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美國聖地亞哥,卡內基訓練機構一年一度的年會在此召開。這一年,同時也是這家世界知名的成人教育培訓機構成立100週年。年會現場瀰漫著一種熱氣騰騰的歡慶氣氛。台上,「榮耀與傳承」五個年會主題大字異常醒目;台下來自全世界80多個國家的分支機構員工端坐,他們穿著西服、套裙,或者是色彩各異的民族服裝,顯得非常隆重。
我站在台上準備發言,主持人正在介紹我。我73歲了,是位卡內基訓練的講師,同時也是中文卡內基訓練機構的創始人。
我環顧大廳。大廳一側的大屏幕放映著卡內基訓練發展史的短片。100年來我們所教過的學員面龐在其中交替出現:商人、教師、吸毒者、舞蹈演員……他們構成了美國社會的橫斷面,這是一群希望改變自己的人。卡內基訓練是美國進入工業化之後的產物,它的成長,伴隨著美國工業社會的進步。隨著工業化在世界各地的發展,到後來,這些面容中出現了東方人、印度人、歐洲人……
大廳醒目之處,掛著創始人戴爾·卡內基的照片。他本人在80年前由於創辦卡內基訓練機構獲得成功而成為了「美國夢」的代表。同時,卡內基的訓練又幫助無數人完成了他們的「美國夢」—那種通過勤奮、勇氣、創意和決心,而不是通過社會階層的優勢或他人的援助而邁向繁榮的夢想。
幫助人獲得力量,完成夢想,是卡內基訓練所傳授的人際關係以及如何面對憂慮的內容,這與其說是一項技巧,不如說是一種力量訓練。戴爾·卡內基通過探索與發掘人性,讓人理解他人與自我,讓人有能力獲得自己想要的人生—除了對金錢、地位有所幫助外,這還是一種我們與世界、與周圍環境、與自己相處的方式。這種方式至今仍在影響著我們。
我的目光轉到講台的正下方,那裡坐著卡內基訓練機構來自世界80多個國家的同事。這些分支機構在過去100年裡,讓800多萬人成為了卡內基訓練的畢業生。美國《財富》(Fortune)雜誌評選出的世界500強企業中,超過425家都長期將卡內基訓練作為企業持續成長的培訓夥伴。而一個世紀之前,當戴爾·卡內基在美國紐約創建卡內基訓練機構時,只有他一個人白手起家。
我的目光環視一圈之後回到講台上,主持人介紹完我的情況,輪到我發言了。我對台下的人們說道:「真實的快樂是做自己最喜歡做的事、做自己做得最好的事、做有影響力與價值的事。而且,這三者恰好是一件事。」
站在講台一側的主持人笑了,他舉起話筒說道:「那一定是教卡內基訓練吧?」
「是的!」我也笑了,「過去25年來,真的是因為在做自己最喜歡、最擅長的工作,我才有了現在的成績,台下有80多位中文卡內基訓練的講師,他們一定跟我深有同感。」我朝台下望去,目光所及,我來自中國的同事們—他們穿著西服或者是盛裝長裙,整齊地站了起來。全場為我們響起了熱烈的經久不息的掌聲。後來,我們80多位同事一起上台,從卡內基訓練機構總裁手中接過獎盃和獎品。這意味著,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中文地區是全球卡內基訓練業績最好的區域。
掌聲中,我的腦海裡恍惚浮現出25年前自己在這座城市的景象。那時,我正在參加加盟卡內基訓練前需要參加的培訓課程;開著沒有空調的小車,襯衫濕黃,吃著快餐店的漢堡作為晚餐,來回奔波。那時,哪裡能想到我能作為第一名登上講台。
而現在,我已經連續19年獲得「加盟區銷售第一」的稱號了。卡內基訓練的一些精髓,跟我們東方儒家文化中的以人為本等思想如此貼合,以至於在中文世界裡它如此受歡迎。另外一方面,我推廣卡內基訓練的這25年,也是中國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最快速的25年,這裡到處萌生並孕育著我們華人的「台灣夢」、「中國夢」。
現在,我站在台上,看著戴爾·卡內基先生的照片,分享著榮耀,也接受傳承之任務。我仍然覺得自己的這25年,和卡內基訓練的100年歷史,是如此神奇且不可思議。
真希望有機會,我能向卡內基先生表達我的謝意,另外,我還有好多問題想與他交流,比如說,你是怎麼從零開始,做到這一切的?
貧窮的家庭
1888年,美國,此時這個國家以及世界都正在經歷急速變化的階段。世界上第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3年前剛剛在德國被發明出來,這種史無前例的交通工具裝有3個輪子,很快美國人也緊隨其後發明了自己的汽車;愛迪生的電燈公司、貝爾的電話公司在過去10年裡於美國相繼成立。總的來說,已經拉開第二次工業革命帷幕的美國,在很多方面呈現出勃勃生機,一種新的社會生產方式正在暗潮湧動的醞釀過程中。比這一切更遲緩些顯露出來的,是當時的人們在思想上與這一激盪社會變革相對應所發生的變化。
具體到美國的各個州與城鎮,這種激動人心的變化還遠沒有普及,很多地方的人們仍然保持著傳統的農業生活方式,在美國中西部的密蘇里州便是其中之一。那一年(1888年)的11月,一個寒冷的冬天,一位未來會以激勵人們思想的方法參與到這場工業革命中的人—戴爾·卡內基就誕生在這個州一個閉塞的鄉間小鎮上。此時,地球另一端的中國處於清朝光緒年間,一位叫梁啟超的年輕讀書人在這一年向光緒帝上書要求變法,但變法未果,他只能逃亡,這個國家此時還聽不到工業化的腳步聲。襁褓中的嬰兒卡內基要在幾十年後才會與這個東方國家發生聯繫,對此他當然並不知曉。
在卡內基出生的密蘇里州有兩樣非常著名的「產物」:作家馬克·吐溫,以及密西西比河。戴爾·卡內基出生時,他那位著名的同鄉作家已經50歲。從其已出版作品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密蘇里州曾經是一個奴隸州,而且當時很多地方都是貧困的鄉間。
