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身體離不開養生學 第一章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藥師傅
    ○相思豆治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采擷(xie,音鞋),此物最相思。”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留下的這首詩歌,使得後世的人們紛紛把紅豆作為相思之物,以表達對遠方情人的思念。然而,紅豆是否真的能治療相思病?這還得從一個傳說講起。

    相傳,漢代閩越國有一個壯年男子被官府強行抓走戍邊。家中嬌妻天天望眼欲穿,盼望著自己的夫君能夠早日歸來。幾年之後,被征走的同村人都回來了,唯獨她的丈夫不見蹤影,問遍其他人,都沒有打聽到丈夫的絲毫音訊。

    一個風華正茂的女子天天獨守空房,這樣的滋味實在是不好受。她每天都要站在村子前面路口處,向著丈夫遠去的方向張望。朝思暮想,晝思夜盼,樹上的葉子綠了又黃,田地裡面的莊稼收了又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始終不見丈夫歸來的影子。隨著時間的流逝,她的面容已經被歲月雕刻得愈加滄桑。每一天,她都在村口的樹下哭泣張望,最後卻是哭斷了柔腸,泣血而死。直到她生命的盡頭,也沒能夠再看上自己的丈夫一眼。

    後來,就在她苦等丈夫的村口那棵樹上,竟然結出了一種莢(jia,音夾)果,它的籽半紅半黑,晶瑩剔透。人們都認為這是貞潔妻子的血淚凝結而成的,所以紛紛稱之為“紅豆”,又叫“相思子”。也許詩人王維正是聽到了這個傳說,才會有感而發寫出了美妙的詩句。

    自此以後,紅豆才成為了人們表達相思的一種寄托。

    【閒話養生】

    雖說相思豆能寄托彼此之間的相思情,但是它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拿來食用以解相思之苦的!北京曾有一個24歲的女孩因為好奇,外加她真的相信了紅豆可以治療相思的傳說,竟然一口氣吃下了10顆相思豆。剛吃下去並沒有感覺異樣,然而3個小時之後出現了惡心、疼痛等中毒的症狀,並且情況越來越嚴重。後來經過醫生的緊急搶救,才保住了一條性命。吃相思豆中毒的狀況,診治的醫生也是第一次遇到。

    原來,這相思豆就是傳說中的紅豆,竟是一種有毒的植物,其種子更有劇毒。由於種子外殼較硬,誤食無破損的種子不易中毒,但是倘若誤吃一粒果仁即可使人致死,60克的紅豆籽就可以毒死一匹高頭大馬。中毒人的人會在短時間內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以及瞳孔放大等危險症狀,因此是絕不可以小視的。

    中醫講,是藥三分毒。正是這以毒攻毒的道理,使紅豆成為了傳統醫學中的一味藥材。紅豆的根、籐、葉可以清熱解毒,利尿;根、籐則能用於治療咽喉腫痛以及肝炎等症狀;葉子可以用於支氣管炎,並作涼茶配料;其種子能夠起到催吐和殺蟲的功效。並且,紅豆還可以作為外敷藥劑,治療疥瘡、濕疹等皮膚病。如此說來,紅豆的醫藥作用主要是能夠清熱解毒,驅熱消炎。夫妻或者情人分居兩地的時候,相思之情難免會引起內火上升,紅豆並不能解決彼此之間的相思,互贈紅豆倒可以向對方傳達自己萬般的愛戀,何樂而不為呢?

    有專家介紹說,在我國分布的4種相思子中,有3種是有毒或者有劇毒的。萬一誤食,民間的解救法是用甘草3錢、金銀花4錢、清水2碗煎至1碗飲。最後要提醒你的是,千萬不可以把紅豆等同於赤小豆,它們只是字面上雷同罷了,誤食之後後果不堪設想!

    【杏林拾遺】

    什麼是杏林?

    相傳三國時期,有一位叫董奉的郎中,為人治病不取分文,只要求病人在自家屋前栽上幾棵杏樹。幾年後,董奉屋前的杏樹已經郁郁成林。每年杏子成熟之後,董奉便把杏子變賣成糧食,用來救濟附近的窮苦百姓。後來,董奉得道成仙,人們便在他居住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杏壇以表紀念。後來,“杏林”變成了醫家的專用名詞。“杏林春滿”、“董仙杏林”等詞語則多用來誇贊醫生的醫術高明、醫德高尚。

    ○清熱解毒金銀花

    金銀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味中藥。在2003年抗擊非典,包括抗擊甲流的關鍵時期,金銀花一直都是中成藥的首選。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了頭疼感冒的症狀,經常服用的銀翹片,其主要原料就是金銀花。雖然是一味十分平常藥材,但其背後,還蘊含著一段十分動人的傳說。

    古時候,在一個山村裡住著一對善良的夫婦,他們膝下有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女兒。大女兒名叫金花,小女兒名叫銀花。兩個孩子活潑可愛,深得父母親的歡心。並且兩人之間也是姐妹情深,私底下還許下了“生願同床,死願同葬”的誓言。轉眼間,兩人到了18歲,上門求親的人絡繹不絕。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但是如花似玉的兩個女孩子卻都不願意出嫁,生怕從此之後姐妹分離。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姐姐金花偶然間得了重病,渾身發熱,皮膚上起了不少紅斑。請來醫生診治,醫生把脈之後直搖頭,說:“這是患了熱毒症,無藥可醫。並且這病還會傳染,還是早早准備後事吧。”話一說完,妹妹銀花便放聲大哭。自此,妹妹天天守在姐姐床邊,送湯送水晝夜不離。姐姐勸妹妹離自己遠一點兒,萬一自己把病傳染給妹妹怎麼辦?可是妹妹卻勸慰姐姐,說:“姐姐忘記了我們當初的誓言了麼?如果姐姐有個好歹,我也絕不會單獨活在人間。”病重的金花被妹妹感動地涕泗橫流。

    沒過幾天,銀花也染上了相同的病症。姐妹倆對父母說道:“我們死了之後,希望可以變成專治熱毒症的藥草,不能再讓鄉親們也受這種病的折磨了。”幾日之後,姐妹倆便相繼去世了。父母遵照他們生前的遺願,把金花和銀花埋葬在了一座墳裡面。

    第二年春天,在姐妹倆的墳頭上長出了一種奇怪的花。這花到夏天盛開的時候,先白後黃,金銀相間,煞是好看。人們都認為這是金花和銀花的化身,聯想起了姐妹倆臨死時說的話,就把這種小花采下來給患熱毒症的人服用,結果病沒幾天就好了。

    從此以後,人們為了紀念金花和銀花姐妹倆,便把她們墳頭上長出的這種花命名為“金銀花”。

    【閒話養生】

    金銀花是一味極為重要的中草藥,采摘新鮮的金銀花晾曬之後可以泡茶喝,其功效在於清熱敗火。我國自古以來,民間就有這樣一個習慣:在炎夏到來之際,給兒童喝幾次金銀花茶,可以預防夏季熱癤(jiē,音皆)的發生;在盛夏酷暑之際,喝金銀花茶又能預防中暑、腸炎、痢疾等症。可以說,金銀花是一種居家必備的良藥。並且它的價格還十分便宜,用途也很廣泛,是盛夏時期人們飲茶消暑的佳品。

    生活在都市中的人,長時間望著電腦屏幕,難免會產生疲勞感,長期的輻射也會使免疫力降低。工作之余,泡上一杯金銀花茶,不但可以緩解疲勞,而且可以預防季節性感冒,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甚至在應對一些新型流感病毒時也不用感到害怕。一朵小小的金銀花,就可以為你築起一道防御的屏障,讓你遠離病毒的侵擾。同時,金銀花還具有美容養顏的功效。

    但是,金銀花藥性偏寒,並不適合長期飲用,請您盡量在炎熱的夏季飲用,以防治痢疾等季節性疾病,或者需要敗火的時候飲用。但值得提醒的是,虛寒體質的人以及月經期內的女士不能飲用,否則,可能出現不良反應。

    【杏林拾遺】

    岐黃的來歷

    相傳,黃帝和他的臣子岐伯二人都懂醫術,時常坐在一起談論和醫學相關的問題。後來,二人的對話以問答的形式保存成書,這便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文獻——《黃帝內經》。據考證,《黃帝內經》是後人假托黃帝、岐伯之名所寫,大約成書於戰國時期。為了表達對黃帝和岐伯二人的敬重,便將岐黃之術用來指代中醫醫術,“岐黃家”指的是中醫大夫、中醫學家,而“岐黃書”則指中醫醫書,“岐黃業”就是中醫行業了。

    ○治好乳腺炎的蒲公英

    古時候,有一戶人家的大小姐得了乳瘡,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乳腺炎,整個乳房又紅又腫,疼得坐立不安。可是在那個毫無人性可言的封建禮教下,這樣的病又是怎麼能夠說出口的呢!所以,這位大小姐就一直強忍著,不敢聲張,更不敢找醫生來醫治。

    直到有一天,因為疼痛難忍而被其母親發現。這一下可不得了了,母親破口大罵:“你這個不要臉的丫頭,竟然得上了這種見不得人的髒病,真是丟祖宗的臉啊!”大小姐一聽,知道母親誤會了自己做了偷情越軌的事,自己縱有千百張嘴也辯解不清了。於是一天夜裡,她獨自來到江邊,投江自盡了。

    然而也是她命不該絕,當時正好有一對打漁為生的父女趁著月色在撒網捕魚。看到有人投江自盡,心地善良的漁家姑娘二話沒說就跳進了江水中救起了這位大小姐。再三詢問,大小姐終於說出了實情。漁家姑娘把大小姐患乳腺炎的事情告訴了老爹爹,老爹爹略微思索了一會兒,對女兒說:“你明天上山去采點藥回來給這位姑娘喝。”第二天,漁家姑娘就按照老爹的指示,到山上挖回一種帶有鋸齒形長葉、長著白絨球的野草藥,熬成湯給大小姐喝。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僅僅幾天的時間,這位大小姐的病就好了。

    再說大小姐的父母親這邊,聽人說自己的女兒投江自盡,這才明白了當初是自己冤枉了女兒,不禁後悔不已。於是,花重金請人打撈小姐的屍體。誰知,竟然在江邊見到了貌美如花的大小姐,這可把一大家子人高興壞了。問清原委後,大小姐的父母拿出重金感謝漁家父女,父女倆卻分文不收。臨別的時候,大小姐對著老漁翁叩了三個響頭,才含淚隨著自己的父母離開。

    此後,這位大小姐為了紀念自己的救命恩人,便在自家花園裡面種滿了這種不知名的草藥。因為小姐只記得老漁翁好像姓蒲,而那位跳進江水中救自己的姑娘叫英子,於是她便給這種草藥命名為“蒲公英”。從此以後,蒲公英能夠治乳腺炎的療效由這裡傳播開去。

    【閒話養生】

    我們應該慶幸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開放、文明的時代,女性患者再也不用對婦科病難以啟齒了,但是對於蒲公英能夠治療乳腺炎,有許多人都不知道。中醫臨床證明,蒲公英對很多種病菌都有抵抗作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抗生素來使用。所以,故事中漁家老翁用蒲公英來治療大小姐的乳腺炎也就不足為奇了。

    說到蒲公英,大家的腦海裡可能會立刻浮現出它在天空中隨風飛舞的浪漫印象,卻不知它還是一種風味獨特的美食。《本草綱目》中曾提到:“蒲公英嫩苗可食用,生吃治感染性疾病尤佳。”蒲公英中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它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等,可以生吃、炒食、做湯,不論哪種做法都別具一番風味。蒲公英還可以做成餃子餡來包餃子吃。

    另外,蒲公英熬成的粥可以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喝蒲公英泡的茶還可以起到利尿的作用。所以,這不起眼的蒲公英不僅看起來養眼,還具有很高的食療價值呢!

    蒲公英更是一味常用的中藥,其藥用價值早已經載入了各種醫書。傷風感冒、各種炎症、痔瘡出血、便秘、小便淋澀、包括故事中提到的急性乳腺炎以及跌打損傷等症狀,都可以用蒲公英來治療。它不但可以內服,外敷也同樣可以起到很好的療效。蒲公英又被稱作“尿床草”,對於利尿有著非常好的效果,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C及各種礦物質,對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它的葉子還有改善濕疹、舒緩皮膚炎、關節不適的淨血功效,根部還能夠起到消炎的作用,可以用來治療治療膽結石和風濕,它的花朵煎成藥汁之後可以祛除雀斑。因此,蒲公英可說是醫用范圍極廣的一種藥草。

    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都能見到野生的蒲公英,但這樣極易采摘到的野生藥材,卻以出產於江浙地區的為上。新鮮蒲公英要選擇葉片干淨、略帶香氣者,干燥蒲公英則選顏色灰綠、無雜質、干燥的。因此在和家人朋友一起外出游玩的時候,順手收集一些蒲公英回來,說不定在你不經意的時候,還能派上大用場呢!

