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地工作 第14章 一味抱怨而不能改變現狀,可恥 (3)
    任何人都會有缺點,人才也是如此。但是,抱怨者往往有著某種孤傲的心理。或者他們認為那些缺點根本沒有什麼了不起的,甚至認為這些缺點反而是優點。即使有些抱怨者改變了錯誤,但不久後又依然故我了。

    由此人們便對其評價為「豎子不可教也」,從而遠離你。一個人的才能無論有多高,脫離了他人的協助、集體的依托,再有才華也會因為寂寞而產生「相知難尋」的感慨,更有甚者會產生失敗。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正確面對批評,並改正缺點,特別是抱怨者更應該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以下三件事。

    1.對待批評要虛心接受

    許多抱怨者對待批評的態度很不好,因為他自我覺得有才,便對於一些毛病視而不見,即使人家指出來了也會認為無關痛癢、不礙大局。

    除此以外就是好面子。太好面子的人,往往是這樣的人:聽到別人的批評後會認為別人是雞蛋裡面挑骨頭、為了打擊我從而樹立他的威望等等。如果再加上性格好鬥問題就更大了,往往把芝麻大的事情,看做天大一般。明明承認自己錯了,就能得到別人的諒解,他反而,死不認賬。其原因就在於他認為那樣做有傷尊嚴。

    人生在世,出現錯誤、缺點在所難免,不要以為那是什麼有傷面子、尊嚴的事情。再者,也要看看你有沒有資格談自尊、人家偉人都不像你那樣自尊,你又何必自戀呢?

    毛澤東在1957年收到了《詩刊》主編臧克家的信,請將毛澤東主席過去寫的詩詞在刊物上發表。毛澤東同意之後,還改了幾個錯別字。詩詞發表後不久,一位小學校長寫信給毛澤東說《菩薩蠻?黃鶴樓》中「把酒酎滔滔」的「酎」字是「酹」字之誤,更直接地指出,毛澤東寫給《詩刊》主編臧克家的信中「遺誤青年」的「遺」字應為「貽」字。

    毛澤東不愧一代偉人心胸廣大,他看完信,查了一些字典後,立刻讓中央辦公廳秘書室覆信肯定了他的意見。又告訴《詩刊》編輯部把錯字改了過來。

    偉人尚且如此心胸博大,更何況一般的人才呢。因此,對於別人的批評要懂得虛心接受,最好要「聞過則喜」。孟子說子路這個人「人告之以過則喜」,這種態度才是正確的態度。錯誤的態度就是「過則勿憚改」,一聽到批評就覺得丟了面子,採取不理睬的態度,或者多方辯解,或者利用自己的方法遮蓋、文過飾非,甚至勃然大怒、言語相機、動手動腳。

    2.接受批評後必須立即改正

    接受批評並不僅僅是口頭答應、認可,更重要的是立刻改正,只有這樣才是真心的接受了批評。許多抱怨者之所以在工作中、生活中一遇到批評就受不了,恐怕就是這種說改而不改的毛病長期化後,人家明白了你是個什麼樣的人,便對你失去了信心,你說什麼都對你說好的,最終使你飄飄然不知所以。

    有的人滿口應諾「改改,我改」,但結果如何?說完了仍然是我行我素、依然故我。時間長了,人家看你不知錯就改,總是沒有改過的行動,人家也就不會再提了。儘管口頭上答應改正錯誤,在行動上卻不見真刀真槍的人,別人肯定會認為批評了也白批評。久而久之,人家就會逢迎你,專門說你愛聽的話。從此以後,你就永遠都正確,錯誤、毛病永遠都不會發生你的身上了。這樣下去,一定會自我膨脹。最終,遇到困難、競爭就會失敗。

    3.改正後也要注意舊病復發

    有的抱怨者,既善於接受批評也能夠立即付諸行動。然而,卻會每隔一定時間舊病復發。其實,有時候,這並不能說抱怨者沒有心思去改正自己的缺點,也不是人們所說的屢教不改、執迷不悟、死不悔改。但是,大多數人則會這麼認為。也許,抱怨者自身也在痛苦為什麼總會反覆。

    嘉靖年間有一個叫做高捷的新政都尉,他有一個兒子非常差勁。什麼壞事都做,高捷屢次教育他學好都不聽。最後,高捷親手殺了自己的兒子。高捷之子的行為,日後便被人們評價為「屢教不改」。這個兒子的行為和結果,在人們眼中並不值得同情。

    抱怨者也許只是因為性格使然,才造成錯誤屢犯。但在他人眼中你就是屢教不改的壞分子了,你失敗是罪有應得。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問自己,明明知道自己錯了,也進行了改正,為什麼還會再犯呢?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性格使然。一個人的確定背後都有性格因素,而性格的改正之難,用兩句話就可以說明「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英雄征服世界,聖人征服自我」。