戴爾·卡內基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直到10歲時,他才第一次看見火車,可以說,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農家孩子。
卡內基是一位小農場主和一位鄉下教師組建的家庭裡的眾多孩子中的一個,在他童年時期,人們看不出他將成為美國歷史上著名人物的任何端倪。實際上即便有那麼一兩點,也會被他那為生活所累的父母忽略,因為僅僅是橫亙在眼前的生存難題,就夠讓他們操心了。
卡內基父母種植的農作物常常歉收,這讓他們生活艱難。同時,鎮上的102號河幾乎每年秋天都氾濫成災,每逢這時,小卡內基和他的父親詹姆斯·卡內基只能站在農舍外圍的土坡上,眼睜睜地看著棕色的河水洶湧而來,漫過河堤,席捲農地,摧毀農作物。等到河水退卻,父子倆急切地奔向泥濘的農地,企圖搶救劫後餘生的農作物,但往往徒勞無獲。於是,一家人不得不再次借債以度過饑荒。
在這種條件下,卡內基家庭的生活困苦可想而知。卡內基後來在回憶錄中說,自己童年時只能穿一件打著補丁的破夾克。到了冬天,厚厚的積雪總是把他的腳凍得又濕又冷,這成為了他對冬天最深刻的記憶。
不僅屈於貧困之下,而且總的來說,卡內基的家庭氣氛也似乎無助於培養出一位樂觀的孩子。一次洪災過後,詹姆斯·卡內基到銀行家家裡去請求延期償還貸款,銀行家卻以沒收卡內基家的財產相要挾。沮喪的詹姆斯·卡內基乘著四輪馬車垂頭喪氣地返家,途經102號河橋時,他停下來,扶著橋的欄杆俯身呆望著靜靜流淌的河水。當時,卡內基感到很奇怪,便問道:「爸爸,你還要等誰呢?」
詹姆斯回答說:「我在想,這河水可以暢通無阻,而我卻四處碰壁,為什麼呢?」這句話很多年後還印在卡內基腦海中。他當時感受到,父親是一個悲觀的宿命論者。
卡內基的母親肯定曾經給他種下樂觀的種子。這位叫伊麗莎白的婦女是全家的精神核心,面對艱難的生活,她表現得異常堅強。她常常用堅定飽滿的聲音高歌著基督教聖歌,撫慰著全家飽受磨難的心靈。
但是,在不久後,這種精神支柱也不復存在,更為悲觀的氣氛瀰漫整個家庭。由於債台高築,詹姆斯的沮喪和憂鬱與日俱增,長期的辛苦勞作也讓他的健康狀況不斷變壞,他停止進食,變得極為憔悴。醫生來到病床前診斷,然後宣佈他只有6個月的生命。經過了一連串災禍之後,伊麗莎白也開始變得沮喪了。
卡內基在後來的回憶錄中寫道:「我常聽母親憶起,每當父親去穀倉餵馬及乳牛而沒有在她預計的時間歸來時,她總要趕去穀倉看看,她時常害怕會突然發現父親的身體倒吊在繩端晃來晃去。」
雖然後來並沒有出現上述的情況,而且父親也恢復了健康,但10歲的小男孩已開始懂得家庭所遭遇到的不幸了。同時,悲觀氣氛也愈來愈重地在他的心靈上投下陰影。在這種環境中,卡內基長成一個憂鬱、充滿不安與恐懼的孩子。他還過早地產生了對死亡的恐懼,他總覺得自己犯有多種罪狀而且一定會受到上帝的懲罰,害怕死後會進地獄。
同時,身體外貌上,因為營養不良,這名小學生顯得格外瘦弱、蒼白,頭髮帶著不健康的灰褐色,長著一對與頭部極不相稱的大耳朵。這個永遠穿著破舊夾克的孩子有一種失魂落魄的樣子。
在學校裡,無論是破舊的衣服還是寬大的耳朵,都讓卡內基遭到了同學們的嘲笑。有一次,在學校的操場上,一位同學威脅他道:「總有一天,我要剪斷你那雙討厭的大耳朵。」卡內基為此感到害怕極了,連續幾個晚上,他都不能入睡,而且他也不敢告訴父母。
不幸的事情繼續在卡內基身上發生著,當卡內基與夥伴玩跳窗戶遊戲時,他因為受傷而失去了食指。此後,左手少一根食指也成了同學們嘲笑與揶揄卡內基的另一個原因,這種身體上的缺陷,令卡內基感到很自卑。不僅同學們嘲笑卡內基,由於卡內基特別頑皮,不認真學習,連老師也不是那麼看好他。
儘管後來卡內基成長為美國著名的「勵志之父」。但從他小時候來看,這不是一段幸福的童年時期,鄉間狹隘窄小的生活領域,褊狹粗鄙的農村生活,以及家庭的潦倒困頓都使他忸怩害羞、態度悲觀、非常自卑。這與他後來在公眾中廣受青睞完全是兩種境遇。
但如果說卡內基的童年時光和密蘇里州農家男孩子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他受到母親的很大影響。伊麗莎白鼓勵他讀書,希望他將來做一名傳教士,或做一名教員,而且,她還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她讓卡內基生活在信仰中。
卡內基13歲時,擁有一台打字機的教師尼克拉斯·梭得借住進卡內基家。工作閒暇的時候,他便給這個小男孩講一些新鮮的東西。卡內基後來回憶說:「我永遠記得這位高瘦的大鬍子教師,當時我覺得他的腦子裡裝滿了源源不斷的新東西,他開闢了我生活領域的新天地,也啟迪了我的智慧。我至今記得,『直覺』和『心理學』這兩個名詞就是他教給我的,當然還有許多更重要的東西……」
可惜梭得先生在卡內基家停留的時間非常短暫,卡內基短暫的知識啟蒙很快就結束了。
但是,在3年之後,伊麗莎白對卡內基的期待讓她推動了一個重大的家庭決定,這個決定成了卡內基一生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
演講賽的冠軍
1904年,在美國歷史上這是個並不算普通的年份。這一年,西奧多·羅斯福連任美國總統,這意味著,他發展工業的政策將使這個國家繼續經歷著經濟快速增長的「鍍金時代」。美國的鐵路里程已經達到空前的20萬公里,製造業迅猛發展,美國社會經歷著巨大的轉型,產生了大量財富以及隨之而來的有剝削、苦難、不公、失業、貧困、骯髒不堪的城市貧民窟和動盪的社會。
這一年,卡內基16歲,即將高中畢業。社會的變化並沒有帶給遠在密蘇里州小鎮鄉間的卡內基家庭多少直接感受。但是,經濟發展帶來的快速城鎮化進程間接影響著這個家庭務農的傳統:他們的兒子卡內基還要成為一名農夫嗎?卡內基需要作出選擇,自己高中畢業後是繼續讀書,還是回家成為一位膽小而忙碌的農夫,就如同他的父親一樣?
