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如何走過 第2章  世界是我的表象 (1)
    世界是我的表象

    「世界是我的表象」——這是真理,適用於任何生活著的和認識著的生物,不過只有人才能夠將其納入反省的、抽像的意識之中。倘若人真的這麼做了,他就會出現關於哲學的思考。由此,他會明確地認識到,他不認識什麼太陽、地球,而永遠只承認眼睛,因為太陽為眼睛所見;永遠只承認手,是手感知了地球;就會懂得,圍繞在他身邊的這個世界只是作為表象而存在著的,即是說,世界的存在完全是就它對另一事物——一個進行「表象者」的關係而言的。人,就是這個進行「表象者」。

    這一真理並非新得出的結論,笛卡兒所憑借的懷疑論觀點中就已經包含了它,只不過貝克萊則是第一個斷然將其說出來的人。雖然他的哲學觀點的其他部分站不住腳,但就這一點而言,他為哲學所作出的貢獻不容小視。

    在第一篇中,我們只是從作為表象的一面來考察這個世界。這一考察雖無損於其為真理,但終究還是不全面的,也是由某種任意的抽像作用引發的,它凸顯了人們內心的矛盾,並且以這一矛盾去假定世界為其表象,而他從此也再不能擺脫這一假定。不過,這一考察的片面性可以通過下面一篇得到充實,由另一真理來補充。但這一真理並不像我們此處憑借的那一個那般直接明瞭,而需通過更深入的探討、更艱難的抽像與「別異綜同」的功夫才可能達到。它一定是嚴肅的,對每個人而言,即使不是可怕的,也必然是不容忽視的。這另一個真理就是:每個人,他自己也能說且必須說:「世界是我的意志。」

    主體就是,認識一切而又不為任何事物所認識的東西。因而主體就是這個世界的支柱,一貫被所有現象和客體作為前提的條件;原本凡是存在著的,即是對主體的存在。任何人都可能發現這一點:自己就是這麼一個主體,但僅限於它在認識著的時刻,當它作為被認識的客體時則不會這樣。人的身體既然已經是客體,從這一點觀之,也得稱其為表象。儘管身體是直接客體,但終歸是諸多客體中的一分子,並不能脫離客體的那些規律。與那些直觀的客體一樣,身體也同樣在時間和空間裡,在一切認識所共有的那些形式當中。正是因為這些形式,進而才有了雜多性。

    因此,作為表象的世界——我們在此方面考察的這個世界,有著本質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兩個半面——客體和主體。客體的形式是空間和時間,雜多性即是通過這些來表現的。主體卻不在空間和時間裡,因為在任何一個進行表象的生物中,主體都是完整的、未被分裂的。因而無論是這些生物裡單獨的一個客體,還是現有的億萬個生物與客體,都同樣一道完備地構成這作為表象的世界。一個單獨的生物消失了,其作為表象的世界同樣跟著消失了。

    所以這是不可分割的兩個半面;甚至對思想也是這樣,因為任何一個半面的意義和存在都只能通過另一個半面來體現:共存共亡。二者又互為界限,客體的開始即是主體的終止。這是雙方共同的界限,這也同樣體現在下列的事實中:一切客體所具有的本質而普遍的那些形式——時間、空間和因果性,不用認識客體本身,只從主體出發就能夠發現、能夠充分地認識;就像康德說的,這些形式已先驗地在我們的意識中。康德發現了這一點,這是他主要的功績。現在我再進一步地說明,根據律就是我們先天所意識到的,客體所具備的一切形式的共同表述。由此可知,我們先天知道的正是這一定律的內容,別無其他。事實上,這一定律都已經把我們先天明確的「認識」說盡了——這便是由此產生出的結果。

