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賓·布(RobinBew)英國《經濟學人》首席經濟學家
美國經濟與日本經濟的較量
20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處於快速增長的階段,成為美國的強勁對手。日本的工業化速度非常快,這使得美國很多公司都十分擔憂它們在全球的業務會受到日本公司的挑戰。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從那之後日本經濟的表現一蹶不振。但美國經濟這整個期間的表現都很好,秘訣就在於美國經濟高度的創新性,使它能夠很快適應世界的變化。美國的公司很快就會拿出新的想法,並且付諸生產實踐,而且在推陳出新方面的速度令人歎為觀止,很快就會拋棄不再奏效的東西。
政治家以及公司在看到其他國家迅速崛起的時候,總是會擔憂。擔心總的財富只有這麼多,而其他國家獲得了較多的收益會不會對自己造成損失。毫無疑問,在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日本經濟以及日本公司的成功,使美國感到了威脅的存在。對於威脅,人們總是想找到原因,總是認為很多東西都是不公平的。美國人認為其中一個不公平就是,日元匯率不合適,日本政府與公司的關係太好。而後來的結果證明,日本的經濟模式並沒有美國當時想像得那麼理想,最終還是美國經濟略勝一籌。
有時威脅或不公平確實會導致經濟戰爭。但實際上,從大多數經濟學家的立場來看,就業和財富都不是有限的,一個國家做得很好,並不意味著其他國家就一定會很糟糕。實際上日本的崛起,確實意味著日本公司在美國市場上的表現更好,但同時也意味著,日本為美國公司創造了一個很好的出口市場。日本經濟的崛起,確實會讓人感到一種政治上的威脅,但實際上對美國經濟是很有好處的,為美國帶來了一個新的重要市場。
目前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的條件還不成熟
目前美元是世界儲備貨幣。毫無疑問,這給美國帶來了很多優勢。其中最重要的優勢就是,如果需要貸款,得到的將是美元,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如果美國政府或美國公司需要借貸,那麼它們獲得的貸款就是美元,因為人們都是使用美元交易的。他們還可以去外國借款,得到的也是美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國政府為美國提供了大量貸款,並且是以美元的形式交付。
這意味著,如果其他國家需要從外國借款,就必須兌換成本國貨幣,這會帶來很大的麻煩,因為很難控制利率和匯率風險。而對於世界儲備貨幣的所在國,美國並不存在這些問題。
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東歐的匈牙利,它的很多借貸都需要用歐元來結算。毫無疑問,如果歐元匯率變動很大,就會導致匈牙利公司還債的時候遇到很多困難。但美國就沒有這種問題,因為都是用美元結算。因此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會給美國帶來很多實質性的優點。
但同時也意味著借債很容易,甚至會出現過度借貸。目前美國就是這種情況,所有的跡象都表明美國借債太多,因此它經歷了非常困難的經濟時期。總的來說,作為儲備貨幣有其優點,比如很容易借貸,而且利率很低,但可能會出現過度借貸的危險。
日元在國際上雖然被廣泛使用,但不會像美元那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一個國家要從國內走向國際,首要的是,貨幣從本國流向世界其他地方。因此,中國的一個限制就是,雖然中國控制著大量資金,但人民幣從中國流向世界是很不容易的,從國際流向國內也是如此。從2011年中國政府頒布的很多政策來看,人民幣從中國流向世界,然後再流回國內的進程會稍微容易一些,通過中國香港的金融體系會使得這一進程更加可行。
貨幣走向國際的第一步就是將貨幣轉移到另外一個國家,日本就發生了這一過程。如果貿易很多很頻繁,那麼是很有益的。貿易是一個金融交易過程,要進行商品交易,人們需要支付資金,這是讓貨幣國際化的一個重要過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日本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貿易國家,日元的重要性逐漸增強,主要是因為國際貿易。現在中國也已經是一個貿易國。中國在海外進行了很多貿易,目前這些貿易中的大部分都是用美元來結算的。但隨著貿易量的變化,這些貿易會逐漸以人民幣來結算。