    【杏林拾遺】

    懸壺濟世的來歷

    東漢時期,一個名叫費長房的人偶然在街上遇到一老翁,他正在兜售自己葫蘆裡面的藥。費長房感到好奇,就想與這位老翁交流一下醫術。可是,在人們都紛紛散去之後,老翁卻化成一縷青煙鑽進葫蘆裡面去了。費長房大為詫異,於是他准備了好酒好菜恭敬地等著老翁出來。等老翁再次出來時,費長房向他表明了自己想要向老翁學習仙術的心意。老翁遂帶他一起化成青煙鑽進了葫蘆裡面。後來,費長房跟隨老翁學到了起死回生之術。

    於是,後世的醫生在腰間懸著葫蘆來表示自己是郎中,屋子前面掛著葫蘆就表示是行醫問診之處了。

    ○補腎養肝女貞子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這樣描述女貞子:“此木凌冬青翠,有貞守之操,故以女貞狀之。”也就是說,這種植物在冬天的時候還依然無比青翠,就好像是女人不畏艱難,永遠保持著自己的貞潔一樣,所以才取名叫“女貞子”。

    相傳在秦漢時期,在江浙地區有一個老員外,膝下只有一個年方二八的女兒,該女子品貌端莊,身材窈窕動人。老員外自然把其視為自己的掌上明珠。然而,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如此疼愛自己女兒的老員外竟然貪圖錢財,把年輕貌美的女兒許配給了“門當戶對”的當地縣令。這讓所有當地的年輕人心都涼了一半,更是對這個見錢眼開的老員外恨之入骨。

    老員外正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卻不知道女兒早已經與府中的教書先生私定了終身。在得知爹爹把自己許配給了縣令之後,心氣高傲的女兒在出嫁之日,一頭撞死在閨房之中,以此來表明自己非教書先生不嫁的志向。教書先生聞聽小姐殉情,如晴天霹靂,憂郁成疾,茶飯不思,不過幾日便形如枯槁,須發變白。

    數年之後,教書先生對小姐的思念之情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減淡。為了寄托自己的哀思,他在小姐祭日這一天來到小姐的墳前憑吊。但見墳土之上長出一株枝葉繁茂的女貞子,果實烏黑發亮。教書先生摘了幾顆放入口中,味道甜中帶有一點苦澀,直沁心脾,他馬上想到這是泉下有知的小姐在用這種方式和自己互訴相思之苦。從此,教書先生每日必到此摘果充饑,他的病竟然奇跡般地日趨見好,頭上的白發也漸漸地變得烏黑。

    於是,他深情吟道:“此樹即爾兮,求不分離兮。”意思是說“這棵女貞子樹就是你的化身吧!大概是要我們永不分離吧!”

    從此,女貞子便開始被人們作為一種藥草而寫進了中醫字典。

    【閒話養生】

    故事中提到了教書先生因為吃了女貞子之後滿頭白發全都變黑,原本形容枯槁的一個人也變得精神飽滿了。也許你會問,女貞子真的有這麼神奇的效果嗎?它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藥草呢?

    女貞子本身就具有補腎滋陰、養肝明目的功效。經常用於肝腎不足、頭暈、耳鳴、兩目昏糊、頭發早白等症,但是因為其藥力平和,所以取效緩慢。

    同時,女貞子對治療老年性便秘還有著特殊的療效。作為子女,可以適當地給家中老人服用一些女貞子,不但可以起到通便的作用,對冠心病、高血壓等老年人常患的疾病也有一定的療效。而食用女貞子,可以增強自身免疫力,有強心、利尿以及保肝、止咳、抗菌的功效,甚至對抗癌還有一定的作用。

    逢年過節,當回家看望父母及長輩的時候,不妨帶上自己泡制的女貞子酒,盡顯孝心的同時還能為老人們帶去一份安康。女貞子酒可以補益肝腎,抗衰祛斑,可以很好地治療老年脂褐質斑。

    當然,心裡面除了掛念了父母,也不能忽略了自己的身體,畢竟好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整天在為生活奔波的男士們,當感到腰膝酸軟、神經衰弱的時候,服用女貞子酒可以起到滋陰補腎、行氣化痰的功效。對於女士們來說,一杯清香的女貞子茶入口,在保證你正常身體機能運轉的同時,更相當於是為自己身體上的各個配件上了潤滑油,保證身體可以長期高效率地完成工作,更好地享受美好生活。

    【杏林拾遺】

    中醫為什麼又叫“青囊”?

    東漢名醫華佗行醫游走於各地時,常會把自己多年積累下來的行醫筆記裝到一個青色的布袋裡面,帶在身邊以備查閱。後來,華佗為曹操治病反倒遭到了曹操的殺害。行刑前的晚上,華佗把自己畢生心血匯集成的著作裝進這個布袋子裡面交給獄吏,希望他能夠把自己的平生所學流傳於世。可是陰差陽錯,這本醫書最後還是被燒毀了。

    後世為了紀念華佗,便借他裝醫書的布袋子來代稱中醫醫術,稱之為“青囊”。

    ○可安胎、療燙傷的南瓜蒂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中老年人愛吃的南瓜,你一定不會相信它還具有安胎的功效吧?

    相傳,江南名醫葉天士來到東陽、磐安的大盤山區一帶,在彎曲僻靜的山道上,遇到一女子。但見這女子臉色蒼白,眼睛無神,柴擔重壓一旁,雙手捧著凸起的小肚,斜躺在地,嘴裡輕輕地呻吟著。葉天士上前詢問,得知她家就在山下,男人還在山上砍柴,自己懷孕已有幾個月了,為了讓丈夫在勞作的時候有個人陪伴而來到此處,現在感到胎位不穩,恐有不測,正處於萬分痛苦的處境。

    其實,這女子只是不小心動了胎氣。治病先要治心,葉天士為了安定女子的情緒,便說:“大嫂,心要寬,神要安。本人略通醫術,采些藥草給你吃下便無大礙了,你只管放心吧!”

    “這深山野嶺到哪裡去采藥啊?”這女子歎息了一聲,便又哼哼起來。

    這時,葉天士環顧四周,眼睛最後落在路旁地裡長著的一只只大南瓜上。這些大南瓜,小則七八斤,大則十多斤,一只只連在一條條的南瓜籐上。葉天士心想:“南瓜籐上長南瓜,靠的就是南瓜蒂。這南瓜蒂從根籐那兒一點點地吸取營養,一點點地輸送給南瓜,讓南瓜從小長到大,從青變成黃……這瓜熟蒂落,豈不正是十月懷胎嗎?”想到這裡,葉天士高興起來,說道:“對!我何不拿這南瓜蒂來安胎呢?”

    只見葉天士摘下三只大南瓜,取下南瓜蒂,用自己隨身帶的藥缽,架起一個爐灶,拾來枯樹枝,煎起了南瓜蒂湯來。不大一會兒,葉天士就把南瓜蒂湯送到女子的面前,那女子喝了下去之後,很快便有了效果。只見這位女子不但小肚子不痛了,而且還能站起來走路了。於是,她趕緊拜倒在地,感謝在這深山遇上的“神仙”。

    【閒話養生】

    很多時候,越是簡單普通的事物越容易被我們所忽視。就像這普普通通的南瓜蒂,碩大的南瓜就是靠它孕育而成,葉天士也正是看到了其和女人十月懷胎的同理同源之處,才想到了用南瓜蒂給這名女子安胎的奇招。

    南瓜蒂是指結南瓜時連結籐蔓上的那個掰兒,在菜市場買菜的時候只要稍微用心就會發現,很多南瓜上面都還帶有這個掰兒呢。看了這個故事之後,你千萬別順手就把它掰下來給扔了,這可是一個寶貝啊!正如故事中葉天士的方法一樣,取其熬成湯,然後內服,便可以起到安胎的作用。除此之外,南瓜蒂還有一些其他的功效。

    如果得了口瘡,可以用南瓜蒂碾成的粉末伴以茶油塗抹,很快便會收到效果,不必再受難以開口說話、進食的痛苦。燙傷之後,可采用同樣的方法進行塗抹,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若伴以香油調適,塗抹於潰瘍的地方,不但可以起到軟化潰瘍組織的作用,還能很好地促進潰瘍處復原。相信得過口腔潰瘍的朋友都明白那種痛苦,尤其是整天上班,吃飯更是沒有固定的時間,稍微一不注意,口腔潰瘍便如串門兒一樣不請自來了,而南瓜蒂可以幫你擺脫潰瘍的苦惱。

    南瓜蒂這個神奇的寶貝內服外用都有著神奇的功效,而且它並不是什麼皇家秘方,原材料簡單易得,尤其是對尋常百姓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小毛病都有著神奇的功效。

    了解南瓜蒂的這些用處之後,自己也可以做自己的養生大師了!

    【杏林拾遺】

    “大夫”原來是個官職名

    古時候,黃河以北的人們通常把看病的醫生叫做“大夫”。其實,大(音da)夫最初的時候是一種官職的名稱。秦漢時期,在朝廷中始設大夫一職。隋唐以後,大夫成了高級官員的稱謂。等到宋朝的時候,醫官也開始被列入大夫的行列。再之後,人們便開始把醫生叫做“大(音dai)夫”,以區別去對官員的稱呼,而這種稱呼也逐漸形成了一種社會風氣流傳了下來。迄今為止,北方人大多依舊把醫生稱做是“大夫”。

    ○痢疾拉肚,就吃石指甲草

    人吃五谷雜糧,難免會生病平常過日子頭疼腦熱也是常事,不過最讓人難受和尷尬的就是得了痢疾拉肚子了。平時在家還好,萬一哪天被擠在肉夾饃一般的公共汽車上,或者是在人潮洶湧、地勢復雜的公眾場合,那可真是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折磨啊!在清代的時候,還曾有人因為痢疾拉肚子差點送命。

    清代時候,在維峰腳下,有一個曾姓的農民,40歲左右,家中有子女各一個,雖說不是達官顯貴,但是男耕女織的生活也是別有一種幸福的滋味。有一天,這位曾姓的農民突然肚子痛,大便粘稠帶血,一天上了20多次茅房。妻子一看著了慌,於是趕緊請來當地的赤腳醫生。大夫來了之後,按照常見的痢疾處方給開了幾服藥,誰知吃下去之後並不見效。這時,全家可都著急了,這樣下去還不得把一個活生生的人給折騰死啊!

    第二天日落時分,這家女兒從山坡上割了一籃豬草回來,其中有很多的石指甲草。這位曾大哥突然間想到了石指甲草可以治療豬的腹瀉症狀,於是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叫妻子用此草也給自己熬了一碗湯喝。就在大家都認為他是在瞎胡鬧的時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剛剛喝了兩次他肚子就不疼了,連服三天之後,他不但痢疾痊愈,而且還能下地干活了。這可成為了村子裡面大家伙經常提起的話題了。

    後來,同樣得了痢疾的鄉親們也照此法服用石指甲草,結果也全都病好如初。從此,石指甲草可以治療痢疾拉肚子的奇方便流傳開來。

    【養生閒話】

    石指甲草,學名叫垂盆草,又名佛甲草,主要的功用就是清熱解毒、利膽,可以用於癰(yōng,音擁)疽(jū,音居)、瘡瘍、毒蛇咬傷、燙傷、喉痺及濕熱黃疸等病症。這位曾大哥也是命不該絕,能夠想到吃治療豬腹瀉的草藥也確實需要有一番難得的創新精神。只要能治好了咱身上的病,那就是好東西,就是可以力薦給親朋好友的良藥啊!

    在關於石指甲草的方子有如下幾種,在這裡列出來,沒病的咱當一個參考,有病的就不妨試一試。這些民間流傳的方子如下:

    治療黃疸性肝炎:千萬別一聽肝炎就把你給嚇跑了,肝炎有很多種,而黃疸性肝炎只在發作前期具有很強的傳染性。肝炎雖然很難治愈,但是你可以嘗試用100克的石指甲草煎出來的湯汁煮大米粥喝,連續服用7天之後,可視病情再決定是否繼續服用。

    治療急性腸炎:其實治療急性腸炎的方法和上面的方子差不多,只是用量少一點,服用的時間比較短罷了。

    治療肺癰:還是和上面的方子一樣,只是這一次加進去了一味新的中草藥——苡(yǐ,音以)米。更大的區別是,這次需要病人正兒八經地按療程服用了。每6天為一個療程,連續服用6個療程之後,才能見到顯著的療效。

    你可瞧好了,這些方子確確實實能夠治療一些常見的疾病,但是你同時也不能忽略了一點,這世界上並不存在包治百病的萬能藥。

    【杏林拾遺】

    醫生為什麼又叫郎中?

