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個什麼玩意兒 第21章 成功沒想像中那麼美 (3)
    不如約幾個圈中好友,去泡泡吧,罵罵老闆,笑一笑,開開懷。實在撐不住了,就罵罵錢:錢這個東西,真他媽不是東西。把自己為錢途所做的努力全盤否定,然後欣然入睡。第二天太陽起來的時候,繼續錢途征程。

    只是人和人是不一樣的。真的有人很享受這種極限生存。有的老闆一天只睡四五個小時,得知你仍需要八小時睡眠的時候,十分不解。還有的女員工只休20天產假,孕期工作絲毫不懈怠,生怕被人歧視為「孕婦」。她們還會不屑地說:全世界只有中國人才坐月子。

    最近有個在廣告公司做的女朋友很是胸悶。她雖有才華,但戀愛經歷卻不豐富,27歲只談過兩場戀愛。老闆和她談話時說:你呢,其餘都好,就是太良家了!在老闆心中,女職員最好是千帆過盡的情場老手。這樣做廣告創意的時候,才會把兩性關係塑造得高潮迭起、扣人心弦。

    良家女決定在簡歷上添上:戀愛經歷無數、手段高明等字樣,並在短期內將前男友數量由2個提高到8—10個。看來她除了要廢寢忘食加班,還要廢寢忘食談戀愛了。

    「光棍兒」公司的怪現象

    二十年前的中國電視劇裡,常有領導同志為了關心群眾的生活、讓群眾更好地為人民服務,而為群眾指定配偶的情節。現在也許很多人會覺得荒謬。但更荒謬的是,如今的許多企業主正重複著當年領導同志的行為,積極地為自己的員工提供在公司內找對象的條件,目的則是為了讓員工更好地為公司服務。

    一位IT公司的總裁透露,他們公司在招聘前台、行政、人事等後勤工作性質的員工時,有性別、年齡、外型及婚姻狀況等方面的歧視,總的來說,傾向於選擇年輕漂亮的單身女性,工作經驗和學歷背景等倒在其次,主要目的就是想為公司的業務骨幹儲備談戀愛的選擇對象。看到我錯愕的表情時,他從容地解釋:「我們的技術骨幹們很可憐,每天十幾個小時對著電腦,哪裡有時間去談戀愛,哪裡有機會去認識女孩子?公司能為他們在這方面做點貢獻是應該的。」

    很難想像得到這類工作的女孩子們會怎麼想。儘管已經過了領導們「賜婚」的時代,但得知自己還肩負著這種使命,在我的想像中,應該不是一件值得歡呼雀躍的事。尤其是對於工作能力很強的女孩來說,出於這種原因被錄取,甚至隱隱會感受到某種恥辱。

    但事實上是我多慮了。恰恰有很多女孩兒非常樂意到這樣的光棍兒公司來當後勤,並積極配合聘用方公司領導的意圖,為合適的業務骨幹解決婚戀問題,更主要的動機是,為自己解決婚戀問題。因為市面上一方面光棍兒公司大把,一方面以女員工為主的公司裡女光棍兒也大把。你覺得是男精英光棍兒在挑老婆,女精英光棍兒們還覺得這是個釣得金龜婿的大好機會呢。甚至有好幾個女孩對我說:如果你知道有這種光棍兒公司,千萬記得推薦我!我請你吃飯。

    如果真的能解決生活伴侶的問題,絕不僅僅是「吃飯」這麼簡單。一位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工作的男性技術人員表示,如果公司裡年輕漂亮的女孩兒多一點,哪怕薪水少一點都無所謂。據說張江高科技園區裡的光棍兒男士群體,已經被冠以「張江男」的稱號,除了字面意思外,這個稱號還意味著薪金不錯、工作忙碌、與外界尤其是外界女性接觸少,情趣欠缺,是大把女光棍兒心目中不適合戀愛但適合結婚過日子的好選擇。甚至上海有職業女性提議,應該有中介公司組織「張江一日游」,為男女光棍兒們牽線搭橋。

