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網,又叫相逢中國。1998年10月成立,以三藩市(舊金山市,編者注)為總部,90%以上的僱員在中國工作,外經貿部下屬的中國資源出版公司在這家公司裡有股份。美商網與阿里巴巴一樣致力於建立進出口貿易中的電子市場。它的美國創建者說:「我們希望把向中國買100輛自行車做得同在亞馬遜上買一本書那麼容易。」
和這些對手競爭並不容易。與阿里巴巴完全不在買家和賣家之間設置障礙不同的是,美商網雖然對買家和賣家不收費用,但買家要瞭解賣家的話必須向他們交一筆費用;而環球資源則要求賣家每月交大約1000美元以便讓買家看到,而對買家則是免費的。
環球資源市場的一位營銷副總裁說:「我們與阿里巴巴最大的區別在於,我們是一家已經在B2B市場上把亞洲的買家和賣家聚合在一起有29年歷史的公司。」
在與環球資源和美商網競爭的過程中,馬雲確實有一些優勢。他的優勢首先體現在成本上,阿里巴巴最大的辦公區域在杭州,有19000平方米,年租金是8萬美元,只是硅谷租金的一個零頭。
人力資源成本同樣便宜。阿里巴巴150個僱員中90%是中國人。而一個3年資歷的電腦工程師價格是18000美元,而他們的硅谷同行要價一般在10萬美元左右。
資金:無疑對互聯網公司來說,熱錢時代已經過去了。馬雲說阿里巴巴準備上市,但不是很快。公司的財務官蔡崇信說阿里巴巴大約還有2000萬美元存在銀行,如果按照現在的燒錢速度大約還能維持18個月。馬雲認為那時市場會向那些生存下來的互聯網公司開放。
「我對現在的市場感到沮喪。」馬雲說,「不過市場的波動就像大浪淘沙,海灘上將只留下堅硬的岩石。」
西湖論劍
現在我們來看看阿里巴巴的活動有什麼不同。
「西湖論劍」是由阿里巴巴發起的互聯網論壇,最後成為杭州市政府每年舉辦的西博會項目中的一個。這個名字看起來更像是一場武術比賽,論壇在發起之初,因為偏居江南一隅,看起來並不引人注目,甚至算不上是一個頂級的項目。因為當時互聯網還處於高潮期,各種各樣的活動眾多。只是馬雲找來金庸作為賣點,所以還頗能吸引一點人氣,不過隨著金大俠在國內的事務日多,從第三屆西湖論劍他就沒有參與。不過這似乎不要緊,正是從第三屆開始,西湖論劍的人氣越來越旺,尤其是在互聯網經濟重新開始聚集人氣的2004年第四屆西湖論劍上,阿里巴巴的活動組織者們已經不得不開始拒絕一些報名要求參加的互聯網公司了。
顯然,我們在這裡已經看到了一個不同——與許多互聯網公司舉辦的活動不同的是,馬雲從一開始想辦的就是一個可以持續的活動。持續性,這本身就構成了一個不同。我們在後面可以看到這個活動所延伸出來的各種變化,但持續性仍是一個很有想法的起點。
西湖論劍之所以成為西湖論劍,是因為馬雲。馬雲是一個狂熱的武術愛好者,從少年時期就喜歡舞槍弄棒,稍長一點對金庸的武俠小說迷得不得了。後來這種愛好還發展到了阿里巴巴公司裡,到淘寶與eBay在C2C開戰的時候,為了激勵員工們面對看起來非常強大的eBay,馬雲把常練的頭手倒立作為一種激勵方式搬到了公司,讓員工們看看在倒立的情況下看到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也許正是因為這種原因,馬雲和金庸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有過一面之緣,在香港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見過面。武俠作者金庸和武俠迷馬雲看來十分投緣,那次飯後,金庸給馬雲題了一幅字:「多年神交、一見如故」。
