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日記 第44章
    地主狗崽子搞資本主義肯定是罪加一等。一天,革命領導小組來了一群人把他的家特別是門前那個製作黃泥哨的家什攪了個翻天,最後留下一句話:你要是洱於,就準備再在批、卜大會上下跪吧!黃昌根心想,下跪的日子太多了,我又不是沒跪過,汜要讓我瞅著五塊錢一天的生意白白閒過去,哪怕是難了。這不,不讓狗崽子干了,可左鄰右舍的老百姓們閒不住呀。捏黃泥哨的活兒大伙都學會了,可沒有人會做那模具。於是東家出五塊錢請黃昌根做一個。西家又出五塊錢請黃昌根再做一個模具,哈,黃昌根樂死了:不到半小時做一個模具賺五塊錢,比向己上街買小哨子還來錢呀!黃昌根真是因禍得福著實賺了一大筆當然,鄰居們也沒有少賺。這是1966年至1970年之間的事。黃昌根那時正少年,腦子聰明好使,費到賣泥哨子的人多了,他便翻著花樣賣老鼠藥。兩分錢一包的磷化鋅,經他一加工藥性不改價值即變成了兩元,升值100倍。那時正值抓革命,促生產的形勢下,殺老鼠和斗地富反壞右同是農村鬥爭的重點,黃昌根因此常常一天就能賺得四十幾元錢,而當時一般工人月的工資也才三四十元,用黃昌根自己的話說,老鼠藥簡直讓我對老鼠都有了感情!

    黃昌根自己也不會想到,義烏今天出現令世人都矚目的龐大市場,正是當初有了像他這樣一批依靠自己的聰明與勤勞,又不斷根據當時形勢的需要與可能,做著一樣又一樣小而實用的百姓、實用品,才慢慢形成與構築起了現在中國小商品市場的根基和它的商業定位。光陰如箭,歲月如梭。義烏人還清楚地記著二十年前的稠城街鬥,時常有一批極為懼怕被抓卻又始終抓而不走的地攤小販們,整天串東街走西巷別小看了這些人,在義烏人眼甩,這些提著竹籃或者僅拿著一塊破佈滿城跑、滿街擺攤的游擊商們,無論是在昨天還是今天,他們都是英雄,是了不起的英雄。因為正是這些街頭游擊商的吆喝聲,才喚醒了千千萬萬曾經只會在異鄉和偏遠地方去雞毛換糖的撥浪鼓手,同時也給管理這片土地的那些父母官們以清醒的重新認識。

    第代的義烏市場經商者都還記得這樣一幕;手巧的黃昌根在大街1:正向來回走過的行人演試著他用肥皂重新加工製作的一種新型油漬洗滌劑。用了幾十年固體型肥皂的百姓,對黃昌根發明的用液體狀洗滌劑去污特別是去普通肥皂去不掉的油潰,極感神奇。因此每當他在大街上吆喝售賣這些東西時,總能吸引裡三層外三層的圍觀者。而正是這種非正常的街頭行為,使得黃昌根-次又一次的被早先的造反派和後來的打擊投機倒把工作人員抓起來批鬥。黃昌根呢,好像就根本不把這種批鬥當回事,似乎自己這樣的地主狗崽子不被批鬥才不正常呢。

    生活的無奈和有利可圖的誘惑,使他無法不上街兜售他自製的手藝製成品和連同他的聰明與智慧。那時商品乏源的義烏街頭眾多行人呢,又特別喜歡黃昌根這些人手中的既便宜又花樣新的小商品。因而除廿三里外,義烏縣城街頭便從此不斷開始出現像黃昌根一樣的小商小販,他們最初是各幹各的游擊式的兜售,後來是自髮式成群結隊地滿街吆喝,再後來便是佔地為市,設棚擺攤。那是老城的新華書店門口來往的人多,黃昌根等最早吃螃蟹的小商販們就集中在那兒叫賣,後來他們覺得擠在大街上影響過路行容易被有關部門取締,這時正好對面有塊火燒房基空著,於是到了那兒。不多日子,做買賣和來買貨的人越來越多了,黃昌根他們就把小攤延伸到了北門街的兩側人行道。

    義烏城內的這條叫北門街的小街從此失去了它的寧靜,而整個縣城乃至縣城外的所有1105平方公里的義烏大地也失去了寧靜。神州大地的改革春風和本土上湧動的叫賣聲,此時正劇烈地撞擊著千萬個行程途中的撥浪鼓手,他們從自己的親友口中知道了家鄉的土地上正在發生著每一個細微變化。再不能猶豫了,再不能單一地依靠傳統的貨郎擔去從事雞毛換糖了!義烏農民們心底裡企盼的自我革命的時刻到了!

    而此時,一個重要人物也將天降大任似的來到了義烏。

    他便是謝高華同志。馮愛倩的一席抨擊,打開了這位黨的書記的心扉。

    義烏人的一場新的為改變自己命運的革命由此開始……

    1988年10月底,中國作家協會作家團行十多人應邀赴義烏參加由國家國內貿易部和浙江省聯合在此舉行的98中國小商品博覽會。我們老中青三代作家都第一次到義烏,一切都感到新鮮,一切都感到驚喜。雖說我們中間的大多數人都是走南闖北的文人墨客,啥世面沒見過?但我們卻真的沒有見過那麼大的市場,而且是在一個顯然遠離開放地區的小小的縣級城市。歷經中國農民幾次革命運動的《李雙雙》作者、老作家李准先生本來身體有病,一到義烏卻比我們這些年輕人更興致勃勃地遊覽市場。著名詩人李瑛先生更是詩興大發,長吟農民兄弟趕天路……由於我在義烏逗留的時間比其他人長,所以許多當時我們作家們驚愕的事我都得到了滿意的答案。比如在開幕式那天義烏大街上舉行了聲勢浩大的踩街遊行,這樣的街頭大活動在京城首都也是久違了。當時我們作家代表團中就有人驚歎地想弄清義烏市政府為了舉辦這樣隆重而熱烈的場面而花費了多少財力物力。後來我才知道,整個踩街活動及其所展示給來自四面八方賓客的兒十個方隊的彩車等,義烏政府有關部門除了組織外,幾乎沒有花費任何錢財。