    社會分工的日趨細化可能會讓這個問題越發嚴重。男女兩性很可能因為各自不同的天性而逐漸匯聚到不同的行業。以前在鋼鐵廠附近會設立相應的紡織廠,據說就是為了便於大家聯誼。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高科技園區附近也會有類似紡織廠的女性為主體的公司出現。

    所謂「個人發展」

    「個人發展」這個詞最常出現在辭職信裡。絕大部分人辭職的原因都是為了「個人發展」。只是發展什麼,朝什麼方向發展,需要用怎樣的代價來迎接發展,並不是每個人都想得很清楚。

    一個同行在原先的職位上躑躅了五年後,遇到一個砰然心動的機會,可以一夜之間薪水和職位連升三級。但面對著似錦的前程,他又猶豫了,因為這份新工作有可能極不穩定,一年半載關門大吉也說不定。一邊是駕輕就熟但談不上有什麼「發展」的平淡職業,一邊是新鮮刺激很可能有點過度「發展」的風險人生。對於「發展」,他已經做好準備,但對於「發展」帶來的風險,他顯然有點準備不足。

    對大部分人來說,「升職」和「加薪」就是最好的個人發展。但也有人不這麼認為。一個受過良好教育、寫得一手好文章又出國鍍了金的女朋友,為了更好的「個人發展」,辭掉在畫廊的舒適工作,去擔任家庭總經理的角色去了。管理家庭內務、她的老公和兒子之餘,看看展覽,或者為媒體寫寫文章,過著緊張忙碌的主婦生活。她並沒有嫁給大款。事實上,如果住在不那麼熱門地段的兩室一廳裡,並且不吃進口橙子的話,她和她兒子的生活費花銷也沒想像中那麼大。

    一位在中國遊蕩的英國攝影師覺得很詫異,為什麼在中國人人都需要努力朝著高薪高職的方向「發展」自己呢,在他看來,這就像韌帶很緊的人為了完成一個瑜珈姿勢而拚命折磨自己的肢體一樣。他家三兄弟,一個混得挺好的律師,一個雲遊四方的攝影師,還有一個泥瓦匠。在他眼裡,他們都發展得很好。尤其是對於那個泥瓦匠兄弟:「他生來不喜歡讀書。但我相信他找到了自己的生活。」

    更多的人沒有找到。一位現任某中型企業高管階層的朋友說:每晚的應酬、每天的人際糾紛,每場各懷鬼胎的會議,對他而言都是付出、付出再付出。感性的角度,他不喜歡把自己陷在這種種複雜的鬥爭中;但他的理性促使他選擇了這種方向的「發展」,他的聰明也使他的「發展」運行得比較順利。然而如果他原來的設計本行也能夠給他帶來一輛廣本外加一個司機,並且收穫一眾尊敬的目光的話,他肯定更願意做回他的工業品設計師的行當。他的這種狀態,或許在一些人的眼裡,是非常成功的「個人發展」,但到了那位英國攝影師的嘴裡,很可能就變成了:「嗯,他過得挺體面的,但好像沒找到自己的生活。」

    億萬富翁的生活

    在某位產業界新貴的公司做事的朋友感慨很多:公司高層那幾個人,都是上億的身家,每天早上9點進公司,晚上12點才走,而且是星期一至星期七,年中無休。中午和晚上叫兩個盒飯,12塊錢的那種。平時從頭到腳的裝扮加起來不超過500元,偶爾有人拎了個新款Gucci包,身上穿著的卻是破舊的圓領汗衫--這個包估計是從外面談判結束時抽幾分鐘閃進店裡買的,進門就問,最新的最貴的是哪個?然後趕緊刷了卡走人。

