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個什麼玩意兒 第23章 職位越高,苦惱越大 (2)
    疾病的恐慌。過了三十的人會突然發現,許多重大病症的發病年齡正在年輕化。一些人有了目睹或聽說同事、朋友、朋友的朋友因得了癌症、尿毒症或一些莫名其妙的血液病症從而一蹶不振的經歷。除了少數人能身體力行鍛煉+健康作息+健康飲食的積極預防措施之外,更多的人還是把解決方案向透支體力多賺錢財傾斜,希冀萬一不走運之後起碼用得起盡可能好的醫療措施。

    財產的恐慌。有一套房子的怕房子的所有權將來不是自己的,不是只買了50-70年的使用權嗎?有兩套以上房子的怕將來這些不動產難以變現。有現金的怕幾十年後雞蛋變成一百元一隻……這種恐慌轉變成中產階層裡的一小股移民潮,換個身份,再回來掙錢並生活著。不過移民之後又有多出來的煩惱。一位成功將孩子生在美國從而成為美籍華人的父母的夫婦在回國工作後正為孩子的教育問題發愁。因為孩子是外籍人士,他們必須支付一筆額外的昂貴學費讓孩子在中國接受教育。還有,每年歲末發行的金條金磚也成為投資熱門。這大概是另一種緩解財產恐慌的解決方案。

    落後的恐慌。在階層以超音速之勢分化時,每個人都想拉住上一層的把手,生怕被當年的同窗或坐在隔壁的同事遠遠地甩在下面。這種對落後的恐懼還體現在人人都在努力成為知道分子的現象上。沒文化不要緊,但不能不知道別人都知道的事。

    這個時候再看看「浮躁」的標籤,是不是會有更加複雜的感受?

    親力親為的老總們

    在我採訪過或接觸過的公司董事長或總經理中,其中很多人有著將基層工作干預到底的強烈慾望,經常是一但看不順眼,馬上就捋起袖子,親自上陣。

    一位奢侈品公司的亞太區CEO,在店門開張之前,跑到櫥窗裡,親自幫塑膠模特穿衣服,因為嫌店員把模特身上的褲角捲得不夠有型。一位傳媒集團的老總,親自修改記者的稿子,並把帶修改痕跡的稿件張貼示眾。一位家俱公司董事長,視察車間時,拿起刨子刨木頭,為木工樹立新質量標準。其敬業精神之高尚,做事身段之低微,足以讓以他們為職業目標的人喪膽而逃。

    做那麼高的職位,還不好好呆在辦公室裡品品酒,高爾夫球場裡和商業夥伴道道家常,瞎折騰什麼呀?

    這種類型的老總有一個共同特徵:從基層做起,挑剔細節,強調執行力,並且,精力極其充沛。當他白天手把手告訴你PPT文件中的公司Logo應該怎麼放置,而第二天早上又在管理層會議上宣講公司明年業務的新方向時,除了嫉妒他們看上去同樣平凡的身軀居然能產生如此大的能量之外,你只能用「他們沒有生活」來安慰自己。

    和這種超人老總共事,滋味可用一言難盡形容。總的來說,就是共事時感覺百般折磨,離開後感覺受益良多。而其中最大的受益大概會是對成功的理解有了徹底的轉變,那就是,原來成功不僅意味著財富和地位的上升,成功同樣意味著更辛苦的賣命工作。因為當你獲得成功時,賣命工作已經成為了你的生活習慣,甚至變成人生宗旨,丟掉這種習慣有時不僅不會帶來更大的幸福,反而會感到手足無措。

    在如今的職場,這些身段極低的老總和好多架子極高的員工相映成趣。在一家時裝公司,我見到過很經典的一幕場景:模特在為當季新衣拍照時,身上的衣服好像顯得過於寬鬆。老總讓下面的經理想想辦法,下面的經理馬上把活兒派到下下面去。這時,老總不知從哪裡找出一根別針,走到模特身後,親手把寬鬆的衣服別起來說:「這樣可以了。」大概從此以後,下面的經理和下下面的經理們都不會忘了在口袋裡放一根別針了。

