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II:從貨幣看懂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 07世界貨幣不一定是唯一的
    巴裡·艾肯格林(BarryEichengreen)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教授

    國際主導貨幣的變遷:從英鎊到美元

    19世紀中葉,英國已經是全球經濟的主導,它具有最大最複雜的體系,倫敦也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人們都希望獲得信貸以進行商品進出口貿易,不僅是在英國和歐洲大陸,甚至是在美國,人們都會到倫敦去借款。但是他們所借到的資金是英國貨幣—英鎊。然而,讓人感到驚奇的是,1880年之後,美國在地緣政治上已經是一個巨大的經濟體,人口規模很大,而且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和經濟規模也已經超過英國,但美元仍然不是國際貨幣。因此,當美國進口商需要從巴西進口咖啡豆時,就必須先去倫敦或者通過紐約的銀行與倫敦的另一家銀行聯繫,以獲得信用證。有了這個信用證,美國的進口商才能購買巴西的咖啡豆。因此,雖然貿易是從巴西到美國,但所有的信貸、所有的國際金融交易都發生在倫敦。這確實很麻煩。這也解釋了美國1913年創立獨立的中央銀行,即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的原因。

    1913年美聯儲剛剛開始運作時,美元根本就不是國際貨幣,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央行或者政府是以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的,沒有任何外國投資者購買的國際債券或者政府債券是以美元發行的,沒有任何國際進出口貿易是以美元結算的,甚至美國本土的貿易都不是。但到1924年情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10年間,美元從非國際貨幣轉變為一個起主導作用的國際貨幣。

    然而沒有多少人注意到美元是如何完成這一轉變的。事實上,美國是通過建立商業銀行,為金融市場提供流動性服務來實現的。美國銀行第一次可以在海外擴展業務,並開展國際金融業務。人們通常認為美元是在1944年,即「二戰」之後,才成為國際主導貨幣的。這與一段故事有關:佈雷頓森林會議之後建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構成了所謂的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這增強了美元的中心地位。但這一歷史故事並不完全正確。實際上美元在1924年就已經成為國際主導貨幣,但在「二戰」之後,英國經濟一蹶不振,隨著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美元以絕對優勢超越了英鎊,從而成為國際主導貨幣。

    美國決策者認為,紐約應該成為比倫敦更大的國際金融中心,因為紐約有更多的職員,更多的國際業務。「一戰」之後,20世紀20年代,美聯儲和英國央行彼此競爭,都希望給戰後出現金融問題的國家提供穩定貸款,從而將這些國家的商業引入紐約或者倫敦。為了紐約或者倫敦成為金融中心,兩國的央行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戰爭期間是美國和英國的國際地位發生轉變的階段。這個階段,英國已經不再具備穩定世界經濟的能力,也不再是強大的經濟體。然而,美國那個時候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是世界上唯一能夠穩定全球經濟的國家。這也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世界處於困境的原因之一,也是大蕭條如此嚴重的原因之一。我們今天也處於這種困境中,處於另外一場全球轉變中,即從一個以美國為主導的世界轉變為美國無法再繼續主導的世界,美國再也不能我行我素。其他正在崛起中的國家,認為自己有為這一進程作出貢獻的責任。

    金本位制的歷史很短暫

    人們認為,20世紀之前,金本位制是各個國家管理貨幣事務的一般手段。然而,真實情況是,金本位制只是現代歷史上很短暫的一個階段,比如中國就從來沒有實行過金本位制。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實施金本位制大概也就持續了30多年的時間,即1880~1914年。在1880年之前,世界上存在很多貨幣體系。一些國家實行金本位制,一些國家實行銀本位制,另外一些國家,比如法國,則實行金銀本位混合制。還有一些國家沒有將本國貨幣與任何貴金屬掛鉤。因此,在1880年之前,確實存在著形形色色的貨幣體系。

    大英帝國的金本位制存在了很長時間,從1717年就開始實施,由著名科學家牛頓發起。但當時牛頓犯了一個錯誤,他把黃金的價格定得過高,而白銀的價格又定得過低。於是,大家都來到鑄幣廠購買白銀,並將其出口。同時,很多人都將黃金帶到鑄幣廠,因為鑄幣廠給出的金價非常高。整個18世紀和19世紀英國都在實行金本位制,除了一個短暫的階段,即19世紀初期,因為那個時候的英國與拿破侖領導的法國處於交戰狀態。