    北方人把醫生叫做“大夫”,南方人則把醫生稱之為“郎中”。

    郎中作為醫生的稱呼始於宋代。當時,有一位叫做陳亞的郎中令(官職名)在路上看到一位和尚正在求雨。陳亞不自覺地諷刺了兩句,與之隨行的朋友蔡襄反唇相譏道:“陳亞有心終歸惡。”陳亞卻答道:“蔡君除口便成衰。”古時,“變成衰”是“腹瀉”的雅稱。人們不知就裡,以為身為郎中令的陳亞也懂醫術,後來便用他的官職名來稱呼行醫的人們。原來,“郎中”的稱謂也同樣來自於官職的名稱。

    ○浮小麥可治夜間盜汗

    浮小麥

    夜間盜汗真是讓人辛苦讓人煩,最經濟實惠的治療方法就是用浮小麥。這一點,你可能沒有想到吧?不僅是你,連北宋時期的名醫王懷隱都感到意外。

    北宋時期,名醫王懷隱有一天到自己的藥店查看正在晾曬的中藥材,卻發現其中的小麥大多都空癟不飽滿,後來追問伙計才知道其中的原委。原來,這些質量不好的小麥都是從一個叫何大戶的藥商那裡購得的,於是王懷隱便叮囑伙計日後不要再與何大戶做買賣。王懷隱正要查看其它藥材的時候,忽然聽得藥店裡面傳來一陣喧嘩,他忙回到前堂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此時,正見幾名大漢推著一名婦女走了進來。其中一人看見了王懷隱,急忙上前說:“大夫啊,她近來經常無故發怒、無端啼哭,還出現了神情恍惚的症狀。整天喜怒無常,胡言亂語。你看她是不是……是不是精神上出了什麼問題。我這才叫了幾個人一起把她帶了過來,生怕路上出什麼差錯。”王懷隱一聽便覺得症狀不輕,忙問發病多久了。那人回答道:“已經有半個月了。”王懷隱忙邊安撫家人邊忙著給病人診治。王懷隱認定該婦女是患上了“髒躁症”,他便根據漢代名醫張仲景在《金匱要略·婦人雜病》中的記載的甘草大棗湯開了處方:炙甘草3錢,小麥1兩,大棗3錢。據說這個是一個專門治療婦女更年期神志異常的方子。

    抓好藥之後,病人家屬又加了一句:“大夫,她夜間還經常盜汗,總是把衣衫都濕透了。”王懷隱就告知對方先治好“髒躁症”再說其他事情。數天後,那婦女和家屬又來了,不過這一次他們是來登門道謝的,聲稱吃了大夫的藥之後不但神志清醒了,而且晚上再也沒有盜過汗,可以睡一個安穩的囫圇覺了。王懷隱覺得奇怪,自己明明沒有開治療盜汗的藥,她的病怎麼就好了呢?難道甘草大棗湯對盜汗也有功效?隨後,他又在為其他患有盜汗的病人開的藥方中加進去了甘草和大棗,但並不見有顯著的功效。

    這一天,王懷隱又到後院翻看藥草,正好碰上了伙計和送小麥的何大戶爭論。王懷隱突然意識到可能是那些干癟的小麥起到了治療盜汗的作用。經詢問,何大戶不好意思地說:“我給大夫您送的小麥都是干癟的,這些都是在清洗的時候飄在水面的小麥。我捨不得扔,就拿來以次充好當藥材賣了。”事實已經查清楚了,但是王懷隱卻並沒有責怪何大戶,而是吩咐伙計把何大戶送來的干癟小麥照單全收。

    此後,再遇到有盜汗症狀的患者時,王懷隱都會用這干癟的小麥做藥,結果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療效。從此,在中藥裡面又多出一味藥材——浮小麥。

    【閒話養生】

    小麥穗

    所謂浮小麥,就是能漂浮在水面上的小麥。在我國產小麥的地區,很容易就能夠得到浮小麥的原料。在揀去雜質,篩淨灰屑,漂洗後曬干,就可以當藥材使用了。具體方法是:取浮小麥適量,炒焦後研成粉末,每次服用6克,以米湯送服。每日僅需4~5次,就可以治愈盜汗的問題。

    浮小麥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糖分以及澱粉,因此並沒有什麼毒副作用,對於治療盜汗及虛汗不止等症狀都有很好的效果。如果你身居在大城市裡面,不是很容易取到“原生態”的浮小麥,不同擔心,在一般的中藥店裡面都有銷售。

    要注意,浮小麥雖然有止汗的作用,但是因為虛脫而汗流不止的人是禁用的。

    【杏林拾遺】

    草藥的起源

    早在幾十萬年前,華夏民族就開始在這片土地上繁衍升息。但是由於生產力低下,靠圍獵很難填飽肚皮,因此食用野草充饑便成了一種無奈的流行之舉。由此難免會產生中毒事件,但同時他們也發現,很多野草可以緩解自身的病痛。後來,他們便把這些經驗口口相傳,直到有文字出現的時候,才借用這種新的記載方式,逐漸形成了系統的中藥藥理知識。

    ○神奇止血的仙鶴草

    仙鶴草

    仙鶴草,單聽這麼一個名字,就可以斷定其背後必然隱藏著非同一般的傳說故事。

    古時候,在芳草萋萋的鸚鵡洲上的一座樓內住著一位老人。老人一邊行醫,一邊修仙,很受鄉親們的尊重。一日,一只黃鶴落在樓前,發出哀哀的叫聲。鄉親們爭先恐後前來圍觀,老人看到這麼多人聚在一起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於是也想出樓看個熱鬧。當見到一只流血的黃鶴臥在地上時,老人話沒多說就去采來一把草藥,將擰出的草藥汁滴於黃鶴的傷口處,很快就止住了血。之後,在老人的精心照顧下,黃鶴不久就康復了。

    也許是這位老人的修行的機緣到了,一日清晨,老人向鄉親們辭行後,乘著黃鶴飛往天上去了。鄉親們才知道這位老人已經成仙,而黃鶴則是仙界派來迎接老人的使者。

    雖然老人已經乘著黃鶴飛遠,但鄉親們依然十分懷念老人。後來,鄉親們把老人稱為仙人供養了起來,把老人住過的樓稱為“黃鶴樓”,把老人乘坐的黃鶴稱為“仙鶴”,把老人給黃鶴治病的草藥稱為“仙鶴草”。

    唐代大詩人崔顥有詩寫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這首詩中的主要故事,就是在描寫老人和鄉親們之間的思念之情。當然,老人駕鶴成仙的故事只是一個傳說,詩中更多地表達了詩人感歎自己的境遇之情。但是“仙鶴草”確確實實有其實物,並且也對止血有著神奇的作用。

    【閒話養生】

    在詩歌的熏陶下,我們記住了那個久負盛名的黃鶴樓。而因此流傳開來的仙鶴草,卻鮮為人知。真正的仙鶴草不僅具有止血的作用,而且還能夠用於扭傷腫痛。內服可以用於血熱出血,外敷則可以養傷退腫,真不愧是仙人的發明。

    仙鶴草大多生長在荒地、山坡、路旁或者草地,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夏秋季節,在其枝繁葉茂還沒有開花的時候,割下全草,除淨泥土,曬干之後就可以入藥了。仙鶴草的主要功效是止血、健胃。胃口好了,身體才能好。並且,其不論熬湯內服還是搗成汁液外敷都能起到一定的功效。中醫認為,仙鶴草性味苦澀而平,有收斂止血,補虛殺蟲,解毒消腫等功效,甚至對於神疲乏力、面色萎黃也有比較好的療效。無論身體上哪一個部位出血,也不論病情是寒是熱、是虛是實,均可以應用。一般用量為10~15克,最大量可用到100克左右。

    近年來,隨著醫術的不斷發展,仙鶴草制成的止血粉常常被用於外傷出血,甚至在外科手術的時候都有應用,包括顱內手術以及胸腹部手術這樣的大手術。根據臨床觀察,只要仙鶴草一上場,便能夠在一兩分鍾之內止住出血。真正是外科手術時的靈丹妙藥。居家過日子,偶有吐血、尿血、便血崩漏或者月經不調等症狀,都可以用仙鶴草來應急。

    更加不可思議的是,仙鶴草還有著敗毒抗癌的功效,可用於癌瘤積毒的清除,對於胃癌、食道癌、肝癌、乳腺癌等現代人群中常見的幾種癌症,都能夠起到改善症狀、增加病人飯量和體力的作用。早期乳腺癌患者,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以仙鶴草為主要原料的中草藥,便有獲得痊愈的可能。同時,仙鶴草還能起到緩解白血病的作用。由此來說,這可真是一味不可多得的中草藥。

    需要提醒你的是,仙鶴草在服用時忌吃酸、辣和蛋類食品,並且仙鶴草最好不要生吃,以免引起其他的不適情況。

    【杏林拾遺】

    茶——神農嘗百草的意外收獲

    傳說中的神農氏,是我們華夏子孫的另一個祖先——炎帝。據說有一次,神農氏為了給人治病,歷經萬千險阻到深山裡面去采集藥草。為了鑒別草藥不同的藥效,他還得一一親自品嘗。這一天,神農氏不幸嘗到了一種有毒的野草,頓時感到頭暈目眩。正在他閉目休息的時候,風從樹上吹下來幾片葉子,神農氏出於本能把它放進了嘴裡面,令他頓感舌底生津、精神振奮,剛才的不適一掃而空。經過仔細研究,神農氏將這種可以制作成飲品的樹葉命名為“茶”。

    ○“桑樹皮”誤治風濕病

    桑寄生

    “桑樹皮”這個標題被我打上了引號,說明要講述的這味藥材必有隱情。你先別驚訝,聽我把這個故事講完。

    從前,有個財主的兒子得了風濕病,腰膝酸痛,行動十分不便,後來便癱瘓在床不能動彈了,請了許多醫生也沒有治好。財主聽說20裡外南山有個藥農,善治此病,就指派一名小長工,每隔兩天進山取一次藥,但連服了多種草藥,仍不見效。

    這年冬天,天氣特別冷,又連降了幾天大雪。這天小長工剛上路,由於衣著單薄,就已經被凍得渾身打顫,實在無法進山了。在村外來回徘徊的小長工干脆把心一橫,反正吃什麼藥也不見好,那就隨便弄回去一點枯枝野草權當草藥吧。四處看了看,他便把老桑樹枝叉上長的一種小枝條折下來,冒充草藥送給東家,財主不知內情,照常按照平時的方子配好藥煎給兒子喝。小長工見瞞過了財主,便每天都去掐那枝條充藥。時間一天天過去了,財主兒子的病卻逐漸地好了起來。藥農得知消息後,覺得很奇怪。心想,整整一個冬天沒來取藥,他到底吃了什麼藥治好了病呢?於是就親自下山來想要探個究竟。

    哪知藥農剛邁進財主家的院門,就碰到了小長工。小長工怕露了“餡兒”挨打,只好將事情的經過告訴了藥農,並央求藥農為其保密,藥農答應了小長工的要求,但是小長工必須把他的“秘方”告訴藥農才行,也算是一個公平的交易吧。於是,小長工領著藥農來到村外老桑樹下,折了一些樹上的小枝條。藥農回去用這些小枝條,先後治愈了不少風濕病患者。因為這些小枝條寄生在桑樹上,藥農就給它取名為“桑寄生”。

    【閒話養生】

    采摘下來的桑寄生

    原來,這“桑寄生”並不是桑樹的樹皮,只是一種寄生在桑樹上的野生植物,可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小長工一時的偷懶竟然治好了少爺的病。只是這桑寄生可不簡單,它不但能夠補肝腎、強筋骨,還能夠祛風濕、安胎氣,對習慣性流產還有一定的作用。這真是一味多功能的良藥。

    你要是喜歡喝上兩口,在陰雨天裡想要借著酒氣驅寒保暖,那麼把桑寄生浸泡在白酒裡面若干天之後,每次喝上那麼一兩杯盡盡興,長此以往不但能夠治好你的老風濕,而且還能起到強筋健骨、補肝養腎的作用。腰膝酸痛的老毛病就在三五好友的推杯換盞中解決了,豈不是比吃什麼藥都強!

