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溫州人一樣思考 第22章 精明算計好賺錢——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2)
    溫州有一家電器廠,主要生產電烤箱,這種電烤箱是為烤制溫州特產烤鵝專門設計的,當溫商把這種產品賣到上海市場的時候,卻遭到了冷遇,原來上海人喜歡吃烤雞,不愛吃烤鵝。所以,這家工廠馬上對烤箱的相關功能進行了改進,並新增加了烤雞功能,從而贏得了上海客戶的喜歡。

    幫消費者就是幫自己,顧客發展了,商人才有利可賺。如今的商業市場是以「客戶」為主導的市場,如果你不時時刻刻以客戶的需求為出發點,只是一聲不吭地做生意,那麼,生意很難持續下去。失去了客戶也就失去了生意,商人一定要在產品下功夫,以獨特的個性來吸引消費者。只有抓住消費者的眼球,讓消費者欣然接受你的產品和服務,你才有可能有更大生存空間。

    產品要有自己的特色,這是經商的一條原則。但是,同樣地產品也要適合市場的需求,這也是經商的一條原則。在一些特殊的市場環境中,對於一些固有的習慣和偏好的消費者,如果能從市場需求出發,做出一些變通,你立即就會抓住市場機遇。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面對客戶不要在乎一得一失,暫時的失去是為了更好的獲得。溫客戶有意見,不滿意就要無條件的接受,商人就必須敢於承擔,樂於承擔。

    葉茂西,溫州印刷業的名人,他曾經說過:「對客戶要時刻秉承著『吃虧就是佔便宜』的理念」。他深深地懂得「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只有不斷滿足客戶的需求,才有可能贏得客戶的信賴。有一次,他在印刷一批海報時,因客戶自己校對失誤,幾百張海報報廢了。他說:「不能讓客戶吃虧,這幾萬元的損失就當是我們讓工人熟練技術交的學費吧。」於是,他毅然決定免費重新印刷。就這樣,輕描淡寫地揮霍了幾萬元,卻招來了摩托羅拉、諾基亞、可口可樂、柯達等各大公司的訂單。

    【一定要摒棄的思維誤區】

    ◎產品質量是唯一的追求——市場上暢銷的產品不僅僅要有質量保證,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迎合了市場需求。市場需要才是真正的需要,有的產品質量很好,但是市場沒有需求也是白搭,產品要時刻以市場為嚮導,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原則。

    沒人穿鞋的地方才最好賣鞋

    【財富語錄】

    經商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取利潤,因此做生意一定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如果大家都一窩蜂集中在一個地方,利潤也就所剩無幾了。

    【溫州人傳奇】

    近幾年,喀麥隆華僑華人工商總會副會長吳建海,可謂說是風生水起。2005年,他自從當選為會長以後,曾多次應邀出席世界華商大會,在南京舉辦的第六屆世界華商大會上,還被《國際商報》盛讚為「在非創業中國人的楷模」。關於他的故事十分具有創奇色彩。

    1995年5月,溫商吳建海帶著幾隻皮箱隻身闖蕩非洲,開始了他的非洲經商之旅。在去非洲之前,吳建海一直在歐洲經商,而且事業已經相當成功。但是,他毅然放下經營多年的歐洲市場,逐鹿非洲,前往喀麥隆。

    做出這項決定的初衷是,他在偶然的機會聽說在喀麥隆還沒有一家中國商店,中國貨很受當地人歡迎。於是,吳建海果斷地來到喀麥隆,成立了海蘭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專門經銷中國商品。

    喀麥隆的市場環境起歐洲來差得很遠,這意味著他又要克服很多困難,經歷一番磨練,憑著溫州人特有的吃苦耐勞和韌勁,他終於在喀麥隆站穩了腳跟。兩年後,在這裡的中國商人的越來越多,一個問題也隨著凸顯出來,那就是語言限制、店面的選擇以及治安問題。這為中國商人在當地做生意增添了不少麻煩,甚至很多人半途而廢,悻悻而歸。這時,一個新的想法也在吳建海心中醞釀——辦中國商城,專門賣中國商品。如果能將中國商人匯聚一堂,形成規模經營,這樣就會大大消除這些問憂慮。

    吳建海辦中國商城的念頭愈來愈烈,1999年底,吳建海獨資創辦的「中國商城」。最初只有25家店面,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日後,溫州的眼鏡、皮鞋、服裝等小商品都進駐了中國商城,規模一天天地壯大起來。目前,中國商城每年從中國進口商品100多個集裝箱,進口額超過1000萬美元。