    親力親為的風格一旦形成,會蔓延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認識的一位女市場經理在家裡裝修時,嫌裝修工人牆漆刷得不夠好,當即就拎著油漆桶爬梯子上牆了。結果令油漆工人瞠目結舌。很顯然,她的刷油漆技能的現場演示的確開啟了油漆工人的眼界——原來牆還可以這麼刷——但是那牆面已被她破壞得一遍斑駁,油漆工人只好鏟掉牆面,重新來過。

    老闆得有形象工程

    最近聽到的形象最糟的老闆表現如下:平時他熱衷於和員工探討禪宗與道家的異同,人性與神性的交疊等話題,因為他閱讀廣博、妙語連珠,並常在會議上迸出誰也聽不懂的人名和學派名稱,因而在公司員工中成功地培養出一批粉絲。只是在客戶面前,他會突然變身為銅臭味十足的生意人,所有的禪與道,人性與神性,都改道向錢進,並且是在中國市場做事所謂的「ABC商業秘訣」(Alcohol,Beauty,Commission酒精+美女+回扣)的忠實信徒。他的員工抱怨說:做個純粹的生意人挺好,做個一味研究禪與道的閒雲野鶴也挺好,像他這樣說的是一套,做的卻是另外一套,讓人覺得挺噁心的。

    老闆的職業形象對於公司的士氣和文化實在太重要了。有個自己開公司的朋友對此理解得頗為深刻。他每天早上8點準時出現在公司,晚上不到9點絕對不離開,而且離開辦公室時,只要有一個同事在,他都會把會議桌上的一次性紙杯扔進垃圾桶,並一邊扔一邊對員工講:這雖然是小事,卻關乎公司形象。這位在公司成功地樹立起勞動模範形象的小老闆,在家裡卻是個連衣服掉在地上都不會去撿的懶漢。很顯然,作為公司的管理者,他已經把自己在公司裡的所有言行視為工作的一部分。整理剩茶杯,已經不再是行為習慣的小節那麼簡單,而是傳遞著一種行為規範和領導者身先士卒的帶頭作用。

    在某種程度上,老闆在公司的形象甚至有了做秀的性質。一次我在一個副總經理的辦公室裡,一邊看著他對下屬嚴肅地提著要求,一邊關上門後向我牢騷:「哎,不如出去自己做。有自己的事情做,誰還來幹這種破事!」

    一般來說,這樣的老闆形象終有幻滅的一天。沒有人的演技能純熟到24小時的忘我境界。

    更多成功的老闆在扮演他們自己:為工作癡迷,對細節要求近乎苛刻,擅長演講、講話有煽動性,霸道、一言堂,見識卓越、判斷精確……或者,也許他們曾經不是這樣,而是為了工作的成功,經過後天的克制與努力變成了這樣。但與若干年前的他們相比,他們現在工作中的形象,反而更接近他們的真實狀態。反而是原先那個他,變得虛幻模糊了。

    老闆嫉妒下屬?

    在提到自己的老闆時,一位女朋友憤憤地指出:「我們老闆雖然千好萬好,但她有個致命的弱點——她嫉妒我們。」罪狀如下——

    她經常的演講辭是:「我打拼了十年才……」,這句開場白經常發生在下屬接到了客戶的犒賞性海外旅行邀請時或者下屬提出休假申請時,可想而知,伴隨著這句開場白的結論通常是旅行和休假被駁回;

    不希望看到下屬穿得比自己貴。這是不是女老闆的通病?偶爾發生撞衫事故,她會大叫:「不會吧,你居然敢穿得和我一樣?」這個「敢」字,很刺耳。

    厭惡志向過於遠大的下屬。沒志向的下屬缺乏上進心,她不喜歡。志向過於遠大,遠大到高於她現在的地位時,她就會狠狠地打擊,逢人便拿來當笑話說。

    綜上所述,這位帶著明顯的「多年媳婦熬成婆」印記的老闆為自己的嫉妒心付出了高昂代價,雖然在為下屬爭取薪酬和福利方面不遺餘力,但她並不受下屬愛戴,恰恰相反,提到她時,基本上全是抱怨。

