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內心都充滿了魔鬼。學會控制他。魔鬼可能是貪慾,可能是絕望,也可能是戾氣。但無論如何,去控制他,這個世界上所有成功的人都在試圖控制他內心的魔鬼。
——劉墉
眾所周知,「風格塑造人」。一個人的行為舉止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在品格。也就是說,一個人外在的行為舉止是其內在本性的表現。它反映出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和情感世界等,這些經過長期自我修養,自我教育而養成的個人行為方式,乃是一個人性格、氣質和稟性的綜合反映。
一個心地善良、品德優秀的人,若能舉止優雅、謙遜有禮,那這個人一定是一位有魅力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定會給人帶來更多的幸福和快樂!
托馬斯哲學學派的創立者——托馬斯·阿奎納,是中世紀經院哲學的哲學家和神學家,也是自然神學最早的提倡者之一。天主教教會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並將其評為三十三位教會聖師之一。
據同時代的人描述,阿奎納是個大塊頭,肥胖而且皮膚黝黑,頭顱
會人際關係。
對女人而言,漂亮的體形要比漂亮的臉蛋要好,優雅的舉止要勝過婀娜多姿的身段;優雅的舉止是最好的藝術,它勝過任何著名的雕塑或名畫。控制自己往往是在自己理性的時候,而不想控制自己往往是在感性的時候。沒有人能夠完全避免控制力的影響,所以我們只能改善我們的控制力,讓它收放自如。
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者,在生活處世中,如果態度生硬,武斷專橫,只會使人倍生厭惡之情、憎恨之感,因此,這種人在生活中會處處碰壁!英國一位大主教說過:「高尚的品德一旦與不雅的儀表舉止連在一起,也會使人生厭。」
舉止優雅從容,讓你與眾不同
無疑,言行舉止發自於心,就可以做到從容優雅;優雅的行為舉止能使一個人在社會交往中更加輕鬆愉快,灑脫自然,從而有利於事情的成功!而落到實際,變成具體的行為,可以提高自身修養。
首先,要有紳士風度。這不一定指男士照顧女性。任何人對同性、異性都應有一種顧慮之心,對老幼病殘孕更是。為對方開車門,上車前禮讓、將手放在出租車門上防止對方頭部撞傷等。這些細節裡其實都是公認的優雅作風。而不在公共場合吸煙,不醉酒,喝湯不出聲,咀嚼不說話,也是基本的禮儀。身體力行環保更是必需的。你可以自備布袋子購物,垃圾一定扔到垃圾箱裡。在比較重要的場合,或者名勝古跡,將地上比較顯眼的垃圾扔進垃圾箱。放得下身段,會讓你更受人尊敬。
其次,要注意分寸。懂得在什麼地方注意什麼禮儀,只有先禮貌了才可能舉止優雅。優雅又有一種矜持的味道,所以為人處世不可過分熱心。多思而寡言,三思而後行。要把「請」、「對不起」、「謝謝」等字眼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孟子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韓非子說:「言無二貴,法不兩適」;萊蒙特說:「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矩秩序各就各位」;契訶夫說:「人們厭煩了寂靜,就希望來一場暴風雨;厭煩了規規矩矩氣度莊嚴地坐著,就希望鬧出點亂子來。」
有一個寓言故事:
曾經住在一起的七個人,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夠的。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天輪一個。於是乎每週下來,他們只有一天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天。後來他們開始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強權就會產生腐敗,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瘴氣。然後大家開始組成三人的分粥委員會及四人的評選委員會,但他們常常互相攻擊,扯皮下來,粥吃到嘴裡全是涼的。
