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的精神 第七章 我的思想微博:寂美守拙安貧樂道
    我一直認為信奉遁世哲學的佛教從來沒有真正遁世過,真正的遁世只能引來脫離民眾和避開人間的結果,而佛教再清高也是人間的佛教。佛教不應該僅僅滿足於擁有一些明哲保身、獨善其法、出世解脫、退避三舍的信仰人群,而應該倡行入世果敢、無私無畏的俠客精神,以情為神,以愛為法,以美意善事為禪,以平等祥和為行。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索性張旗入世呢?現代佛教必須走出廟堂,走出教典,走出煩瑣的儀式,走出僧人集團,走出宗教派別,走出袈裟僧衣的包裝,走向一切戰爭、動亂、恐怖、威脅,以及由此造成的饑荒、死亡、病困、絕望,走向眾生的需要和一切人的心靈,走向釋迦牟尼的本意,把人從物質和慾望的奴役中解放出來。

    但現代佛寺和佛僧在張旗入世的時候,卻顯得力不從心,因為它無法用愛的力量去影響我們這個仇恨遍地、爭鬥不休的地球,不能自甘貧賤,而後成為窮人的知心朋友,而後拯救窮人的苦難和尊嚴。饑荒的地區看不到他們,災難的時候看不到他們,佈施的時候看不到他們,由寺院和僧人創辦的孤兒院更是少而又少。

    更有真人法師喜歡養尊處優,喜歡給達官商貴講經說法。而底層百姓卻永遠慚愧,見一法師比見觀世音菩薩還要難。過去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現在是「造一浮屠,勝救七條人命」。廟宇越來越富麗廓敞,救度越來越稀缺吝嗇。錦衣華服,香車寶馬,很多都是披著袈裟的商人掮客,佛門的腐敗,是在在可見了。

    佛說眾生平等。但佛寺卻以昂貴的門票拒絕了窮人的膜拜。就算進了門還有掛紅、點燈、算命等收費陷阱,還有第一炷香幾萬、第二炷香幾千的巧取豪奪。我就不信佛是見錢眼開的,你們這樣做跟佛商量了沒有?佛寺是信仰的驛站而不是收錢的口袋。這個世界最需要安慰的是窮人,善心抵萬金,千萬別敗壞了佛的名聲!

    還有一些崇尚入世的,把爭名逐利看成了分內的義務,辦實體,搞創收,秀表演,傳播的居然是爭雄鬥狠的武功,而不是相親相善的愛心。就算武功是佛教文化,也不過是形而下的機巧,無法代表釋迦情懷、佛法精神、三寶境界。佛教少幾門武功,根本算不了什麼,要是少了愛心和息爭罷仇的動機,那就是天崩地坼。

    誠然武功可以強身健體,但真正的強身健體是淡泊名利、清淨無垢,尤其在這個物質主義甚囂塵上的時代,就更不能亂了自性,壞了佛境。佛是健心的、護生的、施愛的、守空的,守空就是信守無恨無利之空,守空有愛便是金剛不壞。它抗衡的是大強盜的核威脅以及所有的戰爭,它要實現世界和平,而不是遇難自保。

    佛寺的功德應該是消除天下所有以互打互鬥為目標的「武功」,而不是弘揚什麼「武文化」。讓世界通過武功認識中國佛教,其實是佛教的恥辱,它讓許多佛教的信仰者深感不安。還是學學人家特蕾莎修女吧,用自身的樸素和清貧,獲得精神的華麗和富足,用愛與人性去戰勝一切,包括貪婪和瞋恨,包括空間和時間。

    獻身於信仰的人比如僧人,一定要警惕物質的侵害,斷離俗塵首先要在樸實而低廉的生活狀態中體現。僧人可以不創造財富,他們是被佈施的人群,因為他們從事著高尚的淨化靈魂的工作。但如果他們也電腦專車、手機數碼地奢侈起來,就違背了為人類精神甘受清貧的信仰契約。它讓我們思考:和尚存在的意義在哪裡?

    多次聽說「僧人也要吃飯」的說法。我以為維持最低生活水準,是僧人取信於社會的首要前提。社會敬重他們,正是因為他們以清貧為擔當,以享樂為犧牲。而一旦他們放棄擔當和犧牲,混跡於滾滾紅塵,自己不敬重自己,那就是對信眾的傷害甚至欺騙。一個自陷泥坑無力自拔卻揚言救渡眾生的人,眾生如何信得過?

    佛教流傳至今,就因為它堅守了人類的另一種價值:摒絕物質的虛無境界、寂美靜雅的精神高度。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僧人也;以不貪為寶,以不財為臧,僧人也;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而猶歡,僧人也;古來芳餌下,誰能不吞鉤?僧人也。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非真僧人也。該是整肅自己的時候了,佛門!

