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II:從貨幣看懂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 11歐債危機的解決之道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諸建芳

    歐元區最大的問題在於財政不統一

    歐元區目前最主要的問題是財政不統一,或者也可稱為主權多元化。歐元區雖然貨幣統一,但各國主權還處於分散狀態,一些政策的協調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問題。比如歐債危機應當如何救援,協調的成本就很高,而且很難達成一致。

    歐債危機的起因當中也有這方面因素,即歐元區各個國家沒有一個很好的規則,來約束每個國家的財政方面的作為,所以各國都債台高築。

    因此,由於歐元區政治方面沒有達到高度統一的狀態,雖然看上去好像是一個統一的經濟體,但是從政策的實施上來看卻並不是這樣。

    歐債危機與通貨膨脹

    現在歐洲央行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解決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問題。歐洲的銀行體系大量持有重債國家的主權債,主權債現在評級降低,存在著違約風險,如此一來銀行的信用等級就受到威脅,而且也可能產生資產惡化和擠兌的風險。現在歐洲央行進行一些流動性方面的政策調整,都是意在緩解銀行體系的流動性。

    從短期來看,通脹的可能性較小。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2009年從全球範圍來看,各國央行都在迅速地增加流動性,貨幣政策都是極度寬鬆。但是,2009年的通脹並不是很突出,實際上通脹水平也很低。經濟比較低迷、大家對前景不看好的情況下,即使大量增加流動性,通貨膨脹壓力也不會很大。

    但是如果全球經濟開始漸漸復甦,甚至主要國家經濟走勢強勁,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過度發行貨幣和增加流動性,會明顯反映在通貨膨脹預期上,通貨膨脹的壓力很快就會增大。

    2008年金融危機時,中國啟動了4萬億的投資計劃。2009年年初,貨幣政策放得很鬆。新增貸款9.5萬億,顯示信貸政策非常寬鬆;貨幣供應量迅速地上升,增速接近30%左右。通貨膨脹壓力後面就逐步體現出來。2009年雖然沒有太多、太明顯的通貨膨脹壓力,但是之後一定會反映得比較明顯。

    歐洲也是這樣的狀況,短期內不一定會出現通貨膨脹,但是貨幣的過量投放,到後面經濟復甦以後,一定會產生出明顯的通貨膨脹壓力。

    歷史上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一次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的德國,一次發生在新中國成立前。最近一次比較嚴重的是津巴布韋的惡性通脹。

    大家知道通貨膨脹的後果比較嚴重,為什麼還會製造或者客觀上產生通貨膨脹呢?除了人們對通貨膨脹的認識有偏差之外,政府對經濟情形的判斷也有局限性。任何一項政策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是否採取取決於政府對經濟情形、政策利弊得失的權衡。比如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以後,全球經濟迅速跳水,進入衰退的狀態。在那種情況下,通貨緊縮可能比通貨膨脹的狀態更危險,後果更嚴重。

    為什麼呢?因為一旦發生經濟通貨緊縮,就業狀況、政府的財政狀況、企業的盈利狀況都會全面地惡化,老百姓所承受的痛苦可能會比通貨膨脹的時候更嚴重。相比較而言,如果老百姓有工作做,即使通貨膨脹高一點,生活質量可能會下降,但還是可以過下去。如果沒有了工作,他們的收入沒有了保障,基本的生活都將很難維持。從政府來看,像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衰退,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要維持一定水平的經濟增長,遏制經濟衰退,防止出現嚴重的通貨緊縮。

    歐盟目前應對債務危機的措施還遠遠不夠

    歐盟目前為應對危機基本上採取了兩方面措施,一是採取保險的辦法,如果購買這些國家的債券,歐洲穩定基金向其提供保險,一旦這些債券出現問題,就會得到一定比例的補償;第二,成立一個特殊目的的機構,通過這個機構發行債券,用籌集的資金解決銀行放款方面的問題。

    從根本上來看,要解決債務危機就必須做到以下兩點。第一,實現經濟比較強勁的增長,通過經濟增長來慢慢吸收掉債務方面的壓力。第二,把目前已有的比較高的富裕水平降下去,通過這種方式來縮減財政方面的開支,減少福利,慢慢把債務情況緩解。但是這兩條要做起來實際上非常困難。

    希臘問題,備受世人關注

    歐債危機表面上看是主權債務危機,但是背後實際上是銀行業危機。因為歐洲的銀行大量地持有歐洲五國的主權債務。如果某一國違約或者破產了,那麼對德國、法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銀行業會是一個重大的衝擊。雖然希臘並不大,債務的絕對規模也並不大,但是一旦這張多米諾骨牌倒掉,很有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使歐洲的整個銀行業出現重大問題。因此,德國、法國才會極力地救援希臘。