    由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應該時刻提防性格缺陷的反撲,不要覺得改正一次就可以將性格缺陷打敗。應該時刻保持警惕,並做好長期化準備。

    成功源於敢闖的霸氣

    一個人成功要有一種霸氣,這種霸氣不是說要盛氣凌人,而是做事的一種果敢和頑強的性格。無論多麼難的工作,只要認定自己是人才,就沒有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面對問題不依靠他人解決、不指望由他人代勞;面對困難從不埋怨、從不氣餒;面對任何事情與困難,都有一股「捨我其誰」的霸氣。

    那麼,抱怨者是否都擁有這種氣質呢?顯然不是。有些抱怨者很敏感,一聽到別人對自己過低的評價,就開始埋怨「知己難求,誰知我心」;一遇到困難,就認為「社會不公」、「天不佑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那麼,抱怨者們應該如何擁有霸氣呢?這就需要做好幾個事情。

    1.打敗消極思想,走自己的路

    在這個社會上,總有一些人特別喜歡關心他人的生活,對他人有異於常規的生活方式、思想等總愛喜歡品頭論足。這個時候千萬不要產生失落的心情,既然你認為自己是人才,不妨以「燕雀焉知鴻鵠之志」聊以自慰。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總有一天,他們會跑到你的面前說:「真是厲害,我幾年前就看出你能成功。一看,怎麼樣?今天果然成功了吧。」

    還有些抱怨者,因為不順多年,就會考慮是不是自己的命不好,甚至去街邊找個算命先生算命。其實,這種消極做法沒有任何好處,你不思索問題出在何處,就永遠找不到失敗的地方。無論你在怎麼求神拜佛,它們也不會幫你。

    還有的人總是哀歎環境對他不公、哀歎小人太多等等不一而足。這些都是消極思想,消極就像是瘟疫可以傳染到週身上下,使全身酸痛無比,進而使我們的意識對我們說「休息,休息一會再說」。久而久之,就在這不斷的休息中,能力逐步降低。更危險的是,一遇到問題就往他處推而忽略自身的毛病。

    而這時,只有自強精神才能戰勝消極思想。什麼叫做消極?就是本來能夠成功的事情,因為自己沒有鬥志,不願去做或者做的時候敷衍了事,把本來事情做壞了。這種情況就叫消極。人生要積極面對環境,查找自己的不足,確定之後努力地改掉它們,並把「清純」的自我保持下去。

    2.不要一味地埋怨,更要積極地交流

    許多抱怨者一遇到問題,特別是別人不理解自己的時候。總喜歡把自己鎖在狹小的自我空間,對待他人總是採取排斥態度。不管是別人關心還是中肯的批評,一概給予拒絕。其實,我們不妨換一個思路去考慮:你不與別人溝通,別人就永遠理解不了你。也許,稍加交流,別人可能就會理解你。

    特別是對於環境的一些想法,和老員工、親朋一談,別人就會以自己的情況告訴你該怎麼辦。因為所有人都會遇到相同的問題,同樣的環境為什麼別人可以應付自如?這裡面有著另一種思路、另一種生活方式,從他人的經驗思考一下自己的方式、思路是不是變順暢了呢?

    特別是在工作環境中,不會溝通交流更是一個大問題。企業要靠群體協作才能生存、發展。你不能與他人交流,別人就無法和你產生合作關係,如此下去,將會嚴重阻礙團隊協作。這個時候,不合群的你當然會被老闆開掉。

    例如,那些令抱怨者非常鄙夷的溜鬚拍馬者吧。如果我們去仔細和他們交流,就會發現:其實他們溜鬚拍馬,不過是為了更好地給老闆留下一個好印象而已。也許,因為他的家庭環境要求他必須要保住這份工作,為了謀取生活他不得不如此。

    明白了這些,將心比心的交流後,我們就會發現,曾經敵視過的現象其實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齷齪。

    再比如,我們經常說老闆小氣等思想,如果轉換一下思路,就會明白:老闆有時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為富不仁,他們不是周扒皮、黃世仁。但他們是在什麼情況下才這樣的呢?許多企業的老闆,特別是私營企業,他們可以說都是帶著身家性命來開辦企業的。作為打工者,你丟掉了這份工作,你再去找另外一份工作就可以啦。但他們也許會一無所有。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自然會比我們更謹小慎微。