伊麗莎白渴望兒子走前面一條道路,儘管目前沒有太多資料可以顯示是伊麗莎白作出了這個重大的家庭決定,但是從伊麗莎白與詹姆斯夫婦各自的性格以及他們對兒子的期待上來看,是這位心有追求的母親,而不是唉聲歎氣的父親在為兒子謀劃著未來,並且一路鼓動他向前走。這個決定就是—搬家,從鄉間搬到瓦倫斯堡州旁的一處農場,因為後者距離當地的瓦倫斯堡州立師範學院只有3公里,那是可以每天往返的距離。這麼短的距離意味著一次機會。
瓦倫斯堡州立師範學院相當於一所高級中學或初級學院,只要是畢業後願意成為教師的密蘇里州學生,就可以免學費就讀這所學校,而只需付食宿費。卡內基家搬到了學院附近,又省下一筆食宿費—這兩筆支出中的任何一筆,都是這個家庭所無法承受的。於是,搬家之後,卡內基擁有了進一步學習的機會,他隨後成為了瓦倫斯堡州立師範學院的學生。
讀書,升入更高一級的學校對於很多社會底層人士而言都意味著巨大的機會,而且幾乎是唯一通往中產階級的捷徑。從後來發生的事情來看,這次機會卡內基把握得非常好,以至於他的生活果然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進入新的學校後,身材已經長高的卡內基依舊對自己不起眼的外表和破爛的衣服感到自卑。但不同的是,隨著年紀漸長,卡內基這時候已經深深地體會到,如果不改變自己的生活,就會像父親那樣狼狽與辛酸。他絕不願重蹈父親的覆轍,但怎樣改變呢?
幸運的是,學校給他提供了一條出路—儘管仍然非常困難。這所學校非常重視演講,校演講比賽的獲勝者可以獲得殊榮,卡內基決定一試。
他報名了,然而,他在每一次分賽中都失敗了,一共12次。
最後一次比賽敗北後,卡內基很是垂頭喪氣,他所有美好的希望都被粉碎了,隨之而來的是自責,以及對自己的能力產生的極大懷疑。他拖著疲憊的身子,精疲力竭、意志消沉地在102號河畔徘徊,他想到了自殺。但這位在坎坷中長大的農家子弟有一種頑強的生命力,他最終沒有走上不歸路,而是重新開始。
他破釜沉舟般地瘋狂訓練自己,從手勢、體態到演講內容。那時候,卡內基由於演講的需要背誦了林肯等很多人的名言,這些努力在他日後一輩子的旅途中都能看得見痕跡。
所有努力在1906年獲得回報,卡內基以《童年的記憶》為題發表演說,獲得了學校演講賽大獎。這是「大耳朵的卡內基」人生道路上第一次沖頂成功,此後,他對自己開始有了信心,而他的生活也豁然開朗。「從那一天起,我知道我該走怎樣的路了……」卡內基後來回憶說。
接下來的學校生活,卡內基雖然仍然貧窮,但他因為演講成為學校的風雲人物—在各種場合的演講賽中大出風頭,而且還輔導其他同學的演講技能,與剛進入學校時的害羞自卑相比已有天壤之別。
「美國夢」是美國這個自由國度最美好的產物之一,在很多很多年以後,當卡內基在社會上功成名就,通過奮鬥擺脫貧窮,獲得財富與聲望時,人們評價他是實現「美國夢」的代表。但是,在我看來,卡內基早在他青年時,就開始實現自己的「美國夢」,他的成功並非從積累財富開始,而是早在通過努力擺脫了自己在精神上的自卑與悲觀時就已經開始了—就像他最熱愛的林肯所提倡的一樣。此後一輩子,他從事的都是一條心理勵志的道路。
在卡內基進入學院的那一年,1904年,美國一本叫做《企業家》的雜誌發刊,它的發刊詞節選自托馬斯·潘恩的《常識》,是這樣寫的:
我要做有意義的冒險。
我要夢想,我要創造,我要失敗,我也要成功。
我拒絕用刺激來換取施捨。
我寧願向生活挑戰,而不願過有保證的生活;寧願要達到目的時的激動,而不願要烏托邦式毫無生氣的平靜。
我不會拿我的自由與慈善作交易,也不會拿我的尊嚴去與發給乞丐的食物作交易。
我決不會在任何一位大師面前發抖,也不會為任何恐嚇所屈服。
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驕傲而無所畏懼。
我勇敢地面對這個世界,自豪地說:
在上帝的幫助下,我已經做到了。
從這個側面可以看出,儘管當時的美國正經歷著瘋狂追逐財富的「鍍金時代」,但同時這個發表了《獨立宣言》的國家也提倡一種氣氛,一種為了獨立、樂觀的人生態度以及良好精神面貌而奮鬥的氣氛。
卡內基也生活在這樣一種氣氛之中。但是,一直生活在鄉村的卡內基當時對此並無深刻體會。他也無從知曉自己在未來幾十年後將成為推動這種氣氛的人中重要的一員。當時,他面臨畢業,以及畢業之後即將到來的長達數年的種種磨難。
無聊的職業
大學畢業後,卡內基陸續從事了很多職業,一開始,這位年輕而興致勃勃的演講者開始向外出售自己的函授演說課程,卻並沒有多少人購買。
接著,卡內基來到奧馬哈當推銷員,他主要是在印第安人村落之間的畜牧地向這裡的人們推銷鹹肉、肥皂和脂油。他有時騎著野性的小馬,跟當地土人玩撲克牌,也學習如何收賬。
兩年後,卡內基辭職來到紐約,用他存下的一些工資完成自己的夢想:在美國戲劇藝術學院學習表演。他不知道的是,此後,自己將在這座城市遇到極大的失敗,還會擁有更大的成功,他的餘生將扎根在這裡。
卡內基一邊學習,一邊觀看了兩年百老匯的戲劇演出:輕鬆的浪漫劇、肥皂音樂劇,以及一些諷刺時事的幽默性喜劇。
距離那時100多年以後,在世界各國的卡內基訓練課堂上,都會出現一個內容: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戲劇化地讓人發現自己的情緒。
這也許就是那段戲劇學習生涯帶給卡內基的收穫。
卡內基那時的另一項寶貴收穫卻非常短暫:一場愛情。卡內基與女演員珍妮愛得纏綿悱惻、難解難分。但最終,因為無法忍受窮困潦倒的生活,珍妮離開了他。此時,卡內基不成功的演員生涯也走到了頭。
1908年,福特汽車公司生產出世界上第一輛屬於普通老百姓的汽車—T型車,世界汽車工業革命就此開始。儘管小人物並不能體會到工業革命這種風起雲湧的變化,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成為各種新發明的受益者。