    組委會的工作人員則向我透露了另一個有趣的信息:考慮到整個活動時間,計劃中的方隊出場是經過嚴格的篩選和控制而確定的。但後來活動佈置時則令組委會的同志大為傷腦筋,因為政府原考慮為了節約經費,便對參加踩街方隊的要求作了原則上的規定,即採取各單位、各企業自願報名、自籌資金的做法。這條一公佈可不要緊,卻使具體辦事的組委會辦事人員弄得不知如何是好。最初一呰日子,報名參加踩街的單位和企業成百個,後來我們作了一定限制,但新的問題又出來了。比如一個彩車方隊,早先我們怕因為經費比較大而弄不起來。可事實上消息一出去後,想參加彩車方隊的最多。有影響、有實力的單位和企業就不用說了,光個人或以家庭出面的就多得讓我們來不及應付接待。大伙都這麼說:只要讓我參加,兒萬幾十萬的錢是小意思!聽了市政府的同志介紹,我手中的筆忍不住有些顫抖,心想義烏人也不知咋回事,做雞毛換糖這樣一分一厘的小本摳門生意是他們,像踩街這樣過市一回扔下幾萬幾十萬元錢不眨一下眼的也是他們。說真的我有些弄不懂。後來宣傳部長朱連芳解開了我心頭疑慮,他說富裕了的義烏人現在最想做的是希望能向社會作回報,因此像參與博覽會這樣很有面子上的事,誰都願意幹。

    是啊,人們追求巨大物質利益的最終目的,不就圖個過上更加自由自在的幸福日子和心情舒坦的精神境界嘛!

    人所具有的巨大的貪婪性與博大的施捨性,總常常同時存在於我們的身上。對曾經是非常貧窮的中國農民來說,追求基本的生存和富有從來是惟一的也是最終的目標,他們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幾千年來一直為之奮鬥過,然而就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成功過。今天的九億中國農民中,雖然很多人在新政策下得到了基本和良好的生存環境,但大部分人仍然處在非富裕階段。義烏人則不然,他們已經改變了自己過去的一切,已經由貧窮過渡到了小康,又從小康邁向富有……而這正是中國農民最夢想實現的王國。

    中國農民夢想的王國是個什麼樣呢?是有田地?不,他們現在已經都有了。是有飯吃?不,他們也已有了。是有錢花?有很多錢花?是的,富有的第一階段就是物質上的滿足,而物質上的滿足,也是中國共產黨承諾為人民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要做好的頭等重要的事。

    實現農村的富裕生活,在我們的傳統埋論和概念中似乎只有靠土地一條出路。當然這本身並沒有錯。錯就錯在我們不能千篇一律。義烏是個人多地少田又薄的地方,人口密度比全國平均密度高出四倍多。義烏人既繼續了祖先的從商傳統,又適應了新歷史條件下走中國式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開創了個農民市場經濟的新天地。

    在今天,義烏的小商品市場不僅已被從商的經營荇首肯為華夏第一市,中國政府部門的官員和外國實業家們也一致承認它是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然而在我看來,義烏市場的有形世界縱然令我們中國人自豪和揚眉吐氣,但我更看重義烏人創造的一個濱紛多彩的無形世界,這就是義烏人在建立大市場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獨創經驗與不懈追求精神。它的存在,遠比一種指標、一幅藍圖要寶貴得多。

    義烏人創造的無形資產早已開始發生魔力。不是嗎?看一看它與周圍地區已經拉開的距離,看一看它與同時代中國農村的進程差異,我們就會發現很多很多值得深思的問題。

    1982年,謝高華書記在聽取馮愛倩等經商者的心聲後,毅然決定在當時的縣城一條老街上辟出一塊地用作小市場,並隨即發出了農民地域經商的四個允許,這無疑給早已憋了一股勁要想好好幹幾把的眾多撥浪鼓手打開了綠燈。但後來發展的形勢之快又是誰也沒有料到的,不出多少時間,北門街的小市場人山人海,逢到趕市高潮更是無法行車走人,這一方面也影響了市容,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場發展。面對這突如其來所出現的現象,多數人包括不少幹部在內不知所措。那時人們的思想裡通常把經商與搞資本主義連在一起看待。是放任這樣的潮水漫天沖湧,還是及時制止或者睜一眼閉一眼地不去管它?

    三種態度,後一種態度居上風。然而已經決出堤壩的潮頭怎有回逆之理?就在這義烏市場正式形成的徘徊時刻,一位頗有遠見者站了出來,他就是義烏市場管理部門的前身一稠城工商所負責人的徐至昌,徐至昌這個人物在義烏也算是位名人。倒並不是因為他後來成了義烏市場管理的奠基人之一的緣故,而是他年輕時就因同單位的人一起到鄉下調查的路上說了幾句不合時勢的話而被人背後捅了一刀,結果當了二十多年的右派,這期間吃了多少苦連他自己都說不清。他在稠城工商所當負責人時,距平反和恢復公職僅兩三年時間。那時北門街馮愛倩、黃昌根他們那些做小買賣的商販,已經有了六七百個攤位了,可徐至昌他們的工商所小市場管理工作才剛開始,連一間正式的房子也沒有,臨時租的一間農民房,內放一張辦公室、一台擴音機和兩條專門用於接待及處理小商小販的木發。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