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夜宴》思維混亂、六神無主、結尾畫蛇添足、情節處處硬傷的話,《黃金甲》比它好不了多少。這是15日看完《黃金甲》後大家的共同感受。
當日我和曉琴邀請了陝師大和蘭大同時擔任博士生導師的趙學勇先生、西交大新聞系主任楊琳女士,一同去看《黃金甲》。當大家從五星級的電影院出來時,都極度失望。楊琳說,整個一個當代版的雷雨,太糟了。趙老師較慎重地說,只能說比《夜宴》好一些。曉琴沒看《夜宴》,只說好失望。我在廁所裡急著向趙老師表達我的感受:太糟了,整部電影都以「惡」為主題,「善」被隱藏了。
吃飯的當兒,我們又討論了《黃金甲》。趙老師找到了一條副線,即整個電影是以情慾為線索,比以往電影的以物慾和權欲為線索深了一層。博導到底是博導,總是以善的角度來尋找別人的優點。
幾天來,我有時還想起《黃金甲》,但此種想起並非它給予我的憂傷的啟示,而是因為網上無盡的討論。便想談談對近一兩年來中國電影的總體感受。
一、「惡」成為電影的主題,相反,善不知所終。
跟文學一樣,殘忍、屠殺、死亡等惡的主題成為電影所表現的最重要的主題。毋庸置疑,它是整個世界電影的一個特點。中國正向外國學習。
二、從物慾、權欲到情慾,「慾望化」的描述成為電影所要揭示的主要人性,精神性撤退了。
三、虛無構成整個中國電影的精神世界,真實、理想、光輝被解構和淡化。
四、變態構成中國電影的基本心態。