    只是,在采摘的時候千萬別和桑樹弄混了,否則治療效果可真是失之毫厘謬之千裡了。

    【杏林拾遺】

    先有“西藥”,才有的“中藥”

    在流傳至今的400多種醫學典籍中,你卻找不到“中藥”一詞,其中大都是用“本草”或“藥”等詞語代替了。明末清初,西藥漸漸流入中國。鴉片戰爭之後,西藥占領醫藥市場的速度簡直令人瞠目結舌,並且與中醫形成了各占半壁天下的局面。後來,為了與西藥、西醫等區別開,人們也將中國的傳統醫藥稱之為中藥、中醫。因此,可以說“中藥”是因為“西藥”的產生而產生的。

    ○治咳嗽還得是甘草

    甘草片

    甘草,這樣一味對治療咳嗽有奇效的中草藥,原名並不叫“甘草”,而是“干草”。這其中原來還有一段傳奇故事。

    從前,在一個偏遠的山村裡有一位草藥郎中,他為人治病的時候總是很熱心。有一天,郎中外出給一位鄉民治病未歸,家裡卻來了許多求醫的人。郎中妻子一看這麼多人急等著丈夫治病,而丈夫一時又回不來,便暗自琢磨:丈夫替人看病,不就是那些草藥嘛,一把一把的草藥,一包一包地往外發放,我何不替他包點草藥把這些求醫的人打發了呢?她忽然想起灶前的地上有一大堆草根,拿起來咬上一口,覺得甘甜怡口。於是,她就把這些小棍子切成小片,用紙一包一包地包好,發給了那些病人,說:“這是我家郎中留下的藥,你們趕快拿回去煎水喝吧。”

    過了些日子,幾個病愈的人特地登門來答謝郎中,說吃了他留下的藥,病全都好了。草藥郎中一聽就愣住了,而他的妻子卻心中有數,趕忙把他拉到一邊,小聲對他如此描述了一番,他這才恍然大悟。草藥郎中又急忙詢問那幾個人的病情,方知他們分別患了咽喉疼痛、中毒腫脹之病。此後,草藥郎中便在治療咽喉腫痛和中毒腫脹時,均使用這種“干草”。由於該草藥味道甘甜,郎中便把它稱作“甘草”,並一直沿用至今。

    其實,甘草入藥已有了悠久的歷史。早在二千多年前,《神農本草經》就將其列為藥之上乘。南朝醫學家陶弘景將甘草尊為“國老”,並言:“此草最為眾藥之王,經方少有不用者。”甘草在中醫學中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所以,居家必備的藥品中則必有甘草一項。

    【閒話養生】

    甘草

    看著不起眼的一堆草根,竟然能治好病!甘草不僅味道發甜,而且其生長能力還特別強。它們多生長在荒漠地區,據有很高的抗旱能力,適應性很強,是植物界的斗沙先鋒。

    甘草不但能夠補脾益氣、清熱解毒,還能用於緩急止痛,更可以用來調和各種藥物的藥力,在緩解藥物毒性方面也是一絕。

    在咱們祖國傳統的醫學領域,甘草分為“生用”和“蜜炙”兩種。生用主治咽喉腫痛,痛疽瘡瘍,胃腸道潰瘍以及解藥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減退,大便溏薄,乏力發熱以及咳嗽、心悸等。在治療氣喘咳嗽的時候,可以單單就用一味甘草,也可以配著其它的藥物一起服用,效果更佳。

    甘草內服、外用的用法和用量你可以用心記一下。內服的時候,主要是煎湯,3~9克就足夠了。外用時,取適量的甘草煎水來清洗患處,或者研成粉末外敷都可以。

    但是,是藥三分毒。甘草雖好,也不能過量服用。長期服用還有可能出現高血壓的情況,嚴重者還會對視覺產生影響。而且,它也不能夠與京大戟、芫花、甘遂和海藻等一起使用。並且要記住,服用甘草之後有可能讓你打盹犯困,不要在藥後從事具有危險性的活動或者工作,腦力不集中就很容易出問題。

    【杏林拾遺】

    為什麼說“抓藥”而不說“買藥”?

    藥王孫思邈經常外出行醫采藥,由於藥材種類繁多,為了加以區別,他便隨身帶著許多小布袋,圍成一圈系在腰間。需要用草藥的時候,便隨手從口袋裡面一小撮一小撮地抓出來。後世人們為了避免出現藥物混雜的局面,便將藥櫃做成很多小抽屜的形式,而每個小抽屜裡面還有許多方格用來存放各種藥草。用的時候,總是伸手從抽屜裡面抓出一撮,用戥(děng,音等)子稱量。因此,直到今天,病人到中藥店買藥的時候仍說“抓藥”。

    ○十月蘿卜賽人參

    萊菔子

    蘿卜是北方秋冬季節常見的菜餚,它不僅營養豐富,而且還是一味價值很高的中藥!經常食用蘿卜,可以起到促進胃腸蠕動的功效,消食除脹再也不用去吃這個丸那個丹的,只要一碟大蘿卜,保證你會胃口大開。因此,在咱們民間,就有著“十月蘿卜賽人參”的說法。

    傳說慈禧老佛爺有一年擺壽宴,御膳房的總管為了討好老佛爺,就命人制作了各色精美的糕點。老佛爺這一天很高興,於是就多吃了一些,然而正因為她貪那幾口美食,結果大宴之後卻病倒了,精力日漸衰退。這一下,可把御醫們給急壞了。於是用上等的人參熬成參湯給老佛爺喝,然而喝下去之後,老佛爺的病情不但沒有好轉,還出現了頭脹、胸悶的症狀,食欲更加不振,而且動不動就流鼻血。這一下,所有的御醫都傻了。這可是犯了掉腦袋的罪啊!

    無奈之下,發出詔令,在全國范圍內尋求能治太後老佛爺病的名醫。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個不知名的郎中竟然揭了皇榜。這皇榜一揭可就要到宮內給太後治病,治不好是一樣要砍頭的。誰知這位郎中自有妙招,他從藥箱中取出三錢萊菔子,研成粉末之後再搓成藥丸,囑咐侍奉太後的太監一日分三次給太後服下。將信將疑的慈禧剛開始還害怕有毒,但是有病總不能不治吧,無奈之下閉著眼睛也就吃下去一個。令她意想不到的是,才吃了一粒鼻血就不流了,兩粒之後胸悶憋脹的狀況就消失不見了。慈禧非常高興,於是就給這個郎中賜了一個官位。民間流傳的“三錢萊菔子,換個紅頂子”的故事就是由此而來。

    其實,那味妙藥靈丹“萊菔子”就是白蘿卜籽,是中醫裡面常用的行氣健胃、消食化痰的草藥。慈禧太後本來就是因為貪戀美食而造成腸胃不健,再加以人參大補,哪裡還能治好病?

    【閒話養生】

    白蘿卜

    古人對於萊菔子的作用十分推崇,有“萊菔子治痰,有推牆倒壁之功”的美稱。一句話就道破了萊菔子的神奇功效。其實,這常見的蘿卜籽不僅僅能夠祛痰止脹,同時還具有明顯的降壓作用,並且對老年性便秘也有一定的療效。高血壓、便秘等都是老年人常犯的毛病,再加上年老體弱,吃下去的東西未免會憋脹在肚子裡面,這氣順不下去,肯定就會造成食欲不振。恰好,小小的萊菔子就是這些小毛病的克星。

    把萊菔子炒熟了食用,可以消食化痰,使腸胃裡面的氣道順暢了;生吃萊菔子用水服下,則能夠治療因痰多而上腦的毛病;用萊菔子300克研成末服用,可以催吐卡在嗓子眼的痰。但是這種療法必須是體力強健的人才能使用,正氣不足或者身體虛弱的人一定要慎重。

    除此之外,這大蘿卜遠遠不只有萊菔子能當成藥材。“蘿卜上了街,藥鋪不用開”。蘿卜既是常見的蔬菜,又是一味上等的中藥。它能夠下氣定喘、消食導滯,尤其是對因面食而造成的氣血淤積在腸胃中有特殊的療效。因為咱們平常吃的面粉都是具有高熱量的,很容易造成腸胃不順,而與蘿卜同吃恰恰可以解決掉這一問題。用搾汁機做好的蘿卜汁,關鍵時候還真能派上大用場。

    更為奇妙的是,蘿卜對煤氣中毒也有療效。用蘿卜汁給煤氣中毒的人連連灌服,可以為救護車的到來爭取更多的時間。而蘿卜汁加蜂蜜有治療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作用,並且還能夠防治膽結石,對抗癌還有一定的療效。長期食用,可以治療偏頭疼,增加自身的體質。

    總之,這樣一個易得的中藥是不是常常被你給忽視掉?所說這蘿卜可以賽過大人參,但是一定要注意這兩樣東西不可以一起服用。人參是補氣,而萊菔子是順氣破氣,兩者之間藥力互相抵消了,或者還有可能發生不良反應。慈禧太後的故事就是一個藥力相互抵消的實證。咱們可不能前面吃了人參,後面又吃大蘿卜,如此一來浪費了好東西不說,萬一再弄出個三長兩短來不是自找苦處麼?還要注意的是,萊菔子單獨服用或者長期服用,終會傷氣,氣虛的人還是慎用為妙。

    【杏林拾遺】

    為什麼會有“倒藥渣”的習俗

    俗話說“藥渣倒出門,疾病不纏身”,在我國很多地區,現如今還保留著這樣一種奇怪的“倒藥渣”習俗,也就是將煎熬過之後的藥渣倒在行人過往的大路上。據說,這麼做能夠借助於過路行人的力量,把病魔帶到遠離自己居所的地方,那麼家中生病之人也會很快地康復起來。並且“倒藥渣”還有讓路人鑒別藥品真偽的意味在裡面,以起到對醫生的一種社會監督作用。

    ○活筋疏血用川芎

    川芎

    在祖國的中醫藥中,還有一味藥與仙鶴有關。並且這味藥的名字還略有來歷,它就是川芎(xiōng,音兄)。

    唐朝初年,藥王孫思邈帶著徒弟四處雲游,這一日到了四川的青城山。正當師徒二人在青松林內歇腳時,徒弟忽然看見林中山洞邊一只大雌鶴,正帶著幾只小鶴嬉戲。藥王孫思邈也對眼前這一番天倫之樂的景象著了迷。正看得出神,猛然聽見幾只小鶴驚叫,只見那只大雌鶴頭頸低垂,雙腳顫抖,不斷地哀鳴。行醫多年的藥王一看就明白,這只雌鶴患了急病。孫思邈二話沒說就要上前去給這只鶴治病,可是鶴媽媽看到有人接近,慌慌張張地帶著孩子們飛走了。

    第二天清晨,天剛蒙蒙亮,藥王師徒又來到了青松林。剛走到在離鶴巢不遠的地方,巢內病鶴的鳴叫聲就隱隱約約傳了過來。又隔了一天,藥王師徒再次到青松林,這一次他們卻沒有聽到鶴鳴的聲音,於是二人不禁有些迷惑。抬頭仰望,只見幾只白鶴正在空中翱翔,其中一只不留神從嘴裡掉下來一朵小白花,上面還有幾片葉子,很像紅蘿卜的葉子。藥王讓徒弟撿起來保存好。

    幾天過去了,那只雌鶴的身體竟已完全康復了。藥王觀察到,白鶴愛去那峭壁上的古洞,在那裡長著一種植物,開出的小白花樣子與白鶴嘴裡掉下來的一模一樣。藥王本能地聯想到,雌鶴的病愈可能與這種藥有關。經過多次實驗,他發現這種植物有活血通經、祛風止痛的作用,於是便讓徒弟采集一些攜帶下山,用它去為病人對症治病,果然十分靈驗。藥王興奮地隨口吟道:“青城天下幽,川西第一洞。仙鶴過往處,良藥降蒼穹。這藥就叫川芎吧!”。“川芎”由此而得名。

    【閒話養生】

    川芎種植地

    千百年來,四川都江堰一帶的人們廣泛種植著這種被叫做川芎的植物。每年夏天,人們都會把它的根莖挖出來,洗淨除泥、曬干之後,就能夠入藥了。並且這裡生產的川芎質量上乘,早就已經遠銷海內外了。

    在我國古代,就已經有專著來論述這味神奇的草藥了。據《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川芎可以治療中風頭疼,也可以當作金創藥來使用,而且在婦女閉經無法生育的時候也可以使用。現代醫學發展迅猛,用川芎作為原料制成的各種藥劑有著抗菌和調經的功效,可以治療婦女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對於緩解心絞痛、防止血栓形成也有一定的療效。

    接下來,你一定會問,川芎這麼好,自己在家裡面怎麼樣去用啊?川芎是藥膳中常用的藥材之一,和烏雞一起食用,可以養陰活血,是女性滋補的佳品。所以,解饞又養生的這個法子最合我們的心意了。但是可要注意了,這個烏雞川芎藥膳,最忌諱的就是在食用之後喝綠茶了。因為綠茶性涼,會大大減弱川芎的功效。

    最後再提醒你一下,孕婦或者月經量比較大的女性朋友們慎用。體質虛弱,陰虧火旺的人則千萬不能用。

    【杏林拾遺】

    具有神話色彩的中醫術語

    在中醫術語中,有很多具有濃重的神話傳奇色彩。如“二龍戲珠”,在民間的傳說不計其數,至今還有圍繞這一主題所做的各種表演活動。同時,“二龍戲珠”又是中醫推拿的專用術語之一,是指在推拿的過程中上下左右搓擺滾動的手法,其動作靈活自如,並且姿態各異,猶如兩條神龍擺尾一般。類似這樣具有神話傳奇色彩的術語還有“水底撈月”,以及大小青龍湯劑,甚至連草藥名稱如天仙子、威靈仙等也能把你帶入想像的幻境。

    ○催乳神藥——王不留行

    王不留行

    去過婦產醫院的人一定都對貼在牆上的“母乳喂養好”的標語印象深刻,不錯,母乳具有的營養價值是任何奶制品都無法替代的。既然母乳是一個嬰孩成長的必需品,那麼很多女性朋友在生下孩子後會面臨一個十分尷尬的問題,沒有奶水怎們辦呢?

