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第4章 再版前言
    一

    中國古人說,知易行難。兩年後再回頭看馬雲和他的阿里巴巴團隊,這句中國古話的份量顯得格外之重。

    也許是天意,2005年《阿里巴巴: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第一次出版,正好趕在了這個年輕的中國公司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性節點上。

    在本書第一次出版後一個月,作者受邀參加了阿里巴巴主辦的又一次互聯網論壇,這次論壇的名字,叫做「天下」。

    當其時也,正是馬雲和他的阿里巴巴從風景如畫的杭州走向世界的時候,在杭州剛剛修建完成的一家五星級酒店,馬雲迎來了互聯網的真正創始人——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而與克林頓一起出面為阿里巴巴的這次論壇捧場的,還有被稱為「互聯網酋長」的美籍華人楊致遠。

    此時的阿里巴巴和馬雲,對於很多人來說就是一個謎團,一個從天而降的大謎團。一個被很多人稱作瘋子和騙子的小個子,領著一群人在互聯網上鼓搗了幾年,居然弄得連美國前總統都知道,也真算是個奇跡了。

    因此本書的第一版承擔了一個使命,那就是在阿里巴巴沒有上市之前,把這個不為人所知的公司的本來,清晰地描述出來。

    在寫作本書的第一版時,作者固然深為馬雲所描述的阿里巴巴的過去和未來所感染。但對於馬雲和他的團隊能不能做到那個馬雲眼裡的未來,還在未知之中。作為一個資深財經記者,因為看多了大大小小公司的潮起潮落,對於企業家眼裡的那種未來願景保持質疑,是一種本能。

    而在兩年之後,阿里巴巴正在一步步地做到馬雲所描述的那塊「畫餅」中的每一步。因此我們在欽佩馬雲的戰略眼光的同時,也不得不欽佩他那個團隊卓越的執行力。

    當馬雲和他的阿里巴巴開始走向世界的時候,也正是他們在中國國內走進迷霧的時候。馬雲說,在此之前,在互聯網行業到處都是他的朋友,而在此之後,阿里巴巴受到了互聯網同行的「群毆」(馬雲語)。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原因很簡單,因為幾乎在一夜之間,人們發現,出了名的阿里巴巴其實佔領了中國互聯網行業一塊最肥沃的土地——商用世界,而阿里巴巴也成為中國互聯網行業真正的老大級公司。

    到2007年阿里巴巴即將上市的時候,這種趨勢可以清晰地看出來。2007年阿里巴巴上市之時,僅僅它的B2B一項,上市籌資金額就被證券分析師估值為10億美金,這已經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一個上市籌資之最。但是阿里巴巴的口袋裡還有更多的寶貝,並且還在製造更多的寶貝。從事C2C的淘寶已經在中國市場上讓它最主要的對手易趣徹底認輸;而互聯網支付工具——支付寶已經跨越了最艱難的起動階段,成為各方認可的第三方支付工具;阿里巴巴集團還成立了旨在幫助中小企業實現互聯網化的阿里軟件公司,被收購的搜索引擎雅虎也開始恢復生機。如果馬雲的意圖都能順利實現,那麼阿里巴巴無疑將會是中國、甚至是全球而言利用互聯網進行商務活動的最大公司。兩年前作者在本書中所描述的那個「WORKATALIBABA」的目標,正在被馬雲和他的同伴們一步一步地變成現實。

    做老大是要付出代價的,在任何一個江湖裡都是這樣。在這樣一個前提下,阿里巴巴受到同行和外部人士的模仿、誤解、批評甚至是攻擊,都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實。

    因此,我們也就有了再版《阿里巴巴: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一書的必要。作為一個觀察者,在這個年輕公司即將上市的時刻,再次與讀者分享這個也許會成為現實世界的顛覆者在九年中的成長經歷和它在成長過程中的寶貴經驗。

    2007年在阿里巴巴的歷史上是一個重要時點,這一年,他們上市了。而在這個時點上,一個重要的問題是:阿里巴巴為什麼會在這個時點上市?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馬雲一直把阿里巴巴的上市時間往後延遲。儘管他的終極目標是要把它打造成為一家「公眾公司」並希望它能活一百年以上的時間,但這個有著「妖精」之稱的小個子一直認為上市對於一家還「只在業務基礎上打了幾個基坑」的公司來說並不有利。作為一個上市公司,無論來自於交易所還是來自於公眾股股東的不同意見,對於公司運作都是一個很大的麻煩,當然,更為重要的是,上市公司向它的股東進行信息披露的義務,而這種披露,無疑也把公司相當多的信息告訴了它的對手。