    嫉妒下屬的當然不止女老闆。我聽說過一位擅於打擊報復的男老闆的事跡,沒有洋學歷的他常在例會上自嘲:「以前我一直遺憾當初留學被拒簽了,不過現在居然領導了一堆留過學的人。」即便會議室的落地玻璃窗全部打開,也趕不走那濃濃的醋味兒。

    有的老闆喜歡僱用家境富裕的人——不會和他斤斤計較錢的事兒唄!但這樣的下屬又常常讓他們陷入嫉妒的尷尬中。遇到加班,人家頭也不回地走了:「扣獎金?愛扣扣去吧。」一有不順,人家甩甩袖子離職了:「這個月的工錢咱不要了!」這種視金錢如糞土的胸懷不僅把老闆手上的那點權力輕輕化解掉,更是把他置入絕望的嫉妒情緒中。

    雖然嫉妒是人的天性,但熱愛嫉妒的人擅於從身邊任何人身上找到嫉妒的題材。年輕的下屬和同級別同事、別人富裕的家境、下屬身上貪玩貪靚卻不貪職位的心態,甚至見到電視上的名主持都會嫉妒:他懂什麼?根本沒法做這種專業性訪問。恨不得鑽進電視屏幕取而代之。

    一不小心被老闆嫉妒上還真難找到什麼良藥,但別人的病哪裡需要你來吃藥?除了低調做人——這種方法總是那麼討人喜歡,你就幸慶自己居然能在老闆身上發現優越感吧。事實上,最可悲的老闆就是那種讓下屬不屑效仿的老闆,嫉妒下屬的老闆肯定是其中之一。

    更多的男老闆擅於保護自己,盡量不讓自己的嫉妒心有爆發的機會。比如一個年紀輕輕當上公司總經理的小伙子,他喜歡聘用比自己年輕或者至少看上去比自己年輕的下屬。他最討厭聽到的來自下屬的話就是「以我的經驗……」,「經驗」二字是他的命門。而讓他最受用的馬屁則是:「雖然我年紀比您大,但您實在是比我成熟多了。」為了不讓自己陷進「嫉妒」的漩渦,他採取的公司新政經常讓那些以「經驗」自居的高管品嚐到經驗主義的惡果。一年半之後,他的高管層的平均年齡降低了十歲。他再也不用擔心自己染上「嫉妒」這種病了。

    中產了又怎樣

    對於當下時興的「中產階級」大討論,一位理財咨詢行業的從業者說:「我覺得這個討論非常有意義,畢竟社會對我們這個群體的關注實在太少了。」

    毫無疑問,他早就死心塌地把自己歸入到「中產」這個行列中了。作為這個行列中的一員,他很坦然地要求社會給予他所在人群更多地關懷和矚目,就像公司裡的員工要求公司增加健身津貼那樣義正詞嚴。

    和他相比,另一位剛工作三五年的市場經理則沒這麼自信。在談到一個房產的話題時,他說:「雖然我沒買房,但……也算中產吧。」我很後悔當時沒有追問他認為自己是中產的依據是什麼,是銀行存款百萬以上,是開別克或者帕薩特,還是因為他對紅酒特別有研究,家裡光葡萄酒杯就有130多只?

    這麼多人急於把自己歸入「中產」的陣營裡,有點像小學生急於加入少先隊,首先是把自己和其他人區別開來,注意,這裡的「其他人」,指的是看上去不怎麼樣的一些人;然後有一種找到組織的歸屬感,注意,這裡的「組織」,指的是看上去很怎麼樣一些組織。

    拋開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對「中產」的種種界定,在普通中國人的想像中,中產就意味著有房有車有存款,有一定的餘錢享受生活——品酒啊旅行啊等等、等等,對於剛剛習慣喝烹煮咖啡才沒幾年的中國人來說,這當然是個值得自己歸屬的優質社群。就像五六年前「小資」這個詞剛剛流行起來那陣,表明自己喜歡在咖啡館裡坐一個下午,意味著躋身「小資」行列,意味著擁有了一種超越別人生活水準的生活品味。短短幾年,因為「中產」這個詞的興起,「小資」已經淪為窮風流的代名詞。現在你再說誰「小資」,恐怕只能招致對方的白眼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