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女人者得天下 第七章 得女人者得天下
    你是用左腦思維還是右腦思維去做品牌?你的品牌是站在什麼角度與女性消費者進行溝通的?你是否感覺到一直以來試圖打動她們都是徒勞無功的?女權消費時代的來臨,給傳統營銷模式和經驗都帶來巨大的挑戰。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重視女性,卻難以獲得她們的認可!現在,消費主角和環境都變了,營銷策略也得隨之而變。如何進行女性營銷?如何處理好與她們的關系?中國企業在新一輪的消費變革中又該如何創建偉大的品牌?

    這是一場有關性別的營銷革命

    針對女性營銷的商業化浪潮已經觸及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全世界都在討好女人!偉大的企業都在為女性做出改變!

    女權消費時代的來臨,給企業的營銷模式和經驗帶來了巨大挑戰。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重視女性,但做出來的產品和營銷方案卻往往徒勞無功,難以獲得她們的認可。很多企業和品牌因此萎靡不振、速生速死,有的甚至還不自知。這是一個可怕的事實!達爾文說:“能夠存活的物種,既非最強的物種,亦非最聰明的物種,而是最能適應改變的物種。”對於公司來說,也是一樣的。

    2004年,TCL推出了蒙寶歐“旗袍”手機,主打女性消費市場。設計上以古典東方美為基調,同時還加入了燈籠、折扇、中國結等傳統元素。手機裡也集成了一些專門為女性而拓展的功能,如星座綜述、減肥寶典、女性生理周期管理等軟件。當時,TCL針對該款機型無論在媒體上還是在終端上都做了大量的投入,可惜炮響之後市場反應始終平平。在2005年,“蒙寶歐”居然還被網民選為“買了就悔,十大失敗手機”之一!TCL打造女人手機精品品牌的願望隨之落空!

    2005年3月8日,同樣還是TCL,其推出了全球首台女性液晶電腦“S.H.E”。“S.H.E”是TCL的個人電腦部門繼“銳翔A”和“海盜”兩個個性系列產品挫敗之後推出的又一市場細分力作,他們希望借此打開女性市場並挽回之前的頹勢。然而TCL女性電腦實際上只是在概念上另辟蹊徑,產品上並無太多創新。因此所謂的以差異化對抗同質化也都只是空中樓閣,消費者一開始對其還有些熱衷,但沒多久就冷卻了。這一次行動並沒有對TCL的個人電腦業務有實質性的幫助!結果根據官方數據顯示,TCL的個人計算機2006年10月出貨39491台,與同期相比下降36.15%。在銷售額上,TCL個人計算機的營收還不到集團整體的10%。而TCL更在2007年壯士斷腕以退求進,將個人電腦部門進行出售。

    其他落敗的品牌案例還有奧康的“美麗佳人”女鞋,上海家化的“雙殊”化妝品,IBM的X40女性商務筆記本,寶潔的潤妍洗發乳等。

    為何這麼多的企業在女性市場面前栽了跟頭?甚至連擁有那麼多資源和經驗的跨國企業也不容易俘獲她們的芳心?

    尚道認為,營銷活動從來都是一個動態過程而不是靜態的,昨天的成功經驗可能就是今天成長的陷阱。其實更多的時候,成功會變成失敗之母!每個理論站的角度不同,所得出的結論和規律也不一樣。面對不同的消費人群,其適用性也不同。要知道,世上沒有“包打天下”的通用經驗和方法!

    如今,消費主角和環境都變了,因此一切都得變!其實就像任何商業都要分化一樣,營銷也不例外,營銷得分男女!無論從性別特質、社會變革還是營銷理念的進化,都為女性營銷的產生提供了依據。

    一方面,男人和女人的生理結構不同,心理需求自然也不同!因此無論是他們的消費習慣,還是購買決策等都不能一概而論。比如在購物時,男人一般只求快速擁有目標,而女人,則要慢慢欣賞路邊的風景!

    新浪微博段子:男人只有開(ON)和關(OFF),而女人有太多“微調”!

    另一方面,女性在性別地位上大幅提升,不再是男權陰影下的第二性。她們在經濟角色上成為主角,掌握了大部分的購買權,其產生的商業影響已遠大於男性,女性消費者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具有價值且數量龐大的顧客細分群體。

    我們從營銷理念的發展來看。營銷由最初的4P(產品、價格、渠道、促銷)到4C(消費者、成本、便利、溝通)再到4R(關聯、反應、關系、回報),表明了營銷理念的進化由最初從企業出發的市場競爭逐漸轉變為基於消費者需求、滿意度和建立關系的一種溝通和情感導向,從強調市場細分逐漸演變到以顧客價值為基礎的市場細分。

    而女性營銷,正符合這樣一個導向的轉變。它是基於女性這一人群,以研究女性消費心理為核心,同時在傳統的品牌、營銷理論和經驗基礎上進行相應的優化重組和重新探索。而女性營銷本質則在於要與女性消費者建立情感關系!所以女性營銷,它不是一個噱頭或者概念,而是一種新的思路和運用!

    那麼,中國企業應如何進行女性營銷?如何才能打動她們?如何與她們建立關系?如何在新一輪的消費和營銷變革中創建偉大品牌?尚道將在這一章節,把實踐中總結的一些觀點,與您分享。

    偷聽女人心—做女人生意,必須從需求出發

    長期以來,許多企業往往是戰略上關注競爭,而戰術上關注需求。你看,它們在戰略上的目標往往是擊敗競爭對手,取得競爭優勢成為市場第一,而在促銷、傳播上再開始針對消費者心理進行戰術行為。如消費者貪便宜、有虛榮心等。

    很多企業都對此樂此不疲,是因為以打垮競爭對手為目標的戰略,最能鼓舞人心,而以需求為核心的促銷手段最能短期見效!典型的例子是飲料行業,他們多年來都把精力放在如何與競爭對手爭奪市場份額上,在終端喜歡搞“再來一瓶”之類的促銷,美其名曰是與消費者建立關系。如此的結果是,這些品牌大多把精力放在運營和競爭上,對消費者的需求關注越來越少,最後他們與消費者的關系也就越來越遠。

    尚道認為,一個企業想要獲得成功,應該在戰略上關注需求,戰術上關注競爭!

    很多企業家和專家的邏輯很強,也有自己的觀點和理論。但有效的營銷往往不是靠“邏輯”靠“理論”,而是建立在對一個行業的深刻理解、對消費者需求深刻洞察的基礎上。

    比如說,在中國,白酒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和表象背後的消費動機是什麼?中國最成功的白酒品牌水井坊當年就洞察到消費者喝白酒並不是喝到胃裡去,而是喝到心裡去的。因為大部分人喝白酒都是被動消費,比如公務應酬、請客吃飯等。白酒,喝的不是味道而是面子!洞察到這樣的動機,你說水井坊賣的是什麼?當然是中國最貴,最有面子的白酒了!所以其自詡為“中國高檔生活元素”。

    再比如說,很多人以為女人化妝或者整形是因為覺得自己形象不好,或者不自信。錯!實際情況恰恰相反,越是形象好甚至自信的女人越愛化妝或者整形。

    女人買內衣是為了什麼?不是“舒適”而是“呈現完美的胸部”。所以維多利亞的秘密將內衣做成了時裝秀,將一個女人穿著內衣後的美麗用多種形式呈現,帶給觀眾各種視覺沖擊和遐想,而維多利亞的秘密也因此成為美國女性的摯愛。

    女生購買飾品是為了什麼?不是為了“便宜和可愛”,而是為了“搭配和造型”。所以哎呀呀提出了“小飾品,大造型”,充分理解了女生對於造型的需求,從而風靡全國。

    如果我們一直談論打靶的技巧,卻忘了關注靶在哪裡,或者即使知道靶在哪裡卻依然無法精確瞄准,那注定會失敗!所以,了解目標消費者的需求是一切營銷乃至企業行為的根本出發點。

    目前,大部分品牌關注競爭多,關注需求少。其實中國許多市場還遠未競爭飽和,每個領域都還有很大機會。如果我們不潛心對消費者需求進行價值再創造,過度關注競爭,不僅會讓行業利潤驟減,迷失自我,而且品牌的發展也會無積累可言。

    女人的需求無法通過市場調查得出

    “如何了解女性消費者的需求和購買動機?”

    “當然是要做市場調查啦!”

    這是一般企業的第一反應,而他們確實也熱衷於聘請調研公司。他們相信並寄望於通過科學、深入的了解,從消費者那裡尋求答案和機會!而他們得到的“需求”和“真相”也成為所有企業想方設法討好消費者的出發點。但實際效果如何?消費者告訴你的就是他們真的需求嗎?

    上海華普在2005年推出了“女性車”,這是一部專為都市白領和成功女性定做的時尚靚車。通過消費者調研,華普發現女性消費者在購車時是感性的,更注重顏色外形和細節,她們把車作為僅次於臥室和辦公室的第三私密空間。於是華普開發了一部“顏色艷麗、裝飾可愛”且符合女性各種細節需求的女性車!而結果,這款車上市沒多久便停產了!都市白領和成功女性並不買賬!

    20世紀90年代,北京的英斯泰克商城就定位為女子百貨,在2001年,北京王府井女子百貨也以“創造女性消費夢工廠”的概念亮相。他們通過調查發現,女性消費者對女性專業購物中心有著廣泛需求,那裡有針對性的服務,清一色的男售貨員等。但這兩個商場,一個在營業兩年後,另一個在6年後,均消失了蹤跡。相同的,在廣州,LILY’S百貨作為廣州首家女子百貨在正佳廣場開出,但在將近5年的營業時間裡,生意冷清,幾乎所有品牌都是靠打低折扣維持。所以在2010年,LILY’S百貨便轉型為鞋類專業賣場,而其他仍在經營的女性主題商場比如SOGO淑女館,也悄然將一些男性商品引入以便生存。女性到底需不需要專屬於她們的商場呢?

