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想不到 第10章 習慣使大腦變鈍 (1)
    盲點3:忽視身邊事

    幾個月前,我要去機場接一個朋友。在放下電話之前,她問我:「你的車是什麼顏色?」我猶豫片刻,小聲地說:「等一下。」因為我並不確定待會兒會開哪輛車,所以她可能預料到我會跟老公確認開哪輛車。但是接下來她聽到的卻不是這麼回事,她非常驚訝地聽到我大叫:「親愛的,我的車是什麼顏色?」

    大多數人應該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記住車子的顏色,因此,很多人會對我的表現嗤之以鼻:「她怎麼能這麼笨?」確實,除了色盲的人,還有誰會不記得自己的車子顏色?這是個非常明顯的特徵,我每天都能看到。

    ◎為什麼忽視身邊事:過濾後的世界

    為什麼人們會錯過非常明顯的信息?為什麼我們從家走到三個街區外的商店,每次都走同樣的路線,卻從來沒有注意過那幢獨特的房子?為什麼我們開車回家,直到家門口時才會意識到今天路上空蕩蕩的?

    沒有人能持續關注環境中的所有信息。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去面試一份工作,你不可能同時注意到面試官的問話、房間的溫度、毛衣發出的沙沙聲、手錶的冰涼感覺、空調的聲音、窗外的鳥叫聲,以及樓下大廳的電話聲。如果不能隨時將週遭大量的信息過濾掉,我們就會被這些刺激所壓倒。

    對此,我們會怎麼應對?首先,我們的大腦神經系統會自動對感官刺激習慣化,所以會忽略熟悉的刺激而注意到變化。例如,當我們走進家門時,會敏銳地聞到比薩的香味,但是過一段時間後,我們就會對這種味道產生適應,不再能注意到它。其次,有些人的某種感覺比另外的感覺更占主導,他們可能更能注意到聲音,而觸覺卻相對比較遲鈍,所以他們不會被刺癢的毛衣所干擾。或者有的人對周圍的視覺信息非常敏感,因而很少關注房間的溫度及聲音等信息。我們對環境產生適應的趨勢和感覺偏好,正是沒有注意這一盲點的兩大重要根源。

    ◎習慣導致忽視

    「感覺適應」對人類非常有幫助,它能讓人們「適應」呼嘯而過的火車汽笛聲,晚上也能睡著;它也能讓住在磨坊附近的人們,習慣那些會讓初次造訪的人們皺起鼻子的味道。這種適應可以讓我們注意到需要應對的變化,也能讓我們忽略那些不變的東西,從而將注意力投注到其他方面。但是感覺適應也有缺點,對於那些緩慢發生的改變,可能由於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而被我們忽略。這就意味著,聽著火車汽笛仍然能睡著的感覺適應,可能會導致我們注意不到緩慢滲透進房間的煙,讓我們對環境中的常規事物一無所知。對於某些警覺信息,這種習以為常的熟悉會讓我們把它當成正常信息來對待。

    德克薩斯A&M大學每年都會在跟兄弟院校的足球比賽前夕舉辦隆重的篝火晚會,這項傳統由來已久,所有德克薩斯A&M大學的學生和教職員工都熟知。按照慣例,篝火都是由成千上萬根樹幹堆積而成,由學生自己建造。但是,1999年11月18日,當時堆積的高約59英尺的巨大塔形篝火卻突然坍塌,12名正在篝火堆下繼續工作的學生被滾下的圓木壓死,另有20多名學生受傷。在隨後的事故調查中,一些A&M大學的員工對篝火結構的設計提出了質疑,另外一些人也指出某些學生在搭建篝火的過程中喝酒。但是之前,幾乎所有的學生、教職員工、當地居民都從來沒有質疑過篝火的安全性:多年以來,他們已經習慣了由學生自己提出設計方案,同樣,工程的監督者也由曾經參與過搭建篝火的高年級同學擔當。整個工程計劃看起來相當正常,因此他們沒有注意到危險存在。相反,如果是外來者,看到篝火後很可能會質疑它的安全隱患。

    即使情境中只有某些方面對我們來說很熟悉,我們也可能很容易就放鬆了警惕。電影《逍遙法外》中描述了騙子弗蘭克阿巴奈爾的生涯:他偽造了超過250萬的空頭支票,成功地假冒了各種各樣複雜職業的人,比如飛行員和物理學家。此外,他還借來一套投遞員制服,然後手裡拿著帆布袋站在存款機旁邊,人們從大商場出來後就會將現金或支票重新存進銀行。他貼了一個看起來很官方的標牌,上面寫著「存款箱已壞,請將錢交給銀行授權代表」。因此,人們歡欣鼓舞地直接將錢放入他的袋子裡,他也明目張膽地敞開袋子迎接。由於人們習慣了在那個時間和地點將錢存起來,也習慣了看到那種穿制服的工作人員,所以沒有走近去看看他的具體情況。後來,弗蘭克自己說:「有多大可能存錢箱會壞?畢竟那只是金屬容器上的一個狹縫而已。」但是在那個時候,人們根本就不會質疑到底發生了什麼。

    我們的適應能力是一個巨大的財產,例如,它會幫助人們在冰川時代及世界不同地方的不同氣候條件下生存下來。但是它也有一些不利之處:總是會讓我們習慣於熟悉的事物而對之熟視無睹。

