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日記 第47章
    1992年,在義烏的歷史上可以重重地記下了兒筆:由國家工商局確認的全國十大市場中,義烏市場被評為榜首,並為此得到國家批准將義烏小商品市場改名為中國小商品城在這之後義烏的小商品市場連續七次排名全國第一,即年年處在幾萬個商業市場的老大地位其二是,義烏當年向國家上繳的財政收人中個體私營企業稅收人達50.5,實現了第一次過半。別小看了這一過半,它的意義對中國共產黨人和全中國人民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可是個極其重要的實踐依據,當然對於義烏人自己就更不用說:搞市場此時已不再是簡單的管與不管的副業了,它是實現本地經濟與社會發展占主導地位的大產業!非抓不可!非抓好不可!

    我曾同一位經濟學家討論過這樣的話題:在中國,類似義烏的商品批發市場不下幾千幾萬個,為何獨有義烏市場發展得如此迅猛與健康?這位經濟學家運用了很多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試圖來向我論證義烏辦市場的成功經驗。但他的那些出自亞當密斯的經濟理論無法使我得到信服,因為一般意義上的市場規律別人也曾運用過,但中國很多市場在辦的過程中就時好時壞或者壓根兒就失敗了,可義烏從來就沒有失敗過,一直發展得出乎意料的順利,這是哪只無形之手在作怪?在發魔力?

    這正是我和許多人想明白的。

    這正是義烏超人的魅力所在。

    曾經聽到一則民間傳說:有個廣州商人在八十年代中葉認識了一位義烏人時,這個廣州商人已有30多萬資產,那時這樣的數目絕對是大款了。當時那位義烏人是剛扔掉撥浪鼓第一次出門去廣州想批點小商品回家賺個過年錢。他身上僅有500元錢,本來只夠批一些最便宜的文具小商品。廣州的那個老闆說你要貨不是?是想便宜點不是?好啊,你就請我進一次01廳玩玩怎麼樣?那義烏人心想城裡人不就是愛那個尋開心嘛,去就去唄。這一進去不要緊,最後一結賬那義烏人差點急出性命:整整花去了他400元!這怎麼進貨呀?那廣州人大概看出對方的窘境,說老弟你放心,我看你還算仗義,進貨的錢你暫時可以不付,留下身份證下次再付也成,不過有個條件:必須在半個月之內你得把錢送來。人家已經夠朋友了,那義烏人還有啥可說的?行,就這麼定下後。那義烏人挑著貨物往火車站就跑,哪知一掏口袋只剩了20來塊錢,連張火車票都買不著。這可咋辦?義烏人急得全身直冒汗,他想過回去再到廣州老闆那兒借點錢買個回程票,可又覺得自己太丟人現眼,說不好人家以為你是故意敲詐啥的。

    左想右思不得要領。正在他極其為難時,他看到附近有個小店有賣竹擔子的,義烏人對竹擔懷有特殊感情呀,那義烏人便馬上過去用身上所有的錢跟那店主討價還價買了副竹擔,並把批發來的貨物全部裝在擔裡,就邁開雙腳重新當起了一回特殊的貨郎擔。從廣州到義烏一千餘公里,那義烏人一路搖著撥浪鼓,邊賣貨邊兼程回家,整整用了12天時間趕回了義烏。第十六天,正當那廣州老闆心裡罵著不能當好人時,義烏人突然出現在他眼前,並且把準備好的錢一分不差地呈上前去,說了聲:大哥,實在對不起,因為趕路我耽誤了一天時間。待廣州人聽完義烏人從頭到尾那麼一說,老廣感動得連呼義烏人天下第一商!天下第商是義烏人也!五年後,那個義烏人已經是千萬富翁了,而那個廣州人則老老實實在義烏打工,每月只掙兩千來元生活費。有人奇怪地問他為啥放棄生意不做而來義烏為別人打工?你道那廣州人說啥?他這樣說:天下既然已有義烏人在做生意,何必再有其他人從商?關於這則民間傳說的真實性我無法去查證,但從中可以讓人側面認識一件事,那便是義烏市場的興旺發達,長榮不衰,這與義烏人獨特的經商之道密不可分。