其次,還需要一個重要的、規模大的經濟體。如果希望其他國家持有本國的貨幣,首先要成為一個較大的經濟體,小國是很難做到這點的。比如瑞士,或許它進行了很多貿易,是一個重要的金融實體,但瑞士的經濟規模很小,因此其貨幣無法成為國際貨幣。當然,日本是很大的經濟體,曾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現在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規模很大。
最後,如果人們確實持有某國的貨幣,他們不能只是將資金儲存著,而是需要轉化為金融資產,比如股票、債券。因此就需要較大的股票市場和較大的債券市場,為人們提供很多的投資機會。日本做到了,日本有著世界最大的債券市場之一,還有很大的股票市場,很多投資交易都很活躍。
但是,中國還沒有做到這一點,中國的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相對來說規模都較小,必須要變革。如果人民幣要成為一種真正的國際貨幣,就需要具備幾個因素,有的條件已經成熟,有的還沒有。較大的經濟體這一點中國做到了,進行大量的貿易中國也做到了。但同時還需要讓貨幣實現完全的自由化,這點顯然是中國沒有做到的。中國確實正在作出改變,但這些變化的幅度還不大。
在目前的發展階段,中國的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還沒有較大流動性。展望未來30~50年,或許中國會有一種自由流動的貨幣,以及與中國目前的經濟規模和貿易量適應的大規模的資本市場。
歐元與歐元區的未來
歐元創立的部分原因就是歐洲匯率機制的破產。在歐洲匯率機制中,英鎊、德國馬克以及意大利里拉都是存在的,索羅斯就利用了這一點狙擊了英鎊。而歐元卻不同。歐元是一種單一貨幣,大家都使用這種貨幣,因此金融市場的投機者就不可能像對待英鎊那樣對待歐元。你無法通過投機的方式狙擊法郎,因為各國使用的是同一種貨幣。
歐洲的很多政治家都認為匯率問題不會再出現,但實際上還是發生了。歐元區國家由於使用同一種貨幣,因此它們的匯率也是一致的,但它們的經濟狀況卻不在一個發展水平上。我們看到,目前有些歐洲國家經濟很不好,但它們與那些經濟很好的國家使用同一種貨幣,這就會導致嚴重的政治壓力。比如希臘、葡萄牙、西班牙,它們的銀行業就深陷困境,政府無法償債或是只能償還部分債務,民眾也意識到國家的經濟狀況每況愈下。
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被迫退出歐元區的情況是否會發生?索羅斯無法通過投機交易讓一個國家退出歐元區,但一些國家的經濟狀況實在太差,政府可能會因此決定退出歐元區,而且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一個國家這麼做。
因此,人們都在探討有沒有其他措施能夠鞏固歐元區。但考慮到20世紀90年代早期英國在加入歐洲匯率機制時發生的情況,很多人就會慶幸英鎊沒有加入歐元區。再考慮目前歐洲出現的問題,這與英國人記憶中的20世紀90年代的情況還是比較類似的。英國近期內是不太可能考慮加入歐元區的,有些國家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歐元如果要繼續存在下去的話,就需要在歐洲範圍內有一個統一的財政政策,在各國政府的支出、稅收方面實現更多的協調。與此同時,要建立一個統一的債券發行體系,這樣各國就可以統一借貸,在歐元區內實施統一的支出和稅收政策。儘管它們可以選擇這些措施,但歐洲很多國家都不希望採取這些措施。比如德國肯定非常反對與希臘等國採取統一的財政政策,因為這些國家幾乎要破產了。
但是各國仍然可以作出自己的選擇,最終有的國家可能會退出歐元區。毫無疑問,這不僅對於退出歐元區的國家來說是一種災難,對於仍然處於歐元區的國家也是一種災難。德國、德國銀行給希臘提供了很多貸款,法國銀行也給希臘提供了大量貸款。如果希臘退出的話,就會給這些提供貨款的國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退出歐元區雖然是一種選擇,但歐洲的政治家們都在避免作出這種選擇。
歐元區國家需要做的就是承擔共同的財政職責,這樣歐元區就能團結起來。唯一的困難就是,需要很多國家共同認同,而這種認同是需要時間的,但金融市場往往不會等待這麼長時間。因此,如果要預測歐元的未來,那麼或許歐元區國家會有一些共同的財政困境,這會讓歐元區統一起來。但他們需要加快步伐快速做出決策,否則的話,歐元的未來就會一片黯淡,有的國家將會退出歐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