    但如果順著這個思路下去,很可能最後是一個無底洞。不斷地救援,問題可能還是得不到解決。所以,對希臘的救援行為不排除最後終止的可能性。從目前情況來看,希臘最終違約的風險比較高。

    歐洲經濟前景堪憂

    歐債危機可能短期內無法徹底解決,而且歐元區現在累計的債務餘額非常龐大。即使現在不再出現赤字,財政方面要保持收支平衡的狀態,需要償付的債務額還是很多,而且要在經濟增長相對比較好的狀態下才能實現。

    重債國家為了獲得救援,財政必須緊縮,但一旦這樣,對短期的經濟會有一種很大的制約。所以從歐洲目前的債務狀況來看,歐洲經濟前景並不樂觀。

    如何實現經濟增長與防止通貨膨脹的雙重目標?

    中國目前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實際上就是2008年第一次大力度地增加流動性之後的副作用。在大力度刺激經濟時,需求方面也會迅速地增加,甚至會超出潛在的增長狀況,所以過多投入的貨幣就會產生通脹。中國的情況,除了這個因素,還有一些結構性的因素,如農產品價格,有所謂的豬週期這樣一些因素的干擾。

    為應對通貨膨脹的壓力,首先要改變過去極度寬鬆的狀態。寬鬆的貨幣政策實際上是在危機中採取的非正常手段。既然現在經濟回歸到一個基本面,政策也要回到正常的狀態。M2過去最高達到30%左右,現在逐步回到14%~15%的水平。

    作為一個政府,它希望追求經濟持續發展,同時預防通貨膨脹,希望經濟增長相對高一點兒,通貨膨脹相對低一點兒。但在政策上要實現這個目標有很大的難度。為了讓經濟增長跟通貨膨脹保持比較協調的關係,就要使實際的經濟增長跟它的潛在增長基本處於一致的水平,也就是把經濟增長控制在潛力增長水平上下。這樣,既能夠使增長潛力發揮出來,又不會導致需求過旺,對通貨膨脹產生明顯的刺激。

    人民幣的升值與國際化

    對於匯率,國際上給中國施加很大的壓力,他們認為人民幣處於過度低估的狀態。由於這種低估,使得中國的出口競爭力表現得很強大。人民幣究竟有沒有被低估呢?或者說需不需要大幅度的升值呢?

    從中國目前的情況來看,人民幣從匯改以來已經有比較顯著的升值的幅度,人民幣已經接近合理的水平。

    中國出口競爭力比較強。一方面改革開放30年以來,中國的製造業有較大的提高,尤其在傳統的領域中,比如紡織、家電等方面。另一方面,出口競爭力強跟要素價格低估有很大關係。比如,人工成本相對還處於偏低的狀態;資源消耗成本低,資源稅還沒有普遍徵收,這方面成本也沒有反映在企業成本中。另外企業目前沒有完全支付環境成本,或者只支付了部分成本。由於這些成本沒有考慮在內,所以導致商品出口價格較低,形成一定的國際競爭力。

    如果把這些要素價格進行重估,加到企業成本當中,那麼企業目前的競爭力可能會下降到相當合理的水平。所以,要對國內政策進行一定調整,如進行要素價格改革就可以達到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的目的。換句話說,人民幣目前的升值壓力可能不會存在,或者沒有那麼大。

    人民幣國際化是一種趨勢。新興經濟體的地位在上升,在新興經濟體中,中國是比較重要的代表。隨著這種經濟格局的演變,中國的國際地位、經濟實力在國際舞台上逐步增強。在這個過程中,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亞元出現的可能性非常小

    「亞元」出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原因在於:

    第一,要在亞洲統一貨幣,首先經濟、金融狀況,國家之間的差異要比較小才行。但和歐元區相比,亞洲的差異性更大,條件也很不成熟。

    第二,需要政治上有一定的意願,即走向一體化的強烈意願。現在亞洲地區很難找到一個共識。尤其像中國、日本,誰能扮演龍頭的角色現在也沒有一個定論,兩方處於一個競爭的狀態。

    第三,由於歐元作為一個實踐的角色,遇到了危機,亞元走歐元的老路,前景不被看好。歐元區已經醞釀了很長時間,又實踐了很長時間,它的經濟、金融的差異性比亞洲地區要小得多,政治意願也比較強烈。即使有這麼好的條件,它還面臨目前巨大的困難,所以從亞洲地區來看,亞元出現的可能性將非常小。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