    西晉時期的大文學家左思曾經以一篇《三都賦》而聞名京都,“洛陽紙貴”這個成語就是用來形容《三都賦》的熱銷的。相傳,左思的夫人在生產之後沒有乳汁來喂養孩子,剛剛生下來的小孩餓得直哭,這位才華橫溢的大文學家也只能眼睜睜看著,束手無策。此時的左思,恨不得自己是個女兒身來喂養孩子。正當他急得團團轉時,忽聽外面傳來叫賣的聲音。“穿山甲,王不留,婦人服了乳長流。”一聽,便知是在叫賣催生乳水的藥物。左思忙奔向門外尋找這位賣藥的郎中。

    買下藥之後,左思用甜酒給婦人沖服。不大一會兒,婦人的乳汁便如泉湧一般。左思大喜過望,忙把新生兒抱過來,給餓了很久的孩子品嘗母親鮮美的乳汁。

    為此,左思還曾作詩一首:“產後乳少聽我言,山甲留行不用煎。研細為末甜酒服,暢通乳道如井泉。”這味催乳的藥名字就叫“王不留行”。然而,王不留行只是一種野草的種子,怎麼起了這麼個怪名字呢?

    傳說王不留行這種藥是藥王邳彤發現的,經實驗,具有很好的舒筋活血、通乳止痛的作用,可是給它起個什麼名字呢?邳彤想到了當年王莽、王郎曾來過這裡起事的故事。

    王郎率兵追殺主公劉秀,黃昏時來到邳彤的家鄉,揚言他們的主子是真正的漢室後裔,劉秀是冒充漢室的孽種,要老百姓給他們送飯送菜,並讓村民騰出房子給他們住。這村裡的老百姓知道他們是禍亂天下的奸賊,便不理他們。天黑了,王郎見百姓還不把飯菜送來,不由心中火起,便帶人進村催要,走遍全村,家家關門鎖戶,沒有一縷飯煙。王郎氣急敗壞,揚言要踏平村莊,斬盡殺絕。此時一參軍進諫道:“此地青紗帳起,樹草叢生,莊稼人藏在暗處,哪裡去找。再說就是踏平整個村莊也解不了兵將的饑餓,不如趕緊離開此地。另作安頓,也好保存實力,追殺劉秀。”王郎聽了,才傳令離開了這個村莊。

    邳彤想到這段歷史,就給那草藥起了個名字叫“王不留行”,就是這個村子不留王莽、王郎食宿,借此讓人們記住“得人心得天下”的道理。

    【閒話養生】

    沒有母乳喂養,確實是一個讓人很頭疼的問題。畢竟,只有母乳才能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全面的營養。王不留行,又叫“奶米”,就是專門解決這一讓人頭疼問題的良藥。

    王不留行生於山地、路旁及田間,很容易采摘。除華南地區外,全國各地均有出產。當夏季其果實成熟、果皮尚未裂開之時,割取整株曬干,使果實自然干裂,然後打下種子,除去雜質,再曬至足干,於干燥處放置,以備生用或者炒用。

    在我國古代的醫學典籍中,王不留行能夠催乳活血的奇效也得到了醫藥學家的肯定。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專門寫到婦人在服用了王不留行之後,乳液常流的場景,還形象地說即便是當朝的帝王來了也不能阻止其乳液的流出,這成了王不留行名字的另一番來歷。在現代醫學中,王不留行已經被廣泛應用在了治療痛經、血瘀經閉以及產後乳汁不下等婦科疾病上。若要把王不留行與當歸、川芎等配搭在一起使用,還有著活血化瘀的功效。

    王不留行燉豬蹄是產後催乳的絕佳菜餚。其做法也非常簡單,:取豬蹄3、4個,王不留行12克左右,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各種調味料。將王不留行用紗布包裹,和洗淨的豬蹄一起放進鍋內,加進去水和調味料,煮爛之後就可以服用了。

    當然,還要值得提醒的是,產婦喝湯,一般應在分娩1周之後逐漸增加。以適應孩子進食量漸增的需要。應多喝一些含蛋白質、維生素、鈣、磷、鐵、鋅等較豐富的湯,如精肉湯、鮮血湯、蔬菜湯和水果汁等以滿足母體和嬰兒的營養需要。同時,還可防治產後便秘。

    但是,王不留行的副作用就是興奮子宮,所以懷孕期間的婦女是千萬不能服用的。另外,失血過多或者崩漏的患者也是不宜服用的。

    【杏林拾遺】

    功力勝過御醫的僧醫——洪蘊

    出家人以慈悲為懷,所以僧人行醫治病就不足為奇了。在北宋時期,有一位名叫洪蘊的僧醫受到宋太祖趙匡胤的多次召見。洪蘊13歲出家,跟隨師父學習醫術。據傳,他不但醫術精湛,並且每年歲初的時候都會預言人的生死,沒有一次不靈驗的。後來,洪蘊成了京城的名醫,當朝皇帝還賜予了他文臣武將都奢望的“紫金袍”,被尊稱為“大師”。因為他開出的藥方湯劑均能藥到病除,以至於全朝上下文武百官都請其診病,名聲一度超過了皇宮裡面的御醫。

    ○能夠防治感冒的柴胡

    柴胡

    感冒發燒對我們來說,似乎再尋常不過了。但是隨著越來越嚴重的新型流感的頻繁爆發,搞得大家都人心惶惶。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用於治療感冒發燒的中藥——柴胡。“省郎憂病士,書信有柴胡。飲子頻通汗,懷君想報珠。”唐代大詩人杜甫偶感風寒時,他的好友給他寄來了中藥柴胡,杜甫煎水服用之後頻頻發汗,傷寒之症竟然好了。有感於此,杜甫才寫下了這首詩來感謝好友。

    相傳,唐朝有一位姓胡的進士,在他家裡面有一個長工叫二慢。這一年秋天,長工二慢染上了寒熱症,全身上下沒有一點兒力氣,終致臥床不起。這胡進士一看就害怕了,心想你生病了我白養活你還不要緊,你要是萬一把這瘟疫傳染給我這一大家子人,那不是我們都要死在你身上嗎?於是,也不管二慢病得有多嚴重,胡進士就硬是把他給趕了出去。

    二慢被趕出來之後,漫無目的地走在荒野上,被瑟瑟秋風一吹更覺得全身寒冷,最後竟然暈倒在一片雜草叢中。也不知過了多少時辰,二慢由於腹中饑餓自己醒了,他抬頭看了看四周發現並沒有什麼東西可用來充饑,無奈之下只好隨便挖了一些草根來吃。然而,幾天之後奇跡出現了。原本已經一腳踏進鬼門關的二慢,身體竟然逐漸好了起來。無家可歸的二慢又硬著頭皮又來到了胡進士家,想要繼續在這裡做長工。

    誰知不久之後,胡進士的兒子也染上了和二慢當初一模一樣的病,經過百般醫治也不見起效。胡進士這才低三下四地來求二慢,想要從二慢嘴裡面套出來他病好的緣由。這窮苦人家出身的二慢也不計前嫌,親自跑到自己當初暈倒的地方為少爺挖回來了好些野草根。服用下去不久,臥病在床的公子又開始活蹦亂跳了起來。從此之後,胡進士也開始轉變對二慢的態度。後來,胡進士因為自己姓胡,他就把這種如同用來燒火的柴禾一樣的草根命名為“柴胡”。自此,柴胡能治療寒熱症的消息便傳開了。

    【閒話養生】

    已經入藥的柴胡

    早在漢代的時候,我國的醫藥典籍中就有了對於柴胡的記載。成書於東漢的《神農本草經》已經把柴胡列為了上等藥材。《本草綱目》中說柴胡為“清氣退熱必用之藥”。直到千年之後的今天,柴胡仍然是一味治療寒熱感冒的良藥。

    柴胡的主要作用就是清熱鎮痛,提高人體自身的免疫力。可以治療寒熱往來、胸滿脅痛、口苦耳聾、頭痛目眩、瘧疾、下利脫肛、月經不調、子宮下垂等多方面身體的不適。

    你別聽著柴胡的名字不常見,但是它能治療的疾病還真是多種多樣。各種發熱性疾病,如病毒性感冒發熱等,都可以以柴胡為主料,輔以甘草、連翹和黃岑等清熱祛火的藥物煎湯服用,患者常常發出通身大汗,隨之體溫下降或至正常。同時,柴胡還是治療風濕病、慢性肝炎、低血壓和頑固性頭疼的良藥。

    我們經常見到有人這樣說:感冒了不用吃藥,抗一抗也就過去了。其實不然,生病了總歸是身體上某些地方出了毛病,不論病的大小輕重,都是應該及時治療的,否則,越是拖延就越可能引起更多的問題。據統計,一戰時期爆發的流行性感冒遠遠比戰爭造成的死亡人數要多。人活一世,健康為本,有個小病小災的也不能不放在心上。體質弱的人如果因為感冒而不治療,反倒引起了其他方面的疾病,這不是造成了更大的威脅嗎?

    關於柴胡這味中草藥,可能不似咱們前面提到的幾種草藥容易采摘,所以,受到各種外在條件的限制,去附近的藥房買回來一些備用即可。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還能順便向大夫及時咨詢病情。省時省力,還不耽誤治病。

    【杏林拾遺】

    中藥店為什麼稱“堂”

    東漢末年,戰亂瘟疫橫行,生於亂世的張仲景立志從醫來解決人間疾苦。在他任職長沙太守時,正好趕上當地瘟疫流行,許多百姓聽說本地太守是一位名醫,於是紛紛前來請他診治。張仲景對每一位患者都極其耐心,從不拒絕對方的要求。為了給更多的人治病,他把所有的政務都暫時擱置起來,在公堂之上開始行醫坐診,並戲謔自己是“坐堂醫生”。後世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德高望重的神醫,便把藥店稱之為“某某堂”,將裡面坐診的醫生稱為“坐堂醫生”。

    ○清熱止瀉又排毒的苦黃連

    黃連

    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一提到黃連,肯定所有的人都會首先想到它的苦,但是也正是因為它的苦,才使其成為了一味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中草藥。

    據傳說,清朝光緒皇帝有一次突然患了一種很奇怪的病,只是感覺到胸腹熱脹、嘔吐不止。幾天湯水未進,看著日漸消瘦的龍顏,滿朝大臣的心裡面都似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急得團團轉。

    正在這危難的時刻,一位姓龔的御醫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師父曾提到一種治療這種疾病的藥草,只是其長在巴蜀地區的深山中,一時無法取到。但是天子的性命危在旦夕,即便是拼了自己這條老命也得保住皇上的性命,於是龔太醫就自告奮勇前去采藥。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身前往深山采藥的龔御醫果真找到了這種開綠色小花的草藥。帶回來之後立即給皇帝煎服,不幾天,光緒皇帝的病狀便明顯減輕。在御醫們的精心照料下,一段時間過後光緒帝終於痊愈了。

    這種神奇的草藥就是黃連。在今天四川大巴山一帶,還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良藥苦口數黃連,綠花御用醫皇帝。清熱解毒除沉痾(kē,音科),苦盡甘來百年方。”可是這樣一種味道如此之苦的藥草又為什麼叫黃連呢?

    很久以前,有一位姓陶的大夫帶領著自己的小女妹娃居住在四川地區,他雇傭了一名叫做黃連的男幫工來替自己種植藥草。這一年夏天,陶大夫外出就診,妹娃突然得了一種流行病臥床不起了,妹娃的母親忙派人去請來當地的另一名醫生診治。誰知這醫生竟然起了歪念頭,結果妹娃喝了他開的藥之後病情反而更加嚴重了。這時,幫工黃連突然想到自己前些日子咽喉痛吃對了一種野草,便想要給妹娃試試看有沒有效果。不料,歪打正著,妹娃的病竟然被這一味不知名的野草治好了。陶大夫回來之後,問清緣由,又親自查看了妹娃吃下去的野草。原來這野草有清熱止瀉的功效,妹娃正好患的是腸胃濕熱的疾病,這才從鬼門關拉回來一條性命。為了感激幫工黃連,陶大夫就把這種新的藥草命名為“黃連”。

    【閒話養生】

    黃連的花朵

    良藥苦口利於病,用在這小小的黃連身上是再貼切不過了。不過黃連雖然很苦,它卻是一味治療眼疾和痢疾的良藥。醫學典籍中,對於它清熱祛毒的功效都有記載。在現代的臨床醫學中,黃連的用途也是十分廣泛,早就已經被應用於腸胃濕熱所引起的腹瀉、痢疾、嘔吐,由熱病導致的熱盛火熾、煩躁等,以及癰腫毒瘡、耳目腫痛等症狀。

    說白了,黃連的主要功效就是瀉火解毒、清熱燥濕、抑制病菌。但是凡是敗火的草藥,基本都屬於大苦大寒,過量服用或者長久服都容易傷脾胃,所以若是得了濕熱之症,服用黃連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黃連是苦的,我想這一點是不用多說的。如果你感覺實在難以下咽,那就不妨加入一點蜂蜜或者冰糖。這幾種物質之間一般不會產生沖突。不過正所謂有苦才有甜,正是因為品嘗了黃連水的苦,才知道生病之後的苦,才會回憶身體健康時的甜。只有這樣才能敦促自己更加去關注養生保健的問題,為以後的好身體打下基礎。

    【杏林拾遺】

    “懸絲診脈”能診病嗎?