    明明昨天女性消費者還說“恩,這是我想要的”,可為什麼沒多久她們就轉身將你拋棄?問題出在哪裡?

    女人需要怎樣的汽車?女性購買汽車真的就喜歡女性化的外觀和細節嗎?汽車於女性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實際上,任何細節和外觀對男女來說在購車時都是十分重要的,單靠這一點並不足以讓你的汽車成為女性首選、心中至愛!用男性思維或者說正常的邏輯來看,色彩鮮艷、線條柔和、體積小巧就是女性選車的標准。但是看看現在你身邊的駕車女性,是否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很MEN”的車呢?比如寶馬X6,本田CR-V等。其實,現在汽車對女人來說並非是男性觀念中所代表的“雄性”、“速度”、“激情”,而應該是“獨立”、“強勢”!尤其是那些都市女性和成功女性,開放式的環境讓女人普遍缺少關愛感、呵護感,但為現實所迫,又必須堅強獨立。於是我們看到女人喜歡大手機,喜歡開越野車!而另一層面,汽車於女人越來越像衣服鞋包等時尚產品而非代步產品。“品味”、“魅力”、“個性的彰顯”對於女性來講也是她們所考慮的東西,她們更希望車子是能代表她們的一個符號。女人,不再是只會坐在副駕駛座上無所事事聽音樂看風景的乘客,她們正逐漸成為駕馭者、操作者!她們對於選擇、消費和生活自有主張!

    女人到底需不需要專屬於她們的百貨商場呢?其實答案是不需要。俗話說“男人買,女人逛”。男性消費很簡單,他們是有明確的需求性,並且具有可描述性;而女性消費,不僅是滿足基本需求,她們更是為了享受選擇、比較和消費的樂趣。實際上,女人之所以喜歡去商場,是因為商場於女人而言就像一個舞台,而她們就是這個舞台上的主角!你想想你的女友們,她們去逛商場是不是都會花心思把自己精心裝扮?是的,她們以求有最好最美的狀態出現在眾人面前。雖然女人們說她們想要針對性的服務,但這並不代表她們喜歡去一個女性專屬的商場,因為那裡缺少異性觀眾!關於這一點你無法調研得出,女人也是不會承認的。但是你想想事實是不是這樣的呢?而且女子百貨的產品與綜合性百貨實質上是沒有任何區別的,因此女子百貨失敗也是必然的。

    尚道認為,我們常常都高估了市場調查對於女性營銷的作用。雖然根據市場調查作營銷決策,比拍腦袋是一個重大進步,但對調查結論的盲信,可能犯比拍腦袋作決策更大的錯誤!

    一個對市場調查持反對意見的統計表明,企業根據各種調查結論進行生產和銷售,92%都失敗了,成功率只有8%。

    尚道認為:消費者的需求很難通過調查得出,尤其是女性!

    為什麼呢?

    在此我們首先要重復一個人盡皆知的觀點—女性在很多情況下並非真的明白自己想要什麼。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也說過:“我研究女性心理30年,到現在也不知道,女人到底最想要的是什麼。”

    從表面上看,女性消費者會時常明確表達出自己的各種需求,而實際上對於大多數女人而言,能夠清晰地說明自己的購買行為的人並不多見!她們敏感、復雜、感性、多慮、善變。有調查表明,很多女性在購物時常常沖動,而在迅速消費後,她們基本都記不起或不清楚自己當時那些猛烈的欲望、需求是什麼。調查顯示,高達93.5%的18~35歲的女性都有過各種各樣的沖動消費行為,而這種莫名其妙的花費居然占到了女性消費總支出的20%之多。

    而對於大宗商品和耐用消費品來講,雖然她們的購買動機是清晰的,且趨向於理性消費,但由於不懂產品,她們最終還是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產品應該是什麼樣的。比如電冰箱、洗衣機等,要買什麼功率?哪些功能合適?品牌之間有什麼差異?她們都一頭霧水。所以說,大多數情況下女人在消費時一般都是處於搞不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麼的狀態。

    其次,女人往往口是心非。在調研時她們所說的不一定是真話!

    這從女性戀愛時的表現就可以看出。當你情不自禁地吻了她,她半推半就故作嬌嗔地說“你真討厭”時,說明她從內心裡喜歡你,希望你勇敢地再來一次!當你對她說“你真漂亮”,她漲紅了臉說“真的嗎”時,其實她內心早就甜蜜蜜,恨不得你再說幾十遍。女人的口是心非比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還復雜!

    波士頓咨詢公司亞洲消費者洞察智庫在一次關於中國消費者品牌選擇方式的市場調查中,盡管只有19%的消費者說她們更喜歡國外的個人護理品牌;39%的人表示無所謂;42%的人說喜歡本土品牌,但實際上,個人護理細分市場上國外品牌的市場份額要高得多。例如,在洗發水市場上,外國品牌占有約50%的市場份額;在沐浴液、洗面奶和牙膏市場上,則占到約40%。

    類似的情況在尚道的一次調研中也有發生。那是一場關於了解白領女性在閒暇之時偏好於閱讀什麼書刊的座談會。座談期間,說自己喜歡修養、成長及文化類書刊的女性遠遠多於時尚、娛樂、瘦身減肥類的女性。而我們在座談結束後要求這些女性再做一次匿名的書面問卷,結果令人相當詫異:選擇時尚雜志、娛樂八卦類書刊的女性數量忽然上升了28%左右,而選擇瘦身類書刊的女性也比座談時統計的多出了15%!

    可見,女性言非所意、意非所言的特性在調研過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造成這口是心非的原因有兩點:一個是女人常常沒有安全感,因此並不會表露出完全真實的自我,容易人雲亦雲,她們擅長權衡周圍的人際環境,讓自己看上去與別人更協調,更安全一些;第二個是女人骨子裡都有虛榮心,她們會很本能地以虛假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自尊心理。

    最後,女性自己也無法預測自己的行為。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內容是關於在金融危機下,女性對化妝品消費的態度以及消費情況的調查。

    這是一個為期3個月的調查活動。在活動初始,調研公司對200位白領女性(25~30歲)進行訪問:在經濟形勢不景氣,通脹嚴重的情況下,你會按之前的頻率和金額去購買化妝品嗎?(一般而言,消費者在經濟危機時會謹慎對待大額消費以及非必需品的支出)

    結果顯示:

    32.2%的女性認為手頭上有點緊,會縮減化妝品開支;

    41.2%的女性感覺會擔心,會考慮購買相對便宜的化妝品;

    17.5%的女性表示不會有太大影響;

    9.16%的女性認為影響很大,造成較重的心理和經濟負擔。

    然而在3個月後,通過對比這些女性購買化妝品的頻率和金額,調研人員發現原先那些41.3%持保守態度的女性中有將近8成人的行為都與自己所說相反;67.2%的女性不但沒有縮減化妝品開支反而購買金額比以往同期都高出至少10%;剩下的消費者雖然金額沒有太大變化,但她們去逛街的頻率和試用的次數卻明顯上升。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女性行為是最難被預估的!她們自己都無法確定和掌控!她們在作決策和下結論時往往容易被輿論、環境引導,容易受情緒、別人的價值觀的影響,這就導致她們在判斷的一瞬間並不一定是“忠於自我”的。或者反過來說,即使在當下她們是出於真實感受的表達,但在另一個時間另一個環境之下,她們可能早就改變了主意。所以,女人再和你說打算做什麼,決定做什麼的時候,還是暫且聽著先吧。

    通過了解以上幾點,我們就能明白,僅僅憑借傳統的市場調查就斷定女性的喜好和需求,那偏差是相當大的,並且容易誤導一個公司做出錯誤的決策。那我們該怎麼辦?

    尚道認為:企業要學習洞察女性消費者,並能主動創造需求。

    很多消費調查報告一來就幾十上百頁,很多企業高層看完之後對消費者沒有更了解反而更糊塗了,這樣的報告除了具有學術價值之外,還有什麼用?這不是危言聳聽,更不是誇張。可能與調研公司、廣告公司合作過的企業主們大多會有同感。

    如果需求和商業機會都可以調研出來,那麼調研公司的價值和商業空間就不可能是現在的局面。記得國內某大型調研機構的研究總監也曾坦承過,幾乎不存在能完全調研出消費者需求的市場調查。市場調查所得出的結果准確率從全球來講都很低,准確率達27%已算驚人。難怪很多人會抱怨說市場調查還有什麼用!然而,有用是肯定的,關鍵看你怎麼用。

    在尚道看來,更多的時候,市場調查是用來驗證觀點和機會的一種手段。在此之前,所有的重點應該是對消費者進行研究和洞察。同時,我們認為市場調查只是發現而非創造,是事實的陳述,而非給我們提供解決方案。因此,消費者的需求是無法從簡單觀察就能獲知的,需要我們深入地去研究和洞察。

    我們知道,消費者有兩種需求。一種是基本需求,從馬斯洛需求層次來看,基本需求與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相關,屬於保證生活基本的存在型需求。另一種是潛在需求,在馬斯洛需求層次中屬於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這三個層級,一般屬於欲望層面,有心理滿足、享受的成分。現在市場上的產品早已經滿足了消費者基本需求的需要,更多產品的產生和創新都應該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可以說,人的必需品其實是很有限的。或者反過來講,不必要的需求都是創造出來的。創造需求比滿足需求在當今商業社會更加重要。而且,這裡所說的創造並非發明,真正的潛在需求不會隨我們的臆想憑空而出。需求的創造必須基於對消費者潛在的各種欲望、感受的洞察!而後找出機會點,最終將其導出並加以刺激形成一種需求的認知和認同。所以說,洞察消費者很重要,它是創造需求的基礎,是讓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產生聯系的關鍵,激發起消費者對品牌的情感的核心。

    偉大的品牌都深諳此道!看看寶潔的海飛絲“去頭屑”洗發水。想當年海飛絲出現之前,人人都覺得頭屑是正常現象(事實上本身就是正常生理現象)。但寶潔公司在對消費者洞察時發現,隨著商業的發展,一些職場人士在工作場合常常因為黑色西裝上飄著片片皮屑而感到尷尬,因為這代表了不整潔。寶潔抓住這一點進行了一系列調查研究,發現這是個容量很大的潛在市場。於是寶潔迅速開創了去頭屑洗發水這一新品類,並通過電視進行持續的消費者教育,將這種“尷尬”放大,培養了消費習慣。“人人渴望獲得別人喜歡”,“職場上越來越注重細節和個人形象”,海飛絲正是把握住了這些潛在訴求,並且成功地導出。現在,消費者都把頭屑當成大敵,“去屑”的需求已經占據整個洗發水需求的一半左右,成為了洗發水裡面最大的品類。此外,寶潔還如法炮制了比如亮白牙貼、旋轉牙刷頭等新品類。

    除了寶潔,像耐克、蘋果、星巴克等品牌均屬於專注於研究消費者需求的企業,它們都誓將對消費者“知根知底”,而且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級別。

    那我們要如何對女性消費者進行洞察?