2000年的阿里巴巴可能處於這個企業歷史上氣最壯的時候。阿里巴巴接連注入兩筆融資,從股東、管理層到員工,士氣都十分高漲。這種氣壯,可以用當時高盛公司的情況作一個說明,在他們的資金進入僅僅3個月後,孫正義的資金進入了阿里巴巴,從股權稀釋的比例來看,高盛的初始投資在此時就增值了4倍。同時由於阿里巴巴的B2B模式引起了國際媒體的重視並進而有很多報道,再加上阿里巴巴的模式本身對中小企業很有吸引力,網站的人氣也在節節上升。
不過,由於此前的低調和模式的特殊性,阿里巴巴在中國互聯網領域一直處於一個名氣較低的地位,不僅三大門戶網站的知名度要遠遠高於阿里巴巴,就是後來逐步消失的很多網站,如本章第一節中提到的中華網、人人網,知名度都要遠高於阿里巴巴。
馬雲決定要改變這種情況。他決心舉辦一個大型的活動來提高阿里巴巴的「江湖地位」。
可是拿什麼來吸引人氣呢?這在當時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資金充裕,互聯網新貴們為了吸引眼球幾乎把所有的方法都用遍了,沿著別人走過的道路再走一遍又是驕傲的馬雲所不能接受的。在2000年很長一段時間裡,阿里巴巴的高層一直都為這件事苦惱,直到有一天馬雲想到了請金庸來主持。
「那天馬雲想出這個主意以後,我們在聚會的那個茶館裡簡直是一片歡呼。」阿里巴巴的一個創業元老回憶說。「不過還有人懷疑金庸會不會來。於是,馬雲馬上就打電話給金庸,沒想到金庸在電話裡就答應來。於是又是一片歡呼。」
那麼,在互聯網新貴裡請哪些人呢?馬雲的想法是「當然是最頂尖的」。當時就定下了所謂的「五大掌門」:三大門戶的王志東、張朝陽、丁磊,當時做B2C正是如日中天的王峻濤和做B2B的馬雲自己。
有了金庸,馬雲就有了絕對的號召力。「五大掌門」裡有三個是武俠迷,除了馬雲自己,丁磊是「伴著武俠長大的」,他見到金庸的第一句話是:「金大俠,你把我們一代年輕人的時間給耽誤了呀」;而王峻濤更是佩服金庸到了五體投地的程度,馬雲打電話給他的時候,邀請的方式是這樣的:「你來不來隨便,不過金庸要來。」據一位與王峻濤關係不錯的記者說,王峻濤聽說金庸要參加,居然激動得兩眼一片模糊;對武俠一竅不通的張朝陽也是即刻決定來,「他可能覺得正好可以補上這一課」。
但是王志東表現得有點猶豫。「因為當時新浪處於老大的地位上,王志東可能覺得這樣的論壇更應該由新浪來主辦,被阿里巴巴佔了先會使他有一點點不爽。」不過在馬雲專門為此飛到北京邀請他之後,王志東也就答應了。
從形式上看起來,第一屆西湖論劍更像是一個互聯網巨頭們在幾年的搏殺之後的一次小憩。論壇的前一天,2000年9月9日,除了王志東之外的人都到了杭州,馬雲租用一條畫舫請大家在西湖上觀光,杭州市政府還為此專門提前打開了環繞西湖的景觀燈光;出生於大西北的張朝陽在這條船上,在丁磊的指導下平生第一次學會了吃螃蟹;在第二天論壇結束後,東道主馬雲送給自己和其他四巨頭的禮物是經金庸簽名並送出的《笑傲江湖》;而在論壇上,似乎談武俠也遠多於談網絡。馬雲說:「我們坐到一起,清靜地想一想一年多以來行業裡的變化,交流一下各自發生了一些什麼事情,這本身也是一種收穫。」
但實際上,就在這屆論壇上,金庸代表所有網民把一個嚴肅的問題用一種輕鬆的方式放到了這五大互聯網巨頭的面前。金庸說:「你們很忙,也不收錢。從國外調集資本,上市籌錢,規模做得很大,也很成功。但是錢花光了怎麼辦,維持不下去了怎麼辦?」同時他還委婉地說出了自己的擔心:「還有一個比方不是很恰當,武俠小說中有一些邪派武功可以把人家的功力吸過來,網絡公司要擴大也需要引入國外資金,把資金拿過來就不還給他了,所以這個比喻不是很恰當。但是吸收一些外資也是需要的,將來還需要還給他的。張無忌傷好了,遇到張三豐治一治傷,就是有借有還的。」