    結論是:本以為天天能親眼見到億萬富翁的生活是件有意思的事,結果真沒意思。

    事實上,我所接觸到的白手起家的富翁們,幾乎個個都過著這樣的生活。一次在茶館裡偶遇一位超級富豪,那是週日,他和手下幾名精兵強將正在開會。遠遠地只看見他在不停地打著手勢,表情興奮,我們進來的時候他們就在開會,直到兩小時後我們散去時,他的演說還沒有結束的意思。後來知道,這不過是他們公司的例行會議而已,會議主題主要是公司遠大的前景,會議內容主要是富豪的演講,會議目標主要是讓大家由每天工作12個小時增加至13個小時。但是,據說精兵強將們非常迷戀這樣的演講,他們總是被富豪的激情所感染,眼前幻化出的場景是自己變成了坐在主位上的富豪,不同的是,不是在開動員會,而是在瑞士滑雪。

    這正是大部分人和億萬富翁的差距。大部分人夢想的是如何花掉億萬財產,而真正的富豪從來想的都是如何掙到更多的財產,如何擴展事業的版圖。他們在掙錢上獲得的樂趣遠遠超過刷卡。想想也很有道理:掙錢多難,而我做到了,多有成就感。刷卡呢?白癡都會,有什麼意思。因此對付這種低智商的事情,最好是在談判的間隙,去酒店大堂洗手間的途中,順路刷掉,一分鐘完事。節約下來的時間,可以再去掙更多的錢和更多高難度的成就感。

    和幾位億萬富翁共同工作了半年之後,我的朋友已經斷了自己當億萬富翁的念頭。不是不想要那麼多錢,而是實在不願意成為、而且也無法成為那樣一個工作狂人。感覺他的心態好了很多,努力掙工資但態度積極,只是偶爾會祈禱:下輩子願投胎做億萬富翁的孩子。

    我結不起第五次婚了

    自己開公司的朋友決定違法進行一項商業操作。他的算盤是這樣的,就算被「違法必究」了,不過依法賠償兩三萬元,更何況中國的法律一向講究情與理相結合,在人情的作用下,也許可以用更少的成本搞定,但通過違法可以為他節約十萬以上。作為一個精明的商人,被認為是道德底線的法律對他而言不過是一個成本因素。他行事的原則是:究竟是違法的成本高,還是不違法的成本高。如果他還有時間考慮這樣做是否道德的話,充其量也就像談完生意後和女士們談談愛情哲學,是對緊張商務生活的調劑。

    在一小群精英的生活當中,「金本位」的行為模式日漸清晰。不用讀經濟學大師寫的日常經濟學,他們也可以做出對自己利益最大的選擇,絕對冷靜而理性。

    以前遇到過一位英國爵士,做藝術經紀、房產等各種生意。他很喜歡講述自己以前的四段婚史,並為曾經擁有意大利白人妻子、拉美籍紅頭髮妻子、非洲裔黑人妻子以及亞美混血籍妻子而感到自豪。定居上海的他如今又有了上海女友,面對是否會再婚的問題,卻聳聳肩拉出空蕩蕩的褲子口袋說:我結不起第五次婚了,因為怕將來再多付一個人的贍養費。和他情況相似但婚史規模略遜於他的另一位商務精英卻不介意再次進入婚姻,一百次也不介意,因為他總能成功地將離婚成本控制在最低。如果這位英國爵士向他取取經的話,應該會快樂地奔向第五次婚姻吧。

    周圍日子過得很滋潤的中產朋友幾乎個個都是經濟學家,都有一套最適合自己的生活經濟學的理論。他們懂得為了不被罰款200元而主動將車停到收費停車庫,也會及時終止波及面太廣的涉嫌商業欺詐的行為,那是因為考慮到以後很可能導致信用成本的大幅提高。在上海突擊檢查亂穿人行道的時候,為了不交30元的罰款,大街上的行人絕大多數都真的在紅燈停,綠燈走。可惜現在執法的交警又鬆懈了,亂穿馬路的現象又捲土重來。大概是執法的成本太高吧,在盜版光盤已經廉價到論斤稱的低成本時代,執法的成本不知何時能降下來。

    我的好友最近重新愛上了看《動物世界》。他突然發現,人的行為模式和動物的幾乎是一致的,一言以蔽之,都是趨利的,只是這「利」帶著明顯的個性化差異。如此看來,連動物都是懂經濟學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