    我們插播一點並強調之:中國企業的操盤手們要改變自己的思維,若想洞察消費者,就一定要走出你們的象牙塔。請問問自己,你們雖然常常把“重視消費者”、“要洞察消費者”掛在嘴邊,但你們有多久沒有與消費者接觸了?你們花多少時間在研究自己的消費者?你們其實連自己產品的消費者是什麼人群也弄不清吧?他們為什麼來購買你的產品你知不知道?你們是不是還慣於坐等消費者調研報告?

    傑克·特勞特在《營銷革命》一書中指出:“成功的營銷人員應該像一位深入前線、把握戰情的戰術指揮員,在競爭激烈的營銷戰場上創發出自己的營銷戰術。”

    所以,操盤者們務必不要只會蹲在辦公室裡對你的消費者進行無端揣測,你需要去與你的消費者親密接觸,擁有真切的感受,掌握真實的信息,不要再做二手資料的消化器。

    人是主導一件事情成敗的關鍵,因此轉變思維模式才是重要的前提!

    接下來我們分享一些如何進行女性消費者洞察的觀點。

    第一,千萬不要以“男性邏輯”去分析女性

    回想一下,你一般是怎樣和女性溝通的?你如何觀察她們?你通過洞察獲得的結論是否真的經得起驗證?我們認為,能否洞察出正確而有效的信息,第一步便取決於你是以何種角度和思維去觀察你的對象,如何去理解她們的想法和行為。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洞察結論實際上都還只是浮於需求本質表面的現象,因為一般情況下,大部分研究員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用我們的邏輯和觀點去“審視”、“研究”她們,然後驗證自己的邏輯和先見。實際上,這樣不僅會損失很多信息,同時也無法真正洞悉女性的心理。而最容易犯這樣錯誤的往往是男性,因為這是他們的慣性思維。記住,千萬不要以“男人的邏輯”去分析女性,揣摩她們的決策心理。洞察消費者首先要學會換位思考!正如前文所說,女性消費者給到我們的只是零碎的信息,是事實陳述並非解決方案。如果我們不站在她們的角度和立場,用她們的思維去與她們對話並理解她們,那我們就永遠無法走近她們的心,無法抽絲剝繭,找到我們想要的信息。

    第二,從人性、社會和消費過程三個維度出發去洞察

    女性消費者不是數據、不是樣本、不是小白鼠,他們是人,因此從人性角度去發現、理解、尊重她們,是最基本的。品牌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品牌的價值不是來自輸出的產品,而是來自於與消費者的關系!因此,以人為本,從人性的角度出發去理解、挖掘她們的需求,並將這種價值點移植到品牌的精髓與建設之中,才能更容易打動消費者。

    其次,女性消費者具有社會屬性。所以,對她們進行生活形態、社會形態、信念價值觀的研究也顯得相當必要!想要洞察女性消費者,不能只局限於她們的消費過程。要知道,消費過程也是受其他維度諸如價值觀、消費觀、地域習慣等的影響的。因此,只有將視野逐步擴大,我們才能從中得到更多的收獲。如果就消費行為本身而洞察,很難找到可以信服的答案,而且所謂的結論也往往是片面的。

    所以我們認為,基於人性、社會和消費過程這三個維度的多角度全視野洞察才是完整的,准確性更高,如此也才能更容易洞察到消費本質!

    第三,樣本規模不是洞察的關鍵,深入且持續才有價值

    弗洛伊德說過,人在成長和接受社會影響的過程中,很多欲望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大家都知道,受壓抑的東西長期得不到釋放就會埋得更深,且壓抑得越多,初始欲望也會隨之變形。消費者實際上想要的會更多更復雜,因此,消費者的欲望和需求本質不僅難挖掘,而且具有一定多變性和假象性。如果不進行持續的觀察和對比,我們找到的答案很有可能只是一個表象或者只是一個維度的東西。

    那所謂的持續是怎樣的一個概念呢?如何去衡量這個持續的時間呢?在我們看來,這與你研究和洞察的目的有關。如果你是要對消費者進行比如某些行為的基本規律或特定行為的研究,那持續一周至一個月的行為跟蹤就已足夠,因為生活是在重復的,同時你需要再加上一些特定時刻(特殊日子)的行為研究即可。如果你是要研究消費者的“變化”又或者對趨勢進行研究的話,那麼這個時間跨度越長越好,如果能做到持續每年跟蹤最好,但不用很頻繁。比如每年每個季度用一周時間去跟蹤,然後第二年在同樣的時間節點去繼續跟蹤並進行相應的對比。

    第四,合理細分,極致洞察主流女性群體

    消費群體以什麼標准細分更科學也更具有研究意義?這恐怕是很多人在做消費者洞察時最容易糾結的一個問題。

    我們認為,女性群體劃分,不能籠統歸納,比如用天下所有女人的共性來劃分:都喜歡購物、都愛美等,這肯定是不對的,如此劃分沒有研究意義。但也不可概念化,如一些公司可能把女性劃分成十幾種,搞概念,諸如積極進取型、保守主義型等。這樣劃分的問題在於你如何辨別和歸類,即使歸類准確,你的前線銷售還是無法辨別究竟誰是你的顧客群,這樣有多大的現實意義?

    你見過不愛美的女生嗎?有見過消費永遠理性的女孩麼?同樣的年齡,接受同樣的教育,價值觀最後也趨同。從某種程度上說,大多數中國人都在接受同一種文化熏陶,被同一種價值觀所影響,在一元文化洗禮中成長!那麼我們還有必要“過分”地把一個如此“整齊”的整體拆分嗎?沒有必要。從這個意義講,我們其實不要去做貌似很有特點的社群歸類,只要極致洞察中國主流女性群體即可。尚道認為,根據年齡和社會屬性對女性進行劃分最務實。

    那何謂極致洞察呢?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生活中扮演著各種角色:妻子、女兒、下屬、朋友、學生、公民等。我們認為研究目標人群的這些“角色”是很重要的!因為每個人都是由其扮演的不同社會角色所組成的,而這些角色正是構成他們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要元素。所以我們主張在界定好目標人群的基礎上,將他們生活中主要扮演的角色進行細分和歸類對比,研究不同角色間的關系以及每種角色下的需求、矛盾等,從而搭建出一個多維立體的研究模型。通過角色研究,我們能夠深入剖析她們的行為和心理,並找到這類人群的消費規律、心智規律等。

    以上四點是尚道洞察女性心理和需求的一些基本方法,還有一些具體的細節手段我們也常用。比如說,不要問女人需要什麼,而是問女人痛恨什麼。問女人喜歡什麼她們的回答最容易失真,並且難以挖到本質原因。而相反問她們不喜歡什麼,一是滿足了她們喜歡抱怨的心理,我們可以從只言片語中得到較多信息;二是可以以此反推她內心真正渴求但又不能達到的東西。

    再比如說,我們主張偷偷觀察她們的行為,而非情景提問等待答案,原因前面已經說過:女性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且她們的話可信度也低。那我們可以通過什麼方式去觀察她們呢?我們認為女人的衣著打扮,她們所擁有的物品,她們身邊的男女朋友,甚至她們的一個眼神、一個神態都是我們洞察的最好素材。一個女人最自然的狀態和流露才是她內心真實喜好和真實情感的體現。

    還有,我們可以讓她們試用產品,觀察她們的使用過程,多傾聽她們的使用心得,或者去各種論壇、微博等瀏覽她們的使用感受,從中捕捉她們的潛在需求。

    另外,如果你去某個城市,要了解這個城市女性的特點,我們對此也有一些建議:坐坐當地公交車吧,聽聽當地女人的閒聊,觀察她們的穿著行為;多去當地商場和步行街逛逛,了解當地商業形態、女性消費力和購物習慣;晚上可以去夜店走走,了解當地女性的娛樂消費習慣和價值觀;最後,你最好約上當地幾位女性與她們進行閒聊,開放式的暢談有助於你更快地找到她們的共性和特征。

    消費“心”時代—你必須知道的女性消費心智規律

    (一)消費“心”時代,心智是戰場

    “想生存?先找個地方戰斗吧!”

    說起競爭,中國的大多企業家第一反應就是市場!在他們眼裡,市場就是他們的戰場!而且在自身競爭力都沒搞清楚的時候就撲通撲通往市場裡跳,最後死傷慘烈!

    但實際上,想生存,你得先考慮消費者的心智!

    心智是什麼?它這麼重要?

    1972年,裡斯和特勞特提出了“定位”概念,並指出,營銷是一場心智的戰爭,消費者的心智才是建立品牌的終極戰場。品牌定位就是在消費者心智中占得一席之地!