    3.霸氣不能對人只能對事

    上面兩條在許多人看來似乎與霸氣無緣,然而,正是因為許多抱怨者不能擺脫上述兩條,從而才沒有霸氣。但是,霸氣只能對事不可對人。而且,霸氣也並不僅僅是指做事高調。正如我們說的陽剛之氣,也並非僅僅是對人霸氣十足,而是指做事、做人講究責任。

    霸氣也不是面對錯誤、面對批評吹鬍子瞪眼,讓人又懼又怕;也不是事情還沒有做,便四處宣揚唯恐天下誰人不知;更不是面對別人的不同意見甚至反面意見,冷冷一笑,高聲說道:「你懂什麼?」

    霸氣是一種面對困難,無論它在高、在難都有必勝的信念。霸氣也是一種面對他人無端指責,敢於爭辯、善於爭辯。敢於爭辯並不是說當面與之爭論,而是無論對方的地位有多高,都敢於用事實講清楚;善於爭辯則是要根據具體情況,對各種指責做出不同反應。

    如果有陌生人在場,對於指責應該盡可能的暫時忍耐,等到陌生人離開後再與同事、老闆進行解說;如果對方已經因為各種原因喪失了理智,在這種情況下也不要與之辯駁。因為在上述兩種前提下,你爭辯的結果只能是使事情變得更糟。

    霸氣也是一種面對暫時無法解決的困難,敢於暫時放棄的勇氣。許多情況下,因為競爭對手過於強大、困難很高、與他人人際關係過於僵化等原因,我們無法立刻解決問題。那麼,在許多人看來,寧可失敗也不願放棄。但是,這些卻並非真的具有霸氣。項羽烏江自刎,在我們看來這叫做「英雄氣短」。既然時機暫時未到,等待時機成熟也就是最理智的做法。

    有才華,更要有智慧

    抱怨者一般來說都有些才華,他們的學歷並不低,行業知識也很可能比較深厚,但為什麼他們卻經常失敗呢?其實關鍵問題就在於他們不會運用自己的知識。這些知識就像是流行在民間的一句俗語:「茶壺煮餃子——肚子裡有卻倒不出來」。

    由此,許多人便說他們很傻,但他們卻非常鬱悶——為什麼自己的知識總與社會的距離那麼遙遠。特別是關鍵時候,所學的知識卻顯得一無是處的時候。這就是沒有智慧——不知道如何運用知識的壞處。那麼,智慧從何處來呢?

    人際關係可以催生智慧

    可以說,人際關係也是一種生產力。抱怨者也知道人脈的重要,但是總覺得憑藉著自己的才華,可以找到許多朋友。許多人都會因為各種原因,而主動與自己結交。然而,實際上問題不是這麼簡單。

    有些人因為性格原因,造成自己往往事到臨頭把這些知識全都忘記。例如,明明許多人都知道不要當面批評他人,要讓人下得來台。但是,總到關鍵時刻忘記這一點。台上總經理正在講得高興,你突然插話說:「老總您說錯話了,那個字念……」總經理一聽先是一愣,接著冷冷一笑:「呵呵,你真是博學」。

    所以說,人際關係是一門大學問,它不但要學通更要運用嫻熟。知道自己的性格缺點,就需要在與他人進行人際關係時,懂得抑制這些不足。

    人際關係搞得好,不但事情容易解決更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識,讓知識轉化為智慧。俗話說得好:「一個朋友三個幫,一個籬笆三根樁。」沒有朋友的幫助許多事情根本無法獲得成功。總結說來,好的人際關係可以有以下好處:

    1.讓你借力解決問題

    無論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上,面對一些問題,我們暫時無法勝任,但是如果懂得借力可能就會很容易解決。例如,面對一個技術上的難點,無論你怎麼努力你都無法勝任。但是,某個同事或某個同學、朋友正好是這方面的人才,你借用他的智慧就可以解決問題。公司將任務委派給你,不會問你是如何完成的。他們看得一般都是結果,即使你找了十個外力幫助,結果只有一個。

    2.助你事半功倍

    許多事情在我們眼中,可能困難無比,但是在他人面前可能只需要一個電話、一張紙條就可以解決。這時候,運用得當人際關係,完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集思廣益,增加解決問題的力度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面對一個困難、問題,只要群策群力一般都可以獲得解決。別人的一句不經意談話,有可能就會使自己的難題得到解決。

    在某次圖書策劃會上,人們正在苦思冥想該如何出版一套故事書。這時,一個人偶然說了一句:「過去人們批判寓教於樂,但是,我總是覺得過去的寓教於樂說教太濃確實不對,但是寓教於樂這種思想並不錯,能否把知識放在人物對話中呢?」此言一出,人們紛紛如夢方醒。

    這就是集體的力量,一個人的才能在高,也無法和集體的力量相比。

    生活可以鍛煉智慧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