    有一次,太後老佛爺患病,但是老佛爺卻不願意外人看到自己面容憔悴的模樣,一位陳姓的御醫自告奮勇,單憑一條絲線隔著帷帳給太後診脈。後來,慈禧喝了陳御醫開的藥,身上的病很快就好了。其實,陳御醫在給太後診脈之前,用重金賄賂了她身邊的侍女,把老佛爺的情況早已經打探清楚,這才有了後來懸絲診脈的傳說。可見,懸絲診脈雖確有其事,但不過是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如果大夫事先不通過各種途徑獲知對方詳細的病情,哪怕他有再高明的醫術,光靠懸絲診脈,也是看不好病的。

    ○三餐不可食無湯,百日不可無枸杞

    枸杞子

    北宋王懷隱在《太平聖慧方》中記載了這樣一個傳說:有一個因公赴銀川的人,在路上看到了一個長相清秀的少婦在追著鞭打一個八九十歲的老人。這個官員當時心中便憤憤不平,大聲呵斥住眼前不道德的行為。官員問那少婦為何不尊敬老人,那少婦的回答卻讓所有人大吃一驚。“她是我的曾孫。”少婦不緊不慢地說:“我們家有一祖傳養生秘訣,這孩子不聽大人的勸告,不肯吃祖傳仙藥,導致才50歲就已經老成這樣。”官員聽後忙問:“那麼您老多大年齡?”少婦回答說:“大人,草民昨天剛過90大壽。”一番話,說得在場的人全都目瞪口呆。後經仔細詢問,才得知這家的祖傳仙藥就是枸杞。

    古代養生家們推崇的延年益壽的方子中都有枸杞,歷代的文人墨客也都留有詩篇來敘述枸杞的獨特功效。並且,民間都把枸杞莖認作是仙人的拐杖。道家書籍中說:“前年枸杞,其根形如犬狀者,方士稱西王母杖。”白居易還因此而留下了“不知靈藥根是狗,怪得時聞夜吠聲”的句子。

    當然,上面的小故事還是略帶傳說的色彩,但是自古以來常食枸杞而強身長壽的例子卻是很多。相傳蓬萊縣南丘村各家各戶都種有枸杞,村裡人多長壽,活到一百歲的老人就有十幾個,縣令得知此事之後上報到皇宮,皇帝派人賜匾,稱此村為“長壽村”。

    又傳唐代潤州有個開元寺,寺裡有一口井,井旁長有很多枸杞,高的有一、二丈,其根盤結粗壯。因為樹上的枸杞時常掉到井裡面,寺裡人飲此井水,人人面色紅潤,至八十而頭不白、齒不掉。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為此做《枸杞井》一詩,詩中說:“僧房藥樹依寒井,井有清泉藥有靈。翠黛葉生籠石甃(zhou,音咒),殷紅子熟照銅瓶。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味,還知一勺可延齡。”詩中的“仙人杖”實指枸杞莖,民間傳說中神仙的拐杖就是枸杞莖。

    【閒話養生】

    開花的枸杞樹

    枸杞對於我們來說並不稀奇,平時喜歡喝兩口的人,大概都有過在酒裡面泡上幾粒枸杞子的經歷吧。枸杞是一種落葉性灌木,結出的果實一般只有棗核大小,呈鮮紅色,被人們稱之為“枸杞子”。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春采枸杞葉,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長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看來這枸杞一年四季周身是寶,確實是不容多得啊!

    枸杞在祖國的傳統醫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藥用價值備受歷代醫家的推崇。它可是傳統名貴中藥材和營養滋補品,是國家衛生部規定的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枸杞作為藥品,其應用早已相當廣泛。現代醫學證明,枸杞具有調節免疫機能、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並且可以排毒養顏、保肝明目、降血壓血糖,抗疲勞,是一味不折不扣的滋補品。

    說到這裡,又要提到枸杞子泡酒了。枸杞可以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補血安神,生津止渴,潤肺止咳。所以,用枸杞子泡過的酒也就相當於半副中草藥了,喝了之後不但可以滋陰補肝,而且還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食療本草》中記載:“和面拌作飲,煮熟吞之,去腎氣尤良。又益精氣。”平常在家熬粥喝時,放進去幾粒枸杞子,不但顏色上看起來協調了許多,而且在享受了美味的同時還起到了保健的作用。最適合吃枸杞子的是體質虛弱、抵抗力差的人。而且,一定要長期堅持,每天吃一點兒,才能見效。

    不過,枸杞子雖然具有很好的滋補和治療作用,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服用的。由於它溫熱身體的效果相當強,正在感冒發燒、身體有炎症、腹瀉的人最好別吃。任何滋補品都不要過量食用,枸杞子也不例外。一般來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枸杞子比較合適;如果想起到治療疾病的效果,每天最好吃30克左右。現在,很多關於枸杞子毒性的動物實驗證明,枸杞子是非常安全的食物,裡面不含任何毒素,可以放心長期食用。

    【杏林拾遺】

    太極拳的起源

    太極拳是一種中國傳統強身健體的運動,它不僅僅是一種體育運動,更是祖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人們大多認為太極拳的創始人是張三豐,但是從《皇帝內經》的記載來看,太極拳的雛形很有可能來源於中醫的治療實踐。東漢名醫華佗就曾從《黃帝內經》中學習了這種健身強體之術,並由此創制了“五禽戲”。並且,五禽戲現在已經成為一些太極門派的內功訓練項目。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有44幅圖上描繪的動作和當今太極拳的動作十分相似。

    ○利尿明目車前草

    車前草

    “牛溲(sōu,音搜)、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這是大文學家韓愈《進學解》裡面的句子。大意是說,“車前草、馬屁菌,壞鼓的皮,全都收集,儲藏齊備,等到需用的時候就沒有遺缺的,這是醫師的高明啊!”這裡,韓愈用了兩味極其普通的中藥來作比喻,說明看似不起眼的事物,卻各有各的妙用。牛溲,就是中醫裡面說到的車前草。

    車前草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民間就開始把車前草當作野菜采食。那麼,這麼平常普通的野菜又是如何走進博大精深的中醫殿堂呢?

    這和西漢名將馬武之間還有著一段淵源。西漢時期,馬武將軍奉上面的指令前去駐守邊關。由於戰事不利,馬武將軍的人馬被敵人困在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敵人封鎖嚴密,長時間缺少飲用水的士兵們都患上了一種奇怪的病症。只見士兵一個個都是肚子脹痛,尿液中帶有血紅,甚至連部隊中的馬匹也沒有逃脫厄運。隨軍的大夫判定是得了“血淋症”,但是部隊已經被困多時,哪裡來的藥草治病啊?

    有一天,馬夫張勇意外發現有幾匹馬經常啃食地面上一種不知名的野草,後來這幾匹本來已經得病了的馬全都康復了。這一發現可讓馬武喜出望外,他忙讓大夫把這種野草采集回來查看其藥性。大夫晝夜未眠,終於用這種草熬出了給全軍服用的湯劑。不出幾日,將士們的身體都好了起來。為了紀念這種野草的莫大功勞,於是馬武就把這種生長在馬車前面的野草叫做“車前草”。

    而此後,車前草能夠治療血淋症的美名也廣為流傳,被眾多醫家典籍所收錄。

    【閒話養生】

    隨便翻開一本古代中醫書,裡面都有關於車前草的記載。《神農本草經》中認為車前草有“利尿通淋、清熱明目、鎮咳祛痰”的作用。早在唐代時期,車前草就已經在臨床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了。以一首《楓橋夜泊》而聞名天下的落地舉子張繼自小就患有很嚴重的眼病,後來還是從韓愈處得到了車前草,配藥服用後才治好了眼睛。假若沒有車前草的功勞,那麼若干年之後他又怎麼能夠在黎明時分看到月落烏啼呢?

    然而,盡管車前草有止瀉清肺、清肝明目的功效,卻依舊有很多人棄之不用。北宋歐陽修曾患腹瀉,因為看不起價錢便宜的車前草而不肯服用。後經其妻子的暗箱操作,他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服用下去,只服用了一次,他的腹瀉便被治好了。

    古代的醫學家認為,服用車前子可以補五髒,有清熱明目的作用,與菊花、決明子為伍,可以用來治療目赤腫痛、迎風流淚和視力減退的症狀。《千金方》中記載,用車前草與菟絲子、熟地黃配伍為丸,可以治療老年人眼花的毛病。現代醫學研究得出結論,車前子中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B1,這兩種維生素對增強視力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而用車前子3兩,粳米(大米)4兩,熬粥服食,可以治療老年人的小便不利,排尿澀痛的症狀。用這種食療方法之後,你再也不用為上廁所的問題而頭疼了。身體上舒服了,才是最大的實惠啊!

    車前草還是一種味道鮮美的野菜,在我國東北地區被稱為“車轱轆菜”。車轱轆菜一般是五月中旬到六月初味道最美。做法也很簡單,將剛長出的車轱轆菜洗淨後放入沸水中煮上15分鍾出鍋,放入涼水中再清洗一下,用手擰淨後就可以裝盤了。當然,東北人吃的時候是一定要蘸著東北大醬吃才過癮。

    【杏林拾遺】

    古代中醫藥的徽標——陰陽魚

    古時候,很多藥店都會在門口掛上“陰陽魚”的招牌。其實,所謂陰陽魚又被稱之為“太極圖”,圖案呈圓形,象征著萬事萬物循環往復的運動狀態,其中蘊含了中國古代深奧的哲學思想。這與我國道家學說中的八卦和陰陽思想不謀而合,連圖形的構圖都是一致的。

    傳統中醫認為,人體只有保持了陰陽平衡,才能處於健康的狀態。所以,陰陽魚所體現的哲學思想,在中醫理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何首烏——長出黑頭發的秘訣

    何首烏

    中國人一向都以滿頭瀑布般的長發為美,而頭發也是整個人精氣神的外顯。不論是頭發干枯、開叉,還是頭發泛黃等症狀,都是生理病變的體現。科學研究證明:頭發的顏色同頭發裡所含的金屬元素的不同有關。黑發含有等量的銅、鐵和黑色素,當鎳的含量增多時,就會變成灰白色。如頭發大量脫落,很明顯就是一種病態,而且大多發生在有全身性疾病的情況下。那麼,怎麼樣才能擁有一頭健康烏黑的長發呢?我們還是先來看故事,然後再去談這個話題吧。

    古時,有一個叫做能嗣的人,他從小就體弱多病,年過半百了還沒娶妻。為此常常郁悶不已的能嗣,在一個醉酒後的夜裡獨自睡臥在樹林深處。待清早酒醒時,他發現自己一夜都是睡在兩株纏繞在一起的籐蔓之間。由於沒有見過這麼奇怪的植物,他便將他們的葉子帶回了村子裡面,結果整個村子沒有一個人知道這是什麼植物。一個人苦熬了大半輩子的能嗣把這看成了是上天的旨意,認為是上天賜給自己的禮物。於是,他便把這奇怪植物的根搗成了粉末,每天用酒送服下去。誰知奇跡竟然真的誕生了,原本年老體衰的能嗣,日漸感覺神清氣爽,而且走起路來健步如飛,滿頭的白發也變得烏黑發亮了。不久之後,他還完成了多年來的夙願,終於娶上了一房嬌妻。

    後來,能嗣便把自己發現的這種植物傳給了兒子,兒子又傳給了孫子。由於他孫子名叫首烏,而且這一家本姓何,這種植物也從此有了名字——何首烏。首烏按照爺爺和父親的指導,每天服用何首烏,竟然活到了130多歲才駕鶴西去。而何首烏的神奇功效因為此事,才逐漸被人們所知曉。

    【閒話養生】

    稀有的人形何首烏

    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中記載,何首烏原名“交籐”,後來由於一個叫何首烏的人服用之後而長壽,因此才把這種植物命名為何首烏。可見,上文中這個傳說故事並不是完全杜撰。宋代有位文人曾寫道:“此草有奇效,嘗聞於習之……漸久覺服革,鮮潤如凝脂。既已須發換,白者無一絲。耳目固聰明,步履欲走馳。”大致意思是在說,服用了這種草藥之後,漸漸感覺到自己的皮膚開始變得滑潤起來,滿頭白發也開始變黑,原本不太好用的耳朵和眼睛也變得耳聰目明起來,就連走路也變得像是飛奔一樣了。

