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按你的門鈴
20世紀初期,卡內基住在美國紐約。一天晚上,一個鄰居來按他的門鈴,讓他們全家去種牛痘,預防天花。卡內基與鄰居聊了聊,發現這位鄰居是整個紐約市幾千名志願去按門鈴的人之一。除了數量眾多的志願者,還有大約2000名醫生和護士夜以繼日地忙碌著為大家種牛痘。怎麼會這麼熱鬧呢?原來紐約市有8個人得了天花—其中兩個人死了。
800萬的人口裡死了兩個人,大家就如此重視,卡內基想,但是他在紐約已經住了37年了,至今還沒有一個人來按他的門鈴,警告他預防精神上的憂鬱症—這種病所造成的損害,比天花至少要大一萬倍。
「為什麼從來沒有人按門鈴告誡我,目前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每10個人中就會有一個人將精神崩潰,主要原因就是憂慮和感情衝突呢?」卡內基想。他接著意識到,要讓人預防憂鬱,也需要有對人們的固有觀念「按門鈴的志願者」。
所以卡內基在教學和書籍中增加了一個內容,說明憂慮是什麼以及多可怕,來「按響讀者的門鈴」。
為此,卡內基開始走訪當時的醫學專家以及心理學家,從他們那裡得到更多關於憂慮的知識。
曾寫過《神經性胃病》一書的約瑟夫·孟坦博士告訴卡內基:「胃潰瘍的產生,不在於你吃了什麼,而在於你憂慮什麼。」
梅育診所的法瑞蘇博士證實了這種說法,他對卡內基解釋說:「胃潰瘍通常是根據人情緒緊張的程度而發作或消失的。」這種看法在研究了梅育診所15000名胃病患者的記錄之後得到證實。有4/5的病人得胃病並非是因為生理因素,而是恐懼、憂慮、憎恨、極端的自私以及對現實生活的無法適應引起的。根據美國《生活》雜誌的報道,胃潰瘍現居死亡原因名單的第10位。
梅育診所的哈羅·海彬博士在全美工業界醫師協會的年會上宣讀過一篇論文,說他研究了176位平均年齡在44.3歲的工商業負責人。大約有1/3的人由於生活過度緊張而引起心臟病或消化系統潰瘍或高血壓。他們成功的代價足夠高昂。
多活了45年
洛克菲勒是美國最富有的人,也是當時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他創立了全世界最大的壟斷企業—標準石油公司,但這位「石油大王」並不健康。他53歲時,不知名的消化系統毛病,讓他只能靠酸奶和蘇打餅乾為生;他嚴重掉發,連眉毛也無法倖免,最後只剩幾根稀疏的眉毛;他的皮膚毫無血色,骨瘦如柴,而且還嚴重失眠。他步履蹣跚,看上去像是走在墳墓邊緣。
而醫生認為,這樣的情況很大部分是壓力造成的。
據說,這位世界首富會因為多交了150美元的貨物保險費而對下屬大發雷霆。如果遇上下雨而有可能讓他的貨物受損,他則可以在辦公室裡整晚煩惱地踱步。他無暇休閒或娛樂,總是擔心失去財富,對身邊的人總是責罵。
正因為這樣的性格,這位富有的人因為憂慮、恐懼、壓力及緊張,把自己逼到死亡邊緣。他自己也感到了害怕。
醫生不得不警告他,如果繼續如此,只有死路一條。醫生除了治療外,要求他避免憂慮,放輕鬆,多在戶外從事溫和的運動,注意飲食,只吃七分飽。
洛克菲勒開始嚴格遵守這些規定,他立刻退休,開始學習高爾夫,從事園藝活動,和鄰居聊天、玩牌甚至唱歌。
他也開始反省,不再想著如何賺錢,而是思考如何用錢去幫助他人。起初,這並不容易,全國神職人員反對他對教會的捐款,稱之為「髒錢」,但他仍繼續奉獻,也幫助因還不上貸款而面臨倒閉的一家小學院,讓它成為了世界知名的芝加哥大學。最重要的是,他成立了洛克菲勒基金會,提供經費給具有意義、有遠見的各種研究與活動。洛克菲勒徹底改變了自己。
那麼他的身體情況有無改變呢?是的,他身體的很多症狀都消失了。他變得步履矯健,最後享壽98歲。
康乃爾大學醫學院的羅素·西基爾博士是世界著名的關節炎治療權威,他列舉了4種最容易得關節炎的情況:
1.婚姻破裂;
2.財務上遇到難關;
3.寂寞和憂慮;
4.長期的憤怒。