卡內基從臨時的劇組退出後,仍然留在了紐約,他當上了汽車推銷員,且汽車的銷售量還不錯。
但卡內基並不快樂,他不熱愛機械,也不關心汽車。同時,他身邊沒有親人、朋友,只有一個天天催促著他交房租的房東。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該如何繼續,生活的理想在哪裡,自己是不是要死了。
這一次,改變卡內基的是一個詞:夢想。
一天,卡內基接待了一位頭髮斑白的購車者,他們聊起了夢想。
「你的夢想是什麼?」老者問。
「我不知道。」卡內基回答。
他告訴老人,自己喜歡寫作,卻不知道該不該堅持下去。
「你的職業應該是能使你感興趣並發揮才能的。既然寫作很適合你,為什麼不試一試?」老人問。
卡內基恍然大悟,他突然發現從大學時代起,自己就有一種想要把腦海中的想像都記錄下來的衝動。經過仔細地思考,戴爾作出了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的決定。他辭去了銷售的工作,開始寫作。
可以看出,卡內基是一位行動力很強的青年,他敢於去做任何他渴望嘗試的事,如果不是因為如此,他也不會一次次從挫折中站起來,抖抖身上的灰塵,重新投入下一個目標。就當時而言,卡內基的下一個目標是找一份兼職工作,維持生活。
創辦卡內基訓練
一天,卡內基路過基督教青年會,發現此地正在招聘社會學的講師,他便去面試。憑借演講與推銷員的經歷,卡內基通過了面試。
但是,基督教青年會為聘用一位前推銷員擔任教師而有些猶豫。此時,卡內基提出一個既機智靈活又風險極高的建議:他可以不採用慣用的一節課兩元錢的方式,而是採取抽取學生學費佣金的方式來獲取報酬,這樣,學校方面就不會承擔太大風險。學校同意了這個建議。於是,1912年,卡內基當上了公共演講課的教師,這正是他未來創辦卡內基訓練的起點。
當卡內基成為教員後,他按照大學裡的演講課內容教第一個班的學員,但他很快發現,請學生鼓起腮幫抑揚頓挫地背誦出莎士比亞戲劇中的獨白,無助於這些學生白天所從事的各種職業,成人教育的學生來到學校並非需要一紙文憑,他們可能是教師、推銷員、經理,他們來學習演講課是為了能在第二天的工作中用到這門技巧。
學生們是上一次課繳一次學費,如果他們無法從卡內基處得到他們想要的,第二次就不會再來上課,這樣,卡內基便不能從學費中提成。為了生存,卡內基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非常實用有效的方法來吸引盡量多的學生。
這對於任何人而言都是非常大的挑戰。但這種市場狀況,同時也成為卡內基演講課程尋求創新、變得吸引人的最強推動力。
卡內基冥思苦想後,決定用一個辦法:讓學生自己開口,鍛煉他們的演講能力。
當年學員的心理狀態和100年後現在學員的心理狀態,可以說並沒有什麼不同—他們不敢開口,甚至對此怕得要死。一次,卡內基請一名學員站起來說話,這名學員隨即害怕得暈倒了。
要讓學員們開口,卡內基決定首先消除學員們的恐懼,他在一次課堂上指著最後一排中的一個人,請他站起來,並要求他:「給我們簡短地即席講話。」
「講話?我能講什麼?」
卡內基猶豫了一下:「說說你自己,告訴我們一些有關你的背景和日常生活的事。」
這名學員照做了。然後,卡內基請下一個學員繼續說,最後發展到班級裡每一位學員都發表了簡短講話。
「在不知道究竟該怎麼做的情況下,」卡內基後來說,「我誤打誤撞地找到了征服恐懼的最佳方法。」這個方法就是請學員發表簡短的講話。
就這樣,卡內基摸索出一套使學生開口說話的方法。
這種做法在那個時候還是沒有先例的,也沒有什麼評鑒辦法可以評定他這套辦法的效果。在大學、高中和成人教育中教授「公開演說」的方法是擬訂演說綱要、控制呼吸、運用手勢、注意姿態諸如此類的東西。但是卡內基不要求這些,他只是要求學員講出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一些最簡單的話題,諸如孩提時代的經歷、令人生氣的事情以及一生中最悲傷的事等。
他發現,很多人不善於表達,是因為他們內心深處有一種懼怕—懼怕表現自我。而一旦人們談到自己內心深層的感受就會滔滔不絕,此時的人們說話全是在跟著感覺走。
從中可以看出,卡內基在教授演講的一開始,就已經非常關注心理學層面的問題了。
很快,每個學生要作一個為時兩分鐘的短講,在演講前,能得到老師的提示,在演講結束後,能得到老師真誠的評語以及所有同學熱烈的掌聲—這也是基於心理需求。
他的辦法確實奏效。通過自我暴露內心的方式,卡內基發掘出人們演講的潛能。就連那些拙於言詞的人也彷彿一夜之間變得口齒伶俐起來。直到100年後的今天,發表一個不超過兩分鐘的短講也是卡內基訓練最主要的訓練方式。
這個方式之所以成功,在於卡內基對於人精神與心理的關注更甚於演講技能。這種對人的關注,也成為他未來一生事業發展的特別競爭力。
於是,卡內基的課程越來越受歡迎,很多人為了聽他的課甚至願意驅車上百公里趕到這裡。他的課程也被冠名為「戴爾·卡內基班」。
接下來,卡內基萌生了進行更大發展的念頭。他離開了基督教青年會,和自己的學生一起成立公司,創建了真正的「卡內基訓練」。那是1912年的冬季,距今正好100年。這一年,在卡內基訓練未來將要到達的中國,大清帝國的皇帝剛剛退位。一位叫孫中山的政治家負責成立了中華民國。
在這之後的不長時間內,卡內基的事業初具雛形。他組織課程,給很多人講授演講課程。
不久後,卡內基增添了一項「如何解決憂慮」的課程。在圖書館裡,卡內基看到圖書目錄中「蟑螂」這個條目的書有180多種,比「憂慮」多得多—看起來,人們關心「蟑螂」比關心「憂慮」更多。而「憂慮」可是每一個人都要面臨的大問題。
於是,卡內基根據自己的經歷與思考編寫了一些克服憂慮的辦法,教那些成人,讓他們在自己的實際生活中運用,然後這些學員將運用效果在班上報告出來,讓他們現身說法—這正是卡內基一貫使用的方式。