    那麼,何首烏的保健功效到底有沒有醫學上的依據?很多醫藥典籍中都記載,何首烏能夠養血益肝、固精益腎、延年益壽,而使頭發變黑的功效自是大家都已經知道的了。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何首烏中含有的多種微量元素,可以起到降低膽固醇、降血壓的作用,並且還有著促進腸胃蠕動的作用,對防止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功效。並且,何首烏還可以治療神經衰弱,能夠起到保健心髒、強身健體、延緩衰老的奇效。

    何首烏分為生何首烏和制何首烏兩種。生何首烏可以解毒消腫、潤腸通便,但是吃起來味道似乎更苦。不過,為了治好病讓身體康泰起來,吃這麼一小點苦又算得了什麼呢?而制何首烏則恰恰相反,它的味道甘甜醇厚,具有補肝益血、烏須發、強身健體的功效。其實,所謂制何首烏就是經過人工的操作,用黑豆汁炮制過的生何首烏。不過可別小看這一道簡簡單單的工序,正是因為經此程序,我們才不用去品嘗治病強身時的苦。而且,相比之下,制何首烏更加安全,藥性也更好,在現代的臨床應用中也更加地廣泛。

    在傳統中藥中,何首烏的根塊被用作補益劑和抗衰老劑,常用於治療脫發和頭發早白。中國人都好喝茶,把制首烏加上熟地各25克,沸水浸泡,代茶飲,或煎湯飲,這叫做首烏熟地飲,可以治療肝腎精血不足、眩暈耳鳴、須發早白的症狀。而用何首烏、枸杞子煎水取汁,再加進去一點黑豆,並加水適量煮至豆熟透、汁收盡,每日早晚食豆10克左右,一樣可以起到補肝腎、降血脂的作用。長此下去,肝腎虛損、早衰發白、動脈硬化、高血脂等等症狀都會不治而愈。

    如此悠閒的養生之法,想要獲取原材料其實也並不難。何首烏在我國有著廣泛的分布,多生於草坡、路邊、山坡石隙及灌木叢中。在探幽尋寶的過程中,也一樣可以享受到別致的人生樂趣。畢竟,心情好了身體才能好,身體好了自然就能長出烏黑亮麗的頭發了。這就是傳說中何首烏的“副作用”吧!

    【杏林拾遺】

    難得一見的“點穴神功”

    點穴神功被武俠小說刻畫得惟妙惟肖,但是這一神功真的存在嗎?事實上,點穴法真的存在,只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中醫的經絡學說之上,並不似小說中寫的那麼神秘。中醫認為,人身上的經絡和髒腑氣血交匯的地方便會形成穴位,刺激這些地方就會影響氣血的運行,嚴重的可能會致死。人身上共有720個穴位,其中有70個屬於致命穴位。根據不同的疾病來擊打這些穴位,能夠起到通經活絡、理氣養血的神奇功效。

    ○活血調經鳳仙花

    鳳仙花

    鳳仙花可不單單是一朵普通的花,它具有活血消腫的功效,在民間是婦科調經和治療跌打損傷的一味有名的中草藥。和很多知名的中草藥一樣,鳳仙花的名字也同樣有著一番不同尋常的來歷。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做鳳仙的姑娘長得亭亭玉立,溫柔善良的鳳仙和一名叫做金童的小伙子墜入了愛河。這一天,當地縣官的兒子路過此地,見到長得如此漂亮的風仙便心生了歹念。於是,狗仗人勢,借助著他當縣官的父親的威風便斗膽前去調戲鳳仙。可是,沒想到鳳仙這孩子也是一個烈女子,她不但沒有順從,還把縣官的兒子破口大罵了一頓。這可了不得了,知道自己惹了“大人物”的鳳仙決定和金童私奔。而縣官的兒子受到了一個弱女子的反抗,又哪裡肯善罷甘休,於是便命人連夜前來捉拿鳳仙。

    可是,鳳仙和金童都是上有父母的人,逃跑的路上又怎麼能走那麼順利呢?恰在這時,金童的母親卻因為閉經而疼痛得無法前行,可是荒山野嶺又無處問藥,幾個人無奈只得停了下來。眼看著縣令兒子的追趕隊伍要趕上自己的時候,鳳仙咬了咬牙,和金童耳語了一陣。隨後,兩人分別跪拜自己的爹娘,不等老人反應過來,兩人便雙雙跳進了無底深淵,用死來表示自己的貞潔和對愛情的忠貞。

    事後,兩家老人和議將鳳仙和金童合葬在一起。晚間,兩位老人同時夢到鳳仙和金童攜手來看望自己。夢中,鳳仙告知老人在他們跳下去的那個山澗中開放的花兒能治好金童母親的病。次日醒來,老家老人互邀前去一探究竟。到了山澗才發現,原本荒草叢生的地方開滿了鮮花,粉紅、大紅、紫色等各種顏色的花朵應有盡有。老人采花煎湯之後服用,果真藥到病除。

    從此之後,人們便把這種能調理女人經血的花叫做鳳仙花,用來紀念那個寧死不屈的孩子,以及鳳仙和金童之間忠貞的愛情。

    【閒話養生】

    全株鳳仙花

    鳳仙花的種子又叫急性子,他的花莖又叫透骨草,鳳仙花不論是花還是莖均可以入藥,具有活血化瘀、利尿解毒、通經透骨的功效。鮮草搗爛外敷,可治瘡癤腫疼、毒蟲咬傷。種子是一種解毒藥,有通經、催產、祛痰、消積塊的功效,但是孕婦還是在忌用的行列之類。全草搗汁,外用治跌打損傷。花瓣搗碎後加大蒜汁等粘稠物,可染指甲,染甲數次以後還可以起到根治灰指甲的作用。著名的印度身體彩繪,也是用它來染色的。

    相信很多中老年朋友都一定為染發煩惱過。為了能夠有一頭烏黑的頭發,各種染發劑換了不少,可是在用過之後不是掉顏色,就是染發劑裡面含有致癌物質,怎麼辦呢?鳳仙花就是一個很好的答案。據記載,埃及艷後就是利用鳳仙花來染頭發的。

    將熱茶水、適量蜂蜜、1個雞蛋,加入鳳仙花粉,攪拌均勻,最好放一點橄欖油,然後按照平常的染發程序走一個過場,如此不但綠色天然,對頭發和頭皮沒有一點兒損害,出來的結果還是比較時尚的紅棕色,保准你喜歡得不得了。

    下面,再介紹一些日常應用鳳仙花的小竅門,通曉了這些簡單實用的小竅門,包你遠離各種疾病的困擾。用三五朵鳳仙花泡茶喝,可以治療婦女經閉腹痛;把鳳仙花的根部研成粉末,用水酒沖服,可以很好地治療跌打損傷;而鳳仙花加冰糖燉食,對治療小兒百日咳有奇效;空腹服用鳳仙花研成的粉末,能夠治療腰肋疼痛;用鳳仙花燉豬肉吃,可以治療水腫。你要是喜歡吃魚的話,用鳳仙花來燉墨魚吃,可以治療白帶異常,尤其是燉出來的魚湯治病效果更好。治跌打損傷:方法一,鳳仙花根適量,曬干研末,每次9∼15克,水酒沖服,一日1劑;方法二,鳳仙莖葉,搗汁,黃酒沖服。把鳳仙花搗爛敷在被毒蛇咬傷的地方,能夠很好地攻克蛇毒,是一味效果奇好的蛇毒藥。

    這小小的鳳仙花,功能還真的不少!看來,我們有必要在自己家養幾盆鳳仙花了。如果你生活在一個更寬闊、便利的環境裡面的話,在每年的三四月份的時候,買上鳳仙花的種子,就可以直接播撒在自己的庭院裡。鳳仙花生長速度極快,到了國慶時節就可以看到開出的美麗花骨朵了。這個時候,不論咱們是要自己摘花泡茶,還是要外敷治療跌打損傷,再不用求醫求人了,自己家長著這麼好的藥草,不用豈不是可惜了!

    【杏林拾遺】

    歷史上第一份病歷

    漢文帝時,一位被稱做“倉公”的官員精通醫術,但是卻被當地的巫醫誣告,上級部門傳令他到京城接受肉刑。臨行前,他的女兒提縈決定賣身為奴隨父親進京,並向當朝皇帝上書為父親申訴。漢文帝被她的一片孝心感動,遂召見倉公,想和他探討醫術的問題。倉公把自己幾十年來治過的病例都能詳細講述出來,原來他把行醫過程中病人的症狀和自己的診治方法都記錄了下來,以備後用。當時,人們稱之為“診籍”,也就是今天病歷的雛形。

    ○益腎固精吃桑葚

    桑葚

    什麼是桑葚?桑葚又叫桑果,顧名思義就是桑樹的果實,農家一般喜歡摘其成熟的鮮果食用,是日常食用水果的一種。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桑葚就已經是中國皇帝們御用的補品了。因桑樹特殊的生長環境使桑果具有天然生長、無任何污染的特點,所以桑葚又被稱為“民間聖果”。相傳在公元前兩百多年,它還救過漢高祖劉邦的性命呢。

    當時,劉邦與項羽打仗。在戰場上,輸贏就像是家常便飯一樣。這一次,劉邦被項羽打得落花流水,軍士們丟盔棄甲逃到了山裡面。而劉邦因為驚嚇過度,平時的頭疼、頭暈的症狀也不失時機地變本加厲起來。痛苦異常的劉邦,幾天之內竟然發現自己腰膝酸軟,甚至連大便也解決不了了。可是,軍隊吃了敗仗,這一時間又到哪裡去尋醫問藥呢?

    這個時候,山裡面只有一片桑樹林。又饑又渴的劉邦也不管衛生不衛生的問題,隨手就摘了一把桑葚放到了嘴裡面,然後就找了一處泉水喝了一個飽。如此幾天,他頭疼、頭暈的症狀竟然在不知不覺間消失了,而且自己的排便也順暢了許多。劉邦於是便細細想來這到底怎麼回事,自己這幾天也沒有吃什麼草藥,病又怎麼會好了呢?突然,他意識到了自己吃的桑葚,後來經隨軍大夫鑒定,果真是這桑葚救了劉邦一命。

    劉邦當上了大漢朝的開國皇帝之後,一直也無法忘懷那段經歷。御醫——當年的隨軍大夫知其內情,便差人采來桑葚,加進去蜂蜜制作成膏,專供漢高祖劉邦常年服用。

    劉邦的病症很明顯是戰爭過度勞累,導致了身體虛弱,才會出現各種不適的症狀。既可入藥又可以食用的桑葚,具有補血滋陰,生津止渴,潤腸燥等功效,主治陰血不足而致的頭暈目眩,耳鳴心悸,煩躁失眠,腰膝酸軟,須發早白,消渴口干,大便干結等症。這正好和劉邦的病症走對了路子,因此,他才能在無意識之中治好了自己的病症。

    【閒話養生】

    經過加工的桑葚

    祖國傳統的中醫認為,桑葚是一味十分理想的養肝益腎、滋陰補血的藥食兼用之品。桑葚是桑樹的精華所在,現代研究證實,桑葚中所含的營養成分是蘋果的5~6倍、是葡萄的4倍,並且具有多種醫藥功效。於是,桑葚被醫學界譽為“21世紀的最佳保健果品”。常吃桑葚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力,具有延緩衰老、美容養顏的功效。

    在民間,桑葚有很多種不同的吃法。清代名醫兼食療專家王孟英在他的專著中曾經寫道,桑葚可以生吃——最好是加進去一點調味品,可以吸取桑葚的汁液,也可以煮成膏,遇到了豐收不好的年景,還可以代替糧食來充饑。他還提出,采摘小滿前後的桑葚——此時的桑葚味道最為純正,壓搾其中的汁液然後用瓷器熬成膏狀,每天用白酒調服一小匙,老年人吃了可以助長精氣神兒,並且能夠起到去火的作用。長時間服用,還能夠減少白發。而用桑葚煮粥服用則有著明目養腎的作用,這種粥屬於補益粥,可以放心隨便食用。但是,煮桑葚粥的時候一定要用砂鍋,若沒有也可以用搪瓷鍋代替,萬萬不可以用鐵鍋去熬煮。

    桑葚是中老年人健體美顏、抗衰老的佳果與良藥。常食桑椹可以明目,緩解眼睛疲勞干澀的症狀。另一方面,桑葚還有預防動脈血管硬化的作用。老年人長吃桑葚,可以對心血管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現在社會上還存在一個誤區,很多人在吃一些補陽用品的時候,往往帶著許多盲目的色彩,結果卻造成越補越虛的情況。桑葚有著很好的益腎固精的功效,夏天可飲用桑葚汁,不僅可補充體力,還可提高性生活質量。同時,桑葚還可以改善“生殖亞健康”的症狀,能顯著提高男性精子的成活率。

    對兒童來說,很多家長都會責備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聰明。其實正是由於成長中缺乏鋅和錳等微量元素,才導致了孩子的智力發育遲緩和嗜睡的毛病。桑葚中含有大量的錳,對改善兒童智力低下有著重要的意義。

    桑葚有黑白兩種鮮食,其中以紫黑色為補益上品,未成熟的桑葚是不能夠吃的。雖說它可以改善智力低下,但是少年兒童還是不宜多吃,因為桑葚會影響人體對鐵、鈣、鋅等物質的吸收,容易造成營養不平衡。脾虛便溏者亦不宜吃桑葚。而且桑葚含有比較高的糖分,糖尿病人還是需要慎用。

    【杏林拾遺】

    中藥店為什麼要供獐獅?