    義烏人從小孩到老人,都能說出下面幾句話:踏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語,歷盡千辛萬苦。這個四千精神是義烏人祖傳下來的經商法寶,它源於雞毛換糖的搖撥浪鼓生涯,可以說是義烏人經商成功的精神精髓。

    與眾多初次到義烏的人一樣,開始我同樣弄不明白為什麼中國最大的一個商品交易市場,它既不在北京,又不在上海、廣州這些大城市,而卻在義烏這麼個窮貧偏遠的小城市?現在我才明白,這既是鄧小平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在此實踐得好,其二是義烏人的獨特經商之道所決定的,也就可以這麼說,除了義烏人之外很難有第二個地方能與它競爭。這是因為在中國這樣一個市場經濟剛剛開始還沒有多少時間,尤其是我們的商品信息與流通渠道十分不健全的國度,特別是長期以來我們實行的是計劃經濟,國有經濟佔了主導地位,人民的生活及生產資料都賴於單一渠道的供給,橫向的流通渠道幾乎是零。在這情況特定的機制下,當我們一0始發市場經濟的快車時,就會發現其不健全和不暢通的軌道常常會嚴重地阻礙我們的進程。

    而義烏人則在此時此刻充分發揮了他們獨有的優勢,這就是他們用雙腳踏出的信息與商品流通的渠道。最初的義烏市場,基本上仍然是雞毛換糖的延伸而已。但絕不要小看了這種延伸,正是這種像螞蟻搬骨頭式的延伸功能,使得義烏在得到政策允許大辦市場時,它所釋放出的巨能變得就像原子能,就像原子能所產生的裂變。

    當成千上萬撥浪鼓手開始是用貨郎擔將各地所產、所剩的商品源源不斷往回擔,如同螞蟻搬骨頭一般往回拉;之後貨郎擔已經無法滿足日趨潮漲的需求時,他們就改用車拉、船裝甚至飛機代托等辦法再一次次地將全國各地的那些緊俏貨物又像螞蟻般地搬回家鄉……而就在此時此刻,他們的家鄉義烏便成了萬千貨物的集結地,這些貨物都是些百姓日用的緊缺用品,當然很快就有人買,有人批走了!這你一運,我一賣,他再一批發,物品流通便越走越快,使得在外的成千上萬跑貨者一此時撥浪鼓手的身份已經成了採購員,但由於他們的本質沒有改變,肯吃苦,捨得賺小利,所以從不怕別人搶自己生意,也不怕別人與之競爭,相反他們十分的願意這種激烈的在相互競爭中練就自己更過硬的從商本領。在八十年代時,我們國家的交通行業遠不能適應物品流通需要,很多地方連車都不通,或者只有一兩趟班車。有個義烏人對我說,他在一次外出採購貨物時,不說沒座位,就是連個立足的地方都找不到,為了保證把貨物運回家,那次他整整在火車上睡了一個星期臥鋪一就是把身子橫臥著鑽在座位底下。有誰設想一下那種不能抬頭、不能直腰,連尿都不能的滋味是怎樣一種生活體驗?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也該載人世界吉尼斯紀錄。其實義烏人今天所呈現在國人面前的大市場,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於在初期他們的無數人用近似同樣的吃苦耐勞精神,像螞蟻搬骨頭般一點一滴地積壘起來的。

