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如何走過 第14章 天才論 (4)
    最後,如果從身體構造的角度分析天才,就會發現天才具備幾樣解剖學和生理學上的素質特點——單獨這樣的素質特點就很少能達到完美;如果多樣特點同時臻於完美,這種情況就更少見了。而天才卻具備所有這些完美素質,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天才的出現是一個完全絕無僅有的例外情形。成為天才的根本條件就是感覺能力(包括對印象的感受能力、對刺激的反應能力以及內在的神經活動能力)佔據絕對優勢——這是相對於生理意義上的肌肉的活動及興奮能力和機體的新陳代謝能力而言的,同樣,大腦系統必須與神經節系統完全分離才可以達到完全對立的狀態。只有這樣,腦髓才可以依附機體而過上明確、獨立、活潑的寄生生活,這種生活影響了機體的其餘部分的正常活動,同時也提升了腦髓生活,其無休止的活動會使機體的活力提早消耗掉——除非機體也同樣活力充沛,結構良好。後者同樣是構成天才的必備條件之一。實際上,甚至一個健康的胃也是條件之一,因為胃部與腦髓處於特別的和緊密的協調一致的狀態中。不過,要產生這樣的情況,腦髓必須有超常的發育和超出一般的體積,寬度和高度都異於常規。但在深度方面,腦髓要稍遜一籌,大腦與小腦的比例要超出常規。

    毫無疑問,腦髓無論作為整體還是部分,其形狀都是至為關鍵的,但憑我們已有的知識不能準確地判定這一問題。雖然根據一個人的頭骨形狀,我們輕易就可看出它的主人是否具有高貴、非凡的頭腦智力。這就要求腦體的組織、質地必須達到精細和完美的程度,腦體必須由最純粹、纖細、敏感和精選的神經物質構成。至於白物質與灰物質的比例肯定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這個現在暫時無法說明。對拜倫屍體的解剖報告指出:拜倫大腦裡面的白物質相對灰物質的比例明顯高出常人,他的腦髓也重達六磅。居維爾的腦重為五磅,而正常人的腦重只有三磅。與腦髓所佔的優勢相比,脊髓和神經必須異常纖細。呈拱頂狀的頭蓋骨必須高聳、寬闊,以保護腦髓,防止外來物體以任何方式擠壓它。

    這些屬於腦髓和神經系統的特性遺傳自母親,我們在下篇再談論這一問題。不過,僅僅依靠這些仍然不足以產生出天才,除非再加上一種強烈、狂熱的性格氣質,這種氣質一般來自父親的遺傳,它在生理上的表現是異乎尋常的心臟能量,也就是血液循環,尤其是通往頭部的血流量。首先,這種方式使得腦髓固有的細胞組織膨脹加大了,這樣,腦髓擠壓著受到損傷的腦壁,並從裡面湧了出來。其次,心臟具有的力量使腦髓獲得了一種內在的運動——它有別於伴隨呼吸而一起一伏的持續運動;這種內在運動意味著隨著四條大腦動脈的每一次跳動,整個腦髓組織都經受了一次震動,而在這一震動中所產生的能量是與增加了的腦髓量相對應的(總體而言,這種運動是腦髓活動的一個必需的條件)。

    為此,矮小的身材,特別是短小的脖子也是有利於這種大腦活動的,因為路徑短了,血液就能給腦髓帶來更多的能量。但傳送血液的較短路徑並不是不可或缺的,比如歌德就比常人高大。但如果缺少了這一遺傳自父親的、涉及血液循環的前提條件,那麼,從母親那獲得的良好素質最多造就了優於常人的才具和良好的理解力,但與之相配的卻是麻木、冷漠的脾性,這樣的人成為天才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這種來自父親的、構成天才的條件恰好可以解釋此前我已談論的要成為天才必須具備的許多性格、氣質上的缺陷。如果只是具備了父親的性格,但又缺乏了母親的智力,亦即只有性情活躍有餘、但智力卻捉襟見肘。這樣的人煩躁易怒,行事莽撞、欠缺考慮。在兩兄弟中,如果只有一個具有天才,那麼通常是哥哥,例如,康德就是這樣。這首先可以用這一事實來解釋:他母親懷上他的時候,正是他的父親充滿活力和激情的時候,即使另一個、源自母親方面的條件可能會無法實現。

    在這裡,我想特別就天才的孩子般的性格,亦即天才與兒童時期具有某種相似性的問題,提出我的看法。在兒童時期,和天才類似,大腦和神經系統佔有決定性優勢,這是因為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比機體的其餘部分來得要早。甚至到了七歲,腦髓就已經達到了最大的體積和全部的質量。所以,畢夏說:「在兒童期,神經系統相對於肌肉系統的比例,遠遠超過其後的各個時期。但在以後的時間裡,大部分其他系統都要優於神經系統。人們都知道,如果要詳細研究人的神經,都會以兒童作為最佳研究的對象。」(《生命與死亡》)相比之下,生殖系統的發育進行得最晚。只有到了成年後,肌肉的活動及興奮能力、身體的新陳代謝機能,以及生殖功能才得以全面發揮。到這個時候,一般來說,這些功能就取代了腦髓功能的優勢地位。由此可以解釋為何孩子們普遍都具有敏感、理性、好學、易教的特點,大體而言,他們甚至比成年人更有興趣和更適合作理論性的探究。

    也就是說,由於大腦和神經系統發育有先後,他們擁有的智力超過意志,意志的表現形式就是愛慕、慾望和情慾。智力與大腦是同一的,同樣,生殖系統與最激烈的慾望也是息息相關的。故而我把生殖系統稱為意志的焦點。這是因為在兒童期,生殖系統的駭人活動還處於沉睡狀態,而大腦的活動已經相當活躍,所以,兒童期是無邪、單純和幸福的時期,是生命的天堂和逝去的伊甸園。在之後的人生中,我們對過去的歲月帶著眷戀,念念不忘。我們在兒童期感覺到了幸福,是因為我們的整個存在更多的處於認知的狀態,而不是意志的狀態。外在新奇的事物也加固了這種狀態。在生命的曙光中,我們眼前的這個世界閃耀著新鮮、魔幻的光芒,是多麼誘人。在兒童期,我們也有過渺小的慾望、猶豫的意志和無足輕重的煩惱,但這只是對佔優勢的認知活動的一個小小的平衡。兒童那清澈、無邪的眼神讓我們的精神為之抖擻,甚至個別兒童的這種眼神達到了一種莊嚴、靜觀的表情——拉斐爾筆下的天使就有這種令人讚歎的表情,所有這些情況都可以得到解釋。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