    ◎忽視內部世界:缺乏對內心的審視

    一系列我們很熟悉的體驗,如思維、情緒和內驅力,組成了我們的內在世界。這個世界別人不可直接進入,只有我們自己直接企及,然而,有時候這個世界連我們自己也會忘記。作家、語言學家威拉約翰斯坦納對創造性人才的訪談揭示:依據所在的創造領域的不同,人們的思維存在差異。正如大家所熟知的,小說家和作家會說,思考時他們會聽到自己思維中的詞語汩汩流淌,而畫家和詩人則更多看到的是圖像。和詩人一樣,工程師們也說他們是通過圖像來思考,不過他們思維中的圖像是錯綜複雜的不同形狀,因此和詩人思維中的場景有所不同。

    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的思維中的確有時充滿數字、方程和函數,就像大家都能預想的那樣。但是,許多接受訪談的人都表明,他們的思維更常被表象所佔據。例如,當問及他們在思考有關黑洞的問題時是否有某些數學或物理的心理表象時,宇宙學家馬丁裡維斯回答說:「只要可能,我都是用物理表象來思考,因為使用圖片或圖表來思考比起方程來說,要簡單得多……我在想,如果你正好坐在一個黑洞外面,那將會是什麼樣子,光線將會怎樣彎曲,力量會是什麼……」

    從對這些天才人群的訪談中,我們能發現人類思維有各種不同的形式。然而,很多人都在回答「你的思維經常是什麼形式」這一問題時存在困難,他們必須停下來想一想。或者要問更細緻的問題才能回答,如:「你主要是通過語詞進行思考嗎?你的思維中是否充滿表象?如果是,那麼你的這些表象是什麼形狀?是有關故事的場景圖片還是圖表?」大多數人不能即刻給出答案,

    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思考過關於自己思維的問題。大多數時間,我們的思維和情緒一樣,是在我們的意識裡自由流淌的,速度快到我們根本就無法意識到它們的存在。同時,我們也很少回過頭去,將這些思維當做自身審查的客體。因此,我們常常無法注意到自己的思考方式及內容。

    ◎沒有注意自己的思考內容

    如果你曾經問過5歲的小孩:「你在想什麼?」你可能會發現,他們對自己的思維尚未形成意識。當孩子們回答這一問題時,我經常有種感覺就是他們會為了迎合我進行編造,而不是仔細搜索自己思維中的真正內容。相關兒童研究表明,學前兒童的思維對他們自己來說基本是一片空白。在一個研究中,兒童心理學家約翰弗拉維爾和他的同事要求兒童思考他們的牙刷放在哪個房間裡。在這一要求提出後,研究者立即要求孩子們報告他們思考的內容,從他們的答案來看,5歲的孩子都沒有提到浴室或牙刷。

    作為成人,在此方面比孩子當然更勝一籌。我們能回溯地去看自己的思維,並清楚地說明思考的內容。從青少年時期開始,這種對自身思維產生意識的能力就開始跳躍性地發展。不過,對大多數人而言,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這種能力也就僅僅是能意識到自己思維中的內容。

    然而,思維的內容會對生活造成巨大的影響,作家、哲學家山姆金恩就寫道:每天早上起來,你可以問自己如下不同的問題,就可以想像自己的生活會有多麼不同:「怎樣為上帝服務?鄰居們會想些什麼?當世界形成時,在這個混沌空間裡到底發生過什麼?誰會愛我?怎樣得到力量?我們怎樣能消滅敵人?怎樣能結束暴力?我將在哪裡度過來生?怎樣能賺到足夠的錢?誰是

    我的朋友?怎樣能舒服一點?我的癌症能治癒嗎?怎樣能變成名人?我們怎樣拯救地球?在哪兒能為孩子們找到食物?」

    在自然情況下,大多數人都無法弄清楚自己到底在思考什麼,所以我們必須做出一定的努力,才能知道自己對某一情境或觀點的思維、信念或感受。在此,我所指的並非弗洛伊德所提出的那些深深隱藏的、無意識的成為心理創傷根源的思維、情緒或動機,而是我們比較容易獲得的思維內容。這些思維、情緒或動機常常會不加掩飾地從意識中穿過。它們會清晰地出現,卻極為短暫。就像沙灘上的腳印一樣,會被下一個浪頭沖刷掉,而浪頭就是隨之而來的思維、情緒或外部干擾。

    這就是當我們努力通過一些方法來捕捉「意識流」時,我們總是會為之震驚的原因。「真的不敢想像我會有那些感受。」我們總是這麼說,或者「從來沒意識到自己會有那些想法」。這也是我們需要朋友做參謀的原因,在和朋友們溝通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能發現他們的思維內容(這些內容無疑對我們有啟發性的價值),同時,也能發現自己在想什麼。

    ◎沒有注意自己的思維風格和學習風格

    正因為我們很少能注意到自己的思維過程,所以我們可能無意識地偏向使用某種思維或學習風格。例如,有些人是自上而下的思考者,傾向於先把握事物的整體,能抓住複雜的觀點,然後再一步步填充細節;而另外一些人則可能是自下而上的思考風格,他們寧願先抓住事物的各個簡單部分,然後再慢慢地將一個個觀點累積起來,最終形成複雜的體系。許多人會習慣性地使用某種方法解決問題,但是自己根本沒有意識。事實上,專家和新手的最大區別就是專家擁有更多的解決問題的策略,能隨時隨地拿來使用,幾乎熟練到根本就不用去辨別使用各種方法的機會。同樣,專家們也很少能意識到自己在使用某些策略,他們之所以會這麼做,幾乎都是憑直覺。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