這時候,需要管理團隊的卡內基發現自己成為了一名領導者。而上課的學生們,那些經理、董事長等管理人員,也要求卡內基提供能用於工作上的領導技能。卡內基又從人際關係中尋找領導學的方法。
之後5年的時間,是卡內基的事業發展得平穩而寬闊的時期:在美國贏得了不錯的口碑、培養出一批卡內基式演說高手,其中一些後來成為卡內基的合作者。更為重要的是,卡內基發展出一種特殊的訓練方式,集中了演講技巧、溝通、人際交往、實用心理學等的內容組合作為卡內基訓練的核心;同時,課程內容得到了系統的梳理與固定,總共16節,包括擺脫憂鬱、團體勵志等,這些課程在100年後的今天由於現代工作節奏加快等原因縮短為了12節與9節,但其精髓始終沒有改變。
戰爭波折
1917年,美國在這一年對德國宣戰,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次戰爭打亂了美國人的生活,全美國所有18~45歲的美國男性都被徵兵。美國一個師的人數,約2倍於相應的英法部隊。這證實了一個歐洲人普遍的觀念,即美國人做什麼事情都是大手大腳的。
在這種「大手大腳」的現狀下,教師卡內基也應徵入伍。18個月後,德國投降,卡內基和被派到戰場上的士兵一起,回到了過往的日常生活中。
但是,戰後的生活已經完全不同,人們都在尋找著自己的工作、領取救濟金。許多復員士兵開始上街遊行,要求增加為戰爭所付出的津貼。戰後那段灰色情緒籠罩在人們心頭,整個美國在慢慢治療著創傷。
這個時候,沒有人願意參加訓練。卡內基有一位朋友,普林斯頓大學演說系教師羅威爾·湯姆斯,在美國頗為著名,與卡內基因演講而結識。戰後,羅威爾·湯姆斯邀請卡內基擔任自己的經紀人以及演講助理,幫助他在英國、美國、加拿大進行為期兩年的巡迴演講,卡內基同意了。
1919年的頭幾個月,羅威爾·湯姆斯的演講非常成功,卡內基心中升騰起對事業的熱情。這時,湯姆斯起身去澳大利亞度假,為此,卡內基尋找到一位替代者,繼續進行同樣主題的巡迴演講。儘管卡內基非常努力,他仍然失敗了,沒有了羅威爾·湯姆斯的號召力,卡內基無法招攬到觀眾。這次失敗在卡內基的一生中不算嚴重的事故,但當時的媒體已經對卡內基的身體健康情況進行了報道,或許其中指出卡內基已經精神崩潰言過其實,但卡內基的精神的確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1921年,卡內基的人生發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他與法國包卡瑞伯爵的女兒、女伯爵洛莉塔·包卡瑞結婚。婚後,他們定居在法國。和洛莉塔的相識的確使卡內基心靈上的創傷有所癒合,歐洲美麗風光也令他神往。
但長期在法國生活讓卡內基感到一種苦悶,他除了寫作,只能旅遊。特別是在他寫作的小說《暴風雨》成稿後,這種苦悶更是與日俱增:這是一本徹底失敗的作品—出版商都拒絕出版。
奇怪的是,這位後來被視為成功學的代表人物,卻在人生很長一段時間裡屢屢遭受失敗的挫折。但一個人是否成功,不在於他是否遭受失敗—這幾乎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而在於他是否能夠從失敗中站起來。從這個意義上講,也許這些失敗本身築就了卡內基的成功。
但當時,這種失敗對卡內基的打擊是巨大的,卡內基後來回憶當時的心情:「如果有人在那個時候用棒子打在我的頭上,我都不會吃驚。我茫然若失,心情痛苦。我該怎麼辦?我該轉向何方?」
最終,卡內基決定不顧妻子強烈的反對回到美國,繼續進行卡內基訓練。此時,他與妻子的關係已經出現了很大的裂痕。卡內基從招收學員做起,每天都孜孜不倦地工作,過著看似一無所有的生活,卻讓他再一次不惜付出一切代價。卡內基的這種逆境中奮發圖強的精神,正是他走向成功的巨大支柱。
到了1926年時,卡內基訓練創辦已經14年了,他教過的學員已經有大約15000人,雖然規模相對而言並不算很大,但積累的經驗卻一再豐富著他的教學。這一年,他寫作的代表卡內基教學水平的《公眾演說—商用課程》一書出版了。這本書提到了一個當時社會上全新的演說體系:熱忱是演說的關鍵,而內在精神則是演說的重點,展現自己的勇氣及自信心也是一個重要問題。這本書成為目前卡內基訓練仍然在使用的教科書。經歷了這些積澱,卡內基的訓練又向前邁出一大步。此時,卡內基38歲,正是他發展事業的黃金時期。卡內基總算走出了過去失利的陰影。
但意外再次來臨。
再遇危機
卡內基出生並成長在混雜著繁榮與無序的美國「鍍金時代」,事業剛剛起步時遇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而當他事業發展到黃金時期時,社會變化再次主導了他的生命軌跡。
1929年,美國爆發了空前的金融危機,這是鍍金時代泡沫式繁榮的產物。這場危機持續幾年,遍及美國的各個角落,影響到各個行業。股市奔瀉,工廠倒閉,很多家庭的財產蕩然無存,到處是失業、飢餓、怨氣與恐慌。僅紐約市一天內就必須供應超過8萬份伙食給82個等待分發救濟品的隊伍。整個社會經濟生活陷於混亂與癱瘓。
和很多人一樣,卡內基的所有積蓄都賠光在股市裡。看不到未來有什麼機會,那時他已經有4個月沒開課了。他與妻子洛莉塔之間的爭吵愈來愈厲害。卡內基這時候感到了真正的人生低谷。
卡內基這次選擇了逃避,為了躲開不景氣的環境和家中洛莉塔的糾纏,他想到旅行。
1930年,卡內基來到了中國。這是卡內基以及卡內基訓練與中國產生的第一次交集。中國那時候並非一個理想的旅遊之地。由於軍閥割據、內戰不斷,中國80%的地區處於飢餓或半飢餓的狀態。
正是在這裡,卡內基看到了貧窮、疾病、苦難。這些是大多數美國人無法想像的,而這些人,特別是中國農民面對困難依舊表現出的樂觀向上精神,顯然給了卡內基極大的觸動:別人這麼窮苦,還在繼續奮鬥、求生存、力爭上游,我怎麼可以放棄?