當然,這些不是關節炎的唯一成因,但它們是最常見的成因。卡內基的一位朋友在經濟蕭條時遭到很大損失,煤氣公司停止向他供應煤氣,銀行沒收了他抵押的房產。他的夫人便患了關節炎,發病突然,多方治療仍不見效,直到他的經濟狀況好轉,她的病才算康復。
卡內基還從醫生那裡得知,憂慮甚至會使人患齲齒。威廉·麥克高陵格博士在全美牙醫協會的一次演講中說:「由於焦慮、恐懼等產生的不快情緒,可能影響到人的鈣質平衡,使牙齒容易受蛀。」麥克高陵格博士曾經治療過一位病人,他在妻子得了急病後的三個星期內,迅速從一口好牙,變為有了9顆蛀牙—都是焦慮引起的。
焦慮還可以引起很多身體的疾病,比如甲亢。卡內基瞭解到,甲狀腺原來是應該使身體規律化的,一旦反常後,心跳就會加快,患者體重減輕、心動過速、情緒容易激動,而且常常雙眼凸出。卡內基曾經陪一位得這種病的朋友到費城找主治這種病的著名專家西伊士內·布南博士。
這位醫生向卡內基的朋友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情緒上有什麼問題使你產生這種情況?」他告訴卡內基的朋友,憂鬱可能會導致這種疾病,他警告說,如果繼續憂慮下去,就可能染上其他的併發症,或心臟病、胃潰瘍,或糖尿病。這位名醫說:「所有這些疾病,都互相有親戚關係,甚至是近親—它們都是因憂慮而產生的。」在這位醫生的候診室的牆上,掛著一塊大木牌,上面寫著他給病人的忠告:
輕鬆和享受
最能使你輕鬆愉快的是:
健全的信仰、睡眠、音樂和歡笑。
對上帝要有信心,
要學得能睡得安穩。
喜歡動聽的音樂,
幽默地看待生活,
健康和歡樂就會屬於你。
憂慮幾乎能摧毀一切健康,心臟病是當今美國頭號劊子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約有30多萬人死在戰場上;可在同一時期內,心臟病卻殺死了200萬平民—其中部分人的心臟病是因憂慮和生活過度緊張引起的。
沒有什麼會比憂慮令女人老得更快,並能摧毀她的容貌的了。憂慮會使人們的表情難看:他們咬緊牙關,臉上出現皺紋,總顯得愁眉苦臉,頭髮灰白,甚至脫落;憂慮會為臉上增添雀斑、潰爛和粉刺。
威廉·詹姆斯說:「上帝可能原諒我們所犯的錯,可我們自己的神經系統卻不會原諒。」
至於憂鬱導致的自殺,則比常見傳染病導致的死亡還要多。
卡內基把所有這些醫學研究與實踐經驗彙集在一起,然後告訴他的學員們,憂鬱足以致命。
憂慮害死人
當我看到卡內基如此提出憂慮的危害時,說實話,我感到大為震驚。我過去真的不知道憂慮的危害性是如此之大,甚至致命。
100年後的情況如何呢?
2004年9月16日,一項調查指出,每10個台灣人,就有一人情緒崩潰過;每4個上班族,就有一個想過要自殺。某大學心理系曾對系裡120多個學生進行心理測驗(他們將來都是要輔導別人情緒困擾問題的),發現竟有十幾個人心理不健全,比例高達一成。
我們實在不能不承認,現代人雖然擁有空前富裕的物質享受,但並未更快樂。我們肩上背負的重擔、無法逃避的壓力、所忍受的痛苦指數,反而和財富與物質文明的發展同步擴增。
偏偏現代人總是為了工作、婚姻、子女、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車貸房貸等忙得團團轉,不知道「如何有效克服憂慮,排除壓力、緊張」,只能任由自己被憂慮、緊張、壓力摧殘,直到可以忍受的痛苦指數衝破安全閥,整個人突然崩潰,問題一發不可收拾。
對照兩個世紀,現在的人們對於情緒壓力的提防心依舊薄弱,但情緒壓力的殺傷力卻越來越強。這真是很令人惋惜。
壓力、憂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對身心健康的威脅性與殺傷力,絕對大到超乎想像。
我們常聽見家人朋友之間有各式各樣的提醒與關心:肚子餓了要好好吃飯,天冷了要穿衣保暖,下雨了要記得帶傘,開車要小心謹慎,做事要認真負責……然而,有多少人提醒過自己,要避免被負面情緒影響?又有多少人鄭重其事地提醒過別人,要提防壓力和憂慮的傷害?