    心智主導著消費者的行為,是消費者蘊藏在內心深處的對各種產品的認知和價值認同的程度。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人在選擇品牌時,大腦中會出現一個心智階梯,對每種品類,他們會有一個優先選擇的品牌序列!如果你要買牙膏,在你的意識中就會出現一個牙膏的品牌階梯,通俗地說,會出現一張購物單,指引著你的購買行為,並決定你是否接受新的產品信息。

    同時,心智是有限且稀缺的。愛因斯坦說:人類的大腦才開發了不到20%。如果你不停往消費者腦中塞信息的話,相信他們只會出現一種情況—腦梗塞,而不會有人記得你。1956年,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之一,認知心理學的先驅喬治·米勒發現了著名的“七法則”:人的心智極其有限,只能記憶有限的信息,人們通常把信息進行分類存儲,每個類別通常不能記憶7個以上的信息。也就是說,消費者對每個品類所能記住的數量一般為7個。

    隨著商業發展,現在市場上的產品已經到了非常飽和的地步,讓人眼花繚亂。消費者對於產品和品牌的選擇越多,他們的心智越稀缺!企業商戰已經從爭奪市場資源轉變為爭奪消費者的心智資源。我們進入了一個消費“心”時代!競爭“心”時代!

    (二)女人的那些心智規律

    就如前文所說,女人是以右腦思考為主,她們是感性動物,她們對情感的關注和追求遠遠大於產品本身。由於這一消費心理的存在,使得她們在購買過程中,常常會脫離商品的實用或者功能價值,而更加傾向於商品的情感價值。

    所以實際上,女性消費者也有著屬於自己的心智規律,而且這些心智特征基本上都是以情感為導向的!因此,傳統的一些爭奪女人心智的方法可能已經不那麼奏效了,我們應該對以往的經驗重新審視,結合女人的心理特性,來制定精准的新策略。那女人的心智規律到底是怎樣的呢?

    第一,女性的心智空間並不絕對有限。

    剛才說到,人類的心智資源極其有限,每個品類通常不能記憶7個以上的信息。但我們發現,女人的“記憶力”相當好!如A小姐對化妝品品牌如數家珍,一口氣能講出十幾個,而且能夠將每種品牌的核心賣點說出。她並非什麼專業人士,只是很喜歡護膚、注重保養的普通消費者。B小姐是一位新生兒的媽媽,她對各個奶粉的熟悉和認知程度也大大超過7個品牌。C小姐是一位大學生,她熱愛逛街,各種服裝品牌分別什麼風格,屬於哪個國家,最近又有誰代言了幾乎可以准確無誤地告訴你。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難道真的是女人的記憶力更好嗎?

    其實不是,請回想一下你自己或者你身邊的女性朋友,她們對於自己熱衷的、有興趣的品類是否都“記憶力”特好呢?同時,你再問一些她們不喜歡或者沒興趣的品類,她們是不是突然變得像失憶兒童一樣?頂多記得兩個相關品牌。所以說其實女人的心智空間並不絕對有限,它的容量取決於女人關注和喜歡這個品類的程度。也許你會說,其實男性也一樣,沒錯,但這樣的男性實在是少數。男人其實比女人更懶更怕麻煩,他們一是一二是二,有什麼需求基本上就直接對號入座,馬上解決。不像女人,可以不厭其煩,即使當下不需要也會去研究。男人總是直出直入而女人總是喜歡將“風景”一一欣賞。男人,是主動地不去記憶,而女人則是有選擇地去記憶,並且她們心智空間的彈性很大。

    對於企業而言,這樣的情況其實既是好消息也是壞消息。好消息在於,如果你是做女性關注度高的品類,那被她們注意及記住的幾率就要大很多,因為女性消費者面對喜歡的東西總是願意去進行不同的了解和嘗試。壞消息在於,對於其他注目度較低或者她們根本就沒有興趣熱情的品類,那我們剛才講的彈性空間恐怕就會縮到最小了。所以對於這類企業而言,消費者本身沒有感情,那我們就得引導她們產生興趣,引發她們對這個品類的關注,並以此成功印刻在她們的心中。比如果凍行業,果凍是食品,消費者選擇食品一般都是以功能為導向(就是口味),同時再看看品牌知名度,因為要考慮質量安全。所以當年喜之郎、徐福記、蠟筆小新等品牌在果凍市場打得熱火朝天。他們靠電視廣告打響知名度,靠終端的滲入培養消費慣性,又或者打出有營養的訴求的時候,喜之郎的“水晶之戀”果凍橫空出世,扭轉了消費者對此品類無感,更多的是小朋友對其關注度高的情況,成功吸引了當時萬千少男少女的眼球!果凍的造型由傳統的小碗樣式改造為心形,封蓋上兩個漫畫人物相擁而望。水晶之戀禮盒則是一個心形的盒子,裡面裝若干心形果凍,顏色有藍色、紫色、粉色,每種顏色的果凍都有不同的名字、浪漫物語、愛戀滋味。一種顏色的水晶之戀,代表一種“愛的語言”:綠色—真的好想見到你;紫色—好想你抱緊我;紅色—好想天天跟你在一起;透明—真的不能沒有你……“明天的明天,你還會送我水晶之戀嗎?”正是這一系列的推出,使喜之郎成為當年果凍品類的佼佼者,並成功進入到年輕女性的心中,成為情侶之間表達愛意的一種象征。

    第二,女人是唯“心”主義者,喜歡大於一切,並能改變固有認知。

    認知是什麼呢?人們在生活中接受的信息和反饋塑造了他們的經驗和認知。在市場營銷中,消費者對某種產品或品牌形成的固有觀念,就是其消費認知。

    我們知道在營銷理論中,市場被認為是消費者認知的戰場,並且在營銷中,沒有所謂的“事實”存在,認知就是事實,消費者的認知決定了品牌在市場中的地位。而且他們的認知一旦形成,便相當牢固,很難改變。

    但尚道認為,對於女性消費者而言,這並不是絕對的,她們的固有認知並不牢靠,是會改變的!她們是超級“唯心”主義者。

    首先,雖然特定的認知不可避免地會導致消費者某種情感和行為傾向,但反之亦然!而且女性的情感才是主導她們最終購買決策的因素。

    女性消費者對某樣產品或品牌持有的認知和觀念也許已經具有一定的情感色彩,但這種情感色彩並不具有現實性。真正對她們起作用的,是在購買過程中產生的情感!這種情感的產生是因為她們感性大於理性,是感覺動物,更傾向於憑著現場體驗去選擇產品,而不是用理性或者是一些先見去參與評價。

    如果在購買過程中有一個點讓她們喜歡了,那她以往的觀念或認知就會被拋到腦後!而且她們會以這個喜歡的點為依托,重新構造對品牌、產品價值等方面的認知。

    另外,造成女性消費者如此消費特點的原因還在於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產品已經高度過剩,這使得她們對一個品牌的信任已經由外部信息轉為感性判斷。喜歡就買,這就是最好的決策!喜歡才是王道,喜歡大於一切!

    在中國,人們普遍認為男人開大車,女人開小車。而且很多女性自己也這麼認為,認為小巧一點的車更適合自己。然而真實的市場情況反映卻是,女性在購買汽車的過程當中,並不會特別考慮找一台小的車來開!你看本田雅閣、馬自達6、大眾帕薩特、日產天籟,這些女人喜歡購買的汽車哪裡小了?而且近年來,女人們還越來越喜歡SUV等大型車,本田CR-V、寶馬X6、奧迪Q7也成為女性的最愛。

    再說個具象一點的例子。中國女性消費者一般都認為麥當勞、肯德基等洋快餐是不營養的,但事實上,當你推開麥當勞和肯德基餐廳的門時,你便會發現,女性消費者是最多的。而且,很多母親帶著孩子在吃。當你去問她們為什麼在這裡消費時,她們一般是這樣回答你的:“因為喜歡啊”或者“我小孩喜歡啊”。你再問她:“不覺得不健康嗎?”她們便會說:“沒關系啦,只要不是經常吃就行。”所以說,只要是女人喜歡的東西,即使不好,她們也會找千百種理由來說服自己去消費。

    所以,在女性消費者的情感面前,認知的作用不再像傳統意義上認為的那麼明顯。而這種認知必定會隨著消費者對產品、品牌情感的變化而變化。

    既然女性的情感才是主導她們最終購買決策的因素,她們是“喜歡大於認知,喜歡決定一切”,而不是“認知決定購買”。那面對這樣的心智特點,對我們品牌建設有些什麼啟示呢?

    尚道認為,企業應該著重從兩個方面去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產生好感的幾率。

    一個是在終端體驗上,另一個是在品牌感性訴求的打造上。

    我們都知道做零售,終端才是控制市場主動權的關鍵。前文說過,93%的女性都會沖動消費,而造成這種沖動的原因就在於終端做得是好還是壞。在終端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還要在其中脫穎而出並讓消費者對你心生愛慕變得非常艱難,但我們認為其實終端的競爭不在產品,而在體驗感。終端的氛圍、氣味、音樂、產品特征、廣告語等都構成了消費者的體驗。這種體驗讓她們越愉悅,或者越特別,她們就越容易沖動消費。一個品牌在終端的感覺超出她們的認知或有所不同,那消費者就願意去一探究竟,去嘗試去體驗。看看服裝、女鞋等時尚產業,它們很少把大部分錢投在廣告上,而是更加重視終端的建設和打造,就是這個原因。比如ZARA和H&M都實施大店策略。不多打廣告,而是把精力都放在產品設計和終端陳列上。

    那打造品牌情感訴求有什麼用呢?其實一個品牌在女性消費者心中,大多是以感性形式顯現的,感性的東西容易被她們接受,也容易建立認知。所以一個品牌具不具備情感屬性顯得尤為重要。一個品牌的感性成分越高,消費者的好感度會越容易產生,並且如果情感與之共鳴,即使你有缺點、有問題,她們也願意包容你,就像剛才提到的麥當勞一樣。如果一個品牌太理性,不重視在品牌情感上的打造,它對於消費者來說會過於生硬。你用理性的態度與消費者打交道,那她們也會用同樣的思維來看待你,這也意味著,她們會難以喜歡上你,因為理性之下難有沖動,難以產生感情。所以,打造品牌情感訴求不失為一種建立好感的辦法。