他後來回憶說,當自己離開中國返回美國,在舊金山下船時,簡直是跳著舞步在街上行走的。美國依然在金融危機中掙扎,但是,卡內基心裡已經重新升起了創業的勇氣。中國行的另外一個副產品是,卡內基此後對中國傳統精神產生了興趣,他後來在自己最為著名的書籍《如何贏取友誼與影響他人》中引用了中國古代哲學家孔子、老子的睿智言論。
從中國回來後,卡內基開始將他的全副精力用於發展卡內基訓練。
1935年,美國還沒有擺脫金融危機的陰影。這一年的5月,羅斯福總統頒布了一項成立工作進展管理處的行政命令,這個管理處將在往後的8年又2個月中持續運行著。其主要職能是解決全國近千萬人的失業問題。
在這樣的環境下,1936年,卡內基的新書《溝通與人際關係》出版了。這本書告訴人們如何與人溝通,如何克服煩惱、樹立信心。
卡內基贊成這樣的觀點: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於專業技能,而其餘85%是依靠溝通與人際關係。他著眼於個人自信心的培養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使人們感受到受歡迎和事業順利。卡內基的溝通哲學是,溝通可以創造贏家,那就是溝通者真正的自我。贏家展露自己,而不討好或觸怒他人。這本書的秘密又被人歸納為「多微笑少爭辯」。
輝煌巔峰
《溝通與人際關係》一出版就受到人們極大的歡迎,很多人與他一樣想走出陰霾,想要破局而出,很多人想找到工作。他們紛紛尋找心理上和技術上的幫助,而這時這本書的出現似乎替人們打開了一隻天眼。
卡內基的影響力不只在民眾中,還擴展到政府部門。美國內政部出面召開了一個由卡內基主持的演講會,並且請全國所有電台為他轉播。
當時的美國社會雖然處於經濟蕭條時期,一方面有不少人在挨餓,但另一方面有些富人卻在盡情享受。貧窮的人想致富,人們便紛紛把眼光投向這本書。
當然,卡內基也遇到不少批評者,當時評論家莫卡因認為卡內基的方法造就了一些社會投機分子,這些人通過巧妙地處理事物而爬上那些不曾學習過卡內基基本方法的夥伴頭上,造成社會的不平衡。
卡內基則反駁說,他的課程是幫助一些人改善處理問題的方法,而且每個人都有富有的權利,不應該貧窮。卡內基對他的一些反對者說:「我們心中的友善、體諒和恭謙都被生活的擔子壓垮了,我只不過是對極端頹廢的社會群眾進行一次有效的調整罷了。」
這些批評沒有阻止更多人向卡內基學習。在卡內基發表電台演講後的幾周內,要求購買書籍和參加卡內基訓練的信件如雪片般飛來,他足足收到了20萬封信。
《溝通與人際關係》具有如此巨大的魔力,以至於它的銷售量僅次於《聖經》。當時,《溝通與人際關係》帶給了逆境中的美國人信心與力量,被媒體稱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美國人民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態度,幫助美國人民度過了那段經濟不景氣的年代」。
在這以後,卡內基的事業發展得非常順利。不得不說,卡內基同時也是一位營銷高手。1937年,當卡內基在《紐約時報》為自己的課程做廣告時,有200多位名人學生為卡內基課程提供了親身體驗。這則廣告大膽地對課程的15點幫助作出了保證,諸如參與者能學會思考、增加收入、贏得更多的朋友、發展潛在的能力、改善人格形象等。
卡內基的學生越來越多,人們懷著期待湧來,然後帶著不同的解決之道離去。卡內基本人的社會地位與財富也隨之增長,他本人被視為「美國夢」的一個代表。這個世界充滿了恐懼並且永遠充滿對抗,在黑暗中隨處可見被幽靈追逐的人們。而卡內基代表了一位體會過箇中滋味並且依靠堅毅之心隨時準備應付最糟處境,通過不屈奮鬥而取得勝利的人。這正是灰暗時代裡人們所渴求的希望。
卡內基訓練生機勃勃地開設著,這一情形已經超過了他本來的想像。
不過,雖然卡內基的財富不斷增加,但他的家庭生活並不和諧,他已經在1931年與洛莉塔離婚。深深的寂寞感和孤獨佔據著他的心。而且,很少有人能瞭解他,卻有不少人誤解他、誹謗他。這種無奈常常揮之不去。與此同時,卡內基發現,自己想在盛名之累下過平淡的日常生活,更是不可能。卡內基覺得自己並不算人們所想像的那樣完全成功的人,他覺得社會對自己過於苛求,而且自己也似乎疏忽了更高的追求。
卡內基的這種挫折和無奈感有時從某個角落冒出來折磨他,他為此整夜無法入眠,不得不下床走來走去。
1938年,就在《溝通與人際關係》一書的暢銷達到高潮的時候,帶著這種挫折感的卡內基由於工作的勞累以及與妻子不和諧的生活,離開美國前往歐洲旅行去了。
離開了卡內基,「卡內基課堂」開始呈現經營不善的局面。
於是,一年後,1939年,卡內基不得不回到美國拯救事業。卡內基通過裁員、換低成本辦公場地等手段降低了企業的成本,穩定了日常的經營。
思想的力量
卡內基課堂上,一位45歲的會計師正在給同學描述自己的經驗。他說,當他正要批評未能按時完成報告的秘書時,他想到卡內基在課堂上的說法,「現在,先等一秒鐘,就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來處理這件事情」。
於是,會計師想了一秒鐘。
他想起了一些人際關係的原則:能贏得爭論的方法,是避免爭論的發生。於是,這位會計師收起憤怒,而是傾聽秘書所遭遇的困難。然後,秘書自願留下來加班,把工作做完。這樣,他們沒有發生爭執,而報告卻及時完成了。
