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所述,藝術美不僅不排斥現實丑,而且通過接納與消解,使現實丑成為藝術美的一支源泉;通過「化丑為美」的審美機製表現出單向轉化的獨特審美關係;同時兩者互溶互生又表現出作用與反作用的審美關係。而對於美學中姍姍來遲的現實丑進入藝術殿堂而被人格外關注,那是因為「丑」的存在,不在於自身,而在於它可以激發人類追求更高的美的緣故。
妙肖自然
法國畫家德拉庫瓦說得好:「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書。」人人儘管都有一部字典在手裡,可是用這部字典中的字來作出詩文,則全憑各人的情趣和才學。作得好詩文的人都不能說是模仿字典,說自然本來就美(「美」字用「藝術美」的意義)者也猶如說字典中原來就有《陶淵明集》和《紅樓夢》一類作品在內。這顯然是很荒謬的。
——《談美》
這是一個在藝術創作尤其是繪畫、雕塑和文學中常用的概念,更狹義地講,屬於造型藝術尤其是繪畫的範疇。無論是面對真實存在的物體,還是想像出來的對象,繪畫者總是在描述一個真實存在的物質而不是抽像的符號。這樣的創作往往被統稱為寫實。遵循這樣的創作原則和方法,就叫寫實主義。
西方19世紀的美術思潮。最早起源於法國,並以其為中心,後來波及歐洲各國。30至70年代間,法國在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之後,曾掀起過一場強大的現實主義美術思潮,1848年革命後,首次用「寫實主義」這個詞來自稱。
寫實主義的代表人物為畫家庫爾貝,最早的理論家為尚弗勒裡,庫爾貝等所提倡的寫實主義既反對僵化了的新古典主義,也反對追求抽像理想的浪漫主義,認為現實生活本身便是最適當的題材來源,無須進行粉飾。它堅持表現當代生活,並往往以社會底層人物為作品的主人公,以滿懷同情地對他們的處境的描寫,來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合理性。
這種美術運動的形成和發展,有其歷史原因。在法國,由於社會階級矛盾的激化,繼1830年革命以後,又掀起了規模更大、波及全歐的1848年革命。這場革命遭到殘酷的鎮壓,「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被踐踏,從而使人們不再抱任何浪漫主義的幻想,而是迫切要求對現實作客觀的認識。具有批判性質的寫實主義,便是這種思想意識在藝術上的反映。
19世紀中期法國寫實主義美術家們發展了美術作品的寫實技法,特別在風景畫中對表現光線和空間感,做了富有成果的探索。一方面,他們使歷來被上層社會不屑一顧的勞動者,在藝術創作中得到了一定的地位;另一方面,在他們的實踐和理論中,也有某些偏激之處。例如,庫爾貝在反對學院派繪畫僵化了的表現程式和弄虛作假的陳腐內容時,提出繪畫只應該去畫眼睛直接看到的東西,從而在事實上把歷史畫之類的繪畫體裁也給否定了。
寫實主義是自然主義的後裔。自然主義起於法國人盧梭,他以為上帝經手創造的東西,本來都是盡善盡美,人伸手進去攪擾,於是它們才被弄糟。人工造作,無論如何精巧,終比不上自然。自然既本來就美,藝術家最聰明的辦法就是模仿它,完全照實在描寫,愈像愈妙。其中羅斯金的一段話成為寫實派的信條:「純粹主義者揀選精粉,感官主義者雜取秕糠,至於自然主義則兼容並包,是粉就拿來制餅,是草就取來塞床。」
朱光潛先生認為,自然主義藝術觀的難點甚多,最顯著的有兩端。第一,藝術的最高目的既然只在模仿自然,自然本身既已美了,又何必有藝術呢?如果妙肖自然,是藝術家的唯一能事,則尋常照相家的本領都比吳道子、唐六如高明了。第二,美醜是相對的名詞,有丑然後才顯得出美。如果你以為自然全體都是美,你看自然時便沒有美醜的標準,便否認有美醜的比較,連「自然美」這個名詞也沒有意義了。
一般人大半以為自然美和藝術美的對象和成因雖不同,而其為美則一。自然丑和藝術丑也是如此。這個普遍的誤解釀成藝術史上兩種表面相反而實在都是錯誤的主張,一是以上所說的寫實主義,一是下面將要提及的理想主義。
現代國際關係學上的理想主義又稱法理主義或規範主義,產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是對格勞秀斯和康德等理想主義外事哲學傳統的直接繼承和發展。它的代表人物最著名的就是美國第28任總統威爾遜。1889年,威氏發表了《國家論》,提出應當使國家和世界民主化,國與國又是落葉迷徑,秋蟲哀鳴的深秋季節,冷雨敲窗,孤燈寒衾最易惹人遐思。想起西陵峽中的江水,更想起一家五口歡樂團聚的時光,愁思如麻。信手拿過琵琶,邊彈邊唱,唱不盡的是鄉愁:
一更天,最心傷,爹娘愛我如珍寶,在家和樂世難尋;如今樣樣有,珍珠綺羅新,羊羔美酒享不盡,憶起家園淚滿襟。
二更裡,細思量,忍拋親思三千里,爹娘年邁靠何人?宮中無音訊,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進京見朝廷。
三更裡,夜半天。黃昏月夜苦憂煎,帳底孤單不成眠;相思情無已,薄命斷姻緣,春夏秋冬人虛度,癡心一片亦堪憐。
四更裡,苦難當,淒淒慘慘淚汪汪,妾身命苦人斷腸;可恨毛延壽,畫筆欺君王,未蒙召幸作鳳凰,冷落宮中受淒涼。
五更裡,夢難成,深宮內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虛拋擲,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親,命裡如此可奈何,自歎人生皆有定。
這就是有名的《五更哀怨曲》。滿腔幽怨,無限感傷,混合著濃重的鄉愁與一絲絲的憧憬。
王昭君無聲無息地打發著漫漫的長夜和日復一日的白晝,意志消沉,「自歎人生皆有定」。然而,事實上命運總是在「有定」中包含著「無定」,漢元帝竟寧元年,南匈奴單于呼韓邪前來朝覲,王昭君的命運無意間起了突破性的變化。
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再一次到長安,要求和親。昭君願借此機會為國效力,元帝允許。於是擇日讓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既美麗又大方,使漢宮為之生色,大驚,但是木已成舟,只得暗暗惋惜。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一怒之下,竟派人殺了毛延壽。
離宮絕曠,身體摧藏,志念沒沉,不得頡頏。
雖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獨伊何,來往變常。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昭君再美,也可以被毛延壽畫丑,世間有多少王昭君都被毛延壽們糟蹋了呢?可見自然美是完全可以化為藝術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