    第三,女人有時並不迷信第一,她們更喜歡“導師級”的品牌。

    “第一大於一切”是定位理論中提出的一個重要觀點。這個觀點的意思是,由於消費者心智有限,所以要牢牢占據消費者心智,最好的策略就是成為品類代名詞。同時,在任何品類中,首創品牌通常能保持自己的領先地位。因為率先進入消費者的心智,作為領導者,會對消費者制造出一種強烈的認知感覺—首創品牌肯定是最好的,而對其他品牌的認知就不會那麼強烈。另一方面,第一還意味著原創,其他都是模仿者!比如自從王老吉推出之後,市場上就陸續出現了一批跟隨者,著名的有和其正,還有霸王旗下的霸王涼茶,而它們始終都無法撼動王老吉的地位,消費者認為它們是不正宗的。同時在市場上,第二梯隊的品牌為了搶占領導者的份額,擴大銷量,常常降價,這是無奈之舉。結果,領導品牌總是擁有主導性份額,獲得最豐厚的利潤,具有最多的話語權。

    這種競爭策略從某種程度上可以很有效並強勢地進入市場,甚至是消費者的心智,但消費者一定埋單嗎?對於女性消費者而言,第一並不大於一切。正如前文所言,她們以情感為導向,喜歡才大於一切。而且這種喜歡的基礎是來自於信賴。在很多年前,也許某種品類的第一確實能網羅大部分消費者,並能給他們信心。但是現在,品類第一也並不能代表就是最好的。你看中國乳制品的老大蒙牛,在2009年,旗下高端新品類“特侖蘇”牛奶被查出添加造骨牛奶蛋白(OMP)對人體有害物質,引來一片爭議。然而就在時隔一年後,陝西251名學生因為喝了蒙牛的牛奶產生了中毒反應,舉國嘩然。蒙牛不僅沒有承認問題所在,反而找借口搪塞,引來嚴重的信任危機。另一方面,由於現在的產品過於細分,這個市場上有太多的第一,很多消費者並不清楚誰才是真正的品類開創者。因為並非所有品類開創品牌能在第一時間內輻射所有人群。要知道,消費者對一個品牌的認同度從某種程度上是和他們與品牌的接觸度、熟悉度有很大關系的!比如某些品牌在開創品類之初選擇的是在某幾個區域做,但很快的,它的對手就跟進並在另外的區域進入,那對於消費者而言,到底誰才是品類第一呢?所以說,現在品類第一並不一定容易在消費者心智中有深刻烙印了。

    既然第一品牌不再成為消費者購買的關鍵理由,不再等同於最好的選擇,那她們現在更傾向於選擇怎樣的品牌呢?

    那一定是權威品牌或者專家品牌了。估計很多人現在正這樣想,我們只能說你答對了一半。因為盡管專家品牌容易給人信賴感,並且在消費者腦海中容易形成認知,但實際上現在專家品牌也不一定能打動她們。現在很多品牌都說自己是專家,這個概念就像當年很多品牌常用的“中國十大品牌”一樣,給人虛假的感覺且讓人麻木。而且很多專家品牌常常在一邊自說自話,全然不顧消費者的真實感受和需求,把自己拔高到一定的高度,既不真誠也不給人信賴感。

    實際上,我們發現現在女性消費者更傾向於消費“導師級品牌”,而非迷信所謂的第一品牌和專家品牌。那麼,什麼是導師級品牌?實際上它們也具有一定的專業形象,會聚焦在某一領域,可以讓她們感到權威、安全、可信賴!它們不像傳統專家品牌一樣給消費者冷冰冰、高高在上的感覺,反而讓消費者有一種親切感,更具有人情味兒。它們是真正以消費者為導向,不是只提供產品,不是只站在專家角度去指教,而是更注重與消費者互動,傾聽她們的聲音,理解她們是如何消費的。這樣的品牌,消費者更願意親近,更願意信賴,更容易依賴。如果以人來看,這樣的導師級品牌就像李開復、楊石頭等人一樣,他們在自身領域屬於專家,但同時他們也是各自粉絲、大學生甚至是職場人的導師。他們不會拒人於千裡之外,到處給人說教,反而更多的是傾聽,給予建議。他們平易近人,讓人感覺真誠可靠,亦師亦友。

    其實,現在很多品牌也都意識到了這一點,並且有些品牌做得還不錯。比如樂蜂網,它是一個垂直的化妝品電子商務網站,是國內目前同類平台的前三名。作為後起之秀的它如何在天天網、唯伊網等十幾個強勁對手中成功突圍並成為近兩年來風頭最勁的垂直化妝品網站?這首先肯定與它的背景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它是中國第一檔大型時尚節目《美麗俏佳人》主持人、制片人李靜一手創辦的。李靜通過整合其節目、產品、明星等資源,在發展初期吸引了大量風投的支持。但我們要重點說的是,樂蜂網通過模式創新成功塑造了“專業”認知,攻克了消費者對線上購買化妝品沒有安全感的心理,同時成功注入了“導師”形象,大大增加了客戶的黏性和口碑。以往,化妝品垂直B2C網站的營銷模式是“網站+目錄”,以銷售主流知名產品為主的一站式購物。樂蜂則打造了“購物+資訊+社區”的模式,以售賣自有品牌為主,自有品牌和外來品牌的比例大約為5︰5。也許你會想,主推新的自有品牌不是更難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嗎?沒錯,自有品牌比例這麼大對於平台可能風險很大,但樂蜂網將《美麗俏佳人》中的明星主持人、美容達人資源與網站捆綁在了一起,利用明星主持人(李靜、張倩、金韻蓉)、美妝專家(小P、蓓蓓、琳達)等示范講解,並請美容達人們在平台社區分享各自美容心得和試用體驗。通過這些手段,其自家品牌不僅不愁銷售,而且也大大提高了網站的專業感以及信任度,並讓消費者覺得極具親和力。同時樂蜂的模式本質其實不僅僅是在賣產品和服務,更是賣安全感,賣美麗知識,賣引導,賣關系,並且給消費者提供完整的護膚美容解決方案!消費者從認知一個產品到體驗再到後期使用,平台始終與她們在一起,並隨時給予幫助和解決方案,讓消費者覺得這個平台既專業又貼心,既可靠又值得依賴!通過對消費者輸出專業的產品及服務,並努力塑造導師形象,引導消費者更好地變美麗、去生活。正如樂蜂給自己的定位一樣,它現在確實成為了女性消費者心目中最有人氣也最值得信賴的女性購物網站。

    除了樂蜂,像資生堂、理膚泉、薇姿、M.A.C、多芬等均屬於這種導師級品牌。

    第四,女人不喜歡拐彎抹角—與她們溝通需要簡單點,再簡單點。

    消費者對一個品牌形成最初的認知主要是通過三方面,分別是“定位”,定位是品牌告訴消費者“我是誰”;其次是讓消費者容易識別這個品牌的“品牌名”;最後是能觸動她們加深認知的“品牌口號”。品牌的第一認知對女性很重要,這往往決定了她們是否對你有興趣,有沒有購買欲望。但實際上現在很多品牌在對她們輸出品牌信息時並不成功,經常把很多女性弄得雲裡霧裡,最後她們要麼不知道這個品牌究竟是做什麼的,要麼一轉頭就將品牌給忘記了。一個品牌如果難以進入消費者的頭腦,那它的競爭力從一開始就差人一步,而往後的競爭力也會大打折扣。

    其實在認知一件事物上,女人也是喜歡簡單直接的!

    估計十個男人九個會跳起來反對,這是因為在戀愛中,女人總是喜歡拐彎抹角地表達或偶爾放一個小小的煙幕彈,搞得男人一個頭兩個大。但實際上女人確實擅長旁敲側擊,也喜歡拐彎抹角地向你表達,但她們,卻最反感別人對她們拐彎抹角,她們在接受信息時往往比男人還需要更直接的表達,她們想要最簡單的!

    所以不要想當然地故弄玄虛,用或含蓄或婉轉或貌似有深度的語句去與她們溝通,不然你得到的將只是她們的一個背影。在面向女性消費者輸出信息的過程中,所有點都要簡單、清晰、直接。

    下面我們結合女性認知特點,就剛才提到的三個方面談談,如何才能簡單而有效地溝通,並能讓她們最大限度地記住你。

    先來看看定位,在這裡我們不是要告訴你如何定位,而是想提醒你在給女性品牌做定位的時候應該側重考慮的點。

    定位對消費者來說就是一種認知,剛才也說到了,它是消費者認知體系的核心,它不僅決定了品牌的屬性,還決定了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占位。而名字、品牌口號都是圍繞它來編織的。一個好的定位在我們看來其實應該具有一種屬性—符合常識!因為常識、公理性的東西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並認同。如果違背常識,捨本求末,創造一些不知所謂的概念,只會以失敗收場。我們主張將女性消費者的一些常識性認知放大,或者把早已存在的常識性需求顯性化。比如王老吉基於人們對於下火一直有認知和潛在需求,於是定位在防上火;霸王基於人們對於防脫發一直有認知和潛在需求,於是定位在防脫發;沃爾沃基於人們對於汽車安全一直有認知和潛在需求,於是定位在安全;娃哈哈基於人們對飲用水一直有干淨的認知和潛在需求,於是定位在瓶裝純淨水。這樣做的好處是,用已有的常識可以降低人們認知、理解、選擇的成本!如果現有常識不適合用做定位,那我們也可以將這個固有常識進行重構,從而讓人們更容易理解、接受。

    再看品牌名。名字對品牌來講也至關重要,一個好的品牌名可以成為畫龍點睛之筆。一家公司若能夠以適當的方法在潛在用戶心目中擁有一個名詞或概念,它便能取得驚人的成功。我們知道,好的品牌名首先要符合以下四點:簡單、上口、易記、易傳播。