    以前有這樣一個故事,兩個推銷員被公司派到一個荒島上去考察市場,看能否推銷他們自己公司生產的皮鞋。一段時間之後,兩名推銷員回來了,其中一名垂頭喪氣,空手而歸,他看到的是「當地人都穿草鞋,沒有一個穿皮鞋的人」,所以斷定皮鞋在島上根本沒有市場。而第二個推銷員回來時卻顯得異常興奮,他看到的同樣是「當地沒有一個穿皮鞋的人」,卻斷定島上肯定有市場,因為那裡沒有其他皮鞋公司的競爭!如果抓住這個時機打開島上的市場,肯定會大賺一筆。

    「越是封閉的地方,越適合發展」多麼簡單而富有哲理的道理,溫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群,他們總是寧願到比較封閉,競爭較少的地方去做生意。溫州人背井離鄉,到各個地方去做生意。20世紀80年代初,大多數人對商業市場還很陌生,溫州人已經在奔走全國各地,做起了小生意,在市場上奮力拚殺。

    溫州人流動性非常強,總是奔走在偏小的市場裡,但是他們同樣有強大的適應性,每到一個地方都能夠以獨到的眼光發現最有利的商機,很快地適應並生存下來,這一切都與溫商的經驗有很大的關係。

    封閉的地方由於缺少一個成熟的商業環境,反而會存在著巨大市場空白點,在落後的地方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市場,抓住別人忽視的市場商機。溫州人認為,做生意不是湊熱鬧,一個市場大家如果都一擁而上,市場就被瓜分了。反其道而為之,如果到落後的地方開拓新市場,雖然艱苦些,但是只要打開市場,機會就全部為己所有了,還怕賺不來大錢嗎?正如在西藏創業的一位溫商所說:「這裡比較落後,信息閉塞,資源又缺乏,很多消費者無法買到外面的產品,所以只要找到了當地需要的產品,總會賣掉的。」

    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就像遊牧民族裡的牧羊人隨草而居,哪有鮮美的水草,便在那裡扎根,溫商就相當於一個一個牧羊人,哪裡有市場,便在哪裡做生意,哪裡最需要,便到哪裡去。

    在商海中經歷了沉沉浮浮的溫州人,總在變化自己的市場,但他們從不輕易改變自己經營的行業,從最簡單的小五金、鞋襪、衣服等入手,這些行當技術含量都不高,利潤空間也不大,但是在這些產品總是出現在最需要的市場上,因此往往是緊俏貨,奇缺貨。往往也會獲利很多。不管是經營大商品,還是利潤微薄的小商品,只要找到充滿商機的市場,迅速搶佔先機都能夠賺大錢。等別人開始做生意時,溫州人已經賺足了腰包,另尋他處了。

    ※有需求的市場才是最大的市場

    什麼是市場,在溫商看來有一個特殊的解釋,溫州人做生意從來不在乎在什麼地方,他們看重的是這裡是否需要他們的產品,只要有需求,即便赴湯蹈火,漂洋過海也要到那裡去。

    20世紀80年代初,在山西太原的溫商還比較少,溫商蘇德勝全家叔父四人來到山西榆次經營服裝生意,剛開始只是擺服裝攤子,非常艱苦。後來,他與家人分開,自己獨自做生意,經過幾年奮鬥,現在已經改天劃地,他已經擁有了太原最大的華北服裝城現。

    ※靜觀其變,等待商機,迅速出動

    商場上的機遇好比「貓捉老鼠」。貓在捕捉老鼠的時候,總會花大量的時間靜靜地觀察,摸清老鼠的行動規律和動向後才出擊。一旦時機成熟,聰明的貓便會伸出爪子,出其不意地進攻捕捉。溫商在生意上就有貓的這種反應能力,他們對市場有獨到的眼光,他們在決定投資之前都會事先進行充分的觀察和調研,一旦發現了賺錢的機會就便會快速出擊。

    在搶佔商機方面就要像貓一樣迅速,千萬不可猶豫,在當今以信息為主導的商業市場中,三思而後行已經不再是適用。大魚吃小魚在商場中的地位更多的被快魚吃慢魚替代,所以根本容不得你長時間的等待。

    【一定要摒棄的思維誤區】

    ◎沒人穿鞋的地方一定都有市場——有的地方沒人穿鞋,也許真的是沒人穿。在進入一個陌生的市場時,必須進行全面、準確的考察和調研。如果只是看到別人如此做,自己也跟著貿然介入,恐怕只能落個兩手空空。

    千萬不要以為「投機」可恥

    【財富語錄】

    市場上的商機稍瞬即逝,有時候需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以迅雷不接掩耳之勢抓住,

    【溫州人創奇】

    2002年大批溫州煤商進軍山西,花天價承包煤礦。那時煤炭市場正經歷一個困難時期,全國能源危機,電荒、煤荒困擾著北方各省,很多山西煤老闆虧損過半,苦不堪言。而就在這時,大量溫商把目光聚在山西煤炭市場上。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