當這位會計師講完後,全班同學為他鼓掌。這是典型的戴爾·卡內基人際關係原則的運用。
這樣讓人皆大歡喜的例子每天都在卡內基課堂上被提及。畢業的學員能感到自己心裡已經擁有了一套生活原則,這套原則能保證他們很好地與人相處、設計目標、減少憂慮、增強記憶力、保持正面態度。
同許多宗教、自助團體甚至商業手法一樣,戴爾·卡內基課程提供了一套生活準則:遇到問題時,先擬出可能的解決途徑,然後運用最適當的方法。
卡內基也承認,他不曾發明什麼原則,他所做的不過是對前人經驗和思想的總結。
卡內基設計出的訓練內容,使人們有簡易的生活準則得以遵循。這是卡內基的過人之處,當一些基本原則出現之後,更重要的是如何實現它們。
卡內基顯然是思想的真正信仰者。有一次,當他被問及曾經得到的最大教訓時,他引述羅馬哲學家馬爾克斯·歐瑞利斯的話說:「生活是由思想所造成的。」實際上他自己整日都在思考。
卡內基也是一位極強的行動者。卡內基原則大多數並非由思考而來:當他看見一個信念上百次奏效時,他就認為是真的奏效了,然後才會對此思考。
卡內基所提倡的對生命積極的正向態度,對他人與生活的誠懇、友善的做法,更接近於宗教的內涵。這大概是其能快速打動人的內心並且經久不衰的原因。隨著美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更多人看到了正向的態度對於生命的重要性。《溝通與人際關係》出版後的第16年,曼哈頓大理協同會教堂的牧師皮爾博士撰寫了《積極思考的力量》,這本書當時在暢銷書排行榜上高過《溝通與人際關係》。
卡內基與皮爾彼此熟識,他們相互讚美對方為「在同一條街上的兩端工作的人」。
卡內基與皮爾博士都瞭解一套幫助他人的辦法,他們同樣借助有效的寫作及演講向大眾清晰地傳播他們的理論,他們使用簡單的語言和易記的故事,使千百萬以上的人們相信這些常識般的技能可使自己實現更多重要的生活目標。
卡內基與皮爾傳播的積極思考理念,強烈地存在於美國文化之中。後來,美國還湧現出了一大批成功學的書籍。
當卡內基確信自己影響力已經足夠時,他開始出國,在國外進行自己的演講,第一站是加拿大。演講效果非常好,順理成章地,卡內基在加拿大開辦了卡內基訓練課程。於是,卡內基創辦了「有效率的演說及人際關係的卡內基組織」,他帶領這個組織,繼續向其他國家進軍。
這樣一來,從英國的會議大廳到原始部落的茅屋,從酷熱的熱帶地域到寒冷的斯堪的納維亞,接受卡內基訓練的人越來越多。
學員裡有工人、家庭主婦、普通白領,還有洪都拉斯的總統和總統夫人、冰島的總統和許多內閣成員……不僅如此,一些國家的成人教育也採用了卡內基教材中的一些內容。為此,媒體評價說,這種遍佈世界的國際成人教育,形成了現代成人教育的一種潮流、一種「卡內基運動」。
而卡內基的這門課程,也幫助他自己解決了生命中的許多衝突。在課程中,他是牧師、教師、朋友、演員、領導者、心理學家、哲學家、作家……這種不尋常的人格性質,恰好讓他成為了現在的卡內基。
蒸蒸日上
1944年,卡內基訓練事業趨於穩定。這時候,他迎來了人生另一件重大的事情:他與經過一段時間相愛的桃樂絲結婚了。
婚後的第二年,卡內基創建了自己的私人公司—戴爾·卡內基公司,以運作自己的事業。卡內基自任總經理,桃樂絲任副總經理。桃樂絲是一個聰明能幹的女人。她既是卡內基家庭生活的保障,也成了卡內基事業發展的好幫手。
1948年,卡內基出版了另外一本書:《如何克服憂慮開創人生》。這本書同樣是他課堂教學的經驗積累,且一直到現在都在銷售,與《溝通與人際關係》一起,成為卡內基訓練的基本教材。
1951年,卡內基夫妻有了他們唯一的孩子,他們給她起名朵娜·戴爾·卡內基。卡內基的朋友摩門·賓森後來對媒體回憶說,他記得卡內基走進大理協同教會的教堂時對自己說:「恭喜我吧。我妻子生了小孩,而我已經63歲了。」
當朵娜還是個學走路的小娃娃時,卡內基就常常帶她到住宅旁的水池邊散步。而當他開始熱烈地同別人談話時,常常忘記了自己正在照顧小孩子。當他回到家裡,桃樂絲問他孩子現在在哪裡時,他已經忘記孩子這回事了。
1951年,學員們源源不斷地湧入卡內基訓練的大門。在美國奧馬哈,一位害羞的21歲美國小伙子來到當地的羅馬飯店,他帶了一疊100美元的現金,把這筆錢交給前來會面的卡內基講師沃利·基能,對他說:「在我改變主意前,把錢收好。」這是這位菜鳥業務員上班第一個月的全部薪水。
接著,這位小伙子開始參加卡內基訓練。剛剛到教室的時候,他發現,裡面大概有30個人。這些人「不會說自己的名字,全都站在那裡,彼此間不會交談」,他回憶說。而他自己更是非常恐懼。他天生性格害羞內向,從不敢上台講話,否則會手心冒汗、語無倫次。
他有足夠強烈的願望改變這個情況,那時候他正在追求一位叫做蘇珊·湯普森的女大學生,他希望自己首先能流利地與蘇珊交談,而蘇珊畢業前的夏天也許是他唯一的機會了。
這位小伙子報名之後,定期去參加戴爾·卡內基訓練課程。他開始取得令人驚訝的改變。他回憶說:「那一周我贏得了鉛筆。如果你完成了很有難度的事,以及做了最多的訓練,他們就用鉛筆作為獎品。」在這樣的鼓勵下,他甚至完成了另一件重大的事情,他說:「我得到了鉛筆獎勵的那周也是我求婚的那周。」
這位小伙子向蘇珊·湯普森求婚成功。從卡內基訓練畢業時,他已經成為一位能比較流利地演說的小伙子,他獲得了卡內基訓練的畢業證書,並且將它小心翼翼地收了起來。