    比如青島、美的、海爾、寶馬、蘋果、奔馳、霸王、蒙牛、光明、統一、七喜、大寶、三菱、索尼、松下、康師傅、鮮橙多、真功夫……成功的品牌名幾乎都是遵循那四個原則。同時我們研究發現,對於女性來說,她們更容易對生動的名字或者象形擬人的名字有好感,比如鮮橙多、蘋果、蒙牛、小天鵝、康師傅等。另外,諸如AAB、ABB式的品牌名,她們也最容易記住並有好感,比如娃哈哈、哎呀呀、喜洋洋、太太樂等。這些品牌名看似很簡單其實最容易被她們認知,而且這類型的名字本身帶著一種歡樂或有趣的情緒,這種情緒的輸出更容易讓她們接收並認可。

    最後我們看品牌口號。品牌如人,它需要以代表其自身價值主張的口號來宣揚和塑造自己。品牌口號是品牌主張、品牌定位和內涵最直觀的體現。那什麼樣的品牌口號更容易打動女性消費者?我們總結出幾點:清晰簡短;有情感成分;能代表她們的內心主張。比如麥當勞的“我就喜歡”;歐萊雅的“你值得擁有”;雀巢的“味道好極了”;蘇菲的“做女生,精彩不停”;萊卡的“我型我秀”等。同時我們發現,女性消費者很反感品牌口號的多變。現在很多品牌隨著產品的更新不停更換品牌口號,但實際上對於品牌口號而言,“簡單”即代表“穩定專一”!企業切忌朝三暮四,不斷變換。如果把品牌比作一個地球儀,核心價值就是中間的那根軸心,不管地球儀如何旋轉,軸心是始終不動的,它具有獨特性和不可復制的特性。那麼,品牌口號既然是品牌價值的集中體現,那麼也應該保持相對的穩定,快速地變來變去,無法讓消費者記住你的核心利益。

    正如傑克·韋爾奇說的:“一旦你產生了一個簡單而堅定的想法,只要不停地重復它,終會使之變為現實。提煉、堅持、重復就是你成功的法寶。”在過去的十幾年裡,李寧換過很多品牌口號。從最早的“中國新一代的希望”、“把精彩留給自己”到“我運動我存在”、“運動之美世界共享”、“出色,源自本色”、“一切皆有可能”再到最新的“Makethechange”。越來越洋、越來越酷的李寧遭到了消費者質疑:“現在李寧越來越像耐克和阿迪達斯的跟隨者”,“變來變去,缺乏鮮明性格”。顯然,品牌口號的不斷變化對於品牌認知的建設來說會造成負面效果,而且會浪費大量的資源和時間。

    讓女人瘋狂的那些品牌

    對於美國女性內衣行業來說,“維多利亞的秘密”的出現是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美國女性穿的內衣主要是鮮果布衣、恆適和Jockey三大品牌,這三個品牌內衣的普遍特點是比較樸實、寬大。當時,大多數女性只有在蜜月等特殊的日子才會穿款式比較花哨的貼身內衣。

    而“維多利亞的秘密”卻利用黃金時段的時裝表演,性感的電視廣告以及幾乎每家商店都可以買到的便利條件,一下子站在了美國女性內衣市場的前沿,占領了美國女性的衣櫃。

    而每年一次的維多利亞的秘密時尚內衣秀(Victoria'sSecretFashionShow),自從1995年以來已是美國時尚娛樂界的一大盛事。讓男人垂涎,女人瘋狂!無數巨星光臨,數百家媒體趨之若鶩。不光是女人想看,男人更愛看。一旦惹火性感的畫面同步出現在公司的官方網站上,旋即造成全球性的網路大塞車。

    現在,性感是維多利亞的秘密的代名詞,它不僅是全美,更是全世界內衣界的龍頭,它優雅、熱情、挑逗地在T台上影響著全球三十億女性的“內在美學”,同時也在香水、配飾、化妝品等領域散發出讓人無法抗拒的魅力。在全美,有超過1000家的分店在銷售由超級名模代言的維多利亞的秘密性感內衣。

    在iPod之前,沒人想到小小一個MP3居然能讓人如此瘋狂,但系出蘋果名門的iPod,卻在短短三年內真真切切地做到了。在今天,蘋果產品在美國人的生活中,甚至是中國各大城市中也變得無所不在。

    當你身處北上廣深,看到幾乎每一個街區都有人拿著iPhone打電話;當你走進健身房,發現幾乎人人都戴著iPodnano或iPodshuffle;當你坐在星巴克的籐椅上,你也會發現身邊的每幾個人中就有一個拿著iPad進行閱讀或娛樂。可以說,喬布斯的蘋果帝國已誇張地成為人們生活的一個必備元素。

    更令人意外的是,其實蘋果產品更受女性歡迎!

    市場調查公司尼爾森的一份數據顯示,美國市場上,准備購買智能手機的用戶中,31%的女性想購買iPhone,想購買安卓手機的只有23%;33%的男性想購買安卓手機,想購買iPhone的只有29%。可見,男性用戶其實更關注操作平台系統的對比,而女性則一般更關注外形以及配件,蘋果強大的周邊支持成為吸引女性的關鍵因素。

    還有在國內的一次消費意願調查中,iPhone4推出的全白色新機,在女性最想要購買的手機排行榜中排名第一,可見蘋果對女性的殺傷力是無國界的。

    不管是當初的iPod,還是如今的iPhone、iPad,它們都沒有任何了不起的技術創新。PDA+MP3是早有人組合過的產品功能,算不上是創新;觸控滾輪、多觸點觸摸技術,競爭對手的產品早已應用,技術領先也談不上。那這款能夠讓各國“粉絲”提前幾天通宵排隊搶購,當男人送給女友時能夠將女人感動得落淚的產品,到底“好”在哪裡?又是什麼觸動了女性消費者的心呢?

    其他讓女人為之瘋狂的品牌還有:

    哈根達斯!一個單球28元,一杯單飲68元,是什麼讓消費者願意為這個比普通雪糕平均貴出5倍左右的品牌埋單?並將其視為一種象征?

    ZARA!是什麼讓消費者對這個價格不算太便宜,質量也不算太好的西班牙品牌如此癡迷?即使面對負面新聞依然不離不棄。

    Tiffany&Co!是什麼讓消費者即使沒有接觸過實物也將其捧得高高在上?一些人甚至為了得到它而縮衣節食?

    ……

    它們獲得女性顧客狂愛的原因何在?

    一個偉大的品牌與消費者的關系絕不僅僅是交易。

    維多利亞的秘密獲得成功當然首先是因為它的創始人維克斯勒敏銳地觀察到了市場的空白,並迅速填補進去,喚醒了一個沉睡的行業,做大了整個行業的蛋糕,並帶動了其他品牌的發展。連風格一貫樸實的Jockey和恆適也賣起了丁字褲。

    但更重要也更關鍵的是什麼呢?

    首先,維多利亞的秘密成功的關鍵是在於將自己“擬人化”,以一種性感可人的角色與消費者溝通,建立聯想!讓平凡的少女們都懷揣一個夢,一個性感的夢—“我也想要維多利亞的秘密那樣的性感、迷人!”另外,維多利亞的秘密打造了至今最成功的秘密武器,那就是屬於自己的超模天使!維多利亞的秘密的公共形象完全由模特來表現,她們會參加脫口秀、走秀、時尚聚會等活動,甚至品牌的設計都會融入模特們的個人愛好。

    其次,內衣似乎早已經超出了它原本存在的意義,而成為構築一場宏大而瑰麗的童話意境的元素。一年一度的Victoria'sSecretFashionShow似乎也超越了一場秀的意義,而更像是一出聲勢浩大的百老匯舞台劇,正如它的品牌理念一樣—讓內衣成為生活態度。

    在這個神話舞台上演出的也都不是凡人。能夠榮登該秀T型台的模特都是在世界范圍內精挑細選的頂尖人物,每一個都是光彩熠熠、吸引眼球的性感尤物。

    同時,在渠道上,維多利亞的秘密也延續了它的調性,將整個購物過程打造得如同一個零售劇場。消費者從櫥窗開始就被其引導了,店內寬敞,通過粉紅色系燈光與產品以及時下最in最sexy的音樂持續給消費者制造感覺。而且它相當注意細節,比如店員被要求衣著黑色,不准戴首飾,指甲的長度和顏色也有一定規定。如此的購物體驗,即使你不愛逛街,但那櫥窗以及開放貨架上的衣服總會吸引你去摸一摸。

    維多利亞的秘密的成功就像是一個精心設計的舞台劇,從劇情一開始就牢牢抓住了消費者的心。從品牌形象、產品、活動到服務,每一個環節都像是一張網,一層一層地把消費者網住。

    蘋果公司呢?

    看不見的核心競爭力

    蘋果公司最注重的是什麼?消費者!它的所有創新都是圍繞消費者進行的!

    喬布斯信奉“ThinkDifferent”,同時也非常在意與消費者建立關系,非常追求產品的體驗以及消費者的使用感受,因此這成為蘋果公司最擅長也是最基本的設計出發點!

    設計讓人耳目一新

    蘋果公司很懂得用最直觀的方式來誘惑消費者,視覺、觸覺上的表現臻於完美。看過iPod的人,往往第一眼就會被它獨特的魅力深深吸引。在很多人眼裡,它絕非一個MP3那麼簡單,而是一件美妙絕倫的藝術品。其他產品亦如此,都巧奪天工而又簡約、實用,無論外形、顏色還是使用感覺。

    完美消費體驗

    從2001年開始,在為消費者提供一流產品體驗的同時,蘋果開始試圖用零售體驗的形式,貼近消費者。7年間,蘋果已經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意大利和日本等開設了205家零售店,全球有2.75億人次到零售店把玩或者購買各類產品。

    事實上,諾基亞、三星、索尼等消費電子大廠,都在全球主要城市設有自己產品的“體驗店”。雖然它們也銷售產品,但主要以展示為主,這些所謂的“旗艦店”,並不指望能為公司掙來多少銷售額。而蘋果全球205家自營門店,在2007年裡卻獲得了41億美元的收入,利潤率達14%,這在零售業簡直是個奇跡。

    貼心服務

    除此之外,蘋果店還配備了大量的服務人員。傳統意義上,他們叫店員,他們的收入和店鋪的銷售額掛鉤。但在蘋果,完全不是這樣。一個典型的蘋果店裡,有一大半的店員是跟銷售無關的,他們唯一的任務,就是教你怎麼用蘋果電腦,告訴你蘋果的產品怎麼好用,他們不在乎你在這個店裡泡了很多小時但什麼都不買。“只要願意,任何人都可以待上一整天。”蘋果公司的海外零售市場總監史蒂夫·凱諾說。

    一個女人之所以愛上一個品牌並為之瘋狂絕不只是因為產品。

    其實,通過這些案例的成功經驗,我們不難發現,這些能夠俘獲女性消費者,並讓她們著迷的品牌都抓住了一點—女人的消費是情感消費,她們對情感和關系的需求遠遠大於產品功能和實際所需。所以這些品牌成功的本質在於它們與女性消費者建立了一種關系。這種關系不是基於產品,而是基於情感。消費者與品牌之間不僅僅是交易,更像是一場關於情感的化學反應!