這正是互聯網在2000年遇到的最大問題。在「注意力經濟」、「規模經濟」、「眼球經濟」之後,當互聯網得到了人們的注意力、做大了規模、賺足了眼球之後,無論是在網民還是在投資人心裡,這個問題都會很自然地浮現出來。
直到今天看起來,當時這五個人的回答,還是十分耐人尋味的。
王志東當仁不讓地代表互聯網業界做了一個全面的回答。他說:「網絡公司要掙錢有四種方式。新浪網廣告收入4000萬元人民幣,這是第一種標準的掙錢方式。
「第二種掙錢的方式是收費服務。現在是免費的,不等於永遠是免費的,或者說現在這些東西是免費的,不等於以後出的東西都是免費的。有很多新的服務,是可以掙錢的,前一陣子討論過像電子郵件該不該收費等等,這就是一種思路了。當然,我並不主張電子郵件或者現在這樣的東西就要拿去掙錢。
「第三種掙錢的方法,其實是一種所謂的佣金的方法。網站幫助達成某種交易、解決某種問題之後,你把你在其中所取得的某種利益或者節省下來的某種價值分我一部分,電子商務絕大部分是這樣掙錢的,其他的也可以轉化成這樣一種方式。
「第四種標準掙錢的方式就是叫作提供解決方案,按照這種解決方案收費。ASP,或者一些軟件、系統集成等等,其實都屬於這一類。我有一種感覺,互聯網經濟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名詞,有各種各樣的花樣,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我覺得基本上有上面四種,你仔細去看它,其實這四種方式傳統經濟裡面都有了。我們只是換了一種玩法。從股市、從投資人那裡拿來的錢,我覺得不應算在內。」
張朝陽同意王志東的看法,沒有發表什麼意見。
丁磊補充說:「大家不要覺得網絡就等於網站,網絡背後有許許多多其他的東西。近15年來網絡對其他的硬件廠商有很大影響,網站不僅僅是網絡,服務性的硬件產業在背後有支持,這種局勢不會局限在其中的四種賺錢方式當中。任何一個發展起來都要花一定的錢,盈虧平衡以後才是賺錢的真方法。」
王峻濤認為:「正如金庸筆下這一系列大俠的功夫不是一夜之間練成的一樣,互聯網公司賺錢、整個互聯網行業會賺錢,我想這是肯定的,這是一定的。可是也要給互聯網企業留一點時間,這個行業和行業裡的企業都很年輕。」
馬雲則覺得:「賺錢有一二三四,我是覺得,看得清的模式不一定是最好的模式,看不出你怎麼賺錢的模式說不定才好。全世界的投資者,到現在為止看不清楚微軟怎麼賺錢,但它是賺錢最多的企業,用傳統的思路去考慮網絡經濟也許並不一定很對。另外一個,我覺得現在在中國這樣的情況下,發展網絡正是時候,在低潮的時候,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時候,正是練內功的時候。」
細細品味一下這五個人的談話,除了可以看到他們對2000年互聯網經濟不賺錢批評的回應外,多少還可以折射出他們心裡的自我評價。王志東顯然是領先心態,雖然此時距離新浪股東嘩變只有不到一年的時間了;張朝陽雖然「秀」名在外,但是在敏感問題上卻躲在了王志東的身後,把自己定位在「聰明的第二」的位置上;丁磊的發言強烈地彰顯出他是個技術派,心裡有很強的底氣;王峻濤則相對底氣不足些,因此要求延長考驗時間。而馬雲雖然與王峻濤一樣要求延長時間,但他的理由最具顛覆性,他甚至要求投資者不要用傳統經濟的思路來要求自己,言下頗有「你們都是錯的,只有我是對的」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