    從阿里巴巴公司成立並很快知名起,上市的傳言就一直圍繞著它。對於很多互聯網公司來說,上市幾乎是創業團隊最終的目標。因為有著巨額投入,互聯網公司「燒錢」的經歷對於投資人和創業團隊來說是在黑夜裡行軍的過程,而上市無疑是將肩上的一部分負重交給了普通投資者,並且創業團隊也會獲得回報。

    但是對於阿里巴巴來說,這樣的負重並不存在。作為一個互聯網商務應用工具,阿里巴巴的B2B在網站運營不久後就開始盈利,而且現金流足以支撐它的整個事業。同時其員工隊伍也相當穩定,很多年輕人都非常看好阿里巴巴的未來,當這個公司橘色的招聘廣告出現在校園的時候,往往在學校引起很大的反響。其自身的員工隊伍也相當穩定,流失率很低。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阿里巴巴去上市了。又一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不過如果我們細緻地分析一下,在抽絲剝繭之後,還是會看到阿里巴巴在2007年上市的根本原因——與他的互聯網同行不同的是,馬雲把上市看作了一次交易,而在此時上市,這宗數額很大的交易相當合算。

    2007年可以說是中國金融元年,在整個中國大陸,以債券、股票、基金和期貨四大金剛為支柱的金融產品正式得到了政府最高領導層的肯定。而在這種肯定之下,中國國內多年以來藏富於民的結果開始顯露,大量民間資本開始流入資本市場。作為金融市場的主要場所——股票市場,結構性泡沫開始浮起。公司價值普遍被高估,市盈率高達五六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的股票相當之多。這種泡沫,從內陸傳到香港,由於內陸和香港之間有相當多的股票為同一家公司,而A股和H股的股價卻有相當的差異,因此大量內陸熱錢流向了香港股市,使得本來相對獨立的港股也受到了影響。

    這種影響,已經使相當多的商界和金融界人士感到不安。甚至香港商界最資深的領袖李嘉誠少有地出面對市場放話希望人們警惕泡沫,而著名經濟學家謝國忠更是為未來可能存在的金融風波而感到擔憂。

    而此時,恰好是一個公司上市最為合算的時候。股市的結構性泡沫意味著公司股價的普遍高估,而阿里巴巴同時具有中國和互聯網兩大概念,在此時籌資,無疑會佔到相當大的便宜。

    當然,馬雲統領下的阿里巴巴能佔到這個便宜,也確實是因為公司本身優秀的緣故。由於現金流正常、公司穩定,阿里巴巴可以從容選擇上市時機,而不是像大多數互聯網公司一樣被市場和投資人所選擇。這也再一次證明了馬雲所說的:「客戶第一、員工第二、投資人只是娘舅」的說法。

    不過令人驚訝的,倒不是阿里巴巴在這個時點上市本身,而是作為決策者馬雲和他的團隊,他們什麼時候變成了金融上的專家?

    作為一本記錄中國公司歷史的書籍,本書的第一版對阿里巴巴下了很多結論,也留了很多懸念。因為一個公司是活的,它在不斷前進,自身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作為一個財經觀察者,作者很高興看到的是,我在本書首版中對阿里巴巴下的很多結論都得到的應驗,在一部分領域,阿里巴巴的實踐甚至還超過了我的判斷。因此本書的首版對於它的讀者來說是相當有用的——如果讀者是出於好奇而閱讀,那麼它告訴了你一個非常優秀的創業理念和公司運作方法;如果你是想瞭解這個公司,那麼它告訴了你一個正在飽受爭論的公司其實也許是你就業的一個好去處;如果你是一個電子商務的實踐者,那它告訴了你一個可以穩定發展的平台。

    那麼本書的修訂版可以告訴你什麼?除了上述之外,應該還有很多。一個快公司該如何成長?一個中國公司是如何打敗跨國公司的中國分部的?等等。

    阿里巴巴的未來會怎樣,著名的互聯網評論者方興東說:「不出意外的話,阿里巴巴將會成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

    對於馬雲和他那支成長於中國後短缺時代的草根團隊來說,也許一句話能最好地總結他們的經驗:「自助者天助,助人者天助。」

    讓我們進入這個阿里巴巴的世界。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