    同一時期,英國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和最成功的國家,其他國家都把它當成榜樣。因此我們就看到,19世紀一個國家接著一個國家紛紛效仿英國採取金本位制。後來金本位制在「一戰」期間基本崩潰,各國政府不得不印刷紙幣以負擔戰爭經費,它們無法像30年前那樣繼續穩定黃金的價格。因此它們中斷了金本位制,導致匯率開始波動。

    「一戰」結束後它們曾試圖重新回歸金本位制,在20世紀20年代後半期也獲得了短暫的成功,但隨著1929年大蕭條的到來以及1931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各國金本位制再一次崩潰。1931年英國金本位制崩潰,1933年美國金本位制崩潰,法國等其他國家也紛紛步其後塵。荷蘭於1936年成為最後一個放棄金本位制的國家。

    未來,美元、歐元與人民幣將共同成為世界貨幣

    美元作為世界主導貨幣對美國來說是有象徵意義的,這意味著美國曾經是世界主導經濟體,是全球範圍內的貿易國,雖然現在這些或許已經不完全是事實。更重要的是,擁有發行世界主導貨幣的特權,對美國來說是一種經濟上的優勢。美國銀行和公司能夠使用本國貨幣來進行國際貿易,這也是一種優勢。當它們與外國公司往來時,可以使用美元結算,而不會因為需要兌換其他貨幣而產生額外的費用;在將外國貨幣兌換成美元時,也不用擔心匯率走勢會對它們不利。也就是說,這對美國公司來說是一種比較優勢,因為美元是真正的國際貨幣。同時,這也意味著,外國央行和政府都願意將美元作為避險工具,願意將美元作為儲備貨幣,也願意為美國提供貸款。

    這樣美元的利率會低於預期,這對美國來說或許是一種好處,因為低利率有助於美國解決赤字問題。同時,美國房主需要支付的抵押貸款利率也很低,這樣一來,美國的生活水平也會提高。但另一方面,如果美國國內金融活動過度,沒能很好地使用這些借來的錢,導致房地產泡沫,比如美國在2007年之前的做法,就會自找麻煩。

    在現代金融技術出現之前,有人預言,只有一種貨幣會成為全球主導貨幣。現在又有人預言,我們可以使用不止一種國際貨幣,因為金融技術已經改變,世界金融結構也在發生轉變。目前美國經濟占世界經濟的20%,歐洲占20%,中國也即將達到這一比例。世界經濟已經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因而將會出現三種重要的國際貨幣:美元、歐元以及人民幣。儘管這樣,有三個因素可能會導致這一預言不準確,即10~15年之後,美國可能會發生「不測」,歐洲可能會發生「不測」,中國也有可能會發生「不測」。

    從美國來看,「不測」可能意味著在經濟政策上的爭端。美國可能無法全身心應對目前這場中長期的金融危機,在醫療保險方面面臨著財政問題,財政收入也非常緊缺。

    從歐洲來看,「不測」來自於決策者應對金融問題的政治意願還不充分。南歐有很多債台高築的國家,北歐也有很多較弱的銀行。歐洲貨幣統一了,但政治體系卻是分離的,因此有理由質疑歐洲能否齊心協力採取措施,成功解決債務危機。

    至於中國,需要在經濟發展模式上作出重大改變,成功地將人民幣國際化。這意味著需要建立一個強大而健全的金融體系,也意味著中國的債券市場要對國際投資者更加開放,不管是私人投資者還是投資機構。將中國金融市場開放,意味著中國的匯率制度要更加靈活,從而應對外國資本的流入和流出。總之,中國要建立一個現代化的金融體系,更加開放的金融市場,更加靈活的人民幣匯率制度。中國將需要做很多工作,切實將基本的經濟模式轉變過來,才能成功將人民幣推上國際貨幣的地位。

    在未來5~10年,所有該發生的都會發生。美國政治家們將會成功解決美國的金融問題;歐洲人也會完成貨幣聯盟,並修復歐元區存在的缺陷;中國在改變其經濟模式以及將人民幣國際化方面還將走很長的路。但我們也能看到,整個過程會有很多曲曲折折,一些事情最終的結果可能沒有人能夠預測到。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