    全國各地的小商品就這樣神奇地跑到了義烏,這種巨大的流人過程在同時間又向外傳遞著一個信息:義烏有各種你想要但別的地方沒有或者價格不如義烏便宜的貨物。於是無數經商者就跑到了義烏來,他們興高采烈地搬走他們想要的貨物與商品。而在這同時,義烏人再一次發現了什麼東西是別人最喜歡的,什麼東西是最能賺錢的,於是又形成了新一輪的採購,螞蟻搬家式的採購再一次從各地運回義烏。這過程時,聰明一些的人就採取不來回跑了,而是常駐某一地,專門通過調撥來及時運回義烏方面所需要的商品;再有高明者在為向義烏運回貨物時,又從義烏市場運送常駐地的緊缺品,如此坐地一方,來回賺錢,不亦樂乎。更有高明者,他完全靠義烏市場上或者是從其他渠道獲得的信息,根本不經義烏市場,直接從有貨的某地調撥至缺貨的某地,如此天馬行空,嫌的錢便更多了!但不管哪種形式,源頭始終在義烏,因為操縱整個市場和流通過程的是他們義烏人。千萬別小看了義烏人這一進一出的運作過程,它對市場形成和促進中國產業發展起的作用非同小可。

    有個叫樓香雲的服裝販商,最初在上海進了一批絲織方巾,很好銷,後來她聽說這是嘉興產的,就拿了方巾直奔嘉興,到那兒一打聽才知這是個距嘉興市還有20里路的王江涇地方生產的。樓香雲一看此地,交通異常不便,當地農村勞動力大量剩餘,但生產絲織產品卻工藝精湛,於是說以後你們的產品我全部包了。原本一直為產品銷售犯愁的王江涇人聽了這話就像見了財神爺,屍是一口答應。從此樓香雲每天往這兒跑一趟,幾年過去,王江涇在樓香雲的一次次奔跑中蓋起了一排排樓房,農民們今天都過上了小康生活。樓香雲呢,自然不用說,她的口袋裡早已鼓得發脹。像這樣的事太多,目前義烏人在外跑生意的約有五六萬人,與樓番雲一樣跑富了自己又帶富了一片的比比皆是。

    義烏人在歷經上面這階段後,慢慢發現,要使市場不斷地有競爭能力,賺更多的錢,以往的那種來回運撥式的生意其成本仍高,而且商品的式樣受原有式樣的限制。義烏人便動起了腦子:為啥不能自己動手豐產?干唄!這一幹不要緊,心靈手巧的義烏人兒乎把各地出現的緊俏商品和尚不被人認識卻必大有市場的商品全部給製作出來了,比如有人在廣東出現了呼啦圈,三天之後,義烏市場上就能成車成車地批發走,哪來的貨?義烏人自己做的唄!

    那一年開始流行女式長絲襪,義烏人在三天之內生產出的長絲襪比廣州百貨商場裡銷售的還要花色品種多,當然價格低了近一半,襪商們興奮得夜不能眠,源源不斷地從義烏批發,一直批發到今天,而今天義烏的襪子生產量已經是全國的絕對第一,佔全國總生產量的三成之上。襪子是義烏市場幾萬種商品中的一種,幾乎每一種商品對義烏人而言,都可以形成他們的某一個拳頭產業。這裡面的奧妙其實不算太複雜,用他們的術語叫做前店後廠的結果。所謂前店後廠或叫前攤後廠,就是經營者在市場裡開個店租個攤,店裡攤上賣的什麼貨,其生產出處就在他的店後或攤後的工廠。

    別小看了這種前店後廠的生產經營方式,它也許是中國農民市場經濟的一大特色,就像曾經統帥過中國工業生產半壁江山的鄉鎮企業一樣,它正在或者有可能再度成為中國國民生產的半壁江山。在義烏我最初感受到的就是這兒的百姓的房子特別的大,每家每戶基本都是一棟四五層的大樓,而義烏城區到義烏下面的城鎮,大部分街景都是由百姓自己動手建的樓宇組成。開始我有些不理解義烏人為啥要造那麼大的樓?三四口人住那麼大的房子不都空著嗎?後來我一進這些農戶,才方知義烏人的家居跟其他地方都不一樣,他們一般把一層開設為商店或舖位,直接售貨,二樓三樓是廠房,只有最高一層的小部分才是主人的生活用房。目前義烏的四個大市場上,共有六萬多攤主,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前店後廠。因此進義烏市場批發貨物,你千萬別小看了他只有小小一兩平米面積的攤主,說不定站在你面前的就是位億萬資產的大老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