最後想出來一個方法: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後拿剩下的最後一碗。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盡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認了。大家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
同樣是七個人,不同的分配原則,就會有不同的風氣。所以一個團隊如果有不好的工作習氣,一定是規矩的問題,一定是沒有完全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嚴格的獎勤罰懶。
為人處世是人的活動,人們交往的動機、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沒有一個規矩來約束,各行其是,社會就會陷入無秩序的混亂中。大到國家間利益關係,小到鄰里間的日常相處,無時無刻不受到約束。行裡有行裡的規矩,工作有工作的倫理。
比如在辦公室裡,不要自以為是,要學會多觀察;要以學習為主,腿腳勤快些;遇事要低調,不要當眾炫耀自己;有話好好說,不要把交談當辯論;不要在辦公室打電話,大聲喧嘩;不要搞另類,要與大家的步伐保持一致;辦公室無小事,認真起來都是大事,等等。
比如在酒桌上,要注意與眾人同歡樂,切忌私語;要瞄準賓主,把握大局;語言得當,詼諧幽默;勸酒要適度,切莫強求;敬酒要有序,主次分明;要注意察言觀色,瞭解人心;要穩坐泰山,不要鋒芒畢露,等等。
打破常規,八面玲瓏
辦公室有辦公室的規矩,酒桌上有酒桌上的規矩。自從「規矩」合成一個詞之後,又衍生出不少新詞語。「規規矩矩」指有禮貌守規矩、正當守法的樣子,或是辦事有次序;「循規蹈矩」和「規行矩步」都是指行動拘泥於舊準則,不敢稍有變動……
但是,劉墉先生在《懂得割捨,才能成功》裡告訴我們:「做任何事,原則可以堅持,手段卻要有彈性。」有這樣一句話「深則厲,淺則揭」,意思是當人穿著衣服過河,水淺的時候還能把衣服拉高了涉水過去,但是如果水太深了,怎樣都無法避免弄濕,就只好穿著衣服下去了。
《禮記》上有一句話:「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意思是你初到一個地方,必須先問那裡有什麼禁忌,進入別國時,一定要問問當地的習俗。連古人都知道不能不看情況,適時調整處世的方法,你豈能不知變通?「自由、進取、不合則去、活蹦亂跳的是美國精神,忠誠、死干、按部就班的是日本精神。不過這兩個都不錯。」但也要學會「什麼地種什麼菜」。
傳統的規矩原則是維護等級制度、長幼禮節的必然要求。當前是一個需要創新、挑戰、展示個性的時代,如果在許多時候,還一味只講求原則,墨守成規,那麼資源都會被別人搶走。
許多成功人士都不是那麼「守規矩」的人。有這樣一個故事:
日本松下公司要從新聘任的三名員工中選擇一位做市場策劃。於是公司將三人送到廣島,讓他們在那裡生活一天,進行例行上崗前的考核。每個人一天只有2000日元(合人民幣160元)的最低生活費。考核他們回到東京後誰手裡的錢最多。也就是考核他們誰更會賺錢,誰賺錢的本領更高明。
第一位員工,用500日元買了一副黑色墨鏡,剩下的錢買了一把二手吉他,來到廣島最繁華的地段——新幹線售票大廳外的廣場上,演起了「瞎子賣藝」,半天下來,大琴盒裡已經裝滿了鈔票。
第二位員工,用500日元做了一個大箱子,上面寫著:「將核武器趕出地球——紀念廣島災難四十週年暨為加快廣島建設大募捐」,也放在這繁華的廣場上;然後用剩下的錢雇了兩名中學生做現場宣傳講演。還不到中午,他的大募捐箱就滿了。
第三位員工,中午找家小餐館,一杯清酒一份生魚片一碗米飯,好好地吃了一頓。然後鑽進一個地方美美地睡了一覺。
一天下來,前兩位生意不錯,可是傍晚時分,一位佩戴胸卡和袖標,腰挎「手槍」的城市稽查人員來了,把兩位的非法收入都收繳了。當他們回到東京公司時,那個稽查人員正在恭候,深深地鞠躬說:「不好意思,請多關照。」
不錯,那個稽查人員就是那個在飯館裡吃飯,在汽車裡睡大覺的第三位先生。這場考核,他打破常規的創意使他走了捷徑,錢來得最輕鬆,自然被錄取了。與其以最好的期盼造出最大的失望,不如用最壞的打算引來意外的欣喜。「清新、亮麗、爽朗,不事雕琢,於規律中表現不規律,於完美中帶有殘破,或許這就是大自然的精神吧!」
為人處世「無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