或許你會說,台灣信息發達,對於相關議題的報道不少,所以你「知道」這件事情的嚴重性。但我要進一步提醒的是,概念上的「知道」,並不等於具體而真切的「理解」。
事實擺在眼前,許多人過著充滿壓力與憂慮的生活,但對於這個切身問題卻根本沒當一回事兒。
我的女婿原本一直有不明原因的背痛,接受卡內基訓練課程後,症狀不藥而癒—雖然我無法提出醫學解釋,因為連醫生都說不出個中緣由,我只能推斷,受訓後,他較能處理由壓力和憂慮所產生的情緒,所以不再背痛。
由此可見,他身體的各種毛病,就是心中的壓力與焦慮所導致的「亞健康狀況」。而通過改善情緒,則可以緩解疾病。
當我們察覺到了負面情緒所帶來的疾病時,如此,是否便能在現代城市的混亂中保持自己內心的平靜呢?如果你是個正常人,答案應該是「可以的」、「絕對可以」。我們大多數人,實際上都比自己所認識的更堅強。我們有許多從來沒有發現的內在力量,正如梭羅在他的不朽名著《獄卒》中所說的:「我不知道有什麼會比一個人能下定決心提高他的生活能力更令人振奮的了……如果一個人,能充滿信心地朝他理想的方向努力,下定決心過他所想過的生活,他就一定會得到意外的成功。」
大約10年前,有一次我希望能隨時與美國卡內基訓練的總裁保持聯繫,因此請他告訴我手機號碼。沒想到他猶豫片刻後告訴我,為了家居生活不受打擾,他的手機幾乎是不開機的,只有出門在外需打電話時才用。這位美國老闆管理著龐大的企業,每天處理與決策非常多的事情,可他還是努力為自己保留一塊清靜的領域;但相反的,有許多人的手機是24小時開機,生怕漏接了任何一通電話,不管是度假、用餐、散步、睡覺,都不得「安寧」。
我很想問問這些朋友,真有必要如此嗎?
如果仔細回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有多少事如同手機一樣,是我們自己強加給自己的負擔?
如果你想知道是否會忙碌到連一點點寧靜都被剝奪,不妨找個時間,拿出筆來,全盤檢討自己的生活、工作模式,最好能像記流水賬一般逐條列下來,看看自己的時間與精力都耗費在哪些事項上;客觀檢討其中有哪些是不必要的虛耗、哪些事可以更有效率地處理,避免寶貴人生被非必要事物給纏繞、吞噬掉。
試試看,你真的可以事分輕重,循序漸進,提高效率,慢慢品味生活,享受工作,拒絕超額的壓力與緊張。
我有一位在汽車公司擔任業務員的朋友,最近就聰明地這樣做了。
他一直很努力工作,常犧牲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和客戶應酬、推廣業務。無奈業績毫無起色,他心情糟透了,連帶地影響了婚姻與親子關係。他感覺自己腹背受敵,充滿焦慮,跑來問我該怎麼辦。
我建議他冷靜下來,客觀地分析業務狀況。結果他發現,其實成交的案例,多數在與客戶首次接觸時就會露出端倪。而且,他愈是站在客戶的立場著想,「幫助客戶買到適合的車」,而非「說服客戶買最棒最好的車」,愈能有效成交。有了這樣的認知後,他開始調整自己的工作模式,改變銷售策略。雖然性格外向的他向來喜愛交際、聊天,真可謂樂在應酬中,但他還是做了必要的修正。如此一來,與家人相聚的時間增加了,花在「有效業務」上的時間卻沒有減少,工作得更為從容,績效也變好了。
45歲的陳俊彥從事金融業,他整天面對的是業績壓力和複雜的人事問題。儘管他出身軍旅,身體很棒,但不知從何時開始,他患上偏頭痛,偶爾會莫名心悸。一段時間之後,這種狀況更加嚴重了,除了偏頭痛,他有時還會全身酸痛,甚至顫抖。
他感到非常恐懼,逐一來到台灣各大醫院,從心電圖到免疫科等相關檢驗,從頭到尾將自己的身體檢查了一遍,但查不出任何具體病症。醫生開出的診斷是疑似「自體免疫功能有問題」、「慢性疼痛症候群」、「精神官能症候群」。
最後,一位相熟的醫生告訴他:「當你有情緒困擾時,疾病就會找到你,如果不停止憂慮,丟開壓力,你還會得心臟病、胃潰瘍或糖尿病。」他嚇壞了,自己未來將老病纏身嗎?當下,他對自己起了個誓:不再憂慮任何事情。
他從此不再斤斤計較業務表現,對於同事間的衝突,他盡量協調但不再強求。他依然認真工作,卻不浪費一點精力去擔憂。當他察覺到自己又為工作感到焦慮時,他會趕緊警告自己:「要命,還是要成功?」然後他對自己說,事情該怎麼樣就怎麼樣吧!已經盡力,就夠了。
陳俊彥的業績表現不如從前,也影響到了他的陞遷,但可喜的是,那些查不出原因的毛病不再發作,他也更能享受生活。他認為太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