    尚道認為,這正是女性營銷的核心所在!做男性營銷,你只需要“解決他的需要”即可,但做女性營銷,你需要與她“發生關系”。女人因愛而性的道理同樣適用於營銷領域,與女人建立某種情感關系是讓其購買你品牌產品的驅動力的關鍵。如果說消費者是上帝,上帝就是女人。所以,你的品牌如果無法與女人建立某種情感關聯,那麼你就眼睜睜看著她們正眼都不看你匆匆飄過吧!

    得女人者得天下

    “相愛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逐漸演變的過程。”意大利社會心理學家弗朗西斯科·阿爾貝托尼在他的著作《愛的撞擊》中這樣說。一個品牌與女性消費者發生情感關系的過程其實和男女愛情的發展一樣,也大概有這麼三個階段:首先是情感的產生,然後是情感的發展,最後是情感的歸宿。所以,讓消費者愛上你是發展情感關系的第一步。

    如何讓女人愛上你的品牌?

    女人容易動情。她們是感官動物,正如前面提到的,她們喜歡大於認知,她們在購買產品過程中本質上消費的其實是在那個情境之下的一切感知,包括產品、終端、服務的各種審美和細節。換句話說,她們為當下的感覺買單。雖然她們也會考慮到產品的實際功能,自己實際需求等,但潛意識中,一個產品和品牌給她們的感性認知更像是隱藏在海面下的冰山,是決定她們是否喜歡你,是否會購買的關鍵。而同時,由於這種感官的感性刺激,從某種角度上反映出來的就是一種風格或者說一個頻率,她們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很快對號入座,這就是為什麼她們會一見鍾情的原因。並且在這個階段,女性消費者特有的想象消費(還未得到就已經在想象各種體驗、效果等)會放大這種喜歡,就像戀愛初期的激情很大程度是建立在想象之上的一樣。所以她們會處於一種興奮,並強烈地渴望跟對方“結合”的狀態。

    以上女性消費情感特點和之前的案例都告訴我們,消費者對品牌的情感是基於體驗而形成的,且體驗產生的感知效用遠遠大於產品本身。因此,要使消費者愛上一個品牌,就需要重點打造品牌和產品的體驗感,取悅她們的右腦!

    如何打造美好的體驗,取悅右腦?

    一般情況下,我們主要通過4P—產品、價格、渠道、促銷這四個維度進行品牌體驗的打造,即通過購買點來吸引消費者,讓她們慷慨解囊。

    1.價格—定價策略。

    2.產品—產品呈現。一般包括產品本身、外觀設計、包裝設計等。

    3.渠道—空間環境。一般是終端的環境、氛圍等。

    4.促銷—人員。一般是服務、互動、咨詢等;溝通、廣告、品牌的公關活動等。

    消費者在接觸一個品牌、產品時是有多個層面和階段的,每個層面和階段都有無數個品牌觸點(如以上舉例)會影響他們。消費者正是通過這一系列“觸點”,分層級地體驗品牌,並對品牌產生認知和感覺。那我們應該如何把握這些觸點,使其形成像維多利亞的秘密和蘋果那般的美好體驗呢?我們認為,觸點是需要挑選並組合的。我們要從這無數觸點中選取符合品牌核心價值,並能凸顯這種價值的特別的點來進行發揮和放大。因為消費者要體驗的就是你的核心價值。比如:

    迪士尼主要通過移植合作建設它的品牌體驗。從動畫產業到食品,從日化產品到電子產品,從主題公園到主題賓館。迪士尼打造了一個真實的童話世界!

    沃爾瑪主要通過溝通和空間環境來建設它的品牌體驗。

    價格牌—看得見的低價。其價格牌都標注著“低價”這樣提醒的字眼,同時將數字放大化,讓可視度達到最高!

    宣傳牌—看得見的主張。省錢是聰明的消費。

    沃爾瑪將其平價定位視覺化、放大化。通過物料和空間對消費者進行潛移默化的強調與溝通,用價格撥動人心!

    我們只有有策略地去設計品牌體驗,才能有特點、有層次地去打動消費者。

    在這四個維度的品牌觸點中,我們要強調兩個關鍵點,這也是取悅她們右腦的關鍵,不過這可能是你平時疏忽或難以做到的—終端服務和消費者溝通。

    其實,女人關注人勝於產品!比如說,在消費過程中,女人既評價產品也評估售貨員。女人對愉快和不愉快的經歷都記憶猶新,這告訴我們在輸出服務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細節。同時女人需要被尊重感,因此在服務她們的過程中要讓她們感覺充分被重視被尊重,如此一來不僅可以給她們留下愉悅的購物體驗,更能夠促使她們沖動購買。還有,女人往往在消費時還會考慮陪同人的感受,因此重視她所關心的人的需求,照顧好陪同她一起購物的人,她會感激不盡。關於“人”的這一點,海底撈做得最到位,每一個服務員都是一個銷售引爆點,也是消費者與品牌之間情感的關鍵連接點。

    在溝通方面,女人希望有人贊美她、肯定她、傾聽她,讓她感覺溝通過程很愉悅。同時女性消費者其實不僅僅需要被傾聽,她們還重視有人與她們共鳴,或者說感同身受。如果她們對產品表示不滿或者有所顧慮,不要站在她們意見的對立面,不要強硬說服她們認可產品。你要聽取反饋意見,尤其是她們不喜歡的原因,這等於給了她們發洩和糾正你錯誤的機會。之後才是給她們建議,修正她們的選擇,並一如既往地尊敬且告訴她們,她們的眼光是最獨到的。

    如果根據女性消費、審美等心理特點去設計這4個P的品牌觸點的話,在以前,這樣的4P也許已經可以完全俘獲女性消費者的心。但是,今天,從傳統的4P角度出發,會變得有一定局限性。為什麼呢?

    從前消費者的購買過程一共分為五個環節—關注、興趣、渴望、記憶、購買。這個消費者行為分析模型是4A廣告公司電通公司2006年提出的。消費者通過這幾個環節來篩選品牌,最終做出購買決策。以往大多數品牌都是圍繞著這5個環節去精心設計消費接觸點,並且通過宣傳來擴大知名度和吸引消費者。一旦交易達成後,消費者與廠家的聯系也就戛然終止。

    可是現在,其實消費者與品牌的聯系已不僅僅是如此簡單了,隨著網絡的發展,消費者的購買過程已經發生了變化。消費者購買不再是五個環節,而變成了關注、興趣、搜索、記憶、購買和分享,變成了6個。其中,搜索和分享是重要組成部分。這個模式的轉變代表了消費者主動性消費的增加,互聯網為消費者主動獲取信息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同時她們與品牌的關系也不再在購買結束後就停止。據麥肯錫2009年一份消費者研究報告指出,消費者如今十分依賴數字互動方式,在購買產品後,他們仍在社交媒體上與品牌保持聯系。這是一個持續的行為階段,是享受、推薦和建立紐帶的過程。

    當然,這個購物行為的變化,對女性營銷更有重要的意義。

    因為女性本身就熱衷於投機消費,然後進行分享傳播。沒有哪個女人認為自己不聰明、不會精明購物,所以她們熱衷淘最具性價比的產品,砍到最低的價格,炫耀最個性、少有的物件,試圖小消費大回報;同時沒有哪個女人不願意分享自己的購物心得、情緒,無論購物前還是購物後,都要“八婆”一番。

    這兩種心理與“搜索”和“分享”兩個環節的產生可謂十分吻合。現在,她們了解產品和分享感受都不再局限於線下了。她們有機會從多種渠道獲得詳盡的信息(比如專業評論網站、行業網站、點評網等),從而確保進行“正確的”購買決策。越來越多的女性也開始在試用網、口碑網、自己的微博、博客等線上分享使用心得、消費體驗等。因此,我們在給女性設計品牌觸點的時候要尤為重視這兩個環節,管理好這些新的消費觸點。並利用消費者的這種心態和新興觸點來增加她們對品牌的體驗感和好感度。

    在獲得了女性消費者的喜歡和認可之後,我們是否就可以安枕無憂了呢?

    非也。實際上,正如前文所說,感情從來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個動態過程。實際上,讓消費者愛上你不難,維持這種情感關系才難。

    對於女性消費者而言,“愛情”總是來得那麼快。可是……

    女人對一個品牌,很容易動情但不容易癡情,很容易喜歡你,但卻不穩定。

    這是因為,女人對一個品牌初期的喜愛是建立在一系列的感知和體驗之上的。如果這種體驗和感知能給她們帶來極大的愉悅感,那她們還是會去重復享受這個過程,就像從邂逅的傾心愛慕轉變成熱戀的朝朝暮暮。既然她們願意重復享受那何來不穩定呢?首先,現在不是只有你一個品牌可以給她們選擇,消費者在任何一個品牌的“獨特”體驗都有可能在另一個品牌的身上獲得。其次,隨著重復次數的增加,女性消費者對品牌強烈的渴望、興奮感也在慢慢減少。但是她們卻又非常迷戀熱戀的感覺—強烈新鮮。她們總在尋找,不停地對比選擇,以期望滿足這種感覺的缺失或減少。

    所以,其實女人對品牌並沒有絕對的情感忠誠,她們會有長期承諾但只會短期兌現。基於這樣的情感特點,我們該如何維護這寶貴的關系?如何讓關系相對穩固?尚道認為,我們其實不要奢望自己成為她們唯一的品牌,但是我們要成為讓她們依賴的品牌。這樣的品牌與消費者關系反而維系得比較長,她們或許會在中途轉換其他品牌,但她們始終不會拋棄你。

    那什麼樣的情感關系才讓人依賴?什麼樣的關系最能留住女人?

