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你不同 第七章 創建微軟中國研究院:不可能的任務
    有人說:「研究院是蓋茨的寶貝。」

    微軟投資研究院的傳統由來已久,這源於蓋茨對「科技能夠改變世界」的信念。微軟設立研究院,有一個固定的目標是「支持長期的計算機科學研究,而不受產品週期所限」,這是一種耐心的表現。

    1991年,當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教授,我的老闆裡克·雷斯特,受邀組建微軟研究院時,這家公司還不是後來為全世界熟知的「雷德蒙猛獸」,裡克的一名好友說他甚至不相信微軟5年後仍將存在。兩人還打了一個25美分的賭。

    當然,微軟不但活了下來,而且成了全球最富有、最具影響力的公司。事實證明,儘管研究院聲明,它所作的研究不為時間所限,但在基礎研究領域的投資,卻是微軟回報率最高的。

    比爾·蓋茨的長期左右手之一,微軟首席研究及戰略官克瑞格·蒙迪(CraigMundie)曾在接受採訪時說,「歷史上有很多次,因為新的趨勢誕生並流行,外界就試圖宣判微軟的死刑,但微軟總能夠對這些新科技作出反應,並能在長期取勝,是基礎研究的實力讓我們獲得了減震、參與競爭、應對市場各種事件的能力。」

    研究院成了微軟的另一面「金字招牌」,成了研究者的「夢工廠」。這裡彙集了全世界最非凡的大腦,有圖靈獎得主、菲爾茲獎得主、沃爾夫獎得主等大師級人物,也有計算機科學、物理學、數學領域的頂尖級專家。

    回到中國,我能否複製一個「雷德蒙的奇跡」呢?

    1998年夏,我開始著手準備回中國成立研究院。我需要說服一些人跟我一起去開創新天地,可是,什麼人會願意跟我去中國呢?

    我知道,這幾乎是一個missionimpossible(不可能的任務)。

    好幾次,聽說我要在中國做一個「世界一流的研究院」,很多人會毫不留情地顯露出「赤裸裸」的不屑,「在中國隨便拉幾個人,只不過是微軟的小玩具。」他們說。

    一些好心人勸我打消回國的念頭。「別回去了!這件事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中國哪能找到那麼多高水平的博士啊!你得手把手地教他們,到時候你就知道有多累了!」身邊的人都覺得我瘋了,如同堂吉訶德,滿懷理想,卻注定要失敗。

    可越是這樣,創造奇跡的渴望就越強烈。我開始不停地往微軟總部跑,打聽哪些人有回國的意願。在雷德蒙研究院,40歲以下的研究員中,華人差不多佔了10%,在硅谷,這個比例會更高,大概有20%。

    那段時間,我一回家就給他們發郵件——

    「我將在中國開創一個新的研究院,那裡將成為與雷德蒙研究院、劍橋研究院一樣偉大的研究院,是一個適宜進行腦力激盪的地方!如果你願意,可以帶領一些來自中國的博士,開創一項新的事業。我相信,這樣的開創性的工作將帶給我們更多的激情和成就。」

    發出郵件後,我開始馬不停蹄地約見十多位華裔工程師,跟他們談在中國開創研究院的計劃。

    讓我哭笑不得的是,一開始,他們的創業激情似乎都被點燃了,興致高昂地暢談研究院的前景,可一談到回國生活和工作,他們就全都開始遲疑了。

    「開復,你的想法很好,可是我太太和小孩已經習慣美國了,要讓他們改變,我估計不太可能。」

    「我賺的錢已經夠多了,真的不夠hungry(飢餓)去做這件事情!」

    「搬家太麻煩了,現在的生活挺好的。」

    「讓我去,我覺得機會成本太大,再說,大陸還是太髒亂了啊。」

    ……

    每次被拒絕、被打擊的時候,我都會告訴自己,我是對的,並給自己打氣——只要找到5個一流的資深研究員,我們就一定可以打造出亞洲最好、世界知名的研究院。

    退一步說,就算沒有一個資深研究員跟我回去,我也可以做一個中國最好的外企研究院。中國學生那麼聰明,我們一步一步來總能行的。先做中國第一,再做亞洲第一,兩三年做不成,我就做10年。10年後,無論如何都會讓所有人刮目相看的。

    最重要的是,這是父親的遺願:把尖端科技引入中國,為中國和中國人做點事情!

    所以,在一片否定聲中,我繼續尋找志同道合的人。終於有一天,我找到了微軟的軟件測試經理陳宏剛以及資深軟件工程師凌小寧,他們雖然不是世界知名的研究員,但確實是我真正需要的人才。

    陳宏剛當時大約37歲,長得虎頭虎腦,留著整整齊齊的劉海,架著一副黑邊眼鏡,說起話來激情洋溢、手舞足蹈,還帶著濃重的四川口音。陳宏剛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後來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完成博士學業。當時是微軟的軟件測試經理。

    而凌小寧的經歷很傳奇。他生於50年代,1967年跟著紅衛兵在全國串聯,回到北京,他發現自己對科學有著強烈的興趣,就把所有零花錢都花在科研上,自己做天平,做各種各樣的火藥。後來,凌小寧被分配到一個軋鋼廠工作,每天只是重複一個動作,把沉重的鋼條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但他幹得很開心,因為這能讓他每個月掙到18元。他把所有的工資用來買晶體管,做半導體收音機,也從此迷上了計算機,考入了北大。經過一段求學之路,在40歲那年,他終於成為了微軟的軟件工程師。

    微軟中國研究院創始照(從左至右:陳宏剛、我、陳蕾、凌小寧)

    看到凌小寧的人,都會覺得他是一個邏輯縝密的儒雅學者,一個寡言少語的冷靜工程師。儘管大器晚成,但當時他在微軟已有十年的經驗,受到眾多華人的尊敬。

    陳宏剛的性格是一條道走到黑的那種。他聽說我已決定去開創微軟中國研究院,就徑直跑到我的辦公室。「開復,我就是想回中國看看,什麼條件我都可以答應。」他說,「我的強項是溝通和高校的關係。我認識很多教授和系主任,我賣過保險,我積極主動,我可以幫你去聯繫中國的高校,我也不怕出差和辛苦。」面對這一連串的「自我推銷」,我笑了,也為他的義無反顧而感動。

    跟凌小寧見面是通過朋友的介紹,我認為他是擔任我的開發團隊「總指揮」的較為合適的人選。我問他,「會不會考慮回國?」他爽快地說,「不用考慮了,我已經決定回國了。」後來,我才知道,他的家人決定留在美國,儘管這樣,他還是沒有絲毫的猶豫。多年以後,他從研究院退休,接受了湖南大學的邀請,成為該校計算機學院的教授。

    就這樣,我們仨加上新來的秘書陳蕾,開始一起勾勒微軟中國研究院的美好藍圖。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