    對於我們而言,直觀表象和抽像表象間的區別就是一切表象中的主要區別。後者只構成表象的一個類別,即概念——這也只是地球上的人類所專有。這區別於動物且達到概念的能力,即被稱為理性。在此我們單就直觀的表象展開論述,以後再考察這種抽像的表象。直觀表象包含整個可見的世界或者說全部經驗以及經驗可能達成的條件。這是康德十分重要的一個發現——前面已經提到,他的意思就是:經驗的這些條件和形式即是世界的知覺中最普遍的事物,世上的一切現象存在於一種方式共有的東西——時間和空間,當單獨離開它們的內容時,不僅能夠被抽像地思維,還可被直觀。而這種直觀並非是從什麼經驗的重複假借得來的幻象,而是毫不依賴任何經驗,甚至會設想經驗反過來依賴這直觀;這是因為空間和時間的一些屬性——比如直觀先驗所認識到的,都能夠作為一切可能的經驗的規律;不管在哪裡,經驗都須遵照這些規律而取得效果。我曾在討論根據律的那篇論文裡將時間和空間——倘若它們是純粹而毫無內容地被直觀的——看成隸屬於表象的、特殊而單獨存在的一個類。

    但如果將時間和空間分開單獨來審視,即便令其沒有物質,也還能夠直觀地加以表象;然而物質就不能沒有這兩者。物質與其形狀是不能分割的,是形狀的就必以空間為前提條件。而物質的全部存在也不可能游離於其作用之外,作用總是變化的,且只是在某個時間裡的規定。但時間和空間並非分割開來作為物質的前提,物質的本質是由二者的統一構成的,正因為這樣,如上所述,其本質是存於作用和因果性中的。倘若所有能夠想到的現象和情況,可以在無限的空間裡排列而不致擁擠,或是在無盡的時間裡先後繼起而不致紊亂,那麼,在這種現象和情況之間就沒什麼必然的關係可言了。而依據這些關係對這些現象和情況所作的規則就更無必要,或者說沒法得到應用了。

    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雖然空間中有一切的並列,時間中有一切的變化,但只要這兩者各自獨立,而沒有在相互的關係中有其過程和實質,因果性就無從談起;而物質真正本質的構成又離不開這因果性,由此可知,沒有因果性,就沒有物質。但因果律獲得意義和必然性的原因在於變化的本質不僅僅是情況本身的變化,更是空間中同一地點上情況隨時間的變化,即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情況;是同一特定時間上情況隨空間的變化,也就是不同的空間有不同的情況。二者只有這樣相互地制約,才能使照此變化的規則具有意義且具必然性。因而,因果律所規定的不是只在時間中的情況相繼起,而是就一特定空間而言的;情況的存在不是在一特定的地點,而是在某一特定的時間。變化即是依此因果律發生的變更,每次都會同時且統一地涉及空間和時間的某個部分。由於因果性,空間和時間才得到了統一。

    雖然直觀須經由因果性的認識而成立,但就此以為客體與主體間存在著原因和效果的關係,那就大錯特錯了。實際上,這一關係只存在於直接的和間接的客體間。正是由於存在上述的誤解,才會不可避免地出現有關外在世界的實在性的愚蠢爭論,在爭論中才會出現獨斷論與懷疑論相互對峙的情況;前者一會兒是實在論,一會兒又是唯心論。在此要對爭論雙方說明的是:首先,客體就是表象;其次,它的作用就是能夠直觀的客體的存在,在其作用下,事物的現實性隨即產生;但想要不同於其作用,在主體的表象之外實現客體的實際存在,要求真實事物有一個存在,那是毫無意義並相互矛盾的。所以只要直觀的客體是客體——表象,那麼,認識了直觀客體的作用方式即是完全認識了這一客體,除此之外,就再沒有什麼是為這認識而留存於客體上的了。

    就此而言,存於空間和時間裡的直觀世界,純粹通過因果性實現自身,因而也就是實在的,它即為它顯現的東西,且完整而毫無保留地作為表象,按因果律而聯繫著。這即是它經驗的實在性。另一方面,一切因果性又只對悟性而存在;因而整個現實的世界——發生作用的世界總以悟性為條件;倘若沒有此條件,這樣的世界毫無意義。但不僅僅是為這,而是因為想像一個不存在主體的客體根本就不可能不是矛盾的,所以我們才會否認獨斷論所宣稱的那種在主體之外的實在性。表象就是整個客體的世界,無可移易,因而只能以主體為條件,這也就意味著其具有先驗的觀念性,但並不意味著這一切是假象。它是什麼就顯現出什麼,即顯現出一連串的表象,根據律就是穿起這一系列表象的韌帶。對於具有健全的悟性的人而言,這樣的世界——即便從這世界最內在的意義上講,也是能夠理解的,對悟性而言,這是完全清晰的語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