    尚道研究發現,如果將品牌與消費者的情感關系擬人化,有三種情感關系最能留住女性消費者:情人關系,閨蜜關系,師生關系。

    做女性消費者的情人

    一個品牌與消費者的最佳關系就是情人關系!偉大的品牌都是像最受歡迎的大眾情人一樣,讓女人又愛又恨,而又不離不棄。我們身邊最典型的情人品牌就是“蘋果”。我們來看看它是如何讓消費者又愛又恨的。

    “小白來了,小白終於來了,等到我胡子都白了!本該在2010年6月面世的白色版iPhone4,居然拖了10個月。”

    “聽說,若要購買iPhone4白色機型,排隊者需持現場發放的一張卡片入店購買。中午時分,隊伍早已排了兩圈,其中最早一位購買白iPhone4的顧客是從早上6時開始排隊的,而蘋果店則是從昨天上午近10時開始發放限購卡片!”

    “不是要出iPhone5了嗎?還4啊,換個顏色,又吊一下我們胃口!”

    以上你看到的是蘋果迷的內心獨白。雖然新的白色機型讓他們苦等了10個月,雖然也有粉絲表達了失望或不滿,雖然在網上還有粉絲“曬”白色機型的同時表示“白色好看但不耐看,黑色才是王道”,但在下一季新產品面世時他們依舊瘋狂!

    正如前文所說,它沒有任何了不起的技術創新,但還是讓消費者為它一把鼻涕一把淚!

    為什麼呢?

    不要迷信蘋果,蘋果不是傳說。實際上蘋果采用的是“饑渴營銷”手段,通過制造體驗“痛點”來充分引起消費者的關注和重視,並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讓他們覺得此物來之不易!蘋果的痛點體驗設置在產品上市階段:新品發布誘惑,然後長時間的等待,各種精彩的體驗報道,結果告知上市延期,再等待,好不容易上市,結果數量有限短時間售罄,又是一輪等待……此招精明之處在於,蘋果適時地將粉絲們的預期提升到一個高度之後,又將消費者的預期提升到極限,正如偵探小說一樣,跌宕起伏,高潮不斷。

    蘋果正是打造了這樣一種“讓人垂涎三尺又饑腸轆轆”的痛點,成功贏得了市場,贏得了消費者!當然前文所說的成功要素也至關重要,但如果沒有這樣的營銷手段,是無法與消費者建立這種情人般的微妙關系的,也無法取得今天的成就。

    除了蘋果,類似通過制造痛點而收獲一批女粉絲的品牌還有星巴克—幾乎每次都要排隊;宜家—沒有無微不至的服務,貨要自己搬,還要自己打包;西南航空—無餐航班等。

    我們認為,欲擒故縱是建立“情人”關系的核心!我們不可一下就滿足女人,其實讓她們抱怨一下而後再滿足更易獲得她們的好感。因為沒有“痛”,那些“愉悅”就不會那麼明顯,那麼強烈!就像男人不壞,女人不愛一樣,女人雖然口口聲聲說喜歡自由和平等,骨子裡其實都喜歡“被調戲”,都喜歡“被霸道”。記得尼采曾有一句名言:“去找女人吧,別忘記帶上你的鞭子。”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要與女性建立關系,下次你的品牌也可以“壞”一點!這是一種對買賣雙方都有利的關系建設!正所謂關系美好,各取所需。如果你的品牌可成為女人的大眾情人,那這個品牌一定可以成為一個偉大的品牌。

    成為女性消費者的閨蜜

    每個女人的人生旅途中,都會擁有幾個親如姐妹的知心朋友,俗稱閨蜜。

    《好想好想談戀愛》是由蔣雯麗、那英、羅海瓊、梁靜主演的電視劇,這部劇圍繞四個閨中密友不同的情感際遇展開故事。其中觀眾們津津樂道的不僅是那些經典的對白和情節,更有對“閨蜜”這一友情形式的羨慕和向往。其實,現在品牌的塑造也越來越“擬人化”,很多女性消費者與品牌之間也會有類似閨蜜的情感關系發生。

    如果你的品牌讓女性消費者產生這般情感聯系,那我們就要恭喜你了。為什麼呢?閨蜜於女性來說具有怎樣的意義呢?

    首先,我們看女人需要閨蜜的原因是什麼。第一是因為她們怕孤獨,女人對親密友誼的需求比男人強烈,且這種關系帶來的情感是相對可靠的。再一個原因是女人缺乏安全感,閨蜜可以滿足她們溫暖而瑣碎的溝通和交流,給她們安全感。同時,閨蜜一般都是站在自己立場同聲共泣的,這種精神層面的認同和共鳴也同樣會讓女人產生依賴。

    所以,如果女性消費者把你當做閨蜜就代表她們打心底裡認同你,並覺得你可信賴,而她們對你的依賴感肯定會越來越強。

    那我們要怎麼打造閨蜜關系?在這之中我們要注意些什麼?

    一個品牌若想與她們建立這種關系,首先其調性就不能太高端、太神秘、太成熟,只有具有親和力的大眾品牌才適合走這種關系。其次,做女性消費者閨蜜的重點在於你給消費者感覺是沒有代溝的,能與她們交流、一起分享、一起分擔,給她們自然放松還有安全感。

    比如蘇菲衛生巾—“做女生,精彩不停”。它針對女生這樣一個年輕群體,向她們提供多樣化、舒適安全的衛生巾的同時,還在網絡建立了社區,向消費者提供經期知識,經期皮膚保養知識,身體內外調護方法等。另外,蘇菲利用論壇來收集消費者的體驗感受,為她們解答疑問。在電視廣告宣傳上蘇菲也聘請了張韶涵這位女生偶像以親民溫暖的形象來宣傳品牌,訴求從身心兩方面去呵護女生,獲得了年輕女生的高度好感。還有歐萊雅,它也是極力打造與女性的這樣一種閨蜜關系。它通過明星來傳遞品牌價值情感,同時也廣建分享渠道供消費者分享使用心得,給她們提供幫助。蘇菲還會定期舉行一些公益性的互動活動,比如“真情互動”校園義賣助學活動等,始終與消費者保持近距離關系,並想方設法給她們溫暖,讓她們產生共鳴。

    打造閨蜜關系比情人關系要容易,但也需要更多的時間持續付出。從長遠角度看,閨蜜關系應該成為未來女性品牌與消費者之間最主流的關系。

    建立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其實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這種關系在品牌和消費者之間也屬於情感比較深厚的一種。建立師生關系的好處在於,消費者會認為品牌很專業,同時把其放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並且信任度超高,這種關系也相對比較牢固。

    建立這樣關系的品牌一般多為有專業背景的公司或行業領頭羊,它們通過這種“角色扮演”來鞏固自身的專業地位,推廣其產品或倡導某種理念。同時它們利用這種關系,讓消費者對其形成更有黏性的情感依賴。

    比如資生堂,它近期與中國女性形象教育工程達成合作,成為此活動的贊助商和執行商。資生堂希望通過公益,以教練或老師的形式將其對美的理念傳達出去,並成為一種標准,幫助中國女性提升美的意識、美的技巧,塑造美的形象,創造美的生活。它的這個策略是非常明智的,實際上資生堂本身就是日本化妝品界歷史最久的領導品牌,而且在消費者的心目中它也是屬於最專業的品牌之一。所以此次它成功搶占這樣一個角色不僅能鞏固其專業形象,更能把這種形象擴散到更廣大的人民群眾心中。而且中國人對老師一般都比較“聽話”,且依賴性強,通過這種師生關系培育出的“資生堂消費者”,其對品牌的黏性和情感依賴感之強可想而知。

    同樣是資生堂旗下的芮姬(Za),是聚焦於年輕女性的化妝品品牌,它也繼承了母公司資生堂的“良師”基因,其之所以能在中國市場表現良好並俘獲眾多高中、大學女生的心,其實也是靠與消費者建立師生關系。Za把它的主要精力放在對消費者的“宣傳教育”上,它通過專業人士、營銷手段等去給消費者樹立正確的護膚理念,普及皮膚的基礎知識,引導消費者去認識了解護膚的重要性,鼓動她們培養良好的護膚習慣。並且在產品銷售出去後,Za還會進行跟蹤服務,打電話回訪客戶並詢問使用情況和感受,詢問消費者是否需要美容指導等。Za對消費者在專業上的引導和關懷以及細致的服務給它帶來了良好的口碑和良好的消費者黏性。

    我們再看玫琳凱,它其實就是把師生關系與商業模式結合在了一起。玫琳凱以美容顧問式直銷而出名,這也是它獲得成功的關鍵。美容顧問首先經過培訓,具備專業的能力,然後她們采取面對面的模式,或在公司或在消費者家裡,給她們帶來量身定做的美容課。美容顧問不僅教授專業護膚知識,還分享其他美麗經驗,甚至是和顧客聊天,做一名傾聽者。她們雖然是在銷售,但給消費者的卻是不一樣的體驗,亦師亦友,用情感和專業贏得了消費者。玫琳凱正是憑借這樣一種模式和關系,目前獲得了全球約2000多萬粉絲。

    以上便是尚道認為可以與女性消費者建立較穩固關系的情感模式。

    情人、閨蜜、師生,你的品牌將會是她的誰呢?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