這位小伙子叫做沃倫·巴菲特,他後來成為了著名股神,美國《時代週刊》所評選的「世界百位最具影響力人士」,他當年參與卡內基訓練的過程,出現在他的傳記《滾雪球》裡。
時至今日,時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在巴菲特的辦公室,沙發旁醒目的位置上,掛著一張用相框鑲嵌起來的證書,那正是1952年1月他所獲得的那張卡內基訓練畢業的珍貴證書。這位世界首富解釋說:「我所做過最好的投資就是參加了戴爾·卡內基訓練班。」
巴菲特正是利用溝通能力影響自己的人生,甚至影響其他人的好例子。如果他沒有改善溝通能力,現在可能是個理財專員或投資顧問,生活過得去,但是很難達到目前的影響力。
當年,青年的巴菲特來卡內基訓練教室上課時,卡內基還在掌管著這個機構,但他們並未謀面。卡內基訓練後來還培養過很多非常著名的學員,比如福特汽車總裁艾柯卡等。但卡內基同樣並不知道。
1955年,11月,紐約寒冷的冬天,67歲的卡內基因病去世了。他自己無法再繼續看到卡內基訓練所帶來的榮耀。
那時候,他的《溝通與人際關係》賣出了近500萬本,無數讀者都記得他說過的話。卡內基的哲學思想、成人教育的原則和方式,已經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教育模式。
夫人的傳承
在卡內基去世後,他的夫人桃樂絲繼續成就著卡內基的事業。
據說桃樂絲夫人是位溫和但不失嚴厲的管理者,這是她日後能維持日益壯大的卡內基訓練機構的一個重要原因。曾經有一位男性高層管理者對桃樂絲說:「我還不太習慣在一位女性的領導下工作。」桃樂絲立刻回答他:「那你很快就能感到習慣些了,因為現在你已經被解聘了。」
在桃樂絲之後,卡內基訓練機構又經歷了幾任職業經理人。現在,彼得·韓德(PeterHandal)先生擔任這家機構的總裁。
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又經歷過多次金融危機。不過,每一次金融危機都帶來一次「卡內基熱」。伴隨著世界各國工業化發展,以及對於「美國夢」式的夢想追逐的渴望,逐漸地,在美國,卡內基訓練被400多家《財富》世界500強公司採用。巴黎、印度、台北、上海……卡內基訓練擴展到海外,在85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分支機構。
在這個過程中,卡內基訓練的基本教材幾乎沒有改變,這是它的核心競爭力。還沒有改變的是,卡內基訓練所提倡的「多微笑、少爭辯、對人的尊重」的方法,這一點被卡內基訓練機構運用在了自己的企業經營中。當卡內基訓練進行全球化發展時,這個特點明顯地表現為對於各國文化的尊重,對當地僱員的重視。
卡內基訓練在全世界運用27種語言,在80個國家和地區地區都是當地人作為企業領導者,而不是從美國派人去經營,而且,這些當地的領導者把卡內基訓練的精神轉化成適合自己當地文化的內容。
卡內基訓練的教材架構在全世界都一樣,但教材中的案例,在每個地方都是用當地例子。比如,卡內基訓練的教材中都有「熱身」(warm-up)的階段,其中有部分方式是大家舉手搖動、振臂高呼,但在德國,這部分就被去掉,因為這些動作會讓德國學員聯想到納粹。教材中告訴學員,微笑是最好的溝通方式之一,但在波蘭,對初次見面、還沒有互相介紹的人微笑,別人會把你當瘋子。所以,在教材中卡內基訓練也進行了調整。這一切都由當地領導者完成,若非他們,誰會這樣明白如何適應當地文化呢?
卡內基訓練的發展越來越全球化,彼得·韓德前一陣子想為卡內基訓練的波蘭分支機構尋找一位管理者。他在紐約的辦公室,幫他物色人才的獵頭公司在倫敦,而最終尋覓到的人則在華盛頓。
還有一個英國的大客戶,他們想要對波蘭分公司的主管進行訓練,可是卡內基訓練當時在波蘭並沒有公司,於是卡內基訓練廣泛尋找合格的波蘭籍卡內基訓練師,結果在加勒比海地區找到了這個人,他願意回波蘭去工作。
當100年前卡內基訓練成立時,當時股價表現優於紐約道瓊斯指數平均值的上市公司有20家,到現在,其中15家已經消失了,只有5家,也就是1/4留了下來。有人說企業是有生命的,從誕生到成長、茁壯、高峰,然後會衰老、退化,最後企業生命就結束了……除非它能在其中一階段再生,創新就是再生。
1912年,「泰坦尼克」號首航,也就在這一年,畢加索畫出了他的成名畫作。泰坦尼克號已經消失,可是畢加索的畫作因為表現了人類內在的情感,經過了100年,依然如此吸引人,身價因著歷史而更為不菲。
同樣的,卡內基訓練能夠成功,首先是因為戴爾·卡內基洞悉了人性,這個飽嘗痛苦卻一次次在痛苦中破繭而出的心靈,這個擁有誠摯信仰的心靈,看到了人成功的真正動力所在。他立下了很簡單的原則,這些原則不只歷久彌新,而且能夠跨越文化、地域的障礙。
直到現在,當年戴爾·卡內基所訂立的卡內基原則依然沒有改變,學員們都有一本小冊子,上面寫著:少爭辯、多微笑……
這本小冊子,在中國被我們翻譯為《金科玉律》。
在最近這25年,有一位和卡內基一樣有信仰、熱愛寫作與演講、渴望幫助他人的人,在東方開始卡內基的事業。
這個人,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