    上古時代,神農為了識別藥性親自品嘗百草,但是經常誤食毒草而產生危險。後來,他得到了一種叫做獐獅的奇獸,只見它周身透明,吃下各種藥草之後可以通過它五髒六腑的變化來觀察藥性。從此神農再也不用親嘗蟲草了。有一次,神農發現了一種黑色的蟲子,它便要獐獅吃下去以看藥效。獐獅聞了聞之後卻不吃,神農就強行給它喂了下去。之後獐獅便通體發黑,口吐白沫而亡。後世醫家為了警告自己不給病人開錯藥,就把獐獅供奉在藥店裡面,時時引以為戒。

    ○與人參、鹿茸齊名的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

    提到冬蟲夏草,你聽說過嗎?如此奇怪名字的藥草可是一味“功同人參”的珍貴中草藥。其實,冬蟲夏草不但名字好聽,關於它的傳說也是一樣美麗動聽。

    故事的主人公叫阿奇,阿奇從11歲的時候開始每天天不亮就要爬起來去放羊。雖然羊群看似亂哄哄的,但是阿奇知道只要看管好了頭羊,其他所有的羊都會跟著這只頭羊走的。然而,頭羊是怎麼產生的呢?當然不是投票選舉,更不是由阿奇這一個小孩子來決定的,而是通過決斗來產生。而既然是決斗,就一定有輸有贏。贏者當然可以擔當起頭羊的角色,成為帶領整個隊伍的王者。但輸了的羊可就不是那麼好受了,由於決斗時不但很容易被對方的羊角頂傷,而且失敗之後連羊群裡面最小的羊都會鄙視它。只有重新挑戰直至成功才能獲得相應的地位,但是想要東山再起幾乎是不可能。畢竟隨著時間的流逝,羊的體力也逐漸下降,年老體衰是難以避免的事情。

    阿奇閒得沒意思時,就會坐在一邊看公羊打架,而他也注意到一頭被稱之為大頭的公羊,每次都是最終的勝利者。大頭身強力壯,有一次,它竟然用角挑破了一匹狼的肚皮。而令阿奇感到奇怪的是,一般的頭羊在任一兩年之後便會被挑戰者打敗,而大頭又是怎麼樣保持自己頭羊的位置長達六七年之久呢?阿奇決定跟著大頭,一探它神秘力量的來源。

    事情的轉變發生在一次羊群遭到突襲的時候。大頭為了保護羊群自己受了重傷,而此時羊群中一些喜歡乘“羊”之危的角色終於找到了機會,把大頭從頭羊的位置上給拉了下來。然而令阿奇感到欣喜的是,大頭在偷偷吃一種野草,不幾天大頭身上的傷就好了,而後又重新奪回了本屬於自己的頭羊的位置。阿奇終於發現了大頭的秘密了,他急忙把這種野草挖出來去找爺爺,要爺爺告訴自己這是什麼靈丹妙藥,可以讓大頭永遠保持著充沛的體力。爺爺把阿奇挖回來的野草仔細看了看,笑著說:“好孩子。這可是咱們青海玉樹地區的大寶貝——冬蟲夏草。它冬天的時候是一條蟲子,到了夏天就會變成草從地底下冒出來。沒想到你的頭羊還能找到這種寶貝東西,大頭吃了它才能身強力壯戰無不勝啊!”

    冬蟲夏草出產在我國西南高寒地區,隨著西南邊陲的開發,使深居內地的人,眼界為之一開,冬蟲夏草的幻人耳目、秘不可測的生活習性,無疑更加引起了人們談論的興趣。1723年,法國人巴拉南在中國采集生物標本時,發現了冬蟲夏草,把它帶回巴黎,以後又由英國人利維當作世外珍奇帶往倫敦。直到1842年,經過真菌學家伯克利的研究,才發現所謂“冬蟲夏草”,乃是一種叫蟲草菌的子囊菌寄生於蝙蝠蛾的幼蟲上所形成的,這才初步弄清蟲草菌的廬山面目。

    【閒話養生】

    人們在青藏地區采集冬蟲夏草

    其實,冬蟲夏草是一種十分神秘的生物。冬天的時候,它是一條蟲;夏天的時候,它露在地面上的部分就會長成一棵小草的模樣。

    很早以前,蟲草菌就已成為頗負盛名的滋補藥品,並且具有奇特的療效。古籍中記載,某人曾大病三年,吃遍各種名藥也不見好,後經人推薦,每日服用冬蟲夏草,他的身子骨才又逐漸硬朗起來。《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用冬蟲夏草三五枚,老雄鴨一只,去肚雜,將鴨頭劈開,納藥於中,仍以線扎好,醬油酒如常,蒸爛食之。其藥氣能從頭中直貫鴨全身,無不透浹(jiā,音家)。凡病後虛損之人,每服一鴨,可抵人參一兩”。現如今川菜中的名菜“蟲草鴨子”仍然是在沿用這個法子來制作。

    冬蟲夏草可以補虛損,益精氣,止咳化痰。治痰飲喘嗽、虛喘、癆嗽、咯血、盜汗、自汗、陰痿遺精、腰膝酸痛、病後久虛不復、老人畏寒、涕多淚出等多種病症。《現代實用中藥》認為冬蟲夏草適用於肺結核,老人衰弱之慢性咳嗽、氣喘、吐血、盜汗、自汗,又用於貧血虛弱、陽痿遺精,老人畏寒、涕多淚出等症。冬蟲夏草由於補益健身、應用廣且療效佳而馳名,已與人參、鹿茸齊名為我國三大補品。並且,現代醫學更發現冬蟲夏草具有明顯保肝功能的同時,還有著抑制癌症的的神奇作用。

    那麼,購買冬蟲夏草時要注意什麼呢?我們又該如何正確服用冬蟲夏草呢?

    購買冬蟲夏草時要注意外觀色澤。有些空殼冬蟲夏草,提取有效成分後再出售,這種補品內容物少,外觀不飽滿,掰開後也不難鑒別。此外,掰開細看,還可排除蟲草中插入的鐵絲等異物。

    冬蟲夏草蟲體似蠶,長約3~5cm,表面深黃色至黃棕色,有環紋20~30個,足8對(中部4對比較明顯)。子座細長圓柱形,長約4~7cm,直徑約0.3cm,表面深紅棕色至棕褐色,有細縱皺紋,上部稍膨大。斷面為白色,氣微腥,味微苦。以完整、蟲體豐滿肥大,外色黃亮、內色白,子座短者為佳。

    服用冬蟲夏草補虛,要因人因病而異,或單用或配合他藥同用。可以煎湯口服,也可做成藥膳服食:有腰痛虛弱、夢遺滑精、陽痿早洩、耳鳴健忘及神思恍惚諸症,可單用冬蟲夏草每次3~5克,研末,淡鹽水空腹送服,每日早晚各一次,也可用冬蟲夏草6克,配杜仲12克,川斷12克等,煎湯飲服。屬病後體虛或平素體虛易感、畏寒自汗者,可常用蟲草與雞、鴨、牛、豬、羊肉等燉服。如選冬蟲夏草5~8枚,老雄鴨一只,去除肚雜,將鴨頭劈開,納藥於頭中,用線扎好,加少些黃酒,蒸爛食用,可增強體質。

    【杏林拾遺】

    偷藥鍋也是一種習俗?

    陝西旬陽一帶,若家中有人患病需要煎藥,一般不開口向別人借藥鍋,因為他們認為這樣也會把別人家的疾病借來。所以,總是偷偷地把別家的藥鍋偷過來,用完之後再不知不覺地還回去。發現自己藥鍋不見的人家反而會很高興,認為這樣自家病人就會很快好起來,若是看到藥鍋被還了回來卻會很生氣。山西一帶藥鍋被借走之後就不會還回去,等需要用的人家再從此處借走。時間一長,藥鍋也就不知道是屬於誰家的了。也有一些地方在歸還藥鍋的時候,在裡面放上一些吉祥物,以示謝意和美好的祝願。

    ○吃紅薯治便秘

    說到紅薯你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可是,紅薯能治病你知道麼?早在乾隆爺時期,這小小的紅薯就給乾隆治過病。

    大家都知道,乾隆爺活了89歲,在歷朝歷代的皇帝中他是年歲最高的一位。乾隆50歲的時候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千叟宴”,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依舊有著難得的好身體。可是即便是貴為天子,乾隆也有著自己的難言之隱。據說,乾隆在晚年的時候患上了“老年性便秘”,太醫百般診治也不見療效,而乾隆更是為此整日煩惱不已,以致茶飯不思。

    這一天,心中憋悶已久的乾隆獨自散步,不知不覺間走到了御膳房門口。正當乾隆還在為自己身體上的毛病郁悶發愁之際,一股甜甜的香味從御膳房裡飄了出來,乾隆一下子就被這個香味勾起了難得的食欲,於是他就抬腿進了御膳房。走進去之後,乾隆叫住管事的,問到:“是什麼東西如此之香?”正在烤紅薯的一個小太監忙跪下回答道:“啟稟萬歲,您說的香味是奴才正在烤的紅薯散發出來的。”

    乾隆一聽此言,再加上看到了正在烤的紅薯,肚子裡面竟然咕咕叫了起來。此時,哪裡還管得了皇帝吃飯時候的禮節,抄起一塊烤紅薯放到嘴裡面就吃了起來。很久沒有好好吃過東西的乾隆,等這紅薯一入口便連聲稱贊“好吃”。

    自此之後,乾隆爺天天要吃這民間土法制作的烤紅薯。時隔不久,久受便秘困擾的乾隆,身體竟一天天地好了起來。

    正是因此一段故事,紅薯才得了一個“土人參”的美名。

    【閒話養生】

    紅薯,又叫白薯、地瓜,不同地區人們對它的稱呼也不同,山東人稱其為地瓜,四川人稱其為紅苕,北京人稱其為白薯,福建人稱其為紅薯。但是,不論在什麼地方,紅薯都是人們常吃的一種食物。

    乾隆爺吃紅薯治好了令太醫們抓耳撓腮的頑固性疾病——老年性便秘,其實並不新鮮,早在明朝時期,大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對其有深刻的研究,稱紅薯能補虛,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當然,現代醫學研究也早已證實,紅薯含有大量纖維素,因此對老年性便秘有很好的治療作用。紅薯中還含有豐富的澱粉、膳食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A、B、C、E以及鉀、鐵、銅、硒、鈣等10余種微量元素和亞油酸等,營養價值很高,被營養學家們稱為營養最均衡的保健食品。但是,現在很多人都擔心吃了營養價值這麼高的紅薯而發胖。其實,恰恰相反,吃紅薯不僅不會發胖,還能夠減肥、健美、防止亞健康、通便排毒。在抗癌蔬菜排行榜上,小小的紅薯卻是名列榜首的。

    吃紅薯要講科學,否則吃後難以消化,還會出現腹脹、燒心、打嗝、泛酸、排氣等不適感。紅薯一定要蒸熟煮透。一是因為紅薯中澱粉的細胞膜不經高溫破壞,難以消化;二是紅薯中的“氣化酶”不經高溫破壞,吃後會產生不適感。秋天孩子應該多吃紅薯,這樣可以預防秋燥,但不要吃太多。現代醫學也已經向我們提出警告:有消化道潰瘍、腹脹等症狀的患者不可多食。胃酸多的人也不宜多食,多食反倒會令人反酸。

    平時在家沒事的時候,可用紅糖來煮紅薯,吃了之後對黃疸——病毒性肝炎有著特殊的療效。而食用蜜蜂加上紅薯研成的粉末,則可以治療痢疾拉肚子。可以說,紅薯在食療領域中,不僅起著一味中草藥的作用,更是能暫時充饑的好“干糧”。

    不過,紅薯功用如此神奇,您也不能拿它當“飯”吃,因為它的不足之處是缺少蛋白質和脂質。不過,你可以把牛奶和紅薯調配在一起同時食用,因為牛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成分。這樣一來,既補充了營養,又不會因為攝入過度的熱量而導致身體走樣,豈不是一箭雙雕的美事!

    【杏林拾遺】

    “范仲淹年輕時,有一次到寺廟裡面去求簽。他把自己求到的簽拿到解簽處,問對方自己以後能不能成為當朝宰相,對方搖了搖頭。范仲淹略微思索了一下,說:“既然做不了宰相來治理天下,那就做一個好大夫來為百姓治療疾苦吧。”後來,范仲淹“不為良相,則為良醫”的話成為了歷代醫者的座右銘。那些想要兼濟天下的儒生們在政治理想實現不了的時候,往往都退而求其次,把行醫問藥當成了自己的終生職業。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