個人的性格去調整,依照自身情況投資,才能達到輕松理財的效果。
每個人成年之後,都會經歷初入職場、結婚、生子、中年、退休等階段。對大多數人來說,風險承受能力與人生階段有著直接關系,風險承受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年輕時,就算投資失利也有機會翻身,從頭再來;但隨著年齡增長,能夠投資的時間越短,再想鹹魚翻身的機會也越小。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的財務需求會有所不同,對於投資的態度也會產生變化。
年輕時,衣服可以只穿黑白灰三色,而到了年老時,反倒要穿得鮮艷些。一個很保守的老太太,如果買投機的中小盤股,可能她晚上都會睡不好。而一個急著買房的80後上班族,如果存5年期的儲蓄,大概過6個月,他就會想解約了。
一個25歲的年輕人,10萬元的積蓄產生3萬元損失,跟一位55歲的中老年人,賬戶中1000萬元損失300萬元,同樣都是資產虧損30%,但承受力卻遠遠不同。這也意味著,投資人必須明白自己的年齡與資產狀況,並根據不同人生階段的責任與風險特點,建立符合自己財務需求的資產組合。
投資者只需根據子女成長的4個階段所能接受的風險容忍度,就可以搭配出不同比重配置的資產組合模型。
值得留意的是,核心資產的特性是風險分散、被動、中長期持有,不頻繁交易,並靠資產配置獲利。要求投資者放棄猜測進場點與出場點,屬於一種被動、長期的資產組合架構。投資者唯一要做的,就是有紀律地調整投資組合比例,在股票有獲利時,減持股票並增加債券部分,以維持股、債在資產組合架構上的應有比例。
舉例來說,一個家庭設定債券、股票的資產配置比例是2︰8。
100萬元的資產配置為:債券20萬元;股票80萬元;若股票上漲到180萬元,可減持股票,增持債券到40萬元,以維持2︰8的比例。
不過,考慮到中國投資者的現狀,大多偏好主動型的資產管理,因此還可參考"核心+衛星"的資產配置法。
核心投資是為了實現理財目標而構建的,但如果投資者還有余力進行別的投資,則可從事衛星投資。
舉例來說,假如一個父母30歲左右、子女1歲的家庭,計劃等到子女18歲時儲備100萬元的教育基金,那麼倒推回來,就必須每月投資1665元到某一個投資回報率10%的標的,才能實現目標。那麼這1665元,就是核心投資。假如這個家庭每月有3000元的積蓄,那麼多出來的1400元資金,就可以拿來作高回報、高風險的衛星投資。
在人生不同階段,核心與衛星資產比重也要調整。孩子還小時,核心與衛星投資可保持3︰7;孩子小學畢業後,兩者比例應調整為5︰5;到了孩子中學時,核心與衛星資產應該調整為7︰3;而等到孩子即將年滿18歲時,核心資產應該提高到90%∼100%。
投資者根據自己的年齡階段,在大架構下計算出核心與衛星資產的比例後,接下來再根據自己對風險承受的高、中、低屬性,設定自己在資產組合上應該采取積極、穩健或保守的投資策略。
一般說來,商品的高回報率與高風險是相對應的,在為人父母階段,家長們應做好4件事:控制消費,量入為出;替子女成立教育基金,越早越好;以身作則,教育孩子如何管理金錢;購買保險,預防突發事件。
財商小貼士
投資者在預期高績效前,也要考慮一旦風險發生,自己的止損點應控制在哪裡。
對年輕的父母而言,資產配置才是理財的王道。
投資金字塔
中國大多數投資者永遠在滿倉、空倉間徘徊,股票好時錢就100%投入股票,而股市一旦進入熊市,錢就全進了銀行。事實上,若大家能靈活運用各類投資產品,也許能比單獨投資於股票市場,獲得更大的回報。
在營養學上有所謂的"營養金字塔",而在投資領域,也建議大家組建一個"投資金字塔"。
整個金字塔分為3層:底部是風險最低的產品,提供最穩健而又安全的回報,這樣就算在惡劣的經濟環境下,也不會損失投資的本金,如債券等。
金字塔的中層是較為進取的部分,金字塔基層的回報雖然穩健,但只能稍稍跑贏通脹,要想獲得理想的回報率,還得靠中層的產品,如藍籌股、配置型基金等。
金字塔的頂層,是整個資產組合中風險最高的部分,在一般情況下,這個部分可為你提供最理想的回報,但也可能血本無歸。
所以頂層只能占金字塔的一小部分,這樣就算損失慘重,也可由底部及中層的回報來彌補。例如中小盤股票、權證乃至最新推出的融資融券、股指期貨。
金字塔的頂層,具備"小注博大贏"的誘惑力。所謂"小注博大贏"是指投入相對較少的本金,買入具有高槓桿的衍生工具如股指期貨,去博取一個高百分比的回報。用資金組合的5%去博取兩倍的回報,和用20%的資金組合去博25%的回報,兩者贏利時的回報金額是一樣的。但看錯時的本金損失卻可以相差很多。
以股指期貨為例,若你在2009年2000點附近買入滬深300指數基金,目前漲幅約60%。而股指期貨有8倍的放大效應,如果你同期操作股指期貨,就能得到4.8倍的利潤。
當然,金字塔每層的比例因人而異,甚至"倒金字塔"型的投資者在國內的比例也不低。理論上,若年近退休或短期內急需一大筆錢的投資者,應加大金字塔底層的配置;而一些專業投資者,可加大衍生品投資的比重,加大在金字塔頂層的配置。而一般投資者應進行風險能力測試,根據風險承受能力,選擇不同的資產配置。
在投資前,幾乎每個理財機構,銀行、基金、證券公司都會要求你作風險能力測試,而測試的結果無非就是證明你是保守型還是激進型投資者。
保守型投資者:無法忍受短期內高風險資產10%以上的投資虧損。因此應提高債券、固定收益性產品或保守配置型基金的比例,一般推薦配置到60%以上,因為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投資回報率約在4%~6%,哪怕資產配置中的股票部分虧損10%,總體仍能維持正回報。建議金字塔配置比例(頂︰中︰低):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