    恬淡靜守、安貧樂道是僧人對佛陀事業的繼承,也是他們對眾生的承諾。堅守信仰有時就是堅守原有的生活姿態。只有他們那種拒絕物質污染的生活才是最有影響力的信仰方式。與時俱進的可以是經濟和政治,卻不能是優雅的清貧、高尚的情操。梅花香自苦寒來的現代意義是:你不苦不寒就不可能梅放花香、萬人讚賞。

    世界越喧鬧奢靡,佛門就越要清淨無垢,否則你怎麼成為淨土呢?怎麼會是精神避難的虛捨呢?怎麼指導迷眾走向物慾之外的澄門妙界呢?怎麼能挽救眾生脫離貪瞋癡妄的苦海呢?投身商界,放縱物慾,是佛教的自殺。穿著袈裟經商的人,對佛陀、對信仰、對眾生都是一種傷害,不如丟開不渡己也不渡人的方舟,直接下海。

    在這裡我想引用不朽的尊者米拉日巴的臨終證悟:輪迴的世界裡,積攢的要耗盡,造作的要壞滅,聚合的要分散,生了的要死去。無法避免的苦惱啊,什麼時候消失呢?就在拋棄苦業,不攢、不造、不聚、不佔的時候,就在求證無生之妙諦的時候。除了活命和證悟之需,什麼也不要就是最殊勝的方便和禳解之法。

    《伏藏》中古茹邱澤喇嘛捨棄布達拉宮峰座大活佛,去做一窮鄉僻壤的鄉長;香波王子拒絕伏藏大師的桂冠,撲向俗世的媽媽;倉央嘉措脫離宗教而成現實真佛,創辦孤兒莊園。他們都是走向理想人性:佛法乃踐行之法、濟世之法、人性之法。有佛的人做官不貪,有愛的人經商不奸,有恥的人掌權必賢,有信的人為富必善。

    為什麼不能單純樸素呢?單純是因為質量第一,樸素是因為青春常在。不多餘,不浮艷,鉛華洗淨。穿最簡單的衣服,男人和女人的魅力就會遞增;吃最簡單的食物,身體的麻煩就會遞減。單純樸素拒絕張揚傲慢,它是謙遜的伴侶,在節儉而低調的平凡中收斂起高貴與魅力。君不見,水因善下能成海,山不爭高自極天。

    佛教食素,西藏的喇嘛食肉是因為不食肉就無法生存。天主教和基督教照理也不該食肉,看《創世記》就可知道。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造人,使他們管理魚、鳥、牲畜、昆蟲。」神說:「我將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做食物。」上帝的旨意很明確:動物是被管理的,植物才是被食用的。

    營養學家說人必須吃肉,牛羊豬的肉富含鋅鐵鈣。我想問的是:牛羊豬的鋅鐵鈣是哪兒來的?是不是吃草吃來的?它們能吃來,我們人類怎麼就不能?可見即使不吃牛羊豬,人體本身就能產生鋅鐵鈣,這是自然賦予的本能,是生命的自我完善。如果你非要用牛羊豬補充,你自身產生鋅鐵鈣的能力就會下降,這叫用進廢退。

    對食素,男人比女人更多一重擔憂。其實食素並不影響那方面的能力,反而愈素愈強。不用科學考證,動物就能告訴我們:食肉動物大多一夫一妻,子嗣稀缺。食草動物大多以一當十,瓜瓞綿綿。一隻公羊能讓四十隻母羊懷孕,牛馬駝鹿類似。人類的祖先早就知道,所以生殖崇拜中有公羊公牛的圖騰,卻鮮有虎豹獅狼。

    麇集越多越感到我不在人群裡。來自天性的離群索居的心理,讓我常常覺得地球上只有我一人行走,一人面對著所有已知和未知的神。是的,我那麼警惕稠人廣眾,本能地以為人一旦群聚,就沒什麼好事,就會出現精神「踩踏」。眾說紛紜或眾口一詞時,連呼吸都不是自己的。朋友,聽我的話,千萬別到人多的地方去。

    所以我不喜歡人眾、大眾、群眾這些詞,不喜歡聚會、聚餐、聚集這些事。聰明的人一旦聚到一起,就都會變傻。反之,愚蠢的人只要獨處,就都會聰明起來。你在獨處中澄定而飛揚、雅靜而靈動,神采奕奕。偶爾路過鏡子,傻了:怎麼還有一個人?這說明你真的聰明了,你滋生了幽默,懂得唯有你才是你終身的伴侶。

    過去是「三人行必有我師」,因為人都知書達理,再沒文化也知道禮義廉恥,就是赳赳武夫,也講個武德,勝之不武的事絕對不做。現在的人都知書不達理,越往人堆裡鑽,就越自私越圓滑越提防越排斥。社會的默化、群體的影響基本都是負面的。所以就該是「單人行必有我師」,你的師就是你自己。自主走向清淨,獨立感悟人生。

    宇宙哲學、人生思想、大塊文章、最高智慧,都是一個人感悟出來的,不是一幫人商量出來的。釋迦冥想而有佛教,耶穌獨思而有基督。大禹獨步天下,莊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孟子獨善其身,陶潛孤生介立。偉大的孤獨者連哭也要「獨愴然而涕下」。一般講,喜歡趨同從眾、扎堆商議的人,智商都不高,也沒什麼大出息。

    牛頓、愛因斯坦、居里夫人的成就,哪個是由集體研究獲得的?拿破侖在孤島崛起,雨果在獨嶼完成《悲慘世界》,哪個不是靠自己完成的?尼采說,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孤雲飄走。叔本華說,思想家應當耳聾。孤立是被群體拋棄,獨立是拋棄群體。二者都是考驗。追慕孤獨就是追慕堅毅